..续本文上一页生者,则老现、则病现、则死现也。”
十二
诸比丘!尔时,槃头王如是思惟:“勿使毗婆尸太子舍弃王位……[参照本第二诵品第四节,]……诸比丘!毗婆尸太子,具围绕于五欲乐分。
十三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太子,经多年、数百年、数千年之后,告御者……[参照本诵品第一节,]……往游乐园。
十四
诸比丘!毗婆尸太子往游乐园,见一光头之出家者,身着袈裟。见已,问御者曰:
“好御者!此人为何人耶
彼之头不如他人;彼之衣服亦不如他人。”
“太子!彼称谓出家者。”
“好御者,何以称谓出家者耶
”
“太子!彼出家者,善行正法,善行正业、善业、福业,不杀害,善怜悯有情。”
“好御者!彼称谓出家者实善哉!好御者!出家者善行正业、善业、福业,不杀害,善怜悯有情实善哉!好御者!驾近彼出家处。”
诸比丘!御者应诺毗婆尸太子:“唯然,太子,”而驾近彼出家者,诸比丘!毗婆尸太子言彼出家者曰:
“友!汝为何人耶
汝之头不如他人,汝之衣亦不如他人。”
“太子!我是出家人。”
“友!出家者何谓耶
”
“太子!我出家善行正法、善业、福业,不杀害,善怜悯有情。”
“友!为出家之身实善哉!善行正法、善业、福业,不杀害,善怜悯有情实是善哉!”
十五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太子言御者曰:
“好御者!汝由此车驾还内宫。我则于此剃除须发,着袈裟衣,出家而过无家之生活。”
诸比丘!御者应诺毗婆尸太子:“唯然,太子!”而驾车还内宫。毗婆尸太子,于此则剃除须发,着袈裟衣,出家而过无家之生活。
十六
诸比丘!槃头婆提之王城,八万四千大众闻:“毗婆尸太子剃除须发,着袈裟衣,出家而过无家之生活。”闻已,如是思惟:“毗婆尸太子,剃除须发,着袈
裟衣,出家而过无家之生活;则彼法、律不劣,彼出家不劣也。毗婆尸太子尚且剃除须发,着袈裟衣,出家而过无家之生活,何以我等不出家耶
”
诸比丘!尔时,八万四千大众,则剃除须发,着袈裟衣,随毗婆尸太子出家,过无家之生活。诸比丘!如是毗婆尸菩萨被彼大众所围绕而游行村里、市镇、王城。
十七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于寂静独坐时,心起如是思惟:
“我被[大众]围绕杂乱而住,对我甚不相应,然我应离群单独而住。”
诸比丘!于是,毗婆尸菩萨其后,远离s众,单独一人而住。彼八万四千之出家者行一方,毗婆尸菩萨亦别行一方。
十八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于寂静处独坐时,心起如是思惟:“实然!此 世间陷于苦恼;生而老、死,死而又生:于此,世人不知此苦聚之出离。如何得知此老、死苦聚之出离耶
”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有何故有者死
缘何故有者死耶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种种方便而思惟,则依智慧而观察:“有生故有老死,由缘生两者死。”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有何故有生
缘何而有生耶
”尔时,毗婆尸菩萨,以种种方便而思惟,则依智慧观察:“有有故有生;缘有而有生。”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有何故有有
缘何而有有耶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种种而思惟,则依智慧观察:“有取故有有;缘取而有有。”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有何故有取
缘何而有取耶
”诸
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种种方便而思惟,则依智慧观察:“有爱故有取,缘爱而有取。”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有何故有爱
缘何而有爱耶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种种方便而思惟,则依智慧观察:“有受故有爱,缘受而有爱。”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有何故有受
缘何而有受耶
诸比 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种种方便而思惟,则依智慧观察:“有触故有受,缘触而有受。”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有何故有触
缘何而有触耶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种种方便而思惟,则依智慧观:“有六处故有触,缘六处而有触。”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有何故有六处
缘何而有六处耶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种种方便而思惟,则依智慧观察:“有名色故有六处,缘名色而有六处。”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有何故有名色
缘何而有名色耶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种种方便而思惟,则依智慧观察:“有识故有名色,缘识而有名色。”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有何故有识
缘何而有识耶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种种方便而思惟,则依智慧观察:“有名色故有识,缘名色而有识。”
十九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此识由名色而还,不更上进。于其处生、老、病、死、殁而又生也。则缘名色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而[有]六处,缘六处而[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有]老、死、愁、悲、忧、
恼,如是而有此等全苦蕴之集也。”
诸比丘!于“集起,集起”之思惟,诸比丘!毗婆尸菩萨,于诸前未曾闻之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二十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无何时则无老死
何灭则老死灭耶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种种方便而思惟,则依智慧观察:“无生时则无老死,生灭则老死灭。”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无何时则无生
何灭则生灭耶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种种方便而思惟,则依智慧观察:“无有时则无生,有灭则生灭。”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无何时则无有
何灭则有灭耶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种种方便而思惟,则依智慧观察:“无取时则无有,取灭则有灭。”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无何时则无取
何灭则取灭耶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种种方便而思惟,则依智慧观察:“无爱时则无取,爱灭则取灭。”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无何时则无爱
何灭则爱灭耶
”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种种方便而思惟,则依智慧观察:“无受时则无爱,受灭则爱灭。”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无何时则无受
何灭则受灭耶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种种方便而思惟,则依智慧观察:“无触时则无受,触灭则受灭。”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无何时则无触
何灭则触灭耶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种种方便而思惟,则依智慧观察:“无六处时则无触,六处灭则触灭。”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无何时则无六处
何灭时则六处灭耶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种种方便而思惟,则依智慧观察:“无名色时则无六处,名色灭则六处灭。”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无何时则无名色
何灭则名色灭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种种方便而思惟,则依智慧观察:“无识时则无名色,识灭则名色灭。”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无何时则无识
何灭则识灭耶
”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以种种方便而思惟,则依智慧观察:“无名色时则无识,名色灭则识灭。”
二一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此正觉之观道,由我所证悟:名色
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处灭,六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受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是此等全苦蕴灭。”
诸比丘!于“灭尽!灭尽”之思惟,毗婆尸菩萨,于诸前未曾闻之法,眼生、智生、明生、光明生。
二二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菩萨于后,以观察五取蕴生灭而住:“色如是,色之集如是,色之灭尽如是;受如是,受之集如是,受之灭尽如是;想如是,想之集如是,想之灭尽如是;行如是,行之集如是,行之灭尽如是;识如是,识之集如是,识之灭尽如是。”
彼观察五取蕴之生灭而住,不久则由无取着,心解脱诸烦恼。”
第三 诵品
一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如是思惟:“然,我宣说法!
我宣说法!”诸比丘!尔时,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如是思惟:“我得证之比法,实是甚深、难见、难觉、寂静、殊胜,超越寻、伺,微妙、博学者所能知解也。此人人欢乐爱欲,染着爱欲,喜悦爱欲;由于人人欢乐爱欲,染着爱欲,喜悦爱欲,则难见胜缘性及缘起法,因此,亦则难见一切行之寂静、舍弃一切依、灭尽渴爱、离欲、灭尽、涅槃也。然而,若我宣说法,但彼等不能知解我之所说,我唯是徒劳、辛苦也。”
二
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则显现此等前所未曾闻不可思议之偈:
“苦劳我所证 我今何宣说
贪嗔所制者 不易觉此法
逆流行微妙 甚深极难见
微细此正法 爱染暗所蔽
蔽者不得见”
诸比丘!如是,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心向平适,不宣说法。
诸比丘!于此,大梵天神,知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心之所念,而如
是[忆叹:]“呜呼!此世间实灭亡,呜呼!此世间实消失。今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心向平适,不宣说法故。”
三
诸比丘!尔时,大梵天犹如力士之伸屈腕、屈伸腕间,由梵天界消失,现于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前。诸比丘!尔时,大梵天偏袒上衣,右膝着地,合掌向毗婆尸世尊、阿…
《大本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