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罗汉、等正觉者,如是白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曰:
“世尊!请世尊说法,请善逝说法!有众生少尘垢,因末听法故而衰减,彼等闻法当了悟。”
四
诸比丘!如是言时,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言大梵天曰:“梵天!我亦有是思惟:“今我当说法,今我当说法。”梵天!然,我如是思惟:“我得证之此法,实是甚深、难见、难觉、寂静、殊胜、超越寻、伺,微妙、博学者所能知解也。此人人欢乐爱欲,染着爱欲,喜悦爱欲。由于人人欢乐爱欲,染着爱欲,喜悦爱欲,
则难胜缘性及缘起法。因此,亦则难见一行之寂静、舍弃一切依、灭尽渴爱、离欲、灭尽、涅槃也。然而,若我宣说法,但彼等不能知解我之所说,我唯是徒劳、辛苦也。”梵天!其时,我则显现此等前所未闻不可思议之偈:
“苦劳我所证 我今何宣说
贪嗔所制者 不易觉此法
逆流行微妙 甚深极难见
微细此正法 爱染暗所蔽
蔽者不得见”
梵天!如是,我思虑之心,倾向平适,不宣说法。”
五
诸比丘!彼大梵天,二次白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曰:“世尊!请世尊说法……乃至……。”
六
诸比丘!彼大梵天,三次白毗婆尸世尊曰:“世尊!请世尊说法,请善逝说法。有众生少尘垢,因未听法故而衰减,彼等闻法当了悟也。”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知梵天之劝请,又悲愍诸众生故,以佛眼观察世间;诸比丘!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以佛眼观察世间,见诸众生,有少尘垢、多尘垢者,有利根、顿根者,有善行相、恶行相者,有易教、难教者,或认识及怖畏来世之罪患而住者。犹如:于青莲华、红莲华、白莲华之池中,有青莲华、红莲华、白莲华生于水中、长于水中、未出水面,沉于水中养育:有青莲华、红莲华、白莲华生于水中、长于水中、出于水面;有青莲华、红莲华、
白达华生于水中、长于水中、出于水面而住,不为水所污染。诸比丘!如是,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以佛眼观察众生,于众生中有少尘垢、多尘垢者,有利根、顿根者,有善行相、恶行相者,有易教、难教者,或认识及怖畏来世罪患而住者。
七
诸比丘!尔时,大梵天知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心起思念,以偈白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曰:
“登顶立岩者 偏见周围人
如是善慧者 登上法楼阁
离愁普眼人 观彼溺愁众
彼为生老服 大雄战胜者
商主无欠债 于世阔步游
世尊请说法 多有了悟者”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以偈告大梵天曰:“为于彼等众 启开甘露门凡有得闻已 则得弃邪信梵天知有害 思劳不说法”
诸此丘!尔时,大梵天:“我得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应诺将说法。”
敬礼。右绕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则没形于其处。
八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如是思惟:“我当为谁先说法
谁能速解此法耶
”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如是思惟:“王子骞荼与帝师之子提舍,住于王城槃头婆提,博学、聪明、有智慧,为长时之少尘垢者。我当先为王子骞荼与帝师之子提舍说法,彼等能速解此法。”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犹如力士之伸屈腕、屈伸腕间,消失于菩提树下,现于王城槃头婆提之鹿野苑。
九
诸比丘!尔时,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告守苑人曰:
“来,守苑人!入王城槃头婆,告王子与帝师之子提舍如是言:“尊者!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来至王城槃头婆提,住安稳鹿苑,彼欲见汝等。”
诸比丘!彼守苑人应诺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唯然,世尊”而入王城槃头婆提,告王子骞荼与帝师之子提舍曰:
“尊者!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来至王城槃头婆提,住安稳鹿苑,彼欲见汝等。”
十
诸比丘!尔时,王子骞荼与帝师之子提舍,备吉祥庄严乘具,乘吉祥庄严乘具向王城槃头婆提出发,至乘具能行之处,下乘而行步诣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处,诣已,敬礼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坐于一面。
十一
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为彼等次第说法,则开示施、戒、天之说;宣说诸欲之过患,出离污秽、烦恼之功德。当世尊了知彼等心从顺、柔和、无障而喜悦明净,于此,则宣示诸赞叹之胜法--苦、集、灭、道。犹如去染污纯净之布,正可受染色。如是王子骞荼与帝师之子提舍,则于其座,远离尘垢,证得法眼:“凡任何集起之法,皆是灭法。”
十二
尔时,彼等依师之教而非依他,已见法、得法、知法、深入法、度疑惑、去诸说、得无畏,而白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曰:
“伟哉!世尊,伟哉!世尊。犹如扶起倒者,揭露隐覆者、示道于迷路者、揭来明灯,使有眼者于暗中得见诸色。如是,世尊以种种方便宣说法。世尊!我等归
依世尊、(归依)法。愿世尊摄受我等,于世尊之处出家,得受具足戒。”
十三
诸比丘!王子骞荼与帝师之子提舍,于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处出家,得受具足戒。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以法说之教导、激励、令彼等喜悦;并宣示诸行之过患、污秽之烦恼,涅槃之功德。彼等依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法说之教导、激励、令喜悦,不久,彼等之心实无取着,由诸漏而解脱。
十四
诸比丘!于王城槃头婆提,八万四千之大众闻:“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来住安稳鹿苑。王子骞荼与帝师之子提舍,于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处,剃除须发,着袈裟衣,出家而过无家之生活。”闻已,彼等如是思惟:“王子骞荼与帝师之子提舍,既剃除须发、着袈裟衣,出家而过无家之生活,可见此法、律不劣、彼出家不劣也。王子骞荼与帝师之子提舍,而且于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处剃除须发,着袈裟衣,出家而过无家之生活,何以我等不出家耶
”
诸比丘!于是,八万四千之大众,由王城槃头婆提出发,诣毗婆尸世尊、阿罗 汉、等正觉者之处。诣已,敬礼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坐于一面。
十五
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为彼等次第说法,则开示施、戒、天之说;宣说诸欲之过患,出离污秽、烦恼之功德。当世尊了知彼等心从顺、柔和、无障而喜悦明净,于此,则宣示诸佛赞叹之胜法--苦、集、灭、道。犹如去染污纯净之布,正可受染色。如是八万四千之大众,则于其座,远离尘垢,证得法眼:“凡任何集起之法,皆是灭法。”
十六
尔时,彼等依师之教而非依他,已见法、得法、知法、深入法、度疑惑、去诸说、得无畏,而白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曰:
“伟哉!世尊,伟哉!世尊。世尊以种种方便说法,世尊!犹如扶起倒者,揭露隐覆者、示道于迷路者、揭来明灯,使有眼者于暗中得见诸色。世尊!我等归依世尊、[归依]法。愿世尊摄受我等,于世尊之处出家,得受具足戒。”
十七
诸比丘!彼等八万四千之大众,于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处出家,得受具足戒。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以法说之教导、激励、令彼等喜悦;并宣示诸行之过患、污秽之烦恼,涅槃之功德。彼等依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法说之教导、激励、令喜悦,不久,彼等之心实无取着,由诸漏而解脱。
十八
彼以前八万四千之出家者闻:“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来住王城槃头婆提之安稳鹿苑而说法。”诸比丘!尔时,彼八万四千之出家者,由王城槃头婆提出发,诣安稳鹿苑,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处,诣已,敬礼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坐于一面。
十九
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为彼等次第说法,则开示施、戒、天之说,宣说诸欲之过患,出离污秽、烦恼之功德。当世尊了知彼等心从顺、柔和、无障而喜悦明净,于此,则宣示诸赞叹之胜法--苦、集、灭、道。犹如去染污纯净布,正可受染色。如是八万四千大众,则于其座,远离尘垢,证得法眼:“凡任何集起之法,皆是灭法。”
二十
尔时,彼等依师之教而非依他,已见法、得法、知法、深入法、度疑惑、去诸说、得无畏,而白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曰:“伟哉!世尊,伟哉!世尊。世尊以种种方便说法,世尊!犹如扶起倒者、揭露隐覆者、示道于迷路者,揭来明灯,使有眼者于暗中得见诸色。世尊!我等归依世尊,[归依]法,愿世尊摄受我等于世尊之处出家,得受具足戒。”
二一
诸比丘!彼八万四千之出家众,于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之处出家,得受具足戒。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以法说之教导、激励、令彼等喜悦;并宣示诸行之过患,污秽之烦恼,涅槃之功德。彼等依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法说之教导、激励、令喜悦,不久,彼等之心实无取着,由诸漏而解脱。
二二
诸比丘!尔时,王城槃头婆提住六百八十万大比丘众。诸比丘!于此,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独居静处时,生起如是思惟:
“王城槃头婆提,住六百八十万大比丘众,我应为诸比丘宣示:“诸比丘!为大众之利益,为大众之安乐、怜愍世人、天人之利、乐,诸比丘应普偏游行,勿二人进行一道,诸比丘!汝等应宣示初善、中善、后善、文义具足之法。宣说圆满清净之梵行。有少尘垢之众生,因未闻法故堕落;彼等闻法者,则得了悟。而各六年后,为诵波罗提木叉,汝等应诣王城槃头婆提。”
二三
诸比丘!尔时,有一大梵天知毗婆尸世尊、阿罗汉、等正觉者心之所念。犹如力士之伸屈腕、屈伸腕间,由梵天界…
《大本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