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雲萬裏天。是以在地藏經中,佛說觀世音菩薩與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有人聞其名、見其形,或戀慕贊歎者,於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良以大士具足慈悲,絕諸瞠怒,故能冤親平等,尋聲救苦。現在霹雳洞主張英傑居士等塑造觀音聖像供奉,爲大衆祈福,敬頌之以偈曰:
慈雲覆九界,人天俱蔭庇,
靈光照六時,畫夜恒吉祥!
開!
四八 霹雳洞觀音聖像開光演詞
有海水到的地方,都有華僑,有華僑到的地方,都有觀音菩薩。我所到過的地方,如夏威夷沒有中國僧前,先有一間觀音堂;澳洲的雪梨,沒有中國的寺院,早有一座觀音古廟。他如南方小乘佛教流行的仰光、曼谷等處,沒有大乘佛教的雕塑,卻已有了觀音像和觀音廟的所在。足見這位菩薩,與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士,緣分是最深、最廣,關系是最親最切。故佛在地藏經中嘗對觀音菩薩說:「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若人,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衆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贊歎汝者,是諸衆生,於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因果將熟,遇佛授記」。這是因菩薩慈悲廣大,願力宏深,故能尋聲救苦,無刹不現,以是名稱普聞,婦孺皆知。
佛教是由智慧與慈悲兩大理性的統一,而涵有甚深微妙的哲理。觀音 大士是代表慈悲的精神,發揮了佛陀濟世利生的作業。現在的世界,是一 個鬥爭時代,修羅當道,軍閥弄權,瞠火熾然,殺機遍地,烽火連天,生 靈塗炭,端在人心險惡,喪失了慈悲,以致戰禍頻仍,格鬥不絕。我們要 挽救這個多災多難的世界,變幹戈爲玉帛,化戾氣爲祥和,方法雖有很多 ,而學習菩薩慈悲的心腸,發揮菩薩赴湯蹈火,救苦救難,舍己爲人的精 神,實爲當務之急。今本洞塑造菩薩聖像供養,爲世界求和平,爲衆生謀 幸福,仰瞻慈容,無限神馳,希望早施甘霖,不勝祈禱!
四九 觀音林開光
諸佛本無相,菩薩非有身;
只爲應群機,從幻而見真。
恭頌釋迦教主,坐鎮中央,圓音震吼,化被十方。東方藥師,琉璃光土,內外映徹,身心壽康。西土彌陀,四八願王,依正莊嚴,光壽無量。文殊師利,七佛師範,功深只劫,智高德揚。普賢菩薩,華嚴尊長,十大願王,導歸安養。觀音大士,誓願宏深,尋聲救苦,形遍刹塵。地藏本尊,孝道至親,累劫重誓,度生報恩。
諸大菩薩,輔弼宣揚,如雲籠月,圍繞壇場。今朝緣至,雲集於斯, 隨所應求,似月映水。偈曰:
發心修梵刹,莊嚴現道場,
諸佛生歡喜,龍天降吉祥。
開!
五十 吉隆坡叁寶堂開光
馬來西亞佛教總會主席竺摩法師,爲叁寶堂說法開光。偈雲:
佛遊鹿苑說法,度僧成立叁寶;
人間長夜漫漫,智炬從斯照了。
今日諸山大德、善信護法,雲集於此,恭賀達因住持暨諸信衆,重建叁寶堂落成,舉行佛像升座開光,請僧說法誦經,作諸功德,以祈增福。須知佛在阿含經中曾勸谕信徒,修學佛法,必先布施、持戒,種福上升,爲惡下沈,因果分明,淨信具足。今諸善信,施舍淨資,興建佛寺,將來可於天上人間,享受福樂;然此福樂,仍屬世法,非爲究竟,必須進修叁無漏學,無爲無著,方爲出世正因,涅槃妙果。
今問諸善信:如何是無漏正因,涅槃妙果呢?昔日達摩西來,梁武帝問他:朕自學佛以來,修橋 路,造寺供齋,度僧無數,功德多否?達摩 答道:並無功德。武帝愕然又問:如何才是功德?答雲
淨智妙圓,體自 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今問淨智既是體空,如何又有功德?如已 會得,山僧口挂壁上,無從饒舌;其或未然,何妨於此下一轉語:
離相布施心無住,
成佛無生樂有余。
開!
五一 佛慧精舍開光
大海中水可飲盡,刹塵心念可數知,
虛空可量風可系,無能說盡佛功德。
唉!佛有何等大功德,而不能說盡呢?曰:佛之大德,叁身四智,可以總括之。佛有法、報、化叁身:法身是體,有自性德;報身是相,有智光德;化身是用,有教化德。佛複有四智:轉前五識,爲成作事智;轉第六識,爲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爲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爲大圓鏡智。所謂「大圓無垢同時發,普照十方塵刹中」。
我們衆生,在叁身中只有業報身,法身未顯;在四智中,全然未得,只有虛妄的八識。今住持繼和仁者及諸護法,發起建舍開光,是要我們借開佛光,引生我們本具的身光智德。如何能引生此心光智德呢?
修習四念處,勤行八正道,
戒定能精進,慧光自現前!
開!
五二 馬來西亞佛教總會佛像重修開光
佛法莊嚴,包羅萬象;
金身不動,普應群機。
夫佛有叁身:曰法身、報身、應身。法身爲體,名 盧遮那,性遍法界,生佛平等,所謂山河及大地全露法身;報身爲相,名盧舍那,德智圓滿,福慧莊嚴,乃菩提樹下成道之身也;應身爲用,名釋迦牟尼,化身百億,普度閻浮。叁身雖有叁種,若論從體起用,叁身由一而叁,各顯殊勝;若攝用歸體,叁身即是一身,其性無二平等。
又叁身各自常住,各有德光:法身自性常住,故清淨光,寂而常照;報身相續常住,故智慧光,照而常寂;應身變化常住,故功德光,寂照無礙,不可思議也。
憶本會開創之時,供有教主釋迦佛之金像,於今垂叁十年,佛座陳舊 ,金箔剝蝕,有失壯觀,乃有印尼僑領陳和安姐弟,發起獨資裝修,使聖 像重光,四衆同人,瞻敬歡喜,功不唐捐,福有攸歸!並邀山僧主持開光 大典,及衆師虔誠禮忏,以祈禱世界和平,衆生安樂。祝以偈曰:
朱筆點處佛光開,千聖雲程動地來;
國泰民安賴庇佑,心香一瓣湧靈臺。
開!
五叁 叁寶堂開光說法
佛遊鹿園談經,叁寶完成於僧;
長夜何時達旦,破迷幸有明燈。
茲值良辰吉日,雲集諸山名德,恭逢
達因仁者,率諸護法等信衆,重興叁寶堂落成,舉行佛像崇升,開光典禮,爲說法要,以結善緣。昔日達摩西來,覓個不受惑人,爲闡妙法,不立文字,教外別傳,良有以也。時有梁武皇帝詢以朕自信佛以來,修橋
路,造寺齋僧,布施結緣,作諸功德多否?答以並無功德。又詢如何是真功?答以淨智圓明,體自空寂,如此功德,不以世求。今問諸大德
會
?既是淨智空寂,如何今日開光道場?又作功德?山僧在此饒舌爲轉一語:
執相布施生天福,仰箭射空仍墜落;
若能離相心無住,成佛稱尊樂有余。
五四 大年蓮花閣開幕禮
竺摩法師在致詞稱:
佛教以慈悲爲本體,從此本體上可以生起種種方便救世利人的作用,現時代風氣不好,人心日趨險惡,不能向善,失去了慈悲,便失去和平,戰爭不斷地摧殘,致使經濟破産,民不聊生,救濟之道,唯有發揮每個人,人人本具的慈悲德性,自利利人,才能徹底解救社會各種困難,把人生的痛苦連根拔起。竺摩法師又說:佛法是心理學,是訓練心理的法門,使人心理正常,注重生活的道德,便不會誤入歧途,從事走私,販毒以及打家劫舍的勾當,自害害人,毀掉社會的安和,國家的繁榮。
法師籲請多提倡佛化,宣揚慈悲、平等、無我、無诤的佛法,對於人民的安定,各民族的互相諒解和親善,是非常有幫助的。
席間並由該閣主持頒發紀念盤予主持揭幕及剪彩人士存念。較早時, 竺摩大法師在開光說法時指出:
偉哉世尊,大千教主,分身百億,如月影水。
觀音菩薩開光偈雲:
赴湯蹈火,肯辭勞形,慈雲共瞻,法雨缤紛!
普門大士,不 前身,尋聲救苦,和光同塵。
十四無畏,叁十二應,與此有緣,名稱普聞。
不動安養,而遊堪忍,叁輪叵測,功勳無盡!
一九八
年七月十五日
五五 東蓮海會塔火葬場揭幕
怡保東蓮小築籌建海會塔火葬場竣工,恭請佛教總會主席竺摩法師主持揭幕,並致詞說: 東蓮安樂院及火葬場,爲勝進法師、華果當家師,及諸居士發起籌建,承政府送地,得諸佛徒及社會人士之支援,今已竣工,使在怡保郊外多添一佛教名勝,洵爲吾佛教界之榮幸。人生有生老病死之苦,普通人雖知而不多注意,獨佛陀爲悉達多太子時即已體驗之,且尋求解脫之途徑。今安樂院、海會塔、火葬爐之設置,對於老病死問題之解救,頗多利賴。以此間風景幽靜,空氣新鮮,可使老者享天年之樂,患者得療養之安,死者獲歸宿之所,福利群生,莫善于是。而火葬尤多好處:一、爲衛生簡潔;二、爲火葬時助念往生之方便;叁、爲骨灰供塔,永留紀念,洵一舉而叁得也。勝公既創東蓮小築弘揚法化,指示迷津,複建此安樂院、海會塔、火葬場方便佛徒之最後一著,其有助于吾佛教界福利實多,至堪景仰。
五六 萬佛戒壇開燈致頌
極樂寺戒壇萬燈法會,意義深遠,點亮一盞平安燈,不但祈求吉祥如意,點燈功德並可照亮人生大道,使學業、事業、道業均能一帆風順,身心健康愉快,並在清風細雨中進行儀式,恭請羯磨和尚竺摩長老主持說法雲:
雲集五百僧,共點萬盞燈,
光明照大地,正氣銷魔氛,
人民增福智,亡友獲超升,
更祈慈願力,國泰世和平!接著由老護法…
《竺摩法師法語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