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祭。”
“然則,其犧牲者何耶
”
“婆羅門!時常之布施,隨祀宗族,供與有戒德之出家者是。”
二叁
“瞿昙!以如何因、如何緣,此時常之布施、隨祀宗族,供與有戒德之出家者,比此等叁種犧牲及十六祭法,更少煩雜、少傷害,且有更多果報、功德耶
”
“婆羅門!阿羅漢、或入阿羅漢道者,實不來近如是之犧牲祭。何以故
婆羅門!因于此處,可見到諸鞭打及系首者等。是故,阿羅漢、或入阿羅漢道者,實不來近 如是之犧牲祭。然,時常之布施、隨祀宗族,供與有戒德之出家時;阿羅漢、或入阿羅漢道者,則來近如是之供養。何以故
因爲此處,見不到諸鞭打及系首者等。 是故,阿羅漢、或入阿羅漢道者,則來近如是之供養。婆羅門!此時常之布施、隨祀宗族,比其叁種犧牲祭、十六祭法,更少煩雜、少傷害,且多果報、功德因緣也。”
二四
“尊者瞿昙!然,有比此等叁種犧牲祭、十六察法,及此等時常之布施、隨祀宗族,更少煩雜、少傷害,且比其他犧牲祭更多果報、功德耶
”
“婆羅門!有比此等叁種犧牲祭、十六察法,及時常之布施、隨祀宗族,更少煩雜、少傷害,且比其他犧牲祭更多果報、功德。”
“然,其犧牲祭者何耶
”
“婆羅門!凡有人爲四方僧伽,建造精舍是。”
二五
“尊者瞿昙!有比此等之叁種犧牲祭、十六察法,及此等時常之布施、隨祀宗族,建造此等精舍,更少煩雜、少傷害,且比其他犧牲祭更多果報、功德耶
”
“婆羅門!有比此等之叁種犧牲祭、十六察法,及此等時常之布施、隨祀宗族,建造此等精舍,更少煩雜、少傷害,且比其他犧牲祭更多果報、功德。”
“然,其犧牲察者何耶
”
“婆羅門!凡有人俱深信心,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是。”
二六
“尊者瞿昙!有比此等叁種犧牲祭、十六祭法,及此等時常之布施、隨祀宗族,建造精舍,及俱深信心,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更少煩雜、少傷害,且比其他 之犧牲祭更多果報、功德耶
”
“婆羅門!有比此等叁種……[乃至]……比其他犧牲祭更多功德。”
“然,其犧牲祭者何耶
”
“婆羅門!凡有人俱深信心,受持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是。”
二七
“尊者瞿昙!有比此等叁種犧牲祭、十六察法,及此等時常之布施、隨祀宗族及建造精舍、歸依[叁寶]、受持戒,更少煩雜、少傷害,且比其他犧牲祭,更多果報、功德耶
”
“婆羅門!有比此等叁種……[乃至]……比其他犧牲祭更多果報、功德。”
“然,其犧牲祭者何耶
”
“婆羅門!如來出現于世,是阿羅漢、等正覺者……乃至……[如沙門果經第四0--六叁之廣說]……婆羅門!比丘實如是戒具足。婆羅門!此比上之犧牲祭,更少煩雜、少傷害,且比其他犧牲祭,更多果報、功德。
……[同沙門果經第七五]達初禅而住。婆羅門!此比上之犧牲祭,更少煩雜、少傷害,且比其他犧牲祭,更多果報、功德。
……[如沙門果經第七七--八一]第二禅……乃至……第叁禅……乃至……第四禅而住。婆羅門、此比上之犧牲祭,更少煩雜、少傷害,且比犧牲祭更多果報、功德。
……[如沙門果經第八叁]彼心傾向知見。婆羅門!此比上之犧牲祭,更少煩雜、少傷害,且比犧牲祭,更多果報、功德。
……[如沙門果經第九七]證知更不來此生。婆羅門!此比上之犧牲祭,更少煩雜、少傷害,且比其他犧牲祭,更多果報、功德。”
二八
如是言已,究羅檀頭婆羅門白世尊曰:“善哉!尊者瞿昙!善哉!尊者瞿昙!猶如扶起倒者、啓露覆者、訓示迷路者、暗黑中持來燈火,令有眼者見諸色。如是 尊者瞿昙,以種種方便說示法。尊者瞿昙!我歸依尊者瞿昙與法及比丘衆。尊者瞿昙,納受我從今日起,以至命終,歸依爲優婆塞。尊者瞿昙!我令放解七百牡牛、 七百牡犢、七百牝犢、七百牝羊、七百牡羊,以救其命。令彼等得食綠草、得飲冷水,涼風以吹彼等!”
二九
爾時,世尊爲究羅檀頭婆羅門,順次說法。即說明施論、戒論、天論、諸欲之災禍、邪惡及汙穢,出離之功德。世尊知究羅檀頭婆羅門之心從順、柔軟、無障礙、踴躍,心生淨信。對彼等說諸佛之最勝法義,即:苦、苦之集、苦之滅、苦滅之道。猶如純白之布,正受染料;如是,究羅檀頭婆羅門,于其座:“任何集起之法, 彼一切是滅盡之法,”而遠離塵垢,生法眼淨。
叁十
爾時,究羅檀頭婆羅門,已見法、得法、悟法、深入法、度疑惑、離猶豫、得無畏,唯依師之教而不依他者,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明日與比丘衆俱,請允許我之供養。”世尊默然而許。
時,究羅檀頭婆羅門,如世尊允許,從座而起,敬禮世尊,致意而去。究羅檀頭婆羅門,其夜過已,于自己之祭場,准備殊勝之嚼食、啖食,令往告世尊時至:
“尊者瞿昙!時至,食事備成矣。”
世尊于晨早,著下次、持缽、衣,與比丘衆俱,往究羅檀頭婆羅門之祭場,至已,就坐于斯設之座。時,究羅檀頭婆羅門,親手以殊勝嚼食、啖食供養以佛爲上 首之比丘衆,令滿足爲止。
時,究羅檀頭婆羅門,見世尊食已,洗手及缽,自取一卑座,坐于一面,世尊爲彼說法,勉勵、令歡喜,從座起立而離去。
《究羅檀頭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