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聽彼所說,不敬重此,起座而出。
十九
大德!一時,我詣訪末伽梨瞿舍羅。詣已,與彼交談友誼之語後,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我如是言彼曰:“瞿舍羅![世間]有種種技能職業者……[詳如一六節],瞿舍羅!如是得見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耶
”
二十
大德!如是問時,末伽梨瞿舍羅,如次言我曰:“大王!諸有情之雜染是無因無緣,無因無緣諸有情而雜染。諸有情之清淨是無因無緣,無因無緣諸有情而清淨。非自作、非他作、非余人作,無力、無精進、無體力亦無氣力。一切之有情,
一切之生物,一切之有類,一切之命者[靈魂],無自在力、無力無精進,由[自然之決定、結合3、由自然之性質而互相變化,如是于六種4階級感受苦樂。實于百 四十萬種胎爲首,及有六千六百種胎。有五百種業、五種業、叁種業、一業、半業。有六十二種之道迹,六十二種之中劫,六種之階級,八種之人地。四千九百種生業、四千九百遊行者、四千九百龍住處,二千根、叁千地獄、叁十六塵界、七想胎、七無想胎、七節胎、七天、七人、七鬼、七池、七林、七百林、七崖、七百崖、七夢,有八百四十萬大劫;于此間,患者、智者流轉輪回已,爲苦之終止。于此期間,謂實無:“我以戒行、苦行、梵行,令成熟未熟業,或忍受已熟業以作滅盡。”如是,實以鬥定量苦、樂,輪回有終限,無盛、衰,無增、減。猶如[于高處執絲]球,以擲下絲球,令解盡爲止,患者及智者,輪回流轉已,當爲苦之滅盡。”
二一
大德!如是問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時,末伽梨瞿瞿舍羅,而答輪回之淨化。大德!猶如問庵羅樹之果實,說明以羅孛阇果,問羅孛阇之果實,而答以庵羅果。大德!如是,實問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而答以輪回之淨化。然,大德!我生如次之想念:“實如余者,對住我領內之沙門、婆羅門,應如何想與不愉快焉
”大德!是故我對彼之言說,不稱贊亦不呵責。不稱贊亦不呵責,而我內心甚抱不滿,不發任何不滿之言,平靜聽彼所說,不敬重此,起座而出。
二二
大德!一時,我詣訪阿耆多翅舍欽婆羅。詣已,與彼交談友誼之語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我如次言彼曰:“阿耆多翅舍欽婆羅![世間]有種種技能職業。……阿耆多翅舍欽婆羅!如是得見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耶
”
二叁
大德!如是問時,阿耆多翅舍欽婆羅,如次言我曰:“大王!無布施、無供牲、無祭祀,無善、惡業之異熟果,無今世、無他世,無父、無母、無化生之有情,世間無有沙門、婆羅門之正住正行、自知、證如今世他世。人由四大種而成,死即地歸還于地身、水歸還于水身、火歸還于人身、風歸還于風身,諸根移入于虛空。[四]人以擔架爲第五7,從屍體運往至火葬止,雖[對死者言諸贊]語,[但被火化後],骨成鴿色,供物變爲灰。布施之說,唯對愚者之所設;若說人[死後]之存在,此爲無根之妄言而已。愚者及智者,身之死殁,即斷滅、消失,死後沒有任何物之存在。”
二四
大德!如是,實問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阿耆多翅舍欽婆羅,而答斷滅論。大德!猶如問庵羅樹之果實,而答以羅孛阇果;問羅孛阇樹之果實,而答以庵羅樹果。大德!如是,實問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阿耆多翅舍欽婆羅,而答以斷滅論。然,大德!我生起如次之想念:“實如余者,對住我領內之沙門、婆羅門,應如何想與不愉快焉
”大德!是故我對彼之言說,不稱贊亦不呵責。不稱贊亦不呵責,而我內心甚抱不滿,不發任何不滿之言,平靜聽彼所說,不敬重此,起座而出。
二五
大德!一時,我詣訪婆浮陀迦旃延那。詣已,與彼交換友誼之語後,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我如是言彼曰:“婆浮陀迦旃延那![世間]有種種職業者……[詳如一六節]……婆浮陀迦旃延那!如是得見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耶
”
二六
大德!如是問時,婆浮陀迦旃延那,如次言我曰:“大王!此等七身,非能作、非所作、非能創造、非所創造,無能生産任何物,常住如山頂直立不動之石柱。此等不動搖、不轉變、無互相侵害、不導致互相苦樂、亦苦亦樂。是故無能殺者,亦無所殺者;無能聞者,無所聞者;無能識者亦無所識者。若人以利刀截斷他人之頭,無有何人奪何人之生命。唯刀劍揮過此七身之間隙而已。”
二七
大德!如是實問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婆浮陀迦旃延那,而答由異而異。大德!猶如問庵羅樹之果實,而答以羅孛阇果。大德!如是,實問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婆浮陀迦旃延那,而答由異而異。然,大德!我生起如次之想念:“實如余者,對住我領內之沙門、婆羅門,應如何想與不愉快焉
”大德!是故我對彼之言說,不稱贊亦不呵責。不稱贊亦不呵責,而我內心甚抱不滿,不發任何不滿之言,平靜聽彼所說,不敬重此,起座而出。
二八
大德!一時,我詣訪尼幹子。詣已,與彼交換友誼之語後,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我如是言彼曰:“尼幹子![世間)有種種職業者……[詳如一六節]……尼幹子!如是得見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耶
”
二九
大德!如是問時,尼幹子,如次言我曰:“大王!尼幹子[離繁者]行四種防護禁戒。大王!尼幹子,如何行四種防護禁戒耶
大王!尼幹子,[避]一切水,以防(殺生之惡);以(避)一切水,控製(殺生之)[惡];以[避]一切水,抖落[惡];以[避]一切水觸,連[製惡]。大王!如是尼幹子行四種防護禁戒。大王!是故尼幹子被稱爲心最高之自達、自抑製、自在者。”
叁十
大德!如是實問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尼幹子,而答以四種禁戒大德!猶如問庵羅樹之果實,而答以羅孛阇果。大德!如是,實問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尼幹子而答以四種禁戒。然,大德!我生起如次之想念:“實如余者,對住我領內之沙門、婆羅門,應如何想與不愉快焉
”大德!是故我對彼之言說,不稱贊亦不诃責。不稱贊亦不呵貴,而我內心甚抱不滿,不發任何不滿之言,平靜聽彼所說,不敬重此,起座而出。
叁一
大德!一時,我詣訪散若夷毗羅梨弗。詣已,與彼交換友誼之語後,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我如是言彼曰:“散若夷毗羅梨弗![世間]有種種業者……[詳如一六節]……散若夷毗羅梨弗!如何得見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耶
”
叁二
大德!如是問時,散若夷毗羅梨弗,如次言我曰:“汝若問我“他世有耶
”我若以爲“他世有”者,當答汝“他世有。”然,我不如是想、不想如此、亦不想其他、不想非如此、亦不想非非如此。汝若問我:“他世無耶
”[……乃至……]“他世亦有亦無耶
”[……乃至……]“他世非有亦非無耶
”[……乃至……]。“有化生之有情耶
[……乃至……]“無化生之有情耶
”[……乃至…]“化生之有情亦有亦無耶
”[……乃至……]“化生之有情非有亦非無耶
”[……乃至……]。“有善惡業之異熟果耶
”[……乃至……]“無善惡業之異熟果耶
”[……乃至……]“善惡業之異熟果亦有亦無耶
”[……乃至……]“善惡業之異熟果非有非無耶
”[…… 乃至……]。“如來8死後存在耶
”[……乃至……]“如來死後非存在耶
”[……乃至……]“如來死後亦存在亦不存在耶
”[……乃至……]“如來死後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耶
”[……乃至……]。我若以爲“如來死後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者,我當答汝“如來死後非存在亦非不存在。”然,我不如是想、不想如此、亦不想其他、不想非如此、亦不想非非如此。”
叁叁
大德!如是實問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散若夷毗羅利弗,答以矯亂[如鳗]論。大德!猶如問庵羅樹之果實,而答以羅孛阇果。然,大德!我生起如次之想念:“實如余者,對住我領內之沙門、婆羅門,應如何想與不愉快焉
”大德!是故我對彼之言說,不稱贊亦不呵責。不稱贊亦不呵責,而我內心甚抱不滿,不發任何不滿之言,平靜聽彼所說,不敬重此,起座而出。
叁四
大德!予對世尊問:“[此世間]有種種技能職業[者],如:調象師、調馬師、車術師、弓術師、軍旗手、元帥、戰士、高級武官、象力士、裝甲兵、奴隸出身者、廚師、理發師、助浴者、製莫者、編發者、漂白業、織師、製籠者、陶師、計算師、印相師。如是世間所知之種種技能職業者--彼等于現世,享受彼等技能職業之成果,以令自己安樂幸福,令父母安樂幸福,令妻子安樂幸福,令朋友安樂幸福。以此,同沙門、婆羅門行布施,得尊勝天界安隱之福報。大德!如是,得見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耶
”[世尊曰!.“大王!我[說此爲]可能。大王!我對此問卿,可隨汝所思而答之!
叁五
大王!汝如何思惟耶
卿雇一奴仆,彼奉事于[卿]:晚睡早起、聽順卿之任何雜務、和顔悅色、言愛語、恭順可意之行爲。彼如是思惟:“成熟其功德之果報,實希有哉!未曾有哉!此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阇世是人,我亦是人。然,此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阇世以具足持受五欲樂,想彼戲樂如神,我于此乃彼之奴仆,而奉事彼:晚睡早起,聽[順王]之任何雜務,和顔悅色、言愛語、恭順可意之行爲。實彼我[得爲如此,]乃彼我之福德。然,令我剃除須發,著袈娑衣,出家而爲無家者。”于彼而後,即剃除須發,著袈娑衣,出家而爲無家者。如是出家,彼防護身、口、意而住,以滿足最低限度之衣、食,樂于離世靜居。對彼,卿之諸臣奏言:“願大王有如,彼人乃大王之奴仆,以奉事[大王]:晚睡早起、聽順[王]之任何雜務、和顔悅色、言愛語、恭順可意之行爲。大王!而後,彼剃除須發,著袈娑衣,出家而爲無家者。如是出家,彼防護身、口、意而住,以滿足最低限…
《沙門果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