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度之衣、食,樂于離世靜居。”彼時,卿能言:“令彼人還歸我處,再爲奴仆,爲我奉事,晚睡早起、聽順雜務、和顔悅色、言愛語、恭順可意之行爲”耶
”
叁六
[王曰:]“大德!不然,我等可同彼問訊、起迎,與座請坐。供彼衣、食、住宿及病之醫藥、用具,並如法保護、蓋護、守護彼。”[世尊曰:]“大王!卿如何思惟耶
果然如是,得見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或不然耶
”[王曰:]“大德!確實如是,得見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世尊曰:]“大王!此是我所施設于沙門[修行]現世之第一果報。”
叁七
[王曰:]“大德!其他亦得有如是沙門[修行]現世果報之施設耶
”[世尊曰:]“大王!能[爲]之。大王!然,我對此問卿,可隨汝所思而答之。
大王!對此如何思惟
于此,卿有一農夫,彼從事家業,納[王]租稅,增益卿之財寶。一日,彼如是思惟:“希有哉!未曾有哉!此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阇世是人,我亦是人。然,此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阇世,持受具足五欲樂,想彼戲樂如神,我于此,乃彼之農夫,從事家業,納[王]租稅,增益彼之財寶。實彼我[得爲如此,]乃彼我之福德。然,令我剃除須發,著袈娑衣,出家而爲無家者。”于彼而後,舍棄財産、親族,剃除須發,著袈娑衣,出家而爲無家者。如是出家,彼防護身、口、意而住,滿足最低限度之衣、食,樂于離世靜居。對彼,卿之諸臣秦言:“願大王有如,彼人乃大王之農夫,從事家業,納[王]租稅,增益大王之財寶。大王!而後彼剃除須發,著袈娑衣,出家而爲無家者。如是出家,彼防護身、口、意而住,滿足最低限度之衣、食,樂于離世靜居。”其時,卿能言:“令彼還歸我處,再爲農夫,從事家業,以納租稅,增益我之財寶”耶
”
叁八
[王曰:]“大德!不然。我等可向彼問訊,起迎,與座請坐,供彼衣、食、住宿及病之醫藥、用具,並如法保護、蓋護、守護彼。”[世尊曰:]“卿如何思惟耶
果然如是,得見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或不然耶
”[王曰:] “大德!確實如是,得見沙門[修行]現世之果報。”[世尊曰:] “大王!此實我所施設于沙門[修行]現世之第二果報。”
叁九
[王曰:] “大德!此兩種以外,更有如是沙門[修行]現世果報微妙殊勝之施設耶
”[世尊曰:] “大王!能[爲]之。然,大王!谛聽善思念之,我當說。”摩揭陀國王韋提希子阿問世答世尊曰:“如是,世尊!”世尊如次曰:
四十
“大王!如來出現于世,是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來是含括天界、魔界、梵天界、此世界、沙門、婆羅門、天、人之衆[生],開示自己之證悟。如來宣說初善、中善、後亦善,具足文義之教法及無比圓滿清淨之梵行。
四一
居士或居士子,或其他族姓子,聽聞如來之教法;聽聞此法已,對如來得信仰,而彼如是熟慮:“在家多障礙、塵道,出家之生活是自由自在。住在家者,不容易一向修圓滿清淨如螺細光耀之梵行。然,即令我剃除須發,著袈娑衣,出家而爲無家者。”而後,彼舍棄財産及親族,剃除須發,著袈娑衣,出家而爲無家者。
四二
如是出家,依波羅提木叉之禁戒,持戒而住,精勤于正行,見小罪亦恐怖,受學處而修學。具足清淨之身業語業,過清淨生活,戒具足,守護諸根門,圓滿具足正念正智。
四叁
大王!如何爲比丘戒具足耶
大王!于此有比丘,舍殺生,離殺生,不用刃、杖,有羞恥之念,充足慈悲心,憐愍利益一切生物、友善而住。此爲比丘戒之一份。舍不與取,離不與取,取所與物,期望所與,無何等之盜心,自清淨而住。此爲比丘戒之一份。舍非梵行而修梵行,離染汙濁,離淫欲法。此爲比丘戒之一份。
四四
沙門瞿昙舍妄語、離妄語,語真實、不外真實,誠實可信賴,不欺世間,此爲比丘戒之一份。舍兩舌,離兩舌,不此處聞往彼處告以離間此等諸人,亦不彼處聞來此處告以離間此等之諸人。如是和合離間者,親密者更令親密,愛和合、好和合、喜和合、持和合。此爲比丘戒之一份。舍惡口,離惡口,凡語無過失、樂耳、悅意、感銘、衆人所愛。此爲比丘戒之一份。舍绮語,離绮語,語適時,語真實,語法,語義,語律儀,語應明確、有段落、適義、可銘記于心。此爲比丘戒之一份。
四五
離采伐諸種之植物,[日中]一食,夜不食,離非時食;遠離觀劇、歌謠、舞、樂之娛樂;離持華鬘、香料、塗香之化裝;離使用高床、大床;遠離受蓄金銀;遠離受生谷物;遠離受生肉;遠離受婦人、少女;遠離受男、女之奴仆;遠離受牝牡之山羊;遠離受雞、豬;遠離受象、牛牝牡之馬;遠離受耕田荒地;遠離差使、仲介所爲之事;遠離買賣;遠離欺瞞秤、升、尺[之計量;]遠離賄賂、詐欺、虛僞之邪行;遠離傷害、殺戮、捕縛、劫奪、竊盜,強盜。此爲比丘戒之一份。
四六
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于采伐諸種植、樹木,例如從根生、從幹生、從節生、從芽生、第五爲從種子生者。遠離如是諸種植、樹木之采伐。此爲比丘成之一份。
四七
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于享樂積蓄物,例如食物之積蓄、飲物之積蓄、乘具之積蓄、衣服之積蓄、臥具之積蓄、香類之積蓄、財物之積蓄等。遠離如是享樂積蓄物。此爲比丘戒之一分。
四八
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于觀[聽]娛樂。例如觀劇、歌謠、舞樂、表演、古譚、手鈴、鳴缽、銅鑼、摩術奇境、賤人之竹棒戲、象、馬、水牛、牡牛、山牛、山羊、牡羊、雞鹑之鬥技、棒擊、拳鬥、角力、模擬戰、利兵、配兵、閱兵等之娛樂。遠離如是等巡回演藝之娛樂物。此亦爲比丘戒之一份。
四九
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耽住于賭博之放逸處。例如八目棋、十目棋、無盤棋、踢石、擲骰、棒打、占手痕、抛球、葉笛、鋤戲、倒立、風車戲、升戲、車戲、弓戲、字戲、測意戲、模擬殘傷戲等。遠離如是等之賭博放逸處。此亦爲比丘戒之一份。
五十
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于享用高廣大床等。例如過大之床座、獸形之腳臺、覆以長羊毛之織物、有文彩之白氈、繡花圖繪之床墊、于兩邊有垂緣、單側有垂緣、镂綴寶石、絹布之被蓋、大毛氈、象覆、馬挂、車衣、羚羊皮、迦達利鹿皮之殊勝敷物、寶蓋、上下之紅枕等。遠離享用如是等之高廣大床。此亦爲比丘戒之一份。
五一
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于裝飾之放逸處。例如塗身、按摩、沐浴、鏡、眼塗[色]料、華蔓、塗香、臉粉、面油、手環、發飾、手杖、藥袋、刀劍、蓋傘、彩履、頭巾、寶珠、拂塵、白衣、長袖等。遠離如是等任何裝飾之放逸處。此亦爲比丘戒之一份。
二 沙門果經(二)
五二
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于無益徒勞之論。例如王論、盜賊論、大臣論、軍兵論、恐怖論、戰爭論、食物論、飲料論、衣服論、臥具論、華鬘論、香料論、親族論、乘具論、村裏論、鄉鎮論、都市論、國土論、婦女論、英雄論、路邊論、井邊風傳論、祖先論、種性論,世界起源論、海洋起源論、如是有無之論爭。遠離如是等無益徒勞之論。此亦爲比丘戒之一份。
五叁
又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于诤論。例如“汝不知此法、律、我如此法、律,汝如何如此法、律耶
”“汝是耶行者,我是正行者,”“我言[前後]相應,汝言不相應。”“汝應言于前者而言于後,應言于後者而言于前。”“汝無細慮而[自]言返複。”“汝之立論,墮于負處。”“爲解汝負說而尋思,若能者即自解!”遠離如是等任何诤論。此亦爲比丘戒之一份。
五四
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于差使者、傳信之行作。例如國王、大臣、刹帝利、婆羅門、居士、童子[令]:“汝來此處、往彼處,汝來持此、持此往彼。”遠離如是任何使者、傳信之行爲。此亦比丘戒之一份。
五五
又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而于欺瞞、饒谀騙詐。遠離如是饒谀騙詐。此亦爲比丘戒之一份。
五六
又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依無益徒勞之橫明(畜生)而過邪命生活。例如占蔔手足之相、占前兆[吉凶]、 占夢、占體[全身]相、占鼠所咬、火護摩、杓子護摩、谷皮護摩、糠護摩、米護摩、熟酥護摩、油護摩、口護摩、血護摩、肢節明、宅地明、刹帝利明、濕婆明、鬼神明、地明、蛇明、毒藥明、蠍明、鼠明、鳥明、鴉明、命數豫言,防箭咒、解獸聲法等。遠離如是等任何無益徒勞之橫明。此亦爲比丘戒之一份。
五七
又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依無益徒勞之橫明而過邪命生活。]例如占珠相、杖相、衣服相、劍相、矢相、弓相、武器相、婦人相、丈夫相、童子相、童女相、象相、馬相、水牛相、牡牛相、山羊相、羊相、雞相、鹑相、蜥
蜴相、耳環相、龜甲相、獸相等。遠離如是無益徒勞之橫明。此亦爲比丘戒之一份。
五八
又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占無益徒勞之橫明以過邪命生活。例如占“王應進車、王不應進車。”“內部諸王當迫進、外部諸王當退卻。”“外部諸王當迫進、內部諸王將退卻。”“內部諸王當勝利、外部諸王將敗退。”“外部諸王當勝利、內部諸王將敗退。”“此人當勝利、此人將敗退。”遠離如是等無益徒勞之橫明。此亦爲比丘戒之一份。
五九
又有某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占無益徒勞之橫明過邪命生活。例如占:“應有月蝕、應有日蝕、應有星蝕、日月應行正道、諸星宿…
《沙門果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