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話▪P15

  ..續本文上一頁的果位說,唯佛與佛,才能究竟;而「究竟涅槃」的涅槃, 是通於叁乘同證的共果。如二乘聲聞,及登七八地的菩薩,都能證得涅槃 ;而且聲聞人每至證涅槃時,即以爲究竟;菩薩則爲度衆生而不入涅槃, 慢慢進趣無上的菩提,才達到佛陀究竟的極果。所以涅槃的共果與菩提的 不共果,在階位的曆程上是有所不同的。在法相宗叫做「二轉依果」,即 轉煩惱障依涅槃果,轉所知障依菩提果,其功行與程度的淺深,也是很明顯的。

  十叁 般若無上的神力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 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修般若空觀,能斷惑證真,度諸苦厄,有大功用,故在這裏,引神咒 之喻,以贊般若之德,表明本經是智德兼具,顯密雙修的法門。

  咒,梵語「陀羅尼」,義爲總持,能總一切法,持一切義,如線貫珠 ,不令散失。從廣義說,陀羅尼有四種:一法陀羅尼,聞佛教法,受持不 忘;二義陀羅尼,悟解妙義,攝持不失;叁咒陀羅尼,以定爲體,傳持密 語,不失正念;四忍陀羅尼,證諸法實相,印持成就。拿神咒來比喻般若 ,正顯般若的智海,具含這些陀羅尼的功德和妙用。 是大神咒:是具大神力的陀羅尼,喻贊般若有極大的力量,若能受持 ,可驅除魔怨,解脫苦難。印度古代的風尚,一般人都相信咒語有大力量 ,虔誦密咒,可藉咒語中的鬼神名字或秘密號令,能解除人生許多難題。 故在大般若經中,引借這種咒語的神力,以顯般若破相顯性,度脫苦患的 功用。 是大明咒:明是先明,贊喻般若的大智,能放大光明,破除衆生的愚 癡無明的昏暗。 是無上咒:無上是最高最勝的意思,比什麼都好,以喻般若法門,最 高無上,超過一切的法門。 是無等等咒:無等,是無法能與之相等的意思。維摩經肇注說:「佛道超絕,無與等者;唯佛自尊,故言無等。無等等,是以涅槃爲無等之妙 法,非一切法所能及;而般若如涅槃,無等而等之,名爲無等等」。印度 人喜持咒語,是希望解除災難;今依般若破無明,顯真性,脫離生死的大 災難,得到涅槃的大安樂,如持神咒一樣獲得神力;而且這些話,都是佛 陀當時親口所說的,決定可以相信。金剛般若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佛語是真實的,不是虛妄的;本經 的義理是甚深微妙的,依之修學所起的功用,也是不可思議的,所以說: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十四 密咒加持的效益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谛,揭谛,波羅揭谛,

  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

  咒爲密語,要在加持,不在理解。唐法藏心經略疏說:「咒詞不可釋,以是諸佛秘語,非因位所解;但當誦持,除障增福,不須強釋」。又咒 稱「秘藏真言」,秘含密意,藏爲寶藏。這寶藏中,具有智德二寶,如能 以叁密加持的功力開發之,則取之無盡,用之不竭。佛法如大光明藏,無幽不燭,本無什麼隱秘可言。本經所說的咒語,好似秘密般若,其實亦無 任何隱秘之事;在不知者,就有秘密,如能證知,便無秘密。比如日月在 天,經常照耀,爲明眼的人所共見,並無隱秘;而盲人不見不知,日月的 照耀對他來說,就成了秘密。我們人對佛法亦是如此,未得般若智眼,未 窺佛法堂奧,佛法就成爲秘密。如壇經中明上座問六祖:「還有密意否? 」惠能雲:「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這話恰好證 明佛法雖然高妙,但並沒有什麼不給人知的秘密,而人自不知,就以爲有 很多秘密。所以六祖答的「密在汝邊」,真是一針見血的說法。 佛教發源於印度,初期的佛經,甚少咒語;到後期的大乘密教流行, 爲應付婆羅門教再起盛行咒語的需要,咒語在佛教裏也流行起來。又佛教 爲福利鈍根衆生,以經典文長不易誦持,反啓疑謗,故方便以簡短的咒語 ,接引初機。如今講奘師所譯的心經,本無咒語,保持原始的型式;咒語,是後人加上去的。密咒本無解釋,但遇有需要,方便解釋,亦是不違經義的。今略解如下: 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是度義,去義。意即度、度!或去、去! 波羅揭谛

  波羅是到彼岸義,即度到彼岸;或去到彼岸! 波羅僧揭谛波羅僧,是衆議,即大衆快度!或大家快去! 菩提薩婆詞

  菩提是覺義,佛果義。薩婆詞,是速疾成就義。合起 來是:速疾成就正覺;或快去到佛果的彼岸。再把上面的句子統統連貫起 來,便成爲「度!度!度到彼岸!大衆速度,連疾成就正覺!」或譯成白 話就是:「去啊,去啊!去到彼岸啊!大家都快去到彼岸,趕快成就佛果!」 但亦有翻譯說

  羯谛的羯,即是揭;谛即真如本體。僧即大衆,波羅 即到彼岸。菩提即菩提薩 。綜合全文是揭去無明見本體,揭去無明見本體!要到彼岸,須揭去無明見本體!大家到彼岸,揭去無明見本體,菩 薩速成大菩提!」 本經以咒殿後,等於普通經典的流通分,作一個指歸的結論。意思是 要大家聽了心經,發願同修般若法門,同度苦海,同登涅槃,同得解脫!

  佛教咒語以佛菩薩的名字爲多,持誦取因名召德之義,本來無何秘密 ,只要各人自己誠心受持,便可隨所願求,得到感應。現在以一個簡短的 故事作結,對表達加持密咒的意義,希望讀者加以理解!

  從前有一個窮措大的青年,遊手好閑,無所事事,結果在自己的國裏 已無法生活,再也混不下去,於是就浪蕩地飄到鄰國去,竟冒充太子出遊 。鄰國的國王不知他的底細,信以爲真,招爲驸馬,把公主下嫁給他。公主爲討其好,對於飲食起居,殷殷勤勤,百般侍奉,終是難得其意!因驸 馬大擺架子,嫌飯食不好,常發脾氣,弄得公主吞聲忍氣,無可奈何!後 遇其國商人來做生意,公主向他請教其國的風俗習慣,應如何服侍驸馬才 好。商人因知此人來曆,乃笑而不答,僅謂當他發脾氣時,可以密偈治之 。偈雲:「無親往他國,欺诳一切人,粗食時常食,何勞更作瞠」,公主 亦不知這偈是什麼意義,只照商人吩咐去做,每當驸馬吃飯發脾氣時,便 念此偈,果然有效,這驸馬的脾氣漸漸改好,不再隨便發威了。原因是他聽到這首偈,自己心裏明白,認爲公主一定已識穿他的假裝把戲,若再發脾氣,恐怕會暴露出他窮措大的身份,拆穿了他的西洋鏡。而公主日日念揭,不知揭中的意義,就成了秘密;念偈改好了驸馬的脾氣,是已見功效 。佛說的咒語亦是如此,本無秘密,念者以爲秘密;但不必去求理解,只 要有信心念下去,自會得到有求必應的靈驗。個中的道理,也如這故事中 的公主念秘密偈一樣,只要有信心堅持下去,便會醫好對方的瞠怒和傲慢 。

  講經圓滿,大家念佛,將此功德,回向菩提!並祈佛法興隆,普及西方各國,世界幹戈永息,萬民安居樂業!

  (一九七八年七月十五日)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話》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業力不可思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