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者的消息(恒實、恒朝法師)▪P15

  ..續本文上一頁一直追尋一樣東西,希望能夠契合內心的理想。我們發覺傳統式的宗教,不能彌補這個空缺,沒有真正到“家”。很多人談玄說妙,卻不是真正行道者。”

  當他們聽到萬佛城的消息,甚爲興奮。維姬說:“好多天來,我情不自禁地欣然而笑。”

  某一個周日的下午,他們攜同朋友,送來供養,跟我們一起念大悲咒,及誦持觀音名號。上星期,奇裏夫正開車回家。在歸途中,暴風忽起,黑雲密布,大雨滂沱,狂風疾雨,把他行駛在公路上的小車子吹得東搖西晃。一群飛過的鳥兒,被強風吹進他的車子裏來。

  “我從車內的反射鏡,看到高速公路上,有一支鳥兒的死屍;原來在無意中,我的車子把它撞倒。我知道那支鳥快要死了,我很想幫助它。于是我不假思索,我徑自念起“南無觀世音菩薩”,如是者念了五、六遍。我知道觀世音菩薩是救難的菩薩。立刻,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在很短的時間裏,狂風靜止了,天際也轉晦爲明,在一片祥和靜谧中,我安然駛回家去。

  維姬補充說:“當他踏入家門,在他的臉上呈現出欣悅的笑容。

  奇裏夫說:“我知道這是念觀音聖號的感應。雖然我不能解釋,我從未遇到這麼奇妙的事情!”

  剛巧一位從洛杉矶來的居士,隨身帶著大悲咒誦本,于是這群朋友都各請一本大悲咒誦本回家。他們還問了很多有關佛法的問題:

  “什麼是清淨法身?”

  “我們從那兒開始誦起?”

  “什麼是菩薩?”

  “誰是阿彌陀佛?”……等等。

  在摩洛灣的邊緣,有一個小島, 島上飼養兩只全美國僅有的某種野鷹。此地的居民,很清楚他們住在邊緣的邊緣上。他們再沒有其地方去發展、擴張,或者逃避。這可以說是整個美國情形的寫照:我們再不能往外找尋逃避的方法。曾有一位曆史專家,把這個運動稱爲“大回避(The Great Evasion)”。我們不斷向外攀求,逃避自己的真面目;時至今日,我們離開目的地千萬裏。可是,美國人是樂觀和富有彈性的,他們不會絕望。他們的思想實際,自力更生,他們願意從失敗中起來,從頭再來——這就是忏悔。

  我們在路上遇到的人,並不感到羞恥或畏懼,他們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願意改過自新。很多人願意明心見性,踏進“華藏世界”,願意回光返照。但是從那裏開始呢?

  “何有智慧人,于佛得見聞,

  不修清淨願,履佛所行道。”

  —華嚴經兜率宮中偈贊品—

  上人一再呼籲:“把弘揚佛教視爲己任!”每個佛教徒,要盡其所能,改惡遷善。惟有躬行實踐,以身作則,才能感化他人,激發信仰。單是說說,太不實際了。

  目前,這兒有很多人,都像恒實和我,從未真正負起責任來。從前,是胡胡混混,人雲亦雲。宿世積來的福報,也被我們花光了。像法華經裏的富家子一樣,我們隨著業海的波濤飄泊流轉,極盡攀緣之能事。“狂心頓歇,歇即菩提”,現在我們要重新開始。

  萬佛聖城,是個“淨治其心,培養德行”的道場,是芸芸衆生的皈依處。它能助衆生離苦得樂。萬佛聖城是自由的標志,象征二百年前美國獨立革命的成果。但是所謂自由是指精神的自由,所謂革命無非心地上的獨立革命。

  一路上我們遇到許多人,他們聽到正法西傳和萬佛聖城的消息,都感到異常慶幸。實際說來,美國的獨立革命,尚未完成。美國人心裏也確實明了這一點,所以他們不斷地找尋,追求“自然的根性”,遺失的傳統,自由的解脫。有誰能猜到,無價寶珠,一直系在我們衣袖裏?

  如果這顆明珠,不是眼前的榮華富貴,它是什麼呢?這顆明珠,是我們的“性淨明體,妙真如性,常住真心”。雖然,佛教是初到新大陸,其實,佛教一直在這裏。就像明珠一樣,我們只是不懂得怎樣去找罷了。現在,“墓中僧”到了美國,喚醒了我們的迷夢;他告訴我們,如意寶珠本來就在我們的衣衲裏:“自身是覺地,自心是淨土。”

  史丹他是愛達荷州的人氏,已有七十來歲,與他的妻子住在摩洛灣。他還是穿著樸素的襯衫,性格爽朗直率。他說:“我從報上閱到你們在瑜伽市以北所建立的大本營……”

  “你是說萬佛城?”

  “對了!我覺得在這個國家裏,正需要多一些像你們這類的人。”

  史丹送來供養,並邀請我們到他家裏設宿。我解釋給他聽,叁步一拜的規矩,是不踏進居士家門。

  “能夠認識你們是一種榮幸,內子和我對萬佛城很感興趣,這就是福國強民的征兆,祝你們好運!”

  墓中僧不辭艱辛,長途跋涉到美國,可以說真是不虛此行。維真妮亞.麥更西,都很想造福衆生。我對她解釋,最徹底的報恩,是躬行實踐。在金山寺的門框上,寫著一句警語:

  “自強不息——Try Your Best!”

  她興奮地說:“啊!那是最好的格言。如果做錯了,就要更加努力,盡自己所能,改惡遷善。對不對?”

  弟子 果廷頂禮

  修行者的消息

  (一九七八年叁月~五月)

  恒實、恒朝法師著

  恒實

  一九七八年叁月十六日 加州克士堡壘以北

  師父上人慈鑒:

  春天忽然降臨,從去年十一月開始,直至今天,是第一次把一層層的厚衣服脫掉。外面陽光匝地,郊野的昆蟲成群結隊蠢蠢蠕動,代表無限生機。很明顯的,一切唯心造。上個月,我從衣袋裏翻來覆去,找尋一雙羊毛厚襪子,輕薄的尼龍襪子不夠暖了。今天卻剛剛相反,厚襪子變成累贅,而薄襪子剛好。是不是襪子在四個月內改變了?不是,唯有我的分別心,時刻轉動,晝夜不停地爲臭皮囊作打算。擁有一個身體,有時很麻煩的,老子說:“人之患在吾有身”一點也不錯。

  可是,弟子還有好消息報告。恒朝和我已決定把上人于每月在金輪寺的開示,抄錄、整理、校定,由法界佛教總會出版,傳播流通。上人的開示,隽永有味,是無價珍寶。這些金玉良言,像計時彈丸一樣,在未來的時日裏應驗生效。往往,上人事先會給我們特別的教誨,起初聽起來並不覺得有何重要性;待我們回到公路上,時機成熟,境界驟然出現,那些訓話自然地與境界配合得天衣無縫,太玄妙了!

  這些話都是大醫王對症下藥的藥方,以便接引我們;而話中有話,意中藏意,贊之彌深,仰之彌高。到目前爲止,弟子才能進一步地領會我們初出發時上人的訓誨,快一年了,而這番話還是妙用無窮,取用不竭。

  每一次,上人的教訓在我們心裏産生奇妙的感應。而因緣的巧妙,時機的配合,如電光石火,稍從即逝,更是耐人尋味!無論是新的經驗,或者打坐的境界,老早皆在上人的預料之中。他會指出一扇門,或者用善巧方便,或者用一句偈子,一個轉語之下,把我們引出歧路,護送到康莊大道。雖然,不能在言語中表達一切,但弟子們無時不感受上人悲智雙運所給予的庇佑。我們爲了遇到大導師而慶幸!試想想,有史以來不少努力的修行人,因爲不曾得到明眼善知識的指引,或執于有,或執于空,虛度年月徒勞無功,這不是很可惜嗎?弟子在辦道時,忽升忽落,忽進忽退,忽正忽邪,深知道路是不容易走的。而上人與慈運悲,時刻助我們反迷歸覺,有時鼓勵,有時诃責,語默動靜,都用超人的忍耐力,默佑度化。恒朝和我,每天向上人頂禮。我們對上人宏深的願力,日益欽佩。希望凡能聽聞上人法音,或目睹上人法相的衆生,不要再狐疑不決,蹉跎歲月,當面錯過!

  當我的父親在世時,我沒有好好地盡孝。現在,弟子有一個機會來侍奉師父,從奉侍師父,可以得到侍奉諸佛菩薩的機會,令弟子深感愧不敢當,也深感慶幸。

  弟子 果真頂禮

  恒朝

  一九七八年叁月十六日 加州第一號公路

  師父上人慈鑒:

  春天來了。轉眼間,暖氣洋溢,和風徐徐,大地如錦。隆冬的肅殺已過,現在是青綠遍野,群芳吐豔的時候。隨著天地間的變化旋律,萬物生育萌芽,四周充滿了一片蓬勃的朝氣。

  而我們呢?也隨順天地之變化,歸複自然。這個自然,是指我們湛然清淨的自性。生生世世,每逢到春天萬物複蘇的時節,我們都隨著生理的渴求,向外賓士;累劫多生,循著愛欲的激流漂泊流轉。可是,“溫巢”很快變成樊龍;不久,問題又來了。有多少人會追究:

  “這是什麼?難道生命裏只有交配,然後死亡;死亡之後複生,又再交配,輾轉交替無有出期?難道生命裏只有吃飯、穿衣、睡覺?”

  華嚴經上說:“若有衆生,不解如何脫離叁界,只會哭泣和昏迷,菩薩便爲其示現施舍國城財寶,出家辦道,恒常寂靜安隱。

  昨天,果歸居士來訪。果歸說:“明天是特別的日子。”

  “噢?”

  “明天是釋迦尼佛出家日,他本來是得天獨厚的太子,然而甘願舍棄國城妻子,獨自到雪山修行。”

  佛陀騎上白馬,飛越宮殿的牆垣,這是一幅多有詩意,引人入勝的畫面!佛陀處身在最富裕的“溫巢”,世間的享受,應有盡有,爲什麼他願意放下一切?

  華嚴經上說:

  “家宅是貪愛、是縛纏;菩薩爲願度生悉能舍離,示現出家得解脫,不受諸欲樂。”

  今早,在僻靜的海旁公路上拜,我突然能所感觸:弟子出家快一年了,而一天比一天快樂。在每個衆生的心靈深處,除了愛欲的渴求外,還有另一種渴仰。那就是渴仰正覺和究竟解脫。而這種渴仰,比起尋求配偶、家室之樂,更加強烈,更加深入骨髓。所以每個衆生,終于會走上這條路。“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皆堪做佛。”在這個春季,有些人會去找尋配偶,有些人會去修道。這僅是遲早的問題。待機緣成熟時,一切衆生,都會樂意布施一切,舍假求真,修無上菩提。

  在這個春天,我們每人應該更加努力,掃淨自心,幫助他人。放下自我,返樸歸真,才是真正的道路。願一切衆生,同修共證,無上涅槃,是我至禱!

  弟子 果廷頂禮

  恒實

  一九七八年四月八日 蒙得裏省

  師父上人慈鑒:

  今年不能親向上人祝賀生辰,但弟子們在公路上向上人頂禮九拜,並祝華誕如意,法界無疆。以下是叁…

《修行者的消息(恒實、恒朝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