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藥,能除諸毒,能治諸煩惱病。今天坐禅的時候,我不知不覺地開始打恒朝的妄想。我心裏想:“今天我們把車子停到離拜的地方近一點,吃飯會准時。你看他坐禅坐得多好,挺直腰脊,全神貫注。我們倆真具有堅固的善緣,今生能得如此修行,來世的善緣更加堅固了。行道中有如此良伴。多好!”
吃飯的時候到了,但恒朝即沒有按時預備。我那粘性的妄想,開始作怪。在我身邊聽到一個聲音,說道:
“考驗!”
我心裏想:“他曉得規矩的,爲什麼他要故意犯規?難道他不在乎嗎?豈有此理,如此貢高我慢!”
頓時,我腦海裏湧出一團怒氣。吃中飯時,氣氛很不和諧。飯後,我開始叁步一拜,才明白毛病的根源:是我把自己的感情移到恒朝身上。如果當初我不曾對他産生特別好感,寄予特別的期望,當他不能滿足我的期待時,我也不會失望,任何執著都是苦惱,唯有回光返照,自強不息,摒除貪、嗔、癡,才能躍出苦海。
我對恒朝生出親切的感情,可以說是犯了十重菩薩戒裏的第叁戒:“故淫、淫因、淫緣、淫法、淫業。”這也是十二因緣的連鎖作用,因爲常念到他的長處,便對他生出特別的喜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生生世世,念念還流,我們都在愛欲的苦輪裏旋轉沈淪,無有止期。
恒朝打坐得長久,有他個人的原因,本與我無關,但當我隨境而生煩惱,這便成爲我的問題。問題從那兒來的呢?來自我心裏。所以古語雲:“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憂之。”
心裏産生一絲欲念,就構成十二因緣的導火絲。一念無明起,無明緣行,行緣識;生出了分別意識,在恒朝與我之間,便産生人我之分。這種分別違犯了同體大悲的精神,一切法變成不平等了。我把自己困在牢獄裏,障礙自己的解脫。要證得自在,就要靜觀諸法平等,無人無我,不執不取。
“未曾分別取衆生,亦不妄想念諸法,雖于世間無染著,亦複不舍諸含識。”
“菩薩未曾分別業,亦不取著諸果報,一切世間從緣生,不離因緣見諸法, 深入如是諸境界,不于其中生分別。”
—華嚴經十回向品—
不是說我應該與我的護法(恒朝)絕交,或者與任何衆生絕交。根本上,我們俱是一體一氣,皆堪做佛。但是,修行菩薩道,就不能與某一個衆生發生特別要好的感情。
菩薩們都發大願,要度一切衆生;但誓願裏即不包括癡愛的縛纏,私情的沾染。因爲:
“眼前骨肉已非真,恩愛反成仇恨,
清心欲寡脫紅塵,快樂風光本分。”
說得好,說得妙,不去行,不是道。
恒朝
一九七年五月二十四日 布雷克碼頭
師父上人慈鑒:
在路上,我們遇見各式各類的人,但是在我的印象裏,時常運動或在戶外工作的人,格外明朗健壯,這些人跑步、騎腳踏車、練太極拳、瑜珈,或者步行,幾乎個個洋溢著青春的氣息。恒常流動的泉水才會澄清,呆滯一處的死水即很汙穢。針灸治療,也是本著同一道理:人體內血脈通暢,便能夠養精補神,延年益壽。
夜夜不倒單(肋不著地而睡)也有同樣的益處,睡眠時也能夠使血氣循環流暢,舒筋活絡,昨晚當我入睡時,本來保持著打坐的姿勢,後來不知怎樣的,垂頭彎腰地靠著一些包袱入睡了,今早混身覺得酸痛,當我能夠坐得筆直入睡,醒來時便感到神清智明,如剛出浴,或者打了一套太極拳。可是,我若用綿軟的墊子作爲靠背,起來時反而渾身不適。
打妄想也有同樣的作用,會截斷了精氣神的流通;執著會帶來痛楚。
我看中了恒實的一件毛衣,這個貪念常常湧現在我的心頭。本來,我不需要一件毛衣,只是打另一個妄想。但是潛意識的移情作用,無形中把這個毛衣變成一個女人(一切欲是一欲)。我們這幾天在強動的冷風下;修行到了緊要關頭,心裏所感受到的重重壓力也達到極點,四周沒有人煙,沒有村落,我們彼此之間又不說話。面對著虛空一片,我的心不自在起來。在一時沖動之下,我執著了毛衣。恒實看見我對毛衣有相當興趣,于是把它送給我。其實,我是“偷”了那件毛衣;是耐不住內心的壓力,向外攀取的。
立刻,我覺察到一個轉變。空氣變得異常局促,仿佛身被囚在一個岩穴裏,使我窒息。我的眼睛也被蒙蔽了。毛衣穿到身上,覺得很不稱意,打坐時更難忍受。于是,我脫下毛衣,把它還給恒實。立刻,空氣流通了,世界又變得廣闊寬大,我再也不感到窒息。這是一個好教訓:貪婪、妄求,及擁有太多物質,會截斷精氣神的流通。
所以華嚴經上說:
“菩薩無有過失,其心廣大清淨,常生歡喜,遠離恚怒,心意柔軟,諸根清涼。”
每一個妄想和執著,會堵塞精神的流通。煩惱只會吞噬精氣神。憂患、嫉妒、驕慢、恐懼,都會勞心耗神,使我們未老先衰。持戒精嚴,督策諸根,會帶來欣喜和光明,使你返老還童,天真爛漫。每當我打妄想,或者開始憂慮,我便感到衰頹沮喪,一蹶不振。
真的,心是主人翁。當我們一心禮拜,寒冷會轉爲溫暖,酷暑會化作清涼,甚至狂風暴雨,也不成問題。但每當我開始打妄想,或者憂慮,炎熱的天氣變得更炎熱,寒冷的天氣顯得更寒冷,而風雨也使我們懊惱。集中力一旦分散,地上的昆蟲也會帶來很多麻煩。一切唯心造,“無執無著無縛”的解脫心,是保持身心健康的聖藥。
運動身體,當然是件好事情,可是,無論你對這個臭皮囊多麼愛惜,它終會沮壞和分散。我的太極拳老師會對我說:“終有一天,你會明白“禅”才是最高的功夫。”
在太平洋城的一個清早,我在一間洗衣店的停車場,練習太極拳。忽然,略有所悟:
“倘若我不打妄想,我便不需要練太極拳!”
本來,萬事都沒有障礙,也沒有防範的必要。我們本是健康和清淨的,但爲妄想執著所縛而迷失本性,妄情顛倒,今世上的一切旋律脫節。正所謂:“不知穴在方寸間。”
一切唯心造。今人最大的毛病,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修道,便是返本還原,返妄歸真。不停地打妄想,要做“第一”,只會堵塞精氣神的流通。我的邪知邪見,不但打斷別人精氣神流通,還會堵塞整個世界精氣神的流通。因爲整個世界是一體一氣,相融相即,互攝無礙。無一物能離群獨處,萬物皆是密息相通,如指與臂,同氣連枝,所以華嚴經說:
“衆生界與法界無二,法界與自性無二。”
當我們修行,一切人皆受益。若不修行,一切人皆會受損。所有的身口意業,會直接影響世界。往好的路走,世界會進步一點;往自私的路走,世界會墮落一點。最重要的,莫過于你的心的所在地。起初,你還可以戴假面具,耍把戲,遮瞞一時;到了後來,必會原形畢露。爲什麼不放下一切認真的與生死搏鬥?除了令一切衆生皆成佛道,世上還有更有價值的工作嗎?
在靜寂中叁步一拜,能培養心性,易于凝神寂照、滌除俗念。透過一切塵垢,我清晰地看到自己在道上邁進,每一天增長喜悅和光明。談到這裏我記起上人所作的歌詞:“我很幸運,今生能學習佛法。”這可以說是我自己的寫照。
栽培心地,便是爲一切人服務。世上所有的音響,皆源于自心的弦樂。
弟子 果廷頂禮
恒實
一九七九年六月 福德谷
師父上人慈鑒:
華嚴經說:
“菩薩自得見佛已來,未曾心生一念欲想。”
昨天,有一個不可思議的感應:
早上,我們正在回向功德,供奉十方諸佛,一切依照平常的方式進行。前一天,我清楚地明白,自己終有一天會死亡。不只是今生,而是千千萬萬次的生死,直到成佛的果位。我已發願,至未來際,盡一切劫,生生世世恒修菩薩道。在這個誓願意裏,也包括了千千萬萬的死亡。
爲什麼還要爲臭皮囊貪小便宜,貪求名聞利養?爲什麼不真真正正地行菩薩道,布施給一切衆生,恒生歡喜?爲什麼不念念供養住叁寶?
“設有人欲見,衆生數等佛,靡不應其心,而實無來處。
以佛爲境界,專念而不息,此人得見佛,其數與心等。”
—華嚴經十回向品—
昨天,我的妄想又接二連叁地湧現心頭,于是我爲他們說法:“我們在禮敬一切諸佛,在供養正法,我這樣作不是爲自己著想。從今以後,在每一個念頭裏去鑄造一個佛,要平息所有妄想,不要再自私。”
在叁界內,我不貪求任何東西,正如死了一樣,一切空空洞洞。上人曾經說過:
“到你死的時候,你必須舍棄一切。在活著的時候,爲什麼不能這樣做呢?活著時已經像死去一樣,生死究竟有什麼分別呢?這樣想便可以徹底脫離生死的輪回。這是極其玄妙的道理,好似把手掌翻過來。”
于是,當每一個妄想將要起來的時候,我便用智慧寶劍把它斬斷。這時在我面前,出現一個殊勝的境界:諸佛的光芒,莊嚴色身,在我眼前呈現。正如華嚴經上說,菩薩勤習諸法門,能見諸法會。過去一切如來回向所有善根,菩薩亦如是。
我看見,每一位佛都爲無量無邊的衆生說法。我繼續供養諸佛,回向善根,而諸佛的數量不斷地增加;然後,他們又融彙在一起,變成一個大佛身,大小無礙,內外貫攝,如珠網交輝,普照十方。
在諸佛跟前,我悲喜交集,慚愧異常。諸佛都是充滿智光,到善至美,慈悲無畏。在佛光沐浴之下,一切私欲也蕩然無存;我的心如淨琉璃,內外明徹。目睹諸佛端坐在湛然寂光裏,我的攀求和意念完全止息了。
佛陀嘴裏湧出百寶光明,然後向我無言的開示說:“Everything”s O.K. Don”t worry,一切皆如意,不要憂愁!”
這個境界,在坐禅時一直連續下去,甚至吃中飯,下午拜時也延續著。禮敬一佛,即是禮敬一切佛。我不禁感謝上人爲我指出的大道,真是至尊至勝!
就在此時,一輛灰色的房車在我身邊停下來,上人步出來了。
“哈羅,你好嗎?”
不可思議地,上人的形象,立刻與心目中的諸佛溶爲一體。我簡直不能說話;因爲無話可說。
“最近有什麼特別的境界?…
《修行者的消息(恒實、恒朝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