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者的消息(恒實、恒朝法師)▪P6

  ..續本文上一頁現在要把它發掘出來。

  生活中皮相的點綴,對我無足輕重,只好再會了!若有人詢問我的下落,告訴他:“他出去遊泳,可能不會再回來,沒有留下來,沒有留下地址,也沒有說什麼話。”好,只管遊吧!

  死鳥的啓示:

  這方法正中要害。自聖德蒙妮卡以來,我沒有這樣緊張。爲什麼?我要舍棄做“導演”的頭銜,即是要控製日常生活方面的種種欲念。今天,我發覺在處理某種事物方面和恒朝的步調並不一致。但我要勉強控製自己,內心又覺得局促不安。我素來是個搗蛋專家,而且常用這方法來遮瞞自己的過錯。以往,扮演這個角色很有效,現在卻行不通了。控製自己,很不容易。

  恒實

  一九七七年八月

  經典變成真實的世界:

  在叁步一拜的旅途,冥冥中我感到最不可思議的事,就是經典裏的境界,往往和日常生活的插曲互相契合。法界佛教總會的國際譯經學院,已大量翻譯出版多種大乘經典和上人精辟的诠釋,這類書籍,脍灸人口,頗爲暢銷。

  例如,六祖壇經,是無價至寶。經文直指人心,充滿幽默,隽永有味,偈頌別出機杼,世俗典籍皆難望其項背。經文有如治病的甘露水,在你還未發現它之前,你以爲這聖水遠在千裏之外;當你發現它之後,才知道它充塞六合,無所不在,如霖雨遍布,滋潤萬物有情。

  追根究底說來,這部經典也沒有什麼神秘之處。它不過是唐代六祖慧能大師的語錄。六祖尚未明心見性之前,是個樵夫,砍柴爲生。後來他開了悟,悟徹心源,便證得無礙辯才,跻于菩薩聖賢之林。他采用巧妙的方便法門,貫攝群倫,而保持一貫民間純樸天真之風。他的偈頌,更是耀人心目,卓爾不群。如果你恒常誦持,思惟觀照,你也會開悟哩!

  在上人少年時,博覽群經,深入性海,參禅了性。當時,生在一千二百年前的六祖慧能大師曾在上人面顯靈,並作預言,上人將會到西方弘揚正法,廣度衆生。

  最重要的,國際譯經學院所翻譯的經典,皆是釋義純正,翔實嚴謹,充滿光彩。把大乘經典,從中文翻譯成西方語文,爲佛教延綿不絕的傳統,打開輝煌的一頁。

  雖然佛說的經典已有叁千多年的曆史,但佛法卻超越時空,永恒不朽。

  恒朝

  一九七七年八月叁日 聖德巴巴拉

  我們在聖德巴巴拉以南廿五哩,一條專供腳踏車行駛的路徑上拜。此地正患旱災,我們在公園裏用水瓶裝水,只裝得半滿。此地以北,剛發生森林大火,數百間房舍村裏皆被燒毀,數千人無家可歸。

  “………水火盜賊,刀兵危險之報,忏悔人間。”

  —慈悲藥師寶忏—

  “十方諸世界,過去國土海,鹹于一刹中,現象猶如化。”

  —華嚴經華藏世界品—

  世界中,含有無數世界;國土中,含有無量國土;根據衆生不同的知見,依類顯形,分類顯性。海灘上礁石裏的水洞,或者哈密瓜上的小微菌,都隱藏著千萬不同的小世界,羅織交錯、互相輝映。

  心行廣大如海洋,其中有無數的國土。言語道斷時,便有無量國土出現,在寂照湛然中,變化萬千,妙用無窮。每當我們打禅七,清心靜慮,或者打餓七,精進道業——如是過了幾個星期,生活上的節奏也會隨著改變。素來習慣了的“現實”會漸漸消失,而清晰新奇的宇宙,卻從“是處非處”中顯現。就像在拼圖遊戲裏,突然摸索到一條新出路。

  又好像晚上找營地。初到一個地方,幾乎找不到容身之地,當我們瀕臨絕望的時候,很神妙地發現一塊空地,或者一條小山徑。一切景象皆從心生,“是處非處”中顯現。奇妙的門檻。

  內外的契合和變化,生生不已,用之不竭。宇宙的節奏,交織成燦爛的華錦,五光十色,眩人眼目。千萬億的世界,在“心行海”裏浮沈,實在太玄妙了!

  恒實

  一九七七年八月

  禱告和自勵:

  願我處理一切事物,精誠不渝,信實無訛。

  願每一分工作,做得真實。

  願我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報師恩澤。

  願我勇猛精勤,锲而不舍,永不懈怠,恒不退轉。

  弟子一心皈命叁寶,至未來際,末法時代,度生拯溺。

  華嚴經毗處遮那品裏記載,在焰光明大城中,大威光太好爲上首,率領五百余王子,親眼目睹佛陀出興于世,坐蓮華臺,還有諸多殊勝絕妙的感應。太子頓時圓滿十種法門,證得叁昧門、普門陀羅尼、廣大方便藏、慈悲喜舍,及各種不思議的妙境界。

  爲什麼呢?因爲太子自往昔以來,諸惡不作,廣植善根,長養聖胎,還是生生世世,經無量劫,如此修行。他在像法和末法時代,還是如此認真,時刻勇猛精進。因此,時機成熟,有佛出興于世,便在太子居住的城內,並在太子眼前出現。太子也即時證得十種無礙的境界。

  如果太子不是時刻槃念于道,也不會證得如此無邊法樂。上人常常說:

  “世上有人真心修行,就不會有末法時代。真心修道,就是正法時代。”

  假如我們在八萬四千法門中,選擇契機的法門,毫不苟且,精益求精的修道,將來,在某一劫裏,或者就在自己的家鄉,我們會目睹佛陀出興于世,共證無上妙解脫。

  恒朝與空軍祖兒和他的兒子卡羅士的對話:

  因爲我本人不說話,所以有時間觀察和聆聽他們的談話。一個人的話出諸肺腑,一定會打動聽者的心弦,對方自然會喜歡聽。因爲,真心話,一定鞭辟入裏、扣人心弦。

  祖兒是一個退伍的空軍,他對恒朝說:“我的孩子會不會騷擾你們?你們爲什麼要舍棄家庭——必要有人延續家嗣才對,是不是?”

  恒朝:“你的孩子絕對不會騷擾我們。很明顯的,你們父子倆相處得很融洽。我們出家,也是報父母恩,因爲在父精母血中蘊育著我們的信仰的種子,所以我們才能下決心,出家學道。”

  祖兒:“說得很有道理,我明白。”

  恒朝:“像蓋房子一樣,房子也不穩固。家庭若能向孩子灌輸良好的道德基礎,孩子才可以在上面蓋房子。有些人在這基礎上蓋一所屋宇,有些人卻培育孩子,讓孩子去繼承這份工作。總之,你若誠心修道,必定功不唐捐。”

  祖兒點點頭:“嗯,我明白了。”

  很多次,我觀察路人。初來時都帶著敵意,到後來,卻變得和善柔順,緊繃繃的面孔綻開笑容,全身也輕松起來。恒朝出語明暢,措詞練達地解釋真理,往往發人深省。祖兒本來流露出一點生硬的侵略性的表情,也隨之軟化,他變得年輕很多,顯得老實多了。雖然,他們的對話很簡單,但都深入淺出,意蘊無窮。

  祖兒:“你們每天拜,回光返照。你猜我的孩子卡羅士,如果見到自己的父親在公路上拜,他會有什麼感想?”

  恒朝:“多年前,有一次我爸爸把自己的店鋪關了,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到一個小島上的宗教避靜。那時我只有十歲左右。最令我難忘的,是當他回來後的表情,跟往昔完全不同了。他從內心感到深深的愉快,比從前更開朗。他說他希望能再回到那小島。我們的情形也是一樣。我們都選擇了一條路,覺得這條路最適宜、最真實,然後在這條路上發展。所以佛陀開啓了八萬四千法門接引各式各類的衆生。無論你選擇那一個法門,只要你誠心誠意的去做,你的兒子也會擁護你。“

  祖兒:“你說對了。他是這樣,他是個好孩子。”

  祖兒離去了;他對自己的生命、對他與兒子的關系、對宗教——尤其對佛教獲得良好的和深刻的印象。應機說法,直言不諱,出諸肺腑,當能使聽衆同沾法喜。

  華嚴經說:菩薩利用智慧辯才,隨其心欲,化度衆生。

  叁步一拜典型的一天:

  早上叁點五十分:

  鈴……鈴……鬧鍾響了。從一堆毯子裏,一只手伸出來,從小佛龛上,拿起火柴,點上油燈。伸伸懶腰,把被單折好。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叁遍),開始默持大悲咒。把其余的毯子整理,念下單咒:

  “從朝寅旦直至暮,一切衆生自回護

  若于足下喪其形,願汝即時生淨土。”

  踏出車外,小便,測看天地,做太極拳腰部旋轉運動,念四遍大悲咒。

  四點:

  結雙跏趺,披上袈裟、上香、誦讀早課。恒朝我輪流做維那,敲打法器。

  五點:

  頂禮祖師、上人、父母。由恒朝諷誦經典。目前是佛說四十二章經。

  五點十五分:

  寫日記。如果熱水壺有熱水,便泡茶。水若不夠熱,只喝溫開水。

  六點:

  開始太極拳叁十種基本動作;在寥落稀疏的星光下,念十五至二十遍大悲咒。最近多數在陰霾或雨水中持咒。開始時總覺得冷。稍後,渾身血脈暢通,暖和起來。恒朝練少林拳和跆拳道;然後,我們再練一套太極拳。

  六點四十五分:

  把毯子折好,收拾東西,開車;如果有隨帶的果汁或茶,就在此時喝下。穿袍整衣。

  恒實背著藍色小背囊(內裏有華嚴經);恒朝背著黃色背囊(內裏有水壺等等)。念五至十遍大悲咒。

  七點:

  駛到拜的地方。首先,恒實照例禱告,然後開始拜。恒朝把車子開到前面半哩,鎖好車門,然後步行回來,參加跪拜。此時,旭日初升。

  七點—十點叁十分

  一心禮拜萬佛城。

  十點半:

  恒朝看表,示意小憩。拿出棕色洗臉盆,洗洗手臉。然後結雙跏趺,念十至十五遍大悲咒。如果天氣晴朗,恒朝坐在車尾。否則兩人同坐在車廂內,練習四十二手眼法門。

  十一點:

  恒朝開始煮食、洗菜、燒水等等。恒實誦經或寫日記。

  十一點半:

  上供。吃飯時,先吃餅幹叁口,作叁念存五觀。吃飯的規矩:不說話、不看書、不寫日記。只准傳遞食物,吃八成飽就停止。隨供養不同,每天的菜也不同。

  十二點十五分:

  結齋。恒實翻譯上人的偈頌、開示語錄或教誨。

  十二點叁十分:

  收拾幹淨,刷牙,默念十至十五遍大悲咒。返回拜的地方。下午一點至黃昏:(最早五點,最晚六點半),一心頂禮萬佛城。叁皈依,回向偈,頂禮上人。

  六點:

  打坐,四十二手眼。

  七點:

  晚課、誦經、翻譯華嚴經。

  八點十五分:

  研讀經典、寫日記、打坐、念大悲咒。

  九點叁十分:

  念楞嚴咒裏面第一會前二十九句四…

《修行者的消息(恒實、恒朝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