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十九遍,叁皈依,頂禮祖師。
十點十五分:
站立運氣,大悲咒(完成一0八遍)。穿上毛衣、大衣、長內褲,戴上帽子、蓋上被單、吹熄油燈。
十一點:
睡覺,不倒單——疲倦、自在、滿足。
恒實
一九七七年八月二十四日
智慧之華以爲莊嚴:
我們居住的宇宙,名叫華藏世界,裏面含有無量世界,重重無盡,包羅萬象,靡不莊嚴。華藏世界的國土,以諸寶物爲莊嚴,如金剛,比鑽石還堅固;如摩尼寶,在修行中鑄煉的法寶等,皆非凡夫肉眼所能窺視。
在我們這個世界裏,一切莊嚴的寶物,皆爲富豪玩樂的物件,或王侯公爵的消遣品。除了金枝玉葉、玉簪珠履等,世人也想不出更爲新奇和莊嚴的妙寶奇珍。曆代著名的珠宮貝阙——如印度莫俄兒大理石宮,巴黎的凡爾賽宮,都是白石玲珑,巍峨雄偉——但缺乏出世的清幽風格。余如歐洲的天主教堂,中東的回教廟等等,雖屬奇偉壯觀,僅供信徒朝拜各該宗教教主和天神之用,沒有廣博地包含一切。北京的頤和園和書舫,是慈禧太後耗用公帑萬千建造的私人遊樂場所,這只能說是愚昧的揮霍,沒出息有“神聖”的氣氛可言;列甯格勒的宮殿,雖然樓閣重疊,美輪美奂,無非是帝俄沙皇唯我獨尊,窮奢極侈的作風和想入非非的寫照。諸行無常,海枯石爛,金宮貝阙,須臾即逝。
試想想看——妙寶幢世界、光明焰莊嚴樹世界、金剛華雲世界—— 這才是真正的聖土哩!
再想想看,當你的心境達到至淨莊嚴的時候,在叁千大千世界微塵數的國土裏,每一國土上,皆有佛在演說妙法,一一法音,放敷天華;還有無量無邊菩薩,一一端坐寶蓮華臺、持金剛幡、放金光雲、雨金光香——這不是不可思議的莊嚴嗎?
南無一心:
當你閱讀時,你會只用一只眼睛嗎?
不會!
當你勞作,例如伐木,你會只用一只手嗎?
不會!
當你走路時,你會只用一條腿嗎?
不會!
當你吃飯時,你會只用嘴巴的一邊來嚼食嗎?
不會!
那麼當你誦經的時候,爲什麼只用半個心去念,另半個心則跑去遊玩?大悲陀羅尼經裏的第一個繪圖,是“觀音本身,必須慈悲用功讀誦,切勿心浮氣躁。”
可以保證,觀音菩薩誦念時,是專心一意,目不斜視無旁骛的。你能夠這樣誦持嗎?
修行者的消息
(一九七七年九月~十一月)
恒實、恒朝法師著
恒實
一九七七年九月一日 聖德巴巴拉
師父上人慈鑒:
弟子正在聖德巴巴拉海岸旁,專心致志地拜。在我的每一舉一動,發現自己有許多毛病要改過,很多外漏要節製,諸多煩惱和貪欲要斷除。在我心中,似乎有流不盡的貪、嗔、癡,但我立志要化煉它。正如每個金山寺萬佛城的出家弟子一樣,毫不畏怯地踏入戰場。要牢記六祖壇經和大悲陀羅尼經的教誨,揮舞般若劍,誓死不屈。這場戰爭似乎永久地持續下去,但是,我們並不氣餒。就算菩薩把自己的煩惱斷了,他的願行也會促使他繼續爲他人奮鬥。往昔,觀世音菩薩就是抱著宏偉的志願,即時證得千手千眼,增長道業——多麼奇妙!
每天早晚課之後,恒朝和我相對彼此誦經。已經把萬佛城雜志連載的華嚴十地品讀誦兩遍。現在再諷誦六祖壇經。今早誦完般若品。這本經妙不可言,明明白白地闡明覺悟之路。經文也充滿幽默,當你消沈時,它使你解愁忘憂。我們多麼幸運,能遇到這部經典!
晚上,研讀華嚴經。我們每天向華藏世界頂禮。晚上,溶化在華嚴境界的光明裏,就像沐浴在香水海的溫馨中一樣。
中午,鑽研大悲陀羅尼經,練習四十二手眼法門,每天念一0八遍大悲咒。觀世音菩薩早在我心裏,變成真實。觀世音菩薩的力量和慈心,能除一切苦厄。在我一生中,能知道觀音住在娑婆國土,是最光明、最可貴的發現。弟子也願意獲得千手千眼,爲衆生拔苦予樂。但是我的心量窄小、迷亂,每當我試行菩薩道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愚昧、煩惱、業障。當你真正要開拓心地,才發現自性中積凝的塵垢!
此刻,佛法變成浩浩業海裏的救生船、明燈塔。每當我誠懇地修持大悲法,我會堅強起來。這個法門是無盡燈,燭照幽暗,無遠弗屆。
叁步一拜的時候,我會發現自己的思想已經越軌——不是憶念過去,就是幻想將來,或者憂慮自己尚未圓滿的願行。上人已屢次叮囑,不能再打妄想。于是,我下了決心要卸下腦子裏重擔。怎樣放下呢?金山寺的修行人會告訴你,放下妄想,並不像吃餃子那麼容易。我跟那妄想糾纏一番,然後心裏有個小聲音,說起話來:
“呆子!應該拔出智慧寶劍,默念叁寶的無量功德,恒持中道,快醒過來,不要作白日夢。”
每當我切切實實去履行這個教條,心裏的狂思亂想便靜止下來,有如漣漪,漸漸回複平靜。而叁步一拜,仍舊繼續不斷。如果沒有這個法門、沒有佛法、沒有上人和觀世音菩薩,我會永遠陷在汙泥裏,不能自拔。而我也是過來人,糊塗的日子受夠了,我要一心皈命頂禮常住叁寶。
有時候,我會發明一些方便法門來幫助自己。例如,我知道自己必要閉上嘴巴,才會入道。我已發願全程止語,但是不能時時刻刻把持得住。我的本能沖動極待發泄,我的舌頭像狡猾的蛇蠍,于是我發明一個遊戲。叫做:“佛口——閉上嘴巴,收獲才大!”
是這樣的遊戲:每逢有一句話。急欲脫口而出,而我能把它壓抑下去,雖經多次引誘也不作聲,這樣一來我便給自己加添一個佛。每一次,當一句話從我粗劣的口裏跑出來,我便減去一個佛。目的:願萬佛城的萬佛殿,供滿萬尊佛像,填滿所有空間。這次旅程完成後,如果大殿裏的牆壁上,還有空缺,我會引爲畢生憾事。因爲這是我的過失,我把諸佛“講”走了。在這個遊戲裏,我要穩操勝券。
弟子 果真頂禮
恒朝
一九七七年九月一日
恒實的傷風已經痊愈,我們的毯子被人偷去了,螞蟻已經離開車子;秋天日漸迫近。
在聖德巴巴拉二二五號公路上拜。這個鎮上的規矩,晚上不准車輛停在公路旁,只准人去公園露營。可是,鎮上卻沒有一個“紮營地”!恒實和我把這條法律,稱爲“無住”的法律,專爲修行人而設,助我們減去執著。有時候,我們在同一個晚上,要開到好幾個地方,以便避免警方糾纏。有時,我們在晚上也繼續拜。從十點拜到淩晨一、二點,然後小睡一會。晚上拜,無形中爲這份工作“打氣”。修行要曆經險難,走投無路才有絕處逢生時之新的悟證。禅家所謂“大死一番”亦即指此而言。深夜裏,面對茫茫無邊的黑暗,更要拿出來真功夫、真勇氣,開啓心裏的慧日,消減重重陰影。
這次旅途中,最明顯的發現,是戒律的寶貴。前幾個晚上,黃昏時分,我在車尾誦讀菩薩戒,令我心神豁達,老老實實,充滿了慈悲心,又好像跟上人或者我的父母談話一樣——清靜、安詳。此時,紅色的太陽,在那神光藹藹、霞彩紛紛的雲彩中,徐徐而下。我微笑了。
恒朝
一九七七年九月五日 聖德巴巴拉摩度街
一群青年人,圍著我們嘻哈、讪笑。
“吃一把泥沙,怪物!”
“哈哈,也許他們正爲我們祈禱哩!”
“嘻嘻,他們只懂得吻泥土,怪好玩的啊!”
青年人騎著摩托車,在四周喧嘩。我拿出一張新聞告示,他們不肯走近來接受。
“我們也想看看,可是,你的樣子太怪了——哈哈!”恒實和我只有微微一笑,繼續拜下去。其中一個青年人,終于耐不住:
“我不怕,我要看看那張告示上說什麼?”
然後,他小心翼翼地走過來。他們圍著一起閱讀親聞告示,默默地看。
幾分鍾後,他們各自騎上摩托車,其中一個轉過頭來,揮揮手:“兄弟,對不起!”
出家人微笑了,青年人也微笑了。
我們住在一個浮泡裏。外面是金剛,裏面卻很脆弱。稍有差錯,浮泡也會破滅,隨即會失去護衛。可是,我們若在一舉一動中,畢恭畢敬,臨事不敬,也能夠履險如夷,逢凶化吉。
能夠在每一個場合裏控製自己,並不等于獲得自在無畏。真正的無畏,是當你在任何一個場合裏,根本沒有一個“自我”需要去控製。
恒實
一九七七年九月 勞工節
師父上人慈鑒:
有一句偈頌雲:“天龍菩薩來臨也不喜,魔障外道來臨也不憂。”
可是,某些日子裏,很難控製心中的喜悅。今天,我覺得充滿法喜——好像浴佛節、上人生辰、盂蘭盆節,都一並混合,帶給我們出乎意料的禮物——金山寺裏十四個師兄弟,在上人率領下,齊來慰問我倆。
有什麼特別喜慶的節日嗎?不是,只是菩薩“舍己爲人”的表現。世上那有這樣無我的師兄弟,早上四點起來,駕駛叁百五十英哩,爲兩個“同學”打氣……不可思議!
我們在聖德巴巴拉市外靜寂的公路上,坐在濃蔭下,這班人怎樣找得著?今天早上恒朝和我爲何同時有心血來潮的預感?恒朝還說:“我們今天應該坐在路上明顯一點的地方。”今天早上,爲什麼我會默默地在由加利樹下選擇一塊蔭涼的地方,而在叁個小時之後,金山峙全體又會在同一個地方共進午餐?他們開出叁部車子,沿途詢問路人,卻能同時在午餐前一起抵達——感謝上人的慈悲,讓我們今天體驗到這樣一個“小奇迹”。而這一類的感應,在金山寺是司空見慣的。
恒朝和我剛坐下來吃飯,念完供養贊,打開飯盒子我剛要咽下第一口飯。只見恒朝的眼睛大大的,高聲的叫了出來:
“師父!”
我心裏想:“這是絕不可能的,但……等一等,你應該知道,最不可能的事,常常也會發生。”
恒朝再喊了一聲:“師父!”
我轉過頭來,只見上人身穿黃袍,在溫煦的太陽下,閃耀著一團金光,慢慢迎面走來。
然後,其他的人陸續從叁輛車子裏步行出來——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還有居士們。
那時候,我只想給他們每人一樣禮物。修道的英雄兒女,比我的家眷還親厚!
大家坐下來,一面吃飯,一面聽上人的教誨。小別重聚,大家暢談甚歡。然後…
《修行者的消息(恒實、恒朝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