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門願 (四)世間布施相的修學次第及果報問題▪P3

  ..續本文上一頁因四無量心通外道,念佛叁昧依其所證程度而定。大體來說,修得愈好,布施時所獲福報愈大。

  如佛在世時,有一次舍利弗用一缽飯供養佛,佛立即將這缽飯布施狗,問舍利弗:“你用飯布施我,我同樣用飯回施狗,你與我誰得福比較多?”

  舍利弗答:“以我解佛所說的深入法義,當然是佛布施狗比我布施佛得福多。”(智度論卷叁十二)

  這是說明舍利弗的道心行願去佛甚遠,縱然發千萬億倍的供佛心,都不及佛以清淨心布施狗的功德大。由此解答了“良田雖複得福多,而不如心的力量大”之義。

  乙、大福從良田生

  倘若布施之人有修有證,布施對象又是佛或已證法身菩薩或者是阿羅漢及辟支佛,仗著聖人不可思議的祝願力,能令施者獲得無量的福德果報。

  (甲)臨終供佛轉地獄火成生天福報

  如佛在羅閱城迦蘭竹園時,有一位叫做毗舍羅先的長者,生平不種善根,無戒無信,邪見熾心,崇敬邪神,認爲布施或爲惡沒有善惡果報,沒有叁世因果,無有修證之事。優頭槃比丘以宿命通獲知此長者壽命將盡,死後當生啼哭地獄,心生悲憫,欲度長者,便以種種神通之力善方便引渡長者,令其發至誠心以香湯供養佛……。經過五日,長者果然死去。因臨終強有力的供佛功德力所感,上升四天王天,再依次轉生他化自在天,又重生四天王天,于六十劫中,不墮叁惡道。最後下生人間,剃除須發,出家學道,證辟支佛果。(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七)

  (乙)供佛舍利福德無盡

  又過去劫中,有一名叫做億耳的阿羅漢,他于宿世曾經用一朵鮮花發至誠心供養佛的舍利塔,死後九十一劫中往返人間、天上,受樂不盡。又以此剩余福德因緣,在發心修道時,衣食無慮,得證阿羅漢果(智度論卷叁十二)。由供佛舍利,而做所得福德力,令施者證阿羅漢果,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啓示。此亦明示“大福從良田生”的道理。(又以恭敬心供養阿羅漢、辟支佛等聖人舍利,命終之後,亦可往返天上、人間,愛樂匪淺,此例繁多,不錄,如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九、雜寶藏經處處記載)。

  丙、大福從妙物生

  妙物即施物清淨之義。所施之物,不是搶奪而來,也不是偷竊而來,也不是詐騙、貪汙、枉法、拾遺、賭博……等等不正當行爲而來,並且要適時而施,施得其所,不求勝名,不求利養,如此行施,符合“妙物施”的原理,必獲人天尊貴富樂善果。

  如果布施者、受惠者、所施物皆如以上所說叁種因緣清淨成就,自能招感廣大的福德果報,不可思議。

  然而現在的人布施,不是布施者心不淨,就是惠施者意不淨,否則便是施物不淨,甚少有施者、受者、施物叁者具足清淨的時候,因此現代人布施的果報,大多大起大落,易得易失,處處可見。

  而以上所述種種施者、受者獲福情形,乃是與人天果報相應的現象,尚未進入布施波羅蜜的修學階段,也就是說與佛道並未相應。縱然獲得多生多世的人天尊貴果報;然而一旦福樂享盡,依然隨業受生,沈淪生死苦海中,不得出離。亦與本願所說的,正在步入成佛之路,具備布施波羅蜜修因的菩薩行者,因聽聞佛名所獲得的尊貴富庶果報毫不相應。那麼究竟應當發什麼心態“學布施”,才能真正的與佛道相應,走向成佛之路呢?以下首先來約略說明布施者的發心有八個引進次第,做爲步入成佛之路之前導,俟進入後續“由世間施導入出世間布施行的修學次第”單元再做詳細說明。

  10·布施者的發心有八個引進次第

  每一個人學布施,一定是先由自己發心布施開始起步,發心深入了,才會鼓勵人家也學習布施之樂。自己因爲行持布施,而在“修心”間,使貪吝、嫉妒、狹小的心量逐漸打開了,親身體會到布施的現實功德利益,才會向人贊歎布施的功德益處;而當我們在“修心”間,進一步啓開菩薩自利、利人的隨喜功德心時,便會發自內心的真誠,歡喜地贊歎周遭一切正在學習布施的向善者。

  而當一個施者的發心,已經達到由贊譽周遭的布施者,擴充至隨喜贊歎一切正在行施的衆生時,就證明你已經因學布施而深入地拔除悭貪的劣根性,從此一心契入布施的領域。你將會發現:平等、慈悲的幼苗,逐漸在你布施的深廣心田中顯現、成長……。

  這是啓示布施者的發心,有一定的循序漸進的層次,千萬不可“錯用心”,偏離正道的布施,否則便會事倍功半,遠離佛道。也就是說明了佛弟子學布施,若不能從1.自行施2.教人行施3.贊歎施功德4.歡喜贊歎行施者5.拔除悭貪根6.深愛布施7.慈悲衆生,這七個發心次第,引導而進,便絕不能與成佛的布施法門相應;不能與布施波羅蜜相應,就不能達到布施的最終目的—8.通達諸法實相,徹底正見佛道的彼岸。佛弟子唯有遵循這八個發心循序而進,才能真正踏上佛道布施之路的正途。

  11·現在人布施爲何遠離佛道布施之路?

  現代的人學布施,離以上所述的八個發心次第遠矣。你是否有好好反省過,自己布施的發心,到底停留在什麼程度呢?是經常親自布施,但卻沒有進一步發心鼓勵人家也行布施嗎?或者偶而發心布施一次?是什麼原因不能讓我們量力而爲地歡喜布施呢?如果找到自己不肯發心布施及不鼓勵、不贊歎別人布施的“原因”,你願意痛下決心去改嗎?

  我們可以經常看到,有的人自己不願發心布施,但卻在人家向他化緣時,四處開口教人出錢或出力,爲什麼自己不肯布施,卻會歡喜教人布施呢?

  有的人會對人贊歎布施有大功德,勸人布施,自己卻不發心布施,爲什麼?

  有的人會自動發心布施,也會教人布施,對人稱贊布施功德,但真正見到人家布施時,卻不會歡喜贊歎;或者雖然贊歎,卻言不由衷,爲什麼?

  有的人雖然肯親手布施,卻對布施之事不會歡喜、贊歎……,爲什麼?

  布施的發心,雖然有百千種不同,但絕對有其循序漸進的脈絡可尋。發心的進展次第,也絕對不會因人而異。無論勸人布施,贊歎人布施,自己卻不發心布施,或者自己發心布施,看見別人布施,卻不喜見聞……,這種“怪現象”,不是現代人“悭貪心、嫉妒心深重”的表相嗎?我們不承認嗎?(按由禮忏法門先學菩薩發隨喜功德心,再進入布施法門的學習,乃是另一種修行引進之路。請參閱“從禮忏法門開啓—發隨喜功德心比布施更難的修持問題”之單元)。

  如果您願敞開悭貪的心,從此學習與佛道相應的“布施發心”。就從今天開始,仔細體會本文所說布施發心的八個由淺入深的修學次第,試著去做吧!

  

《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門願 (四)世間布施相的修學次第及果報問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