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四)世间布施相的修学次第及果报问题▪P3

  ..续本文上一页因四无量心通外道,念佛三昧依其所证程度而定。大体来说,修得愈好,布施时所获福报愈大。

  如佛在世时,有一次舍利弗用一钵饭供养佛,佛立即将这钵饭布施狗,问舍利弗:“你用饭布施我,我同样用饭回施狗,你与我谁得福比较多?”

  舍利弗答:“以我解佛所说的深入法义,当然是佛布施狗比我布施佛得福多。”(智度论卷三十二)

  这是说明舍利弗的道心行愿去佛甚远,纵然发千万亿倍的供佛心,都不及佛以清净心布施狗的功德大。由此解答了“良田虽复得福多,而不如心的力量大”之义。

  乙、大福从良田生

  倘若布施之人有修有证,布施对象又是佛或已证法身菩萨或者是阿罗汉及辟支佛,仗著圣人不可思议的祝愿力,能令施者获得无量的福德果报。

  (甲)临终供佛转地狱火成生天福报

  如佛在罗阅城迦兰竹园时,有一位叫做毗舍罗先的长者,生平不种善根,无戒无信,邪见炽心,崇敬邪神,认为布施或为恶没有善恶果报,没有三世因果,无有修证之事。优头槃比丘以宿命通获知此长者寿命将尽,死后当生啼哭地狱,心生悲悯,欲度长者,便以种种神通之力善方便引渡长者,令其发至诚心以香汤供养佛……。经过五日,长者果然死去。因临终强有力的供佛功德力所感,上升四天王天,再依次转生他化自在天,又重生四天王天,于六十劫中,不堕三恶道。最后下生人间,剃除须发,出家学道,证辟支佛果。(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七)

  (乙)供佛舍利福德无尽

  又过去劫中,有一名叫做亿耳的阿罗汉,他于宿世曾经用一朵鲜花发至诚心供养佛的舍利塔,死后九十一劫中往返人间、天上,受乐不尽。又以此剩余福德因缘,在发心修道时,衣食无虑,得证阿罗汉果(智度论卷三十二)。由供佛舍利,而做所得福德力,令施者证阿罗汉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此亦明示“大福从良田生”的道理。(又以恭敬心供养阿罗汉、辟支佛等圣人舍利,命终之后,亦可往返天上、人间,爱乐匪浅,此例繁多,不录,如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九、杂宝藏经处处记载)。

  丙、大福从妙物生

  妙物即施物清净之义。所施之物,不是抢夺而来,也不是偷窃而来,也不是诈骗、贪污、枉法、拾遗、赌博……等等不正当行为而来,并且要适时而施,施得其所,不求胜名,不求利养,如此行施,符合“妙物施”的原理,必获人天尊贵富乐善果。

  如果布施者、受惠者、所施物皆如以上所说三种因缘清净成就,自能招感广大的福德果报,不可思议。

  然而现在的人布施,不是布施者心不净,就是惠施者意不净,否则便是施物不净,甚少有施者、受者、施物三者具足清净的时候,因此现代人布施的果报,大多大起大落,易得易失,处处可见。

  而以上所述种种施者、受者获福情形,乃是与人天果报相应的现象,尚未进入布施波罗蜜的修学阶段,也就是说与佛道并未相应。纵然获得多生多世的人天尊贵果报;然而一旦福乐享尽,依然随业受生,沉沦生死苦海中,不得出离。亦与本愿所说的,正在步入成佛之路,具备布施波罗蜜修因的菩萨行者,因听闻佛名所获得的尊贵富庶果报毫不相应。那么究竟应当发什么心态“学布施”,才能真正的与佛道相应,走向成佛之路呢?以下首先来约略说明布施者的发心有八个引进次第,做为步入成佛之路之前导,俟进入后续“由世间施导入出世间布施行的修学次第”单元再做详细说明。

  10·布施者的发心有八个引进次第

  每一个人学布施,一定是先由自己发心布施开始起步,发心深入了,才会鼓励人家也学习布施之乐。自己因为行持布施,而在“修心”间,使贪吝、嫉妒、狭小的心量逐渐打开了,亲身体会到布施的现实功德利益,才会向人赞叹布施的功德益处;而当我们在“修心”间,进一步启开菩萨自利、利人的随喜功德心时,便会发自内心的真诚,欢喜地赞叹周遭一切正在学习布施的向善者。

  而当一个施者的发心,已经达到由赞誉周遭的布施者,扩充至随喜赞叹一切正在行施的众生时,就证明你已经因学布施而深入地拔除悭贪的劣根性,从此一心契入布施的领域。你将会发现:平等、慈悲的幼苗,逐渐在你布施的深广心田中显现、成长……。

  这是启示布施者的发心,有一定的循序渐进的层次,千万不可“错用心”,偏离正道的布施,否则便会事倍功半,远离佛道。也就是说明了佛弟子学布施,若不能从1.自行施2.教人行施3.赞叹施功德4.欢喜赞叹行施者5.拔除悭贪根6.深爱布施7.慈悲众生,这七个发心次第,引导而进,便绝不能与成佛的布施法门相应;不能与布施波罗蜜相应,就不能达到布施的最终目的—8.通达诸法实相,彻底正见佛道的彼岸。佛弟子唯有遵循这八个发心循序而进,才能真正踏上佛道布施之路的正途。

  11·现在人布施为何远离佛道布施之路?

  现代的人学布施,离以上所述的八个发心次第远矣。你是否有好好反省过,自己布施的发心,到底停留在什么程度呢?是经常亲自布施,但却没有进一步发心鼓励人家也行布施吗?或者偶而发心布施一次?是什么原因不能让我们量力而为地欢喜布施呢?如果找到自己不肯发心布施及不鼓励、不赞叹别人布施的“原因”,你愿意痛下决心去改吗?

  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有的人自己不愿发心布施,但却在人家向他化缘时,四处开口教人出钱或出力,为什么自己不肯布施,却会欢喜教人布施呢?

  有的人会对人赞叹布施有大功德,劝人布施,自己却不发心布施,为什么?

  有的人会自动发心布施,也会教人布施,对人称赞布施功德,但真正见到人家布施时,却不会欢喜赞叹;或者虽然赞叹,却言不由衷,为什么?

  有的人虽然肯亲手布施,却对布施之事不会欢喜、赞叹……,为什么?

  布施的发心,虽然有百千种不同,但绝对有其循序渐进的脉络可寻。发心的进展次第,也绝对不会因人而异。无论劝人布施,赞叹人布施,自己却不发心布施,或者自己发心布施,看见别人布施,却不喜见闻……,这种“怪现象”,不是现代人“悭贪心、嫉妒心深重”的表相吗?我们不承认吗?(按由礼忏法门先学菩萨发随喜功德心,再进入布施法门的学习,乃是另一种修行引进之路。请参阅“从礼忏法门开启—发随喜功德心比布施更难的修持问题”之单元)。

  如果您愿敞开悭贪的心,从此学习与佛道相应的“布施发心”。就从今天开始,仔细体会本文所说布施发心的八个由浅入深的修学次第,试著去做吧!

  

《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四)世间布施相的修学次第及果报问题》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