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禅起頓了生死。(如《雜阿含》卷七(一七○)說:「若無五欲娛樂,是則見法般涅槃,若離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等,入初禅乃至第四禅,是第一義般涅槃。」一類聲聞弟子,四禅定成就,兼修四心定,但尚未成就四心定。一類具有頓根器的聲聞弟子依慧觀「四谛之理」而得證空性而頓得慧解脫,在今生並沒有經過四禅、四心定的曆程及四空定;但是其「解脫心性,難道會有違俱解脫者心善、正直之心量嗎」?見《雜阿含》卷十五(叁八八)所說:「心善解脫,慧善解脫」的經文即知。一類聲聞弟子出家七天、八天、九天或半個月便頓了生死(如目連、舍利弗、大迦葉尊者)。《雜阿含》卷叁十四(九六九)、卷二十九(八一五)亦說:「舍利弗,出家半月,即于彼法觀察無常,觀生滅、觀離欲、觀滅盡,觀舍,不起諸漏,心得解脫。」亦並沒有經過「四禅、四心定、四空定」的曆程,但是《雜阿含經》上仍然有記載大迦葉與佛同具「四無量心」等禅福果德之證量。又《增一阿含》卷十八(九)中記載,舍利弗將入涅槃前問衆弟子說:「若複諸賢、于四等心有狐疑者,可問,我會當說之。」可知舍利弗亦是重視「四心定」的修持的。一類聲聞弟子經過九次第定而了脫生死,經文上也沒有敘述在九次第定中有經過四心定的曆程(《雜阿含》卷十七)。一類聲聞弟子出家當日即依四念處或四聖谛法義或佛說法當下而修頓了生死,如佛滅度前所引渡的最後一位外道須跋陀羅的出家弟子,亦沒有經過四禅定、四心定乃至九次第定的曆程,便頓了生死。
這便說明了因當時聲聞弟子的「根器」不同,故修解脫道的「調心、觀心」方法也有差異,因此佛在世時,對聲聞弟子是否必須修「四心」事行或「四心定」的教導方法並不一致,導致印度當時或佛滅度的一百年間在印度的「佛弟子」對聲聞弟子是否必須修「四心」的看法皆不一致!何況是佛涅槃後「分裂的部派佛教」!
更何況是末法的禅修者,更是依「大乘經法」修解脫道,而形成「自由心證」的情形。
(6)佛贊歎大迦葉與佛同俱四無量心?
我們必須省思:在無量劫以來,每一個衆生皆深具無數的貪瞋癡等煩惱,是否于一世或數世修行間就能斷盡?如果不是于數世或多世之中便能盡斷,故于降伏貪瞋癡的宿世修行過程中,在逢遇種種善、惡、順、逆境的機緣時,是否需要用各種「慈悲事行、忍辱事行、觀行做方便調心、觀心之法?」是否初學者不需要在宿世經過各種方便觀行、事行基礎,便可直接依「四念處、四聖谛、觀呼吸等法而修,就能完全降伏『貪瞋癡』、頓了生死?」若是,爲何在《四阿含經》中皆有記載「聖弟子『心定已』,必與慈俱」的經文?
《阿含經》中雖然沒有詳述實際如何運用「四心」觀心、調心的方法,是否初機者就不需要重視、省思「在解脫道中修行者『心性』與熏修『四心』有何關連!
當然「修四心」與「證四心」只是「調心、淨心的曆程」,終歸還入四禅「舍心定」中與「空性」相應。一類利根器者更于「初禅時便頓證空性,頓了生死」,並沒有經過「四心定」的曆程,才從「四禅起」,頓了生死。問題是:末法中的禅行者有如「六祖惠能」及舍利弗、目犍連及大迦葉等「頓根」,在出家數日便能「頓證空性、頓了生死」嗎?而且依《阿含》所述告訴佛弟子一個事實:就是任何一個「出世聖者」在獲得「解脫心」現前時(指俱解脫者而言),是不即亦不離「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的「利生心體」的。何以證明?就如佛在《雜阿含經》中贊歎大迦葉尊者在「頓證解脫心時」與佛同俱四心的「光明心體」一樣!(後續自明)然而此種說法,並不被「現世諸多禅修者所接受,因其在禅心間並不具備四心證量,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佛贊歎大迦葉尊者在「頓證解脫心時與佛同俱四心的經文來看」,佛弟子應該對阿羅漢「解脫心的內涵」重新省思!
依《阿含》所述,「四心定」不是一世就能修成的。此點不僅可以從《雜阿含經》中佛贊歎大迦葉在出家第九日便速證阿羅漢果當下與佛同具「四無量心」的經文得到證明,更可以從佛自說宿世曾經七年中修慈心定成就,上升二禅光音天的經文及《增一阿含》卷四十一(五)(宿世已修,今生于七年中頓證以及阿那律尊者在佛出世時,于修色界禅定中同時成就四心定的經文),得到印證。
而爲何《四阿含》中皆沒有「明顯的修學『四心』的詳細事行及『修四心定』的詳實觀想修因呢」?是否有遺失的經文亦未可知!
一分佛學者更不可以「四心定」是「後人加上去」的內容來搪塞這個問題。嚴格來說,若是否定「四心定」是佛所說,形同否定《四阿含》是佛所說,因爲《四阿含》中皆有敘述聲聞弟子修「四心」的經文,尤其是《中阿含》更是幾乎「每一卷」皆有述及居士及出家弟子修「四心定」的經文。因爲「世俗學者」沒有宗教情操,沒有正確的業緣果報的觀念,更沒有「佛道的修證觀念及沒有禅修的基礎」,只是用世間哲學觀點來看佛經的「內容」而「自由心證的加以肯定或否定」,更不幸的是「出家的許多行者」也受到「世俗哲學思朝」及「曆史考證觀點」的影響來看「佛經」的結集「內涵」,當然不能理解在修行路上的「禅定間與四心定」爲何會有關連!
《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的深入修行意義 「解脫道」四無量心定的修學意義》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