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學佛者難以做到。」
閻浮車又問:「尊者!爲什麼說出家不易做到呢?」
舍利弗答說:「因爲出家之後,要棄舍既有的妻子兒女,名利權勢,一般人難以辦到。就是第一步舍家棄子做到了,正式剃發出了家,但是出家以後,想要全心全意往修行解脫的道路上走去,更是難上加難。」
又問:「爲什麼說出家修行相當困難呢?」
尊者答說:「因爲學佛者出家的目的,是爲了了脫生死,而了脫生死,卻要有正確的知見以及堅定的信心與毅力,精進修行,才能達到。一般學學之人,對此孤獨漫長的靜修生活,難以生起長久的愛樂之心,所以出家修行,對于泛泛的發心者來說,是十分不容易的。」
又問:「在如來的教法中,有關于了脫生死的法門嗎?」
答說:「有,就是八正道,出家之人,若能依據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八種正確的方法,努力修習,調伏自己的貪欲、瞋怒、愚癡之心,如此長久修持下去,必能滅除一切煩惱惑業,得證涅槃真理。」(正語)
(3)修行人爲何要學習解脫生死的戒律?
又有一次,佛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對出家比丘說:「弟子們啊!你們出家以後,要居住在寂靜的地方,一心防止身口意叁業造作惡業,學習解脫生死的戒律,無論走路的時候,靜止的時候,安坐的時候,睡臥的時候,都要注意自己儀表的莊重,不可隨隨便便,有損出家僧衆人天的端嚴師範。爲了早日達到你們解脫的目的,對于任何能引發你們惡行的微細念頭,都要時刻生起怖畏之心,謹慎防範,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倘若微細的不淨念頭有一絲存在你們心中,借著環境、閱曆、思想、因緣的演變、累積,都足以形成來世的業習種子,令你們輪回受報。所以弟子們啊!你們出家以後的所言所行所爲。一定要以了生脫死爲尺度,不得超越這個戒限,務必遠離殺生的罪業,徹底斷除殺心,斷除淫欲心,斷除偷盜心,斷除妄語心,這四種嚴重障礙了脫生死的禁戒,乃至由四重禁十惡業擴伸延展開的一切微細成行,均要一心守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可觸犯。爲了使你們每一個學成弟子,盡速舍離這個世間正報依報的貪取執著心,朝向涅槃的安穩解脫之道前進,每一個人身上僅能攜帶叁衣一缽,托缽乞食,居無定所,隨緣行化。爲什麼佛如此嚴格的訓練你們呢?因爲你們出家的目的,是爲了追求真理,追求智慧的覺悟,爲了度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究竟苦際而舍家棄子剃發出家啊!倘若不往學戒的路上走,又怎麼能早日達到你們出家修行解脫生死的理想呢?」弟子們聞佛訓示,均能如法奉行,嚴持禁戒,多數學戒成就,斷除有漏煩惱,得證阿羅漢果。(正業)
(4)修行人爲何要托缽乞食?
又有一次,佛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舍利弗尊者亦隨佛同住園間,一天上午,尊者慣例身著袈裟,手持食缽,進入舍衛大城乞食。午餐完畢,回到祇園精舍,將衣缽放置住所,清洗兩足,旋即手捧尼師壇坐具向祇樹林園走去,開始白天的生禅功課。尊者坐禅完畢,便來到佛陀居住的地方,恭敬向佛行接足之禮。頂禮佛後,退坐在佛的旁邊,靜待佛陀開示。佛陀首先問尊者說:「你從什麼地方回來?」
尊者回答說:「世尊!我剛剛從樹林中結束白天的坐禅功課回來。」
佛接著又問:「你今天坐禅,入了何等禅定中?」
尊者回答說:「世尊!我今天在樹林中坐禅時,頓入空叁昧禅定中。」
佛陀聽了尊者的禅定境界後,嘉許尊者說:「很好,很好,舍利弗!你今天依據佛的教誡修行深入上座禅定之中而生禅。若有比丘想要像你一樣的深入上座禅定中,應當以你爲修學的榜樣。無論在入城辦事的時候,在乞食的時候,在出城遊行度化衆生的時候,尤其在各處托缽乞食讓衆生植福的時候,應當做到這樣的思惟:我今天卑下乞食,正是爲了斷除自己貪圖美食之心,調伏自己的我慢驕傲之心,不分衆生的貧貴富賤,挨家挨戶以清淨平等之心而乞食。如果我在乞食的時候,看見美好的景象,美麗的人物,而心中生起貪戀愛染之念,便減損了衆生培植清淨福田的殊勝因緣,我自己也觸犯了了脫生死的戒限,障礙了我往解脫道路的前進,爲了早日證得寂靜解脫的涅槃,爲了讓衆生種植難得的福德善根,我不論在道路托缽時,在聚落乞食時,都應該一心以智慧觀照自己的舉心動念:當我看見或聽到美好的人事景物時,倘若心中有任何不清淨的貪著愛染之念生起——眼隨色動,耳隨聲去……我應該當下正觀色相聲音的原動力,乃是暫時因緣和合的無常假相,有沒有它的實體存在;萬法因緣生,萬法因緣滅,唯有追求寂滅無生的涅槃,才是衆生真正永恒安住沒有動亂生滅的故鄉。以此真理的追求,來砥砺自己精進修行,久而久之,在托缽乞食時,自然見色不隨色動,聞聲不隨聲去,隨時隨地都能自在的掌握自己的舉心動念,收攝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舍利弗!比丘們若能以此無分別之心清淨平等而乞食,必能斷除自己貪圖美食之心,我慢高傲之心,圓滿施主誠心供養僧衆飲食的殊勝功德。」
佛陀說到這裏又說:「舍利弗!你要告誡比丘們在各處托缽乞食時依佛所教,如理思惟,清淨乞食,那麼他們這顆凡夫妄動的心,就會逐漸得到降伏,便會像你一樣的安住在上座禅定的空叁昧境界中了。」舍利弗聞佛所說,依佛教誡,歡喜奉行。(正命)
八正道是修行者的心法指南
以上所述,僅僅是雜阿含經中對正語正業正命千萬分之一淺顯的闡釋而已,而且經中多數的經文,大多涵蓋了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八個正道。八正道是息息相關的,而且是一脈相通的。有了根本的正見作向導,行者便不致盲修瞎煉,好象在汪洋大海航行的船只于黑夜中有了一盞光明燈塔作前導一樣,不致茫然無度,迷失方向。借著智慧燈塔的照明,行者握穩心舵,依仗著八正道的心法指南,克服種種艱險風浪,順利駛向遠方清淨安穩的彼岸。下篇我們再來看看一分念佛者對正語、正業、正命應有什麼樣正確的認識。
7、一分念佛者的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
(1)念佛者要端正自己的行爲
在前面我們已經扼要的先討論了一分念佛者正見、正思惟的根本論題,淨土行者有了正見正思惟的根本正道做基礎,那麼正語、正業、正命叁個正道便會正確的依次産生,因爲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依無常苦空的正知見,反複靜心思惟——娑婆人間本是由十二因緣聚合而成的無常幻夢時,我們便會逐漸尋求出離人生夢境的方法,發出厭離這場瞬息萬變的黃粱夢境,選擇一條永恒、光明、安穩、解脫的真理之道——朝向西方淨土世界理想的修行國度前進。我們的言談、行爲、思想各方面,自然因爲對世間的紛陳萬象逐步的看破覺醒,而漸漸安住在淨業修行上,遠離世俗的人找紛诤——不說障礙往生淨土之言談,以在家居士來說,即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正語)。遠離束縛娑婆欲海之行爲——不做障礙往生淨土的業行,以在家居士來說,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正淫亦應避免)、不服食麻醉品等(正業)。遠離一切非法活命之事業——不做障礙往生淨土的違法事業而苟活人間,以在家居士來說,即有關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麻醉品等的犯法事業均應避免(正命),所思所言所行,皆以覺悟淨土真谛,成就淨業資糧,回向淨土爲依歸。在淨土群書中,祖師大德們,又將淨土行者的正語正業正命依菩薩的大悲行願,擴而充之,做極爲精辟廣泛的解說,茲將諸淨宗大德有關正語正業正命叁聖道的古文,譯成白話語錄,以供讀者大衆方便閱覽:
(2)淨土行者的正語
甲、念佛者要防止口業是非
妙空大師念佛四十八法語錄節要:「既然求生淨土者,用這張嘴念佛,那麼凡是一切有關殺生、偷盜、淫欲、妄語之事,都不可以在我們口頭上搬弄。萬一牽涉到殺盜淫妄防礙淨業之事,應當深切反省——我是念佛人,不應該涉及這些有礙念佛往生之事,若是無意間過著這類事情,趕緊念佛數聲,回光返照,以示警惕。」
乙、念佛者如何發願廣度衆生同生淨土?
宋王虛中日休居士龍舒淨土文語錄節要:「爲了要廣度衆生同生西方,凡是念佛者均應當有同樣的共識:就是士自我們的師長親友,下至有緣的仆役隸人,皆應該際淨土的微妙義理利用恰當的因緣方便善巧的度化他們,以此勸化修學之功德,做爲回報凡是對我們有恩惠的師友仆隸。再則對于一切知道與不知道,認識與不認識的人們,我們心中都應當生起這樣的善念:于任何偶然適當的時機,皆要以種種方便運用最淺白最契機的淨土妙義廣度衆生,同生淨土。乃至飛禽走獸,蜎飛蠕動一切蟲魚生物之類,凡是有形相可見者,只要讓我們看到了,都應當爲其念佛數聲,從內心深處發出善願說:『願你們以此念佛功德,早日投生善道,皈依叁寶,修學淨土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當我成就佛果後,一定先度你們脫離苦海,同登彼岸。』而對于看不見的微細生物,念佛者亦應當發出同樣的善願,未來接引他們同生淨土。這樣時時發出廣度有緣無緣的一切衆生同生淨土,那麼我們的善願種子,必定隨時增長,早日成熟,得滿所願,一切衆生皆與我們有緣。以此淨語善願之功德,回向西方,命終之後,必定往生無疑。未來當我們發大悲心到十方世界廣度衆生,同生淨土時,逢遇宿世已經種下善願度化的一切衆生,無不歡喜接受行者的開導教化,最後必定修學佛法,了脫生死,成就無上佛道。」(正語)
(3)淨土行者的正業
甲、如何知道自己的來世生處?
清夢東徹悟大師語錄節要:「倘若修行者能夠學習阿彌陀佛發出大慈大悲,平等接引衆生同生淨土之心,日常修持之業行與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西方極樂世界的正報莊嚴,以及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相應,淨業成就,即是方便念佛法界也。如果一個修行者,…
《淨土探究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