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探究 下册▪P10

  ..续本文上一页学佛者难以做到。」

  阎浮车又问:「尊者!为什么说出家不易做到呢?」

  舍利弗答说:「因为出家之后,要弃舍既有的妻子儿女,名利权势,一般人难以办到。就是第一步舍家弃子做到了,正式剃发出了家,但是出家以后,想要全心全意往修行解脱的道路上走去,更是难上加难。」

  又问:「为什么说出家修行相当困难呢?」

  尊者答说:「因为学佛者出家的目的,是为了了脱生死,而了脱生死,却要有正确的知见以及坚定的信心与毅力,精进修行,才能达到。一般学学之人,对此孤独漫长的静修生活,难以生起长久的爱乐之心,所以出家修行,对于泛泛的发心者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

  又问:「在如来的教法中,有关于了脱生死的法门吗?」

  答说:「有,就是八正道,出家之人,若能依据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八种正确的方法,努力修习,调伏自己的贪欲、瞋怒、愚痴之心,如此长久修持下去,必能灭除一切烦恼惑业,得证涅槃真理。」(正语)

  (3)修行人为何要学习解脱生死的戒律?

  又有一次,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对出家比丘说:「弟子们啊!你们出家以后,要居住在寂静的地方,一心防止身口意三业造作恶业,学习解脱生死的戒律,无论走路的时候,静止的时候,安坐的时候,睡卧的时候,都要注意自己仪表的庄重,不可随随便便,有损出家僧众人天的端严师范。为了早日达到你们解脱的目的,对于任何能引发你们恶行的微细念头,都要时刻生起怖畏之心,谨慎防范,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倘若微细的不净念头有一丝存在你们心中,借着环境、阅历、思想、因缘的演变、累积,都足以形成来世的业习种子,令你们轮回受报。所以弟子们啊!你们出家以后的所言所行所为。一定要以了生脱死为尺度,不得超越这个戒限,务必远离杀生的罪业,彻底断除杀心,断除淫欲心,断除偷盗心,断除妄语心,这四种严重障碍了脱生死的禁戒,乃至由四重禁十恶业扩伸延展开的一切微细成行,均要一心守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可触犯。为了使你们每一个学成弟子,尽速舍离这个世间正报依报的贪取执着心,朝向涅槃的安稳解脱之道前进,每一个人身上仅能携带三衣一钵,托钵乞食,居无定所,随缘行化。为什么佛如此严格的训练你们呢?因为你们出家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追求智慧的觉悟,为了度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究竟苦际而舍家弃子剃发出家啊!倘若不往学戒的路上走,又怎么能早日达到你们出家修行解脱生死的理想呢?」弟子们闻佛训示,均能如法奉行,严持禁戒,多数学戒成就,断除有漏烦恼,得证阿罗汉果。(正业)

  (4)修行人为何要托钵乞食?

  又有一次,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舍利弗尊者亦随佛同住园间,一天上午,尊者惯例身着袈裟,手持食钵,进入舍卫大城乞食。午餐完毕,回到祇园精舍,将衣钵放置住所,清洗两足,旋即手捧尼师坛坐具向祇树林园走去,开始白天的生禅功课。尊者坐禅完毕,便来到佛陀居住的地方,恭敬向佛行接足之礼。顶礼佛后,退坐在佛的旁边,静待佛陀开示。佛陀首先问尊者说:「你从什么地方回来?」

  尊者回答说:「世尊!我刚刚从树林中结束白天的坐禅功课回来。」

  佛接着又问:「你今天坐禅,入了何等禅定中?」

  尊者回答说:「世尊!我今天在树林中坐禅时,顿入空三昧禅定中。」

  佛陀听了尊者的禅定境界后,嘉许尊者说:「很好,很好,舍利弗!你今天依据佛的教诫修行深入上座禅定之中而生禅。若有比丘想要像你一样的深入上座禅定中,应当以你为修学的榜样。无论在入城办事的时候,在乞食的时候,在出城游行度化众生的时候,尤其在各处托钵乞食让众生植福的时候,应当做到这样的思惟:我今天卑下乞食,正是为了断除自己贪图美食之心,调伏自己的我慢骄傲之心,不分众生的贫贵富贱,挨家挨户以清净平等之心而乞食。如果我在乞食的时候,看见美好的景象,美丽的人物,而心中生起贪恋爱染之念,便减损了众生培植清净福田的殊胜因缘,我自己也触犯了了脱生死的戒限,障碍了我往解脱道路的前进,为了早日证得寂静解脱的涅槃,为了让众生种植难得的福德善根,我不论在道路托钵时,在聚落乞食时,都应该一心以智慧观照自己的举心动念:当我看见或听到美好的人事景物时,倘若心中有任何不清净的贪着爱染之念生起——眼随色动,耳随声去……我应该当下正观色相声音的原动力,乃是暂时因缘和合的无常假相,有没有它的实体存在;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唯有追求寂灭无生的涅槃,才是众生真正永恒安住没有动乱生灭的故乡。以此真理的追求,来砥砺自己精进修行,久而久之,在托钵乞食时,自然见色不随色动,闻声不随声去,随时随地都能自在的掌握自己的举心动念,收摄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舍利弗!比丘们若能以此无分别之心清净平等而乞食,必能断除自己贪图美食之心,我慢高傲之心,圆满施主诚心供养僧众饮食的殊胜功德。」

  佛陀说到这里又说:「舍利弗!你要告诫比丘们在各处托钵乞食时依佛所教,如理思惟,清净乞食,那么他们这颗凡夫妄动的心,就会逐渐得到降伏,便会像你一样的安住在上座禅定的空三昧境界中了。」舍利弗闻佛所说,依佛教诫,欢喜奉行。(正命)

  八正道是修行者的心法指南

  以上所述,仅仅是杂阿含经中对正语正业正命千万分之一浅显的阐释而已,而且经中多数的经文,大多涵盖了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个正道。八正道是息息相关的,而且是一脉相通的。有了根本的正见作向导,行者便不致盲修瞎炼,好象在汪洋大海航行的船只于黑夜中有了一盏光明灯塔作前导一样,不致茫然无度,迷失方向。借着智慧灯塔的照明,行者握稳心舵,依仗着八正道的心法指南,克服种种艰险风浪,顺利驶向远方清净安稳的彼岸。下篇我们再来看看一分念佛者对正语、正业、正命应有什么样正确的认识。

  7、一分念佛者的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

  (1)念佛者要端正自己的行为

  在前面我们已经扼要的先讨论了一分念佛者正见、正思惟的根本论题,净土行者有了正见正思惟的根本正道做基础,那么正语、正业、正命三个正道便会正确的依次产生,因为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依无常苦空的正知见,反复静心思惟——娑婆人间本是由十二因缘聚合而成的无常幻梦时,我们便会逐渐寻求出离人生梦境的方法,发出厌离这场瞬息万变的黄粱梦境,选择一条永恒、光明、安稳、解脱的真理之道——朝向西方净土世界理想的修行国度前进。我们的言谈、行为、思想各方面,自然因为对世间的纷陈万象逐步的看破觉醒,而渐渐安住在净业修行上,远离世俗的人找纷诤——不说障碍往生净土之言谈,以在家居士来说,即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正语)。远离束缚娑婆欲海之行为——不做障碍往生净土的业行,以在家居士来说,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正淫亦应避免)、不服食麻醉品等(正业)。远离一切非法活命之事业——不做障碍往生净土的违法事业而苟活人间,以在家居士来说,即有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麻醉品等的犯法事业均应避免(正命),所思所言所行,皆以觉悟净土真谛,成就净业资粮,回向净土为依归。在净土群书中,祖师大德们,又将净土行者的正语正业正命依菩萨的大悲行愿,扩而充之,做极为精辟广泛的解说,兹将诸净宗大德有关正语正业正命三圣道的古文,译成白话语录,以供读者大众方便阅览:

  (2)净土行者的正语

  甲、念佛者要防止口业是非

  妙空大师念佛四十八法语录节要:「既然求生净土者,用这张嘴念佛,那么凡是一切有关杀生、偷盗、淫欲、妄语之事,都不可以在我们口头上搬弄。万一牵涉到杀盗淫妄防碍净业之事,应当深切反省——我是念佛人,不应该涉及这些有碍念佛往生之事,若是无意间过着这类事情,赶紧念佛数声,回光返照,以示警惕。」

  乙、念佛者如何发愿广度众生同生净土?

  宋王虚中日休居士龙舒净土文语录节要:「为了要广度众生同生西方,凡是念佛者均应当有同样的共识:就是士自我们的师长亲友,下至有缘的仆役隶人,皆应该际净土的微妙义理利用恰当的因缘方便善巧的度化他们,以此劝化修学之功德,做为回报凡是对我们有恩惠的师友仆隶。再则对于一切知道与不知道,认识与不认识的人们,我们心中都应当生起这样的善念:于任何偶然适当的时机,皆要以种种方便运用最浅白最契机的净土妙义广度众生,同生净土。乃至飞禽走兽,蜎飞蠕动一切虫鱼生物之类,凡是有形相可见者,只要让我们看到了,都应当为其念佛数声,从内心深处发出善愿说:『愿你们以此念佛功德,早日投生善道,皈依三宝,修学净土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当我成就佛果后,一定先度你们脱离苦海,同登彼岸。』而对于看不见的微细生物,念佛者亦应当发出同样的善愿,未来接引他们同生净土。这样时时发出广度有缘无缘的一切众生同生净土,那么我们的善愿种子,必定随时增长,早日成熟,得满所愿,一切众生皆与我们有缘。以此净语善愿之功德,回向西方,命终之后,必定往生无疑。未来当我们发大悲心到十方世界广度众生,同生净土时,逢遇宿世已经种下善愿度化的一切众生,无不欢喜接受行者的开导教化,最后必定修学佛法,了脱生死,成就无上佛道。」(正语)

  (3)净土行者的正业

  甲、如何知道自己的来世生处?

  清梦东彻悟大师语录节要:「倘若修行者能够学习阿弥陀佛发出大慈大悲,平等接引众生同生净土之心,日常修持之业行与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以及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相应,净业成就,即是方便念佛法界也。如果一个修行者,…

《净土探究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