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探究 下冊▪P19

  ..續本文上一頁一夜遵行八關齋戒,即:不殺生(斷殺心)、不偷盜(斷偷心)、不淫欲(斷淫心)、不妄語(斷妄語心)、不飲酒(斷飲酒心)、少食知足(斷貪食美味心)、不坐臥高廣大床、不著香華脂粉之飾(斷貪染享受心)。

  二、一天一夜守持沙彌十戒(前八戒加上不歌舞觀聽、不得捉錢金銀寶物二戒)。

  叁、一天一夜奉行超出欲界,趣向生死解脫的出家莊嚴戒律,時時以身爲人天師範爲警惕。

  守持以上叁種戒行的衆生,將此一日一夜的清淨戒行功德,回向西方,來世必然生在極樂世界的七寶池中,經過七天,蓮華便開。當蓮華敷開後,這個守戒清淨的梵行者,雙目立即開明,親見阿彌陀佛的莊嚴德相,合掌贊歎,聽佛說法,生大歡喜。因其宿世受持清淨戒行所感,當下得證須陀洹果,經過半劫,便在聞法精進的修行中,證得阿羅漢果。(按現在精進佛七,持八關齋戒,日夜忏悔、念佛,符合一日一夜守持莊嚴梵行的功德。)

  7、下品往生者,先忏業障,再證初果

  我們再看下品往生的念佛者,當他蒙受化佛光明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中,經過六劫(下品中生)或者十二大劫(下品下生)後,化身包裹的潔淨蓮華一定會漸漸的敷開。蓮華初開,因其多生多劫的業障所感,無法立即見到阿彌陀佛,首先見到的是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兩位大菩薩以大慈大悲的微妙法音爲他廣泛地開導諸法實相的道理,並教導他滅除無始以來罪業的方法。這位下品往生者在聽聞佛法後,心中立即生出無盡的喜悅,照著菩薩的指示,虔誠忏悔以往的種種罪障。當他極重的業障忏除清淨了,知道如何朝向「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的道路前進時,便即刻在佛力的加被及宿慧的啓迪下,激發了自利利他,成就無上佛道的大悲菩提心。在未來精進修持中,一定能夠像中品中生的行者斷盡叁界見惑的心影,得證聲聞初果,斬除穢欲惡趣的通路,繼續朝向了脫叁界見思二惑,廣化衆生成佛之道邁進。

  8、已證初果,永絕叁惡道

  由上可知,娑婆世界的西行者無論帶著利根或者鈍根的淨業資糧往生極樂佛國,到了淨土世界中,一定能夠在諸大菩薩及阿彌陀佛的慈悲教導下,忏除無始以來的無量宿罪,悟解甚深法藏。以此受學、了悟佛法的因緣,啓開般若智慧,先斷八識心田中的叁界見感,趣入正定之中,得證須陀洹果,永遠隔絕了叁惡道的根源,不會墮落惡道裏去。

  9、乘願度衆生,不墮十方世界叁惡道

  當天人衆生在淨土中長劫聽佛宣講大乘菩薩的悲智行願時,于大悲菩提心不斷地散發增長下,而在悲願勝緣成熟時,以實際廣度十方世界衆生的大悲行動,回入他方苦難的世界濟度賦生。無論極樂世界的悲願行者到任何世界去度化衆生,都不會墮落在任何世界的叁惡道裏去,因爲在淨土佛國聞法修行的天人衆生,必定成就出世聖者的解脫正見,深入禅修之中,先證須陀洹果,再證阿羅漢果,永遠不會再造作叁惡道的罪業行爲。因此滿足了阿彌陀佛第二個成佛大願「當佛國的大道心衆生,在淨土世界的無量壽命果報告一段落,想要帶著大悲行願,到十方世界濟度衆生,繼續朝向成佛之道行進時,絕對不會再墮落叁惡道裏去。」

  10、佛國天人在禅定中放光芒

  依八正道爲修行的導引,漸漸在般若空慧的證覺下,不亂不動,深入正定之中,周身上下便會散發出如黃金色般的光芒。依個人福慧修集的深淺程度不同,在定境中所散發的正定之光也有廣狹的差異。又依衆生的業力不同,所見聖者全身顯發出來的周身圓光也不相同。如『雜阿含經』卷四十二敘述佛的周身圓光說:「一對夫婦見佛身上純金色身,圓光一尋。」卷四十四說:「一位優婆塞見佛柔軟金色身。」『增一阿含』卷二十二說:「世尊淨如天金:如金聚放大光明......自歸十力尊,圓光金色體。」卷二十八說:「如來形體,黃(煌)如天金,今當似金作如來像。」卷四十六說:「沙門瞿昙,極爲端正,身作黃金色...」卷叁十一說:「佛如金聚,靡所不照。」又『法華經』安樂品說:「諸佛身金色,百幅相莊嚴。」『華嚴經』卷十叁、十四說:「諸佛真金色,非有遍諸有……。」又說:「若以佛德自莊嚴,則獲妙福瑞嚴身;若獲妙福瑞嚴身,則身晃耀如金山……。」觀無量壽佛經第九觀及第十叁觀世說:「當知無量壽佛,身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阿彌陀佛神通如意…所現之形,皆真金色。」『增一阿含』卷十九又敘述羅漢在正定之中所顯發的圓光說:「漏盡阿羅漢,更不受後有,身心清淨,猶如天金色一般(淨如天金)。」又卷四十七說:「…見大目連結跏趺坐,坐寶蓮華…猶如金山聚,永無塵穢汙…」。

  西方淨土的天人在佛力加被及八正道的前導下,勤勉修行,自然逐漸深入正定之中,周身上下必定逐漸散發出如佛叁十九願所說宛若漏盡羅漢在滅盡定中獲得的法嘉禅樂顯發出來的圓形光芒一樣,成就潔淨的金色身相,滿足了阿彌陀佛第叁個成佛大願:「當我福慧圓滿,成就佛道的時候,我成佛的世界,一定與我曆劫以來修行的大悲本願相應,佛國中的天人衆生在佛力的加持及自力定境的增長下,一定得到與淨土中證果聖者一樣的清淨色身相——在正定之中釋放出如佛菩薩純真黃金色一般地禅定光芒。」

  11、淨土衆生感報澄淨微妙的化身相

  『華嚴經』卷七普賢叁昧品說:「諸佛子!應當知道宇宙間無量無際的星球世界所形成的體性(性質),有種種的不同。以佛國淨土來說:因佛不可思議的本願力攝持作用與衆生無盡清淨的業力所感而産生了無數無邊不同體性的淨土世界。有的世界的性質是以種種色及光明爲體;有的世界是以一切莊嚴及光明爲體;有的世界是以佛不可思議的本願力、威德力攝持爲體(以佛力持爲體)……。」

  極樂世界乃是依佛的本願度生因緣修行而成就。如前述『無量壽經』卷上說:「法藏比丘……,建此(四十八願)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所修佛國,開廓廣大……。」由經文這段話便可以知道,極樂世界即是『華嚴經』普賢叁昧品所說的「以佛不可思議的本願力攝持爲體。」『無量壽經』卷上又說:「令我作佛……國如泥洹。」極樂世界是像涅槃寂靜的境界一樣,故可說西方淨土的依報環境,在佛的大悲本願成就下,又是以趨于無爲涅槃境界爲體性(次于無爲泥洹之道),而與天人衆生身心深入正定之中得到如漏盡比丘所證的滅盡定叁昧法樂之寂靜正報色身相吻合。這即是說明了任何世界的依報、正報是互爲因果,不即不離的。又『華嚴經』卷第十五頌文說:「衆生若蒙佛光觸其身,悉同佛身色。」佛證大涅槃,入無相法身境界,淨土世界的天人,在自力進修中及佛力光明長時如被下,亦同佛身相,近于無染寂靜之體。因爲極樂世界的六塵依報體性及所有衆生的正報化身相皆在自力進修中及佛力攝持之下,呈現如涅槃無染的澄淨境界一樣。天人衆生在寂滅的定境中,必然逐漸獲得如大菩薩的定慧,産生無邊的神通、智慧,所以『無量壽經』卷上便解釋佛國中一切衆生清淨的色身相說:「在極樂淨土中所有的聲聞、菩薩、天人,都是共同朝向佛道前進的善類者,皆具有高明的智慧,無礙的神通,清淨無染的寂靜化身相(鹹同一類),沒有像地球的物質世界由于善惡業力的差別而産生容貌好醜之分的雜染色身相(形無異狀),爲了要隨順像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有叁界之分的天人衆生一樣的差別名稱,適應我們一向辨別天界與人界不同果報的習性,而稱極樂世界中修持清淨業行的衆生爲天人。其實淨土世界的衆生,因爲所處的環境、所修的業行與我們這個地球人間不同,所以他們所得的果報身相,自然不同于娑婆世界的汙染色身相,異常的端正微妙,遠遠勝過了我們這個地球人類的濁劣色身,也不同于以娑婆世界爲主的欲界、色界、無色界叁界之內的天人衆生所得的相貌果報身。因爲不同于其他雜染世界所修善惡業行而獲得的天人果報身,所以稱爲「非天」;又不同于我們這個世界的人類色身相,所以稱爲「非人」。佛國裏所有的衆生,在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及聞法精進修持下,皆深入正定法樂之中,感報了趨于自在無染的寂靜化身相,沒有穢土世界的衆生軀體那種速起速滅生滅無常的有限色身,所以稱做無極之體。因而滿足了阿彌陀佛第四個成佛大願:「佛國中的天人衆生,在佛力本願的攝持下,其顔貌形相,都具備了澄瑩無染的微妙化身相,沒有因叁界善惡業力的雜染因緣所感而産生形色不同,有好醜之分的差別相貌。」

  12、什麼是佛教不共外道的禅修産物?

  凡是稍具禅定境界的修行者,多多少少都會在定境中散發宿命通,知道自己甚至別人前生的某些事情,當然禅修境界越深,所知道的宿昔往事也越廣。因禅定而獲得的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此五通是任何有志潛心靜慮修持靜坐的禅行者(共外道)均能獲得,不是佛門聖者的禅修境界專有的産物。唯有依八正道、四念處、七覺支……爲修行的前導,具備了出世解脫正見的基礎,斷除了欲習、煩惱而産生的無漏禅定境界,才是佛教超越叁界生死束縛不共外道獨一無二的聖境禅修産物。

  13、一分自力解脫者所修證的宿命通

  什麼是一分自力解脫者依般若出世空慧在正定之中而産生的宿命通呢?據『增一阿含經』安般品第十七之一及『長阿含阿摩書經』說:「什麼是依八正道……禅修的聖弟子在正定之中而産生的宿命通?……彼以此叁昧(正定),內心清淨,無有塵境穢染之念,身體柔軟,入上界(色界)禅定之中,能夠知道自己前世從什麼處所轉生而來,今生死去投生到什麼地方去;又能記憶自己過去生中所經曆的行爲,並且能夠追溯熟識自己宿世受生時計算不清的各類各樣的事情,也能夠獲知自己前一生、二生、叁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叁十生四十生五十土百生千生萬生數十萬生,乃至不可以年月時日計算出來的劫數,成劫、敗劫,無數敗劫,久…

《淨土探究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