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探究 下册▪P19

  ..续本文上一页一夜遵行八关斋戒,即:不杀生(断杀心)、不偷盗(断偷心)、不淫欲(断淫心)、不妄语(断妄语心)、不饮酒(断饮酒心)、少食知足(断贪食美味心)、不坐卧高广大床、不着香华脂粉之饰(断贪染享受心)。

  二、一天一夜守持沙弥十戒(前八戒加上不歌舞观听、不得捉钱金银宝物二戒)。

  三、一天一夜奉行超出欲界,趣向生死解脱的出家庄严戒律,时时以身为人天师范为警惕。

  守持以上三种戒行的众生,将此一日一夜的清净戒行功德,回向西方,来世必然生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经过七天,莲华便开。当莲华敷开后,这个守戒清净的梵行者,双目立即开明,亲见阿弥陀佛的庄严德相,合掌赞叹,听佛说法,生大欢喜。因其宿世受持清净戒行所感,当下得证须陀洹果,经过半劫,便在闻法精进的修行中,证得阿罗汉果。(按现在精进佛七,持八关斋戒,日夜忏悔、念佛,符合一日一夜守持庄严梵行的功德。)

  7、下品往生者,先忏业障,再证初果

  我们再看下品往生的念佛者,当他蒙受化佛光明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中,经过六劫(下品中生)或者十二大劫(下品下生)后,化身包裹的洁净莲华一定会渐渐的敷开。莲华初开,因其多生多劫的业障所感,无法立即见到阿弥陀佛,首先见到的是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两位大菩萨以大慈大悲的微妙法音为他广泛地开导诸法实相的道理,并教导他灭除无始以来罪业的方法。这位下品往生者在听闻佛法后,心中立即生出无尽的喜悦,照着菩萨的指示,虔诚忏悔以往的种种罪障。当他极重的业障忏除清净了,知道如何朝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道路前进时,便即刻在佛力的加被及宿慧的启迪下,激发了自利利他,成就无上佛道的大悲菩提心。在未来精进修持中,一定能够像中品中生的行者断尽三界见惑的心影,得证声闻初果,斩除秽欲恶趣的通路,继续朝向了脱三界见思二惑,广化众生成佛之道迈进。

  8、已证初果,永绝三恶道

  由上可知,娑婆世界的西行者无论带着利根或者钝根的净业资粮往生极乐佛国,到了净土世界中,一定能够在诸大菩萨及阿弥陀佛的慈悲教导下,忏除无始以来的无量宿罪,悟解甚深法藏。以此受学、了悟佛法的因缘,启开般若智慧,先断八识心田中的三界见感,趣入正定之中,得证须陀洹果,永远隔绝了三恶道的根源,不会堕落恶道里去。

  9、乘愿度众生,不堕十方世界三恶道

  当天人众生在净土中长劫听佛宣讲大乘菩萨的悲智行愿时,于大悲菩提心不断地散发增长下,而在悲愿胜缘成熟时,以实际广度十方世界众生的大悲行动,回入他方苦难的世界济度赋生。无论极乐世界的悲愿行者到任何世界去度化众生,都不会堕落在任何世界的三恶道里去,因为在净土佛国闻法修行的天人众生,必定成就出世圣者的解脱正见,深入禅修之中,先证须陀洹果,再证阿罗汉果,永远不会再造作三恶道的罪业行为。因此满足了阿弥陀佛第二个成佛大愿「当佛国的大道心众生,在净土世界的无量寿命果报告一段落,想要带着大悲行愿,到十方世界济度众生,继续朝向成佛之道行进时,绝对不会再堕落三恶道里去。」

  10、佛国天人在禅定中放光芒

  依八正道为修行的导引,渐渐在般若空慧的证觉下,不乱不动,深入正定之中,周身上下便会散发出如黄金色般的光芒。依个人福慧修集的深浅程度不同,在定境中所散发的正定之光也有广狭的差异。又依众生的业力不同,所见圣者全身显发出来的周身圆光也不相同。如『杂阿含经』卷四十二叙述佛的周身圆光说:「一对夫妇见佛身上纯金色身,圆光一寻。」卷四十四说:「一位优婆塞见佛柔软金色身。」『增一阿含』卷二十二说:「世尊净如天金:如金聚放大光明......自归十力尊,圆光金色体。」卷二十八说:「如来形体,黄(煌)如天金,今当似金作如来像。」卷四十六说:「沙门瞿昙,极为端正,身作黄金色...」卷三十一说:「佛如金聚,靡所不照。」又『法华经』安乐品说:「诸佛身金色,百幅相庄严。」『华严经』卷十三、十四说:「诸佛真金色,非有遍诸有……。」又说:「若以佛德自庄严,则获妙福瑞严身;若获妙福瑞严身,则身晃耀如金山……。」观无量寿佛经第九观及第十三观世说:「当知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阿弥陀佛神通如意…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增一阿含』卷十九又叙述罗汉在正定之中所显发的圆光说:「漏尽阿罗汉,更不受后有,身心清净,犹如天金色一般(净如天金)。」又卷四十七说:「…见大目连结跏趺坐,坐宝莲华…犹如金山聚,永无尘秽污…」。

  西方净土的天人在佛力加被及八正道的前导下,勤勉修行,自然逐渐深入正定之中,周身上下必定逐渐散发出如佛三十九愿所说宛若漏尽罗汉在灭尽定中获得的法嘉禅乐显发出来的圆形光芒一样,成就洁净的金色身相,满足了阿弥陀佛第三个成佛大愿:「当我福慧圆满,成就佛道的时候,我成佛的世界,一定与我历劫以来修行的大悲本愿相应,佛国中的天人众生在佛力的加持及自力定境的增长下,一定得到与净土中证果圣者一样的清净色身相——在正定之中释放出如佛菩萨纯真黄金色一般地禅定光芒。」

  11、净土众生感报澄净微妙的化身相

  『华严经』卷七普贤三昧品说:「诸佛子!应当知道宇宙间无量无际的星球世界所形成的体性(性质),有种种的不同。以佛国净土来说:因佛不可思议的本愿力摄持作用与众生无尽清净的业力所感而产生了无数无边不同体性的净土世界。有的世界的性质是以种种色及光明为体;有的世界是以一切庄严及光明为体;有的世界是以佛不可思议的本愿力、威德力摄持为体(以佛力持为体)……。」

  极乐世界乃是依佛的本愿度生因缘修行而成就。如前述『无量寿经』卷上说:「法藏比丘……,建此(四十八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由经文这段话便可以知道,极乐世界即是『华严经』普贤三昧品所说的「以佛不可思议的本愿力摄持为体。」『无量寿经』卷上又说:「令我作佛……国如泥洹。」极乐世界是像涅槃寂静的境界一样,故可说西方净土的依报环境,在佛的大悲本愿成就下,又是以趋于无为涅槃境界为体性(次于无为泥洹之道),而与天人众生身心深入正定之中得到如漏尽比丘所证的灭尽定三昧法乐之寂静正报色身相吻合。这即是说明了任何世界的依报、正报是互为因果,不即不离的。又『华严经』卷第十五颂文说:「众生若蒙佛光触其身,悉同佛身色。」佛证大涅槃,入无相法身境界,净土世界的天人,在自力进修中及佛力光明长时如被下,亦同佛身相,近于无染寂静之体。因为极乐世界的六尘依报体性及所有众生的正报化身相皆在自力进修中及佛力摄持之下,呈现如涅槃无染的澄净境界一样。天人众生在寂灭的定境中,必然逐渐获得如大菩萨的定慧,产生无边的神通、智慧,所以『无量寿经』卷上便解释佛国中一切众生清净的色身相说:「在极乐净土中所有的声闻、菩萨、天人,都是共同朝向佛道前进的善类者,皆具有高明的智慧,无碍的神通,清净无染的寂静化身相(咸同一类),没有像地球的物质世界由于善恶业力的差别而产生容貌好丑之分的杂染色身相(形无异状),为了要随顺像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三界之分的天人众生一样的差别名称,适应我们一向辨别天界与人界不同果报的习性,而称极乐世界中修持清净业行的众生为天人。其实净土世界的众生,因为所处的环境、所修的业行与我们这个地球人间不同,所以他们所得的果报身相,自然不同于娑婆世界的污染色身相,异常的端正微妙,远远胜过了我们这个地球人类的浊劣色身,也不同于以娑婆世界为主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之内的天人众生所得的相貌果报身。因为不同于其他杂染世界所修善恶业行而获得的天人果报身,所以称为「非天」;又不同于我们这个世界的人类色身相,所以称为「非人」。佛国里所有的众生,在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及闻法精进修持下,皆深入正定法乐之中,感报了趋于自在无染的寂静化身相,没有秽土世界的众生躯体那种速起速灭生灭无常的有限色身,所以称做无极之体。因而满足了阿弥陀佛第四个成佛大愿:「佛国中的天人众生,在佛力本愿的摄持下,其颜貌形相,都具备了澄莹无染的微妙化身相,没有因三界善恶业力的杂染因缘所感而产生形色不同,有好丑之分的差别相貌。」

  12、什么是佛教不共外道的禅修产物?

  凡是稍具禅定境界的修行者,多多少少都会在定境中散发宿命通,知道自己甚至别人前生的某些事情,当然禅修境界越深,所知道的宿昔往事也越广。因禅定而获得的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此五通是任何有志潜心静虑修持静坐的禅行者(共外道)均能获得,不是佛门圣者的禅修境界专有的产物。唯有依八正道、四念处、七觉支……为修行的前导,具备了出世解脱正见的基础,断除了欲习、烦恼而产生的无漏禅定境界,才是佛教超越三界生死束缚不共外道独一无二的圣境禅修产物。

  13、一分自力解脱者所修证的宿命通

  什么是一分自力解脱者依般若出世空慧在正定之中而产生的宿命通呢?据『增一阿含经』安般品第十七之一及『长阿含阿摩书经』说:「什么是依八正道……禅修的圣弟子在正定之中而产生的宿命通?……彼以此三昧(正定),内心清净,无有尘境秽染之念,身体柔软,入上界(色界)禅定之中,能够知道自己前世从什么处所转生而来,今生死去投生到什么地方去;又能记忆自己过去生中所经历的行为,并且能够追溯熟识自己宿世受生时计算不清的各类各样的事情,也能够获知自己前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土百生千生万生数十万生,乃至不可以年月时日计算出来的劫数,成劫、败劫,无数败劫,久…

《净土探究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