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探究 下冊▪P23

  ..續本文上一頁見如來,命終得生其淨國。

  見有臨終勸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

  俾于佛所深歸仰,是故得成此光明。」

  佛的這種接引衆生見佛往生的智慧光明,乃是佛于宿世曾經修持勸念佛號、勸信佛教的淨業因緣而來。

  12、爲臨終人開示的功德力量

  由此可知,在衆生臨終之前,如果我們能夠用淨土法門,方便開導,規勸有緣的衆生念佛,使臨終人對阿彌陀佛的莊嚴聖像生起深心瞻仰敬信之忱,讓臨命終人在大衆念佛聲中隨衆念佛,令其身心隨著安祥的佛號而往生淨土佛國,或者種下未來修學淨土法門的善根因緣,這種爲臨終人開示、助念的慈悲願行,便是我們蓮友在培植無上佛道的修行過程中,其中一種具有彙聚成佛的光能、智慧,最爲方便的位行力量。經中並列舉了四十叁種光明智慧,都由佛在過去生中修集各種世間、出世間不同的福德、淨行而來。

  13、如何才能感受到佛的光明力量加持?

  經上說,唯有宿世曾經隨佛共同止、住,共同成就佛道因緣,具有深厚善根,培植深厚清淨業行的利根衆生,才能在某種修行因緣成熟下,與佛清淨、光明的大定慧力相應,見到佛的自在光能力用。如果多生多劫以來,作惡多端,甚少種下善業因行,對佛、法、僧叁寶沒有深刻的概念與信仰,當然不能領悟、感受到諸佛菩薩在無數劫修證佛法的曆程中所凝聚成的無窮的慧炬光芒而釋放出來不可思議的接引力道。造什麼樣的業行,必與什麼樣同行衆生的業緣果報相應,這是宇宙間任何事物形成的因由本末必然産生的牽引力量。尤其在修證佛法的過程中更加凸顯其巨大的磁能相應力道。

  14、以人體磁場來看佛的光明産生

  什麼是由磁能相應力量而産生的佛菩薩由無數劫修證佛法的曆程中所放射出不可異議接引衆生到淨土去而形成的無窮慧炬光芒?

  這就是在說明佛菩薩將其最初仍是凡夫身時所擁有的自身四周所投射複雜、黑暗、自私、凶暴、貪嫉……之光波(磁波),轉換成高尚、清淨,具有高度精神頻率,高度超越叁界衆生磁能不可思議的另一層次的磁性光芒。以此修煉的純一、淨潔的紫金色光芒,而産生無盡的導射作用,穿越層層宇宙時空,導射到無際的虛空世界去,與其有緣衆生心念所投射求往生的磁光相感應。

  按人體磁場學說,科學家早已用高頻率的電場,拍攝到凡是生物的身體周圍,都有一層因磁性的放射作用,而産生的電磁光芒(見生命的神光)。以人類來說,因每個人的思想、生理、心理、情緒及所處人事環境、自然環境有種種淨穢、複雜、邪正……的不同,而産生千差萬別的互相交感作用。所以反映人體(生物)四周電磁光芒的色彩也有無量的差異。依有眼通的人(包括外道行者),可以從每一個人身體周圍所散發出的靈光顔色,判斷一個人品德、心理、修養的高低、好壞及健康情形。譬如一個人如果個性自私、容易生氣,一心專注物質生活的享受,那麼他身上四周所散發出來的光彩,就是紅色的(還分很多等級,如暗紅色、淺紅色……),如果一個人喜歡研究哲學,追求精神生活的省思,則其身上磁場所放射出來的振波(磁光),就是黃色的(依次又分許多等級)。佛菩薩早在無量劫中,即已超越衆生界色身雜亂、黑暗的「光氣」影相,將「身心」轉變成具有高度精神修養的紫金色磁光(與太空、世界中所存在的電量、輻射能完全不同,乃是由「心力」作用所導射另一層次不可思議的磁光。),才能釋放無量的慧炬光芒,通照太空宇宙,利益無盡衆生。

  15、佛的行與願

  阿彌陀佛就是在宿世修行時,一點一滴凝聚了無量的德行、志願,由菩薩無量的智慧德行而彙聚成阿彌陀佛的圓滿法性之光,積聚成阿彌陀佛的菩提願行,産生迥異衆生界身心的智慧光能。而佛的行與願就是成就佛國淨土成就佛的智慧光能最大的修證力量。諸佛的行,總括的講便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六度波羅蜜行(後面諸願會詳細說明);諸佛的願。則是指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的成佛悲願。如果在修行之初沒有一個正確的理想方向指引我們前進,那麼極可能會在學佛的過程中走許多冤枉路,甚至繞了一個大圈子仍然站在原地踏步,乃至多劫依舊落在外道的知見中。無可諱言,除了定慧具足的大修行者外,像吾等一類的博地凡産生智慧的信仰,産生堅定的往生信願,堅信宇宙中確實有一位阿彌陀佛圓滿修證覺者的存在。由阿彌陀佛在不可思議的大寂滅定中所放射出來的光明力道,而使得與阿彌陀佛宿世有緣的佛弟子,在聽聞彌陀淨土法門,倍受彌陀淨土思想,稱念彌陀聖號,一心想念、想去彌陀世界的同時,就蒙受阿彌陀佛的光明力量加持,感受到阿彌陀佛光明力量的存在,對往生極樂世界沒有疑惑,信心堅固。

  16、加強對光明本願修證上的認識

  現在大部分的念佛者,由于對阿彌陀佛的光明證量認識不夠,對彌陀淨土的形成因緣認識不足,對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個大悲本願沒有下功夫去研究、探討。因爲沒有建立對大乘淨土法門修證問題上正確的認識與發心,所以在念佛時,不能夠深刻的念到佛的悲心本願上去。如果念佛時的功力,不能夠當下發出棄舍這個無常的身相,一心念到彌陀的悲心本願上去,不能夠心心扭轉、回轉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業力習性,脫離這個地球的地心引力(業力牽引),心念朝向另外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前進(回向的簡單釋義),便很難與另外一個世界的業緣果報相應,不容易感受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清淨光明的能量加被,而與彌陀的大悲本願相應。

  17、本願討論的重點

  由于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整體結構就是在講大乘淨土法門的修行問題,而第十一個願是四十八願全體成果的總實現,當四十八願每一個願力圓滿修成時,到最後都要歸結到佛無上究竟圓滿的法性光明中,因此現在對于阿彌陀佛的行與願只著重在一個菩薩行者依悲與智啓開光明心地的重點融通問題,做扼要精簡的論述,俟講到淨土天人、菩薩……等于淨土世界前因後果的修行問題時,再將菩薩行者如何圓滿淨土成佛之道的行與願做較爲廣泛的討論。

  (二)菩薩十地證境

  1、心地法門的意義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整體修證層次,即是證入菩薩行者十地行門(十種層次的修行階位)的原動力。菩薩諸地定慧力用的漸次開發,漸次增廣,漸次修證,則是産生諸佛究竟智光的泉源。所謂菩薩十「地」義,依華嚴經而言,就是指的智慧心地。一個菩薩行者,多生累劫以來發大心、行大願的究竟目的,就是爲了開發如大地般的無窮智慧寶藏,如大地生長無窮萬物般地豐盛智慧。唯有將潛藏在光明心地中的智慧泉源挖掘出來,才能像佛菩薩一樣的以如虛空般地廣大智慧,深入去觀察衆生的各種根性,根治衆生的各種心病而無疑礙。

  2、大乘佛法以什麼爲根本?

  華嚴經上說:「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爲本,十地究竟,修行成就,得一切智。」也就是說,吾人學佛的究竟目的,就是在于追求心地寶藏的逐漸開發,逐漸顯現。當明澈的心地如湖水般地晶瑩澄淨時,就是我們明利的智慧在光明的定境中呈現無礙之際。當光明的定境究竟顯發之際,便是佛智光明圓滿修證之時。

  3、大乘佛法最主要的修證問題

  經上又說:「如是十地義,心意不能了,慈悲及願力,出生入地行,次第圓滿心,智行非慮境。」又說:「從行境界法智生。」這便說明了一個菩薩行者佛智光明的修證成果是從善修諸智慧之行而來。所謂諸智慧之行,便是指以般若爲首的六度萬行。而菩薩契入廣大智證的般若行門,又是以救度衆生同登涅槃彼岸的悲心願力爲前導。亦即經上所言:「發生廣大心,量等虛空界,悲先慧爲主,方便其相應。」此乃闡明了一個菩薩行者在長遠追求佛道的過程中,乃是以悲心願力爲驅使,爲先導而擴展、推動、延伸智慧生命的開發、成長、茁壯、恢廓、深邃、廣遠……。沒有生生世世的將大慈悲願力再咒願、再提升、再發揮、再超越、再成就,便不能維持、堅固在生死道中的長遠入胎、受生。繼續做深遠佛道的智慧生命之追尋與完成。相對的,在長劫追求佛智光明的修持中,假使沒有以般若無我的禅修觀慧做爲修行學佛的基礎,來牽引、輔助我們的悲心願力,在度化衆生的過程中,時時將利濟衆生的慈心悲願融入修證深廣空性的佛智光明中,那麼無論您的悲心願力再廓達、再長遠,所做利益衆生的事行再廣泛、再圓滿,也不能究竟的覺悟宇宙萬象的真理,充其量只是一個招感人天果報,具有廣大福德的入世菩薩行者。而一個菩薩行者生生世世發廣大悲願救度衆生的目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于調伏多劫以來剛強、堅硬、狹窄的凡夫心地,使其在悲心的激發下,日漸寬大爲懷,溫文柔軟。唯有在心胸日益寬大、溫和、柔軟的情況下,才能逐漸在般若空慧的引導下,走向修證量等虛空界的廣大空性覺海中。也唯有在無我的禅思空慧指導下,才能逐漸擴大已發出的慈悲心願,令其在救度衆生的當時,以無常苦空的無我真理爲前導,放舍個己人我、情愛的執看,逐步發出平等、深廣的慈悲胸懷去普緣一切衆生。在多生累劫以悲導慧,以慧輔悲,兩者相輔相成,雙運遞進的力行下,必能日漸達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産生如虛空般普渡法界衆生的廣大心量,也就是印證華嚴經上所說的:「發生廣大心,量等虛空界,悲先慧爲導,方便其相應。」而逐漸進入出世菩薩聖者解脫智慧的領域,啓開如佛一般的智慧寶藏,覺悟更高深更廣遠的佛智光明境界。

  4、如何了解心地法門的修行意義?

  我們要知道,菩薩一地一地的修證境界,都是在做清淨心地,開發智慧的工作。一個菩薩行者爲了實現心地的光明境界,而運用各種修行的方法和普渡衆生的志願做爲開發圓滿智慧光明的前方便。修行的目的,本是在善用各種智慧之行來調柔、寂靜修行者的妄動之心。悲願的理想,亦是在運用慈悲心懷來柔和、升華、寬大菩薩行者修學佛道前…

《淨土探究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