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中居住。轉此二事,則有衆生功德、行業功德。此二功德若成熟者,名爲淨土因緣成就,無量功德行業相應的衆生,于中居住……。」
2、穢土轉變的因緣
別譯雜阿含卷十六說:「佛告諸比丘:在無窮宇宙的十方虛空中,有無量無邊的世界,合乎衆生生存的條件;有無量無邊的星球世界,不合乎衆生居住的條件。譬如說,東方虛空中的無量世界,就有無盡善根深厚的衆生生存在充滿幸福安樂的世界裏:又有無量如地球衆生居住的世界,在其共業因緣告一段落後,均變異、毀壞,進入空劫之中。就如經文所說:東方無量世界,衆生熾盛安樂,無量世界悉皆碎壞,無量世界衆生滿中,無量世界悉皆空虛,無有衆生在中居上,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生死無始。」
是什麼因素,致使世界遷變、毀滅呢?佛曾在增一阿含卷二十六中針對一位梵志請問佛國土、人民衰變、毀壞的宿行、因緣,解釋說:「從宿世以來,世人因爲悭貪、瞋嫉的惡行充滿世間,造作無數害人損己的行爲,小則朋友失和,大則兩國交戰,致使國土危脆、民不聊生……。因爲人心混濁,形成濁氣業網,又不斷製造汙染、威脅、毀滅世間的工具及武器……,以致感招天雨不時,五谷不熟,天災地變……。由此因緣,故使人類多墮惡道,善道衆生減少,惡道生命增多,國土在人類種種自相殘殺,互相交戰……有害人類生存的情況下,日趨衰敗、遷變、毀壞……。」
3、淨土有無量轉變因緣
華嚴經世界成就品對于淨土與穢土因緣的轉變有明確的說明:「應當知道宇宙就像浩瀚無邊的大海一樣,廣瀚無涯,在宇宙之海中,充滿了無量無數的生命。無量無數的星球世界,因爲衆生善惡業行種種造作不同,自然形成千差萬別的轉變因緣,如經文所說:「有世界海微塵數劫轉變差別」。
涅槃經又說:「若法從緣生者,則知是無常法。」無量淨土世界、穢土世界皆是有因有緣和合而生,既然從因緣聚合而成,當然也在因緣離散之時而滅。如雜阿含經卷二十六說:「有因有緣衆生煩惱,有因有緣衆生清淨……。」然而在無盡的宇宙之海中,雖然無量淨業衆生形成無數差異的清淨世界,均是有因有緣聚合而生,但其依、正之報與穢土世界形成的因緣不一樣,當然轉變的因緣,不同于地球世界因緣離散時毀滅的結果。
如華嚴經說:「所謂法如是緣生緣滅故,世界海,成無量成壞劫轉變:
一、染汙衆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汙劫轉變。
二、修廣大福衆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淨劫轉變。
叁、信解菩薩住故,世界海,成染淨劫轉變。
四、無量衆生,發菩提心故,世界海,純清淨劫轉變。
五、諸菩薩各各遊諸世界故,世界海,無邊莊嚴劫轉變。
六、十方一切世界海,諸菩薩雲集故,世界海,無量大莊嚴劫轉變。
七、諸佛世尊,入涅槃故,世界海,莊嚴滅劫轉變。
八、諸佛出現于世故,一切世界海,廣博嚴淨劫轉變。
九、如來神通變化故,世界海,普清淨劫轉變。
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
4、染汙劫與染淨劫的意義
佛法最重要的課題,就是業力問題。吾人輪回生死或解脫,轉生淨土或穢土,就是在于業力的染汙與清淨。如前所述:「染汙衆生住故,世界海成梁汙劫轉變,修廣大福衆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淨劫轉變。」什麼叫做染汙劫轉變,又什麼叫做染淨劫轉變呢?如彼經中頌文說:
「一切諸國土,皆隨業力生;
汝等應觀察,轉變相如是。
染汙諸衆生,業惑纏可怖;
彼心令剎海,一切成染汙。
(此示穢土如娑婆世界,成染汙劫轉變。)
若有清淨心,修諸福德行;
彼心令剎海,雜染及清淨。
(此顯淨土如極樂世界,成染汙劫轉變。)
信解諸菩薩,于彼劫中生;
隨其心所有,雜染清淨見。
(未證本心菩薩,未斷障故,亦染淨劫轉變。)
無量諸衆生,悉發菩提心;
彼心令剎海,住劫恒清淨。」
(不退菩提心大菩薩所居土,成純清淨劫轉變。)
頌文中明顯的告訴我們,心穢則國土穢,心淨則國土淨。娑婆世界乃是衆生叁界業行所成的雜染果報世界,六道業報,染汙爲甚,當此界衆生其業因緣告一段落時,國土自然成染汙劫轉變。極樂世界雖是衆生福德因緣共業所成,然而其中天人、聲聞、菩薩八識業種染淨相雜,當彼界衆生其業因緣隨佛本願度生因緣及個人行願力用演進、變化時,佛國自然成染淨劫轉變。
5、叁寶的存在或消滅是世界形成染淨轉變的重點
由上得知,穢土與淨土雖然同是衆生業力所感,但是因爲形成因緣不同,所得的結果當然有異。我們看穢土世界的衆生是在生老病死、生老病死的六道共業輪回中,生生世世循環不已,所居國土的演變,也是不斷的在太空宇宙中成住壞空、成住壞空的生滅中循環運行不已。這乃是此界衆生惡業因緣所使然。穢土世界的衆生,多數不知修學佛法,不知在叁寶中創造善增上的福德因緣,雖有諸佛出世說法教化,但因多數衆生根器淺薄,造惡多端,致使佛涅槃後,衆生在不知如何去穢修淨、惡業聚增的情形下,而使佛法速滅,導致穢土的演變,愈加成爲惡增上的衰敗因緣。淨土世界的衆生,福慧深厚,深知修淨去穢的佛法真理。在佛涅槃後,衆生仍然依法修行,致使淨土形成善增上的轉變因緣。
如涅槃經中,便舉出十二種令穢土或淨土世界,形成染汙劫或染淨劫轉變的因緣:
一、若佛度化的世界,如娑婆世界,因衆生的宿根淺薄,不能在彼佛這一階段的教化因緣中,解悟佛所說甚深法義,當知彼世界于佛涅槃後,衆生不知修善,不思佛法,不思叁寶,正法速滅,致使彼世界形成惡增上的轉變因緣。
二、若佛度化的世界,如淨土世界,因衆生的慧根深厚,能夠在彼佛這一階段的教化因緣中,領悟佛所說甚深法義,如說修行,弘法利生,恭敬叁寶,那麼佛雖然涅槃了,當知彼世界中的正法必能長久住世,彼世界自然因衆生修善所感,形成某種善增上的轉變因緣。
叁、若佛度化的世界,雖然出家弟子慧根深厚,能夠體悟甚深法義,但是在佛住世期間,在家居士善根淺薄,不知供養叁寶,敬重佛法。以此因緣,佛涅槃後,正法不能久住世間,導致彼世界形成染汙劫的轉變因緣。
四、若佛度化的世界,出家弟子能夠明悟甚深佛法,在家大衆也能供養叁寶,敬重佛法,那麼佛雖然涅槃了,當知佛法必能久住世間,利益衆生,彼世界亦因衆生善業感招,形成某種染淨劫的轉變因緣。
五、若佛度化的世界,雖然出家弟子能夠體會深妙的佛法,在家居士亦能布施叁寶,敬重佛法。但是出家弟子爲了貪求利養而爲衆生說法,不將衆生帶往學佛的根本目的——朝向涅槃解脫的道路前進。以此因緣,在佛涅槃後,當知佛法不能久住世間,彼世界成爲染汙劫轉變的現象。
六、若佛度化的世界,無論上中下根器的衆生,都能供養叁寶,敬重佛法,領悟法義,不爲貪求名聞利養而弘法,一心一意朝向佛道大涅槃的究竟解脫道路而前進。那麼佛雖然涅槃了,當知正法必能久住世間,彼世界自將成爲另一種染淨劫轉變的因緣。
七、若佛度化的世界,雖然多有出家弟子解悟深妙佛法,又有在家居士敬重佛法,供養叁寶,但是出家弟子不能依法修行,互相诤訟。是非不斷。佛涅槃後,當知正法速滅,彼世界自將成爲惡增上的轉變現象。
八、若佛度化的世界,出家弟子能夠了悟微妙法義,在家大衆亦能敬重佛法,供養叁寶;並且出家僧衆互修六和敬法,不說是非,互相尊重。佛雖然涅槃了,當知正法必能久住不滅,彼世界必然在善增上的因緣轉變中。
九、若佛度化的世界,雖然出家僧衆能夠體悟佛法深義,在家弟子亦能敬重佛法,供養叁寶,當僧衆說法時,亦能將衆生帶往佛道最終目的的大涅槃境界前進,僧衆們互相恭敬,不起诤訟,但是蓄養一切不淨之物。又在自己尚未證果時,向居士們自贊說:「我已得證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佛涅槃後,當知正法不能久住世間,彼世界形成惡增上的轉變因緣。
十、若佛度化的世界,不但出家弟子能夠領會佛法深義,白衣居士亦能供養叁寶,敬重佛法,並且「彼諸出家僧衆,爲證大涅槃而演說經法,善修六和敬法,互相尊重,不畜一切不淨之物」,在自己未證聖果或已證聖果後,亦不向居士自誇說:「我已證得聲聞初果乃至阿羅漢果。」彼佛雖然涅槃了,當知正法必能久住世間,彼世界成爲另一種染淨劫轉變的因緣。
十一、若佛度化的世界,如地球人間,出家僧衆體悟佛法義理,白衣居士亦能供養叁寶,敬重佛法,乃至僧衆度衆說法,不畜不淨之物,又不自言,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但是「各執所見,種種異說……,唯我能知佛所說深義,你不能知;唯我能解佛所說戒律,你不能知;唯我能知佛說諸經是方便說或究竟說,你不能知……,種種異說學理,充斥世間,各執一邊,互相攻讦。」彼佛涅槃後,當知正法速滅,衆生無所依怙,地球世間,因此形成染汙劫轉變的因緣。
十二、我們這個世界,如果僧衆們能夠依法修行,在家大衆亦能敬法、護僧,乃至僧衆不言我得聖果、阿羅漢果,亦不各執所見,自創一格,互相攻擊。佛雖然涅槃了,當知正法必能久住世間,廣度衆生,娑婆世界以來必將成爲人間淨土,而形成另一種善增上的轉變因緣。
由此可知,如能使佛法久住世間,利益衆生,便能轉穢土成淨土。若因衆生惡業因緣,不能使佛法久住世間,身在穢土世界,亦要創造共業中的別業,超脫穢土世界的業力牽製,往生淨土世界,如此必能達到學佛轉業的目的。
6、彌陀淨土轉變的因緣
淨土,乃是佛度生的本願力及十方與佛宿有因緣的衆生清淨善業所成。在善增上的共業因緣下,佛國衆生均從聞法、修行的精進中,深入正定之境,共同朝向解脫生死,成就無上佛道的聖途前進。因此縱然在彌陀涅槃後,佛法仍能久住世間,衆生如法修行,使極樂世界在…
《淨土探究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