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中居住。转此二事,则有众生功德、行业功德。此二功德若成熟者,名为净土因缘成就,无量功德行业相应的众生,于中居住……。」
2、秽土转变的因缘
别译杂阿含卷十六说:「佛告诸比丘:在无穷宇宙的十方虚空中,有无量无边的世界,合乎众生生存的条件;有无量无边的星球世界,不合乎众生居住的条件。譬如说,东方虚空中的无量世界,就有无尽善根深厚的众生生存在充满幸福安乐的世界里:又有无量如地球众生居住的世界,在其共业因缘告一段落后,均变异、毁坏,进入空劫之中。就如经文所说:东方无量世界,众生炽盛安乐,无量世界悉皆碎坏,无量世界众生满中,无量世界悉皆空虚,无有众生在中居上,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生死无始。」
是什么因素,致使世界迁变、毁灭呢?佛曾在增一阿含卷二十六中针对一位梵志请问佛国土、人民衰变、毁坏的宿行、因缘,解释说:「从宿世以来,世人因为悭贪、瞋嫉的恶行充满世间,造作无数害人损己的行为,小则朋友失和,大则两国交战,致使国土危脆、民不聊生……。因为人心混浊,形成浊气业网,又不断制造污染、威胁、毁灭世间的工具及武器……,以致感招天雨不时,五谷不熟,天灾地变……。由此因缘,故使人类多堕恶道,善道众生减少,恶道生命增多,国土在人类种种自相残杀,互相交战……有害人类生存的情况下,日趋衰败、迁变、毁坏……。」
3、净土有无量转变因缘
华严经世界成就品对于净土与秽土因缘的转变有明确的说明:「应当知道宇宙就像浩瀚无边的大海一样,广瀚无涯,在宇宙之海中,充满了无量无数的生命。无量无数的星球世界,因为众生善恶业行种种造作不同,自然形成千差万别的转变因缘,如经文所说:「有世界海微尘数劫转变差别」。
涅槃经又说:「若法从缘生者,则知是无常法。」无量净土世界、秽土世界皆是有因有缘和合而生,既然从因缘聚合而成,当然也在因缘离散之时而灭。如杂阿含经卷二十六说:「有因有缘众生烦恼,有因有缘众生清净……。」然而在无尽的宇宙之海中,虽然无量净业众生形成无数差异的清净世界,均是有因有缘聚合而生,但其依、正之报与秽土世界形成的因缘不一样,当然转变的因缘,不同于地球世界因缘离散时毁灭的结果。
如华严经说:「所谓法如是缘生缘灭故,世界海,成无量成坏劫转变:
一、染污众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污劫转变。
二、修广大福众生住故,世界海,成染净劫转变。
三、信解菩萨住故,世界海,成染净劫转变。
四、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故,世界海,纯清净劫转变。
五、诸菩萨各各游诸世界故,世界海,无边庄严劫转变。
六、十方一切世界海,诸菩萨云集故,世界海,无量大庄严劫转变。
七、诸佛世尊,入涅槃故,世界海,庄严灭劫转变。
八、诸佛出现于世故,一切世界海,广博严净劫转变。
九、如来神通变化故,世界海,普清净劫转变。
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
4、染污劫与染净劫的意义
佛法最重要的课题,就是业力问题。吾人轮回生死或解脱,转生净土或秽土,就是在于业力的染污与清净。如前所述:「染污众生住故,世界海成梁污劫转变,修广大福众生住故,世界海成染净劫转变。」什么叫做染污劫转变,又什么叫做染净劫转变呢?如彼经中颂文说:
「一切诸国土,皆随业力生;
汝等应观察,转变相如是。
染污诸众生,业惑缠可怖;
彼心令剎海,一切成染污。
(此示秽土如娑婆世界,成染污劫转变。)
若有清净心,修诸福德行;
彼心令剎海,杂染及清净。
(此显净土如极乐世界,成染污劫转变。)
信解诸菩萨,于彼劫中生;
随其心所有,杂染清净见。
(未证本心菩萨,未断障故,亦染净劫转变。)
无量诸众生,悉发菩提心;
彼心令剎海,住劫恒清净。」
(不退菩提心大菩萨所居土,成纯清净劫转变。)
颂文中明显的告诉我们,心秽则国土秽,心净则国土净。娑婆世界乃是众生三界业行所成的杂染果报世界,六道业报,染污为甚,当此界众生其业因缘告一段落时,国土自然成染污劫转变。极乐世界虽是众生福德因缘共业所成,然而其中天人、声闻、菩萨八识业种染净相杂,当彼界众生其业因缘随佛本愿度生因缘及个人行愿力用演进、变化时,佛国自然成染净劫转变。
5、三宝的存在或消灭是世界形成染净转变的重点
由上得知,秽土与净土虽然同是众生业力所感,但是因为形成因缘不同,所得的结果当然有异。我们看秽土世界的众生是在生老病死、生老病死的六道共业轮回中,生生世世循环不已,所居国土的演变,也是不断的在太空宇宙中成住坏空、成住坏空的生灭中循环运行不已。这乃是此界众生恶业因缘所使然。秽土世界的众生,多数不知修学佛法,不知在三宝中创造善增上的福德因缘,虽有诸佛出世说法教化,但因多数众生根器浅薄,造恶多端,致使佛涅槃后,众生在不知如何去秽修净、恶业聚增的情形下,而使佛法速灭,导致秽土的演变,愈加成为恶增上的衰败因缘。净土世界的众生,福慧深厚,深知修净去秽的佛法真理。在佛涅槃后,众生仍然依法修行,致使净土形成善增上的转变因缘。
如涅槃经中,便举出十二种令秽土或净土世界,形成染污劫或染净劫转变的因缘:
一、若佛度化的世界,如娑婆世界,因众生的宿根浅薄,不能在彼佛这一阶段的教化因缘中,解悟佛所说甚深法义,当知彼世界于佛涅槃后,众生不知修善,不思佛法,不思三宝,正法速灭,致使彼世界形成恶增上的转变因缘。
二、若佛度化的世界,如净土世界,因众生的慧根深厚,能够在彼佛这一阶段的教化因缘中,领悟佛所说甚深法义,如说修行,弘法利生,恭敬三宝,那么佛虽然涅槃了,当知彼世界中的正法必能长久住世,彼世界自然因众生修善所感,形成某种善增上的转变因缘。
三、若佛度化的世界,虽然出家弟子慧根深厚,能够体悟甚深法义,但是在佛住世期间,在家居士善根浅薄,不知供养三宝,敬重佛法。以此因缘,佛涅槃后,正法不能久住世间,导致彼世界形成染污劫的转变因缘。
四、若佛度化的世界,出家弟子能够明悟甚深佛法,在家大众也能供养三宝,敬重佛法,那么佛虽然涅槃了,当知佛法必能久住世间,利益众生,彼世界亦因众生善业感招,形成某种染净劫的转变因缘。
五、若佛度化的世界,虽然出家弟子能够体会深妙的佛法,在家居士亦能布施三宝,敬重佛法。但是出家弟子为了贪求利养而为众生说法,不将众生带往学佛的根本目的——朝向涅槃解脱的道路前进。以此因缘,在佛涅槃后,当知佛法不能久住世间,彼世界成为染污劫转变的现象。
六、若佛度化的世界,无论上中下根器的众生,都能供养三宝,敬重佛法,领悟法义,不为贪求名闻利养而弘法,一心一意朝向佛道大涅槃的究竟解脱道路而前进。那么佛虽然涅槃了,当知正法必能久住世间,彼世界自将成为另一种染净劫转变的因缘。
七、若佛度化的世界,虽然多有出家弟子解悟深妙佛法,又有在家居士敬重佛法,供养三宝,但是出家弟子不能依法修行,互相诤讼。是非不断。佛涅槃后,当知正法速灭,彼世界自将成为恶增上的转变现象。
八、若佛度化的世界,出家弟子能够了悟微妙法义,在家大众亦能敬重佛法,供养三宝;并且出家僧众互修六和敬法,不说是非,互相尊重。佛虽然涅槃了,当知正法必能久住不灭,彼世界必然在善增上的因缘转变中。
九、若佛度化的世界,虽然出家僧众能够体悟佛法深义,在家弟子亦能敬重佛法,供养三宝,当僧众说法时,亦能将众生带往佛道最终目的的大涅槃境界前进,僧众们互相恭敬,不起诤讼,但是蓄养一切不净之物。又在自己尚未证果时,向居士们自赞说:「我已得证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佛涅槃后,当知正法不能久住世间,彼世界形成恶增上的转变因缘。
十、若佛度化的世界,不但出家弟子能够领会佛法深义,白衣居士亦能供养三宝,敬重佛法,并且「彼诸出家僧众,为证大涅槃而演说经法,善修六和敬法,互相尊重,不畜一切不净之物」,在自己未证圣果或已证圣果后,亦不向居士自夸说:「我已证得声闻初果乃至阿罗汉果。」彼佛虽然涅槃了,当知正法必能久住世间,彼世界成为另一种染净劫转变的因缘。
十一、若佛度化的世界,如地球人间,出家僧众体悟佛法义理,白衣居士亦能供养三宝,敬重佛法,乃至僧众度众说法,不畜不净之物,又不自言,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但是「各执所见,种种异说……,唯我能知佛所说深义,你不能知;唯我能解佛所说戒律,你不能知;唯我能知佛说诸经是方便说或究竟说,你不能知……,种种异说学理,充斥世间,各执一边,互相攻讦。」彼佛涅槃后,当知正法速灭,众生无所依怙,地球世间,因此形成染污劫转变的因缘。
十二、我们这个世界,如果僧众们能够依法修行,在家大众亦能敬法、护僧,乃至僧众不言我得圣果、阿罗汉果,亦不各执所见,自创一格,互相攻击。佛虽然涅槃了,当知正法必能久住世间,广度众生,娑婆世界以来必将成为人间净土,而形成另一种善增上的转变因缘。
由此可知,如能使佛法久住世间,利益众生,便能转秽土成净土。若因众生恶业因缘,不能使佛法久住世间,身在秽土世界,亦要创造共业中的别业,超脱秽土世界的业力牵制,往生净土世界,如此必能达到学佛转业的目的。
6、弥陀净土转变的因缘
净土,乃是佛度生的本愿力及十方与佛宿有因缘的众生清净善业所成。在善增上的共业因缘下,佛国众生均从闻法、修行的精进中,深入正定之境,共同朝向解脱生死,成就无上佛道的圣途前进。因此纵然在弥陀涅槃后,佛法仍能久住世间,众生如法修行,使极乐世界在…
《净土探究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