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探究 下册▪P32

  ..续本文上一页佛涅槃后,形成另一阶段的净业转变因缘。

  如第十一个愿说:「极乐世界的天人,均在正定之中,未来必定达到涅槃解脱的目的。」所谓「涅槃解脱」的意义,可从两方面来看,一是指了脱生死而言,一是指佛的大涅槃境界而言。涅槃解脱的理想,正是净土众生共同修行的方向。正因佛国中的所有众生,均朝向净心解脱的方向前进,当净土众生与弥陀本愿度化的因缘告一阶段之后,佛国自然不会形成染污劫转变。我们可以从下品往生者的修行情形做如下探讨:

  观无量寿佛经上说,下品往生者,当他激发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悲菩提心后,一定能够在未来净土修行的劫数之中,先证须陀洹果,再证阿罗汉果。乃至生在佛国界边自然七宝城中的障重众生,于净土五百岁后,当他重罪消除,智慧略开之时,亦会前去阿弥陀佛住处,听经闻法,久而久之,心智必然明朗,入定、证果、解脱,指日可待。

  又大阿弥陀经叙述罗汉证灭的情形说:「其一声闻般泥洹者,犹如大海减去一滴,不觉其少。其般泥洹者数虽众多,犹如大海减去一溪之水,亦不觉其少。虽般泥洹者至无央数,其现在者与新得声闻者,其数亦无量无极,犹如大海减一洹河之水,而不觉其少……。阿弥陀佛欲度十方众生,往生其剎,悉令得泥洹之道。」

  综观净土往生者在佛国修行的情形,以及弥陀愿力接引众生往生净土的目的,两者合而为一,均是先以「涅槃解脱」为志愿。在极乐世界中,已经了脱生死者,不计其数,未来天人及声闻圣者踏上解脱生死的根本修行目的,亦不计其数。或者悲愿深切的天人众生,因一念悲心成就,乘愿度生者,亦不计其数。当天人众生有了生死解脱的修行基础,将来乘愿度众生,就能像净土中的大菩萨一样,尽未来际,在成佛的菩提道上,永不退转,随时普施甘露法雨,观机逗教,自在而为。

  经中在在说明,净土众生的修行环境、澄莹化身、闻法因缘、度生悲愿,无一不在佛的本愿力摄持下逐步朝向生死解脱、追求佛道、本愿度生中前进。无数众生受弥陀深缘化导,证入涅槃,或者登入菩萨不退转地;无数众生随弥陀发大悲度生愿,于十方世界,乘愿度众生;无数众生,受佛浅缘化导,或者在他方世界听闻佛名,启发学佛信愿,便在他方世界,随缘修行,未往生净土……因此当阿弥陀佛与十方世界有缘众生的本愿接引、度化因缘,到达某种不可思议的摄化层次时,阿弥陀佛此一阶段的度生因缘,即将转变,阿弥陀佛成佛的净土世界亦将成为某种染净劫转变的因缘。

  7、弥陀涅槃后的净土情形

  在净土经典上,如观世音菩萨授记经、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中,记载弥陀入灭后的情形说:「阿弥陀佛寿命无量百千亿劫,当有终极。善男子,当来广远不可计劫,阿弥陀佛当般涅槃。般涅槃后,正法住世,等佛寿命。佛世灭后,所度众生,悉皆同等。佛涅槃后,或有众生不见佛者,有诸菩萨,得念佛三昧,常见阿弥陀佛。复次善男子,彼佛灭后,一切宝物、浴池、莲花、众宝行树,常演法音,与佛住世无异。」

  所谓涅槃,向来有「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之分。阿弥陀佛早在因地广远劫前,断尽烦恼惑业,先证阿罗汉果,以圣者无漏之身回入众生生死海中,广行菩萨利生之道。今已成佛,乃是以佛无漏五蕴之身广应有缘众生之机而行了缘之法。当阿弥陀佛将十方世界往生净土中的有缘众生,均应本愿度生之法摄化到某一阶段时,就是弥陀无量寿命转变的时候。弥陀入灭后,净土中的众生,仍然因为大众净业因缘感招,依旧生存在此等天然寂静的环境里,倾听一切宝物、七宝池水、莲花、众宝行树演说妙法;又得到佛国中的菩萨、声闻圣众宣讲殊胜的度生法义,因此正法住世期间,与阿弥陀佛在世时宜说的佛法无异。净土众生在弥陀遗教住世期间,证果、解脱、乘愿度生者,亦不计其数。正法住世的时间,就像阿弥陀佛在世时的无量寿命一样的广远无边。阿弥陀佛虽然灭度了,但是法在如佛在,依弥陀正法遗世引渡的众生与弥陀住世时所度化的众生数量一样的无量无尽。佛涅槃后,净土众生若是想要见佛,是不能够再以佛的应化身相得见,而要怎样才能再次见到佛身呢?如观世音菩萨授记经说:当修念佛三昧,以法身见佛。因此当净土中利根器的菩萨,勤修念佛三昧,证入实相法性之际,便能见到阿弥陀佛的真实法性了。而在净土中的众生尚未深入定慧之中,未亲证实相般若时,是见不到阿弥陀佛的无相法身的。

  8、观世音菩萨成佛的世界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说,阿弥陀佛的正法灭后,观世音菩萨便于弥陀正法刚灭的中夜时分,光明显相的时刻(明相出时),在彼世界中的七宝菩提树下,结跏趺坐,成就无上正觉佛果,佛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十号具足。那个时候的净土世界,已经不叫做极乐世界了,称为「众宝普集庄严世界」。佛国里的众生,都是弥陀遗法的弟子及十方世界与观世音菩萨有缘的众生,形成另一层次应化因缘的世界。又因观世音菩萨与其应化众生的福慧因缘与弥陀有异,那个时候的世界,已经没有天人、声闻二种众生(无声闻、缘觉之名),纯粹是诸菩萨圣众充满其国。佛国中有无量微妙的自然七宝,庄严观音成佛的净土世界,比现在的极乐世界庄严殊胜得多,十方诸佛称叹不尽。普光功德山王佛在其净土度生的寿命,就像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时应化的寿命一样的无量无尽。

  9、大势至菩萨成佛的世界

  在普光功德山王佛住世期间,大势至菩萨随佛身侧,亲觐供养。一直到彼佛灭度后,大势至菩萨依然奉持彼佛正法遗教,继续教化净土中的菩萨,修学成佛法义。

  而当普光功德山王佛正法灭尽后,大势至菩萨即于彼佛的净土中成佛,佛号善住功德宝王如来,十号具足。那个时候的佛国世界,亦是众宝庄严,佛身寿命,乃至佛灭后的正法住世时间,均与普光功德山王佛正法住世一样的无量无际,不知其极……。那个净土世界,一直在无量诸佛与其有缘众生不同层次的善增上应化因缘延续下,形成染净劫转变的因缘,绝不同于娑婆世界轮回、毁灭的染污劫转变因缘。

  10、佛为何说西方净土胜过十方净土世界?

  由上可知,阿弥陀佛成佛的极乐世界,在弥陀正法灭后,即随观世音菩萨成佛的应化因缘开始而转变,转变成以观音菩萨成佛后所应教化的信缘众生为主的另一个佛及与佛有缘众生共业因缘而成的净土佛国。

  在无量寿经上,曾经提及阿弥陀佛无上愿力所修成的极乐世界,乃是「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当然,无衰无变」的。佛此说原因之一,乃是为了引渡娑婆世界中与弥陀有缘众生往生净土,方便示教耳。就像赞叹阿弥陀佛寿命无量,不知其极的方便说法一样。

  从什么地方可以证知?如十方随愿往生经说:「普广菩萨白佛言:『世尊!十方佛土皆为严净,何故诸经中,偏叹西方阿弥陀佛国,劝人往生也?』

  佛告普广菩萨:『一切众生,浊乱者多,正念者少,欲令众生专志有在,是故赞叹彼国为别异耳。若能依愿修行,莫不获益。』」

  十方净土,虽然均是不可思议的清净业力所成,但是深浅难知,不可测量。每一尊佛均有其宿缘应化的众生,阿弥陀佛便是与此界众生结有深厚的应化因缘,所以佛特别赞叹极乐世界较十方净土殊胜,为的是让娑婆世界的众生,在景仰阿弥陀佛的殊胜净土中,能够专心称念圣号,如此更能在短暂的生命中,死心念佛,达成亲近弥陀,得度生死的机缘。

  其实十方净土,均随每一尊佛与宿缘众生的业力应化因缘之不同,而有深浅难如的差异。而吾人欲历行菩萨成佛之道,实现净土佛国的理想,则必须久远劫中,亲近诸佛,供养诸佛,于诸佛前,恭闻甚深法义,体证无生法性,才能完成学佛、成佛,庄严净土的弘愿。因此十方诸佛与众生皆为有缘,然而诸佛与众生缘之深浅,应化宿缘之先后,乃至到何种层次,应受那一尊佛所引渡、解脱、授记?以及圣人超越时空的证智觉海所形成的佛与众生之间不可思议的业网应化关系,又岂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知其详的!?

  (五)弥勒净土形成及转变与弥陀净土之不同点

  1、弥勒成佛的世界

  按弥勒下生经所说,我们这个地球人间,在未来五十六亿万岁后,将因为众生的善业因缘所感,成为另一种与极乐世界别异的善性世界。那个时候,弥勒菩萨将从兜率天宫而降,应彼净土世界的本愿度生因缘,于龙华树下成就无上佛道。弥勒国土中,虽然仍有恶行众生转生其间,但是人民大多行善,远比娑婆世界中的恶业情形为轻。我们可以从弥勒国土几个重点中得知:

  一、彼土尚有恶道众生,杂生其间(如经文说:诸村落相近,鸡鸣相接)。

  二、彼土众生尚因贪、瞋、痴之心的生起,而造作现行因缘,受三世善恶报应。(如经文说:人民虽有贪欲瞋恚愚痴,但不大殷懃)。

  三、彼土中有男女之相,既有男女之别,必有淫欲之行,男女婚嫁之事(如经文说:女人年五百岁,然后出嫁)。

  四、彼土众生尚有段食之事,既有和娑婆世界众生相同的饮食习惯,则尚有大小便的举动。既有大小便的行为,则知色身尚在生、衰、老、病之中(如经文说:彼国众生,唯有三病:一、便利,二、饮食,三、衰老)。

  五、彼土人民以自然粳米为食,若有便利不净,土地自然裂开;便利之后,土地又自然缝合。彼土人民命终之时,皆自然行至坟冢中,安然死亡。由此点证知,弥勒国土的众生仍然生存在生、老、病、死的生死轮回受生之中。

  六、彼土有转轮圣王出世,以十善教化人民,人民在行善因缘下,寿命最长可至八万四千岁。由有轮王出世化导的情形来看,弥勒净土的出现,当在人寿增劫之时。

  七、彼国依报环境,远比娑婆世界庄严清净,殊特微妙,福德之人,充满其中。因为福德众生充满其土,致使彼土丰乐安稳,所以称弥勒国土为净土世界。

  由以上数点得知,弥勒净土之所以称为净土的…

《净土探究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