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生的覺醒上。無論修行解脫,或者往生淨土,如果有了此種對世間生死因緣絲絲入扣的觀法,切實醒悟夢幻人生的真谛,便能全心全意的厭離娑婆世界,去煩惱,離欲望,踏上通往西方道路,毫不退縮。
5、發出厭離生死夢境的決心,投向阿彌陀佛的大悲接引誓願中
(1)往生的基本目的是什麼?
淨宗大德一再提醒我們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又說:「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淨土。」我們今天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正是爲了了脫生死大事。我們看看九品蓮華,品品皆是爲了方便接引衆生朝向解脫生死大道而施設,逐漸散發衆生菩提之心,步上菩薩廣利人天的成佛之道。而想要在極樂世界速得了脫生死的「果」,當然現在就必須在娑婆世界種下了脫生死的「因」,首先找出形成生死流轉的原因所在。如果目前連生死輪回的根株都不知道,不知如何拔出生死源頭,走向西方淨土世界,那麼我們口口聲聲至誠念佛的目的何在呢?念佛求生西方淨土的目的又何在呢?
(2)爲何念一句佛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觀無量壽佛經』上說,衆生若能于臨命終時,至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在每一念、每一念的當下,便能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爲什麼說稱念佛名每一念、每一念當中,均能消除那麼多劫的罪業呢?我們現在注意看經上說誠心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除滅的是生死重罪,既然是滅除生死罪障,當然我們每念一句佛,都必須確實朝向消除生死障礙的源頭念去,才能達到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即能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的目的。
(3)念佛人要生死心切往生才有希望
明、憨山德清大師『夢遊集』中曾說:「……勸念佛人,第一要爲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上念念斬斷,則念念是了生死時。」
又說:「……念佛心中,雖發願往生,要知先斷生死之根,方有速效。」
而什麼是生死之根呢? 「……生死根者,即吾人日用種種妄想,人我憎愛貪瞋癡等諸煩惱業,若有一絲不斷,即是生死根本。」
「……以念念煩惱是生死苦根,今以念佛消滅煩惱,便是佛度生死苦處。若念佛消得煩惱,便可了得生死,更無別法。若念佛念到煩惱上作得主,即于睡夢中作得主;若于睡夢中作得主,則于病苦中作得主;若于病苦中作得主,則于臨命終時,分明了了,便知去處矣……。」
由上可知,求生西方淨土世界,唯有在我們尋察出夢幻人生的根源,拔出生死源頭,于念念念佛中,徹底斬斷愛欲煩惱的種子,才能堅固我們今世往生西方的行願與希望。這是我們繼前述一分念佛者體悟世間無常苦空之理應有的正知見後,進一層正思惟——認清人生本是一場無明幻夢——依十二因緣法,尋察出夢幻人生的根源,舍離形成生死夢境的因緣種子,堅固我們厭離娑婆世界的決心,投向淨土世界的堅定信願繼續深入探討的問題。誠如十二因緣法中所說的,障礙衆生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生死流轉的主要原因,乃是衆生貪瞋癡無明煩惱在作祟。我們若能正確的依十二因緣法反省思惟出這層獄生生死根株的真理,那麼便能毫無疑異的在平常日子裏,念念朝向斬斷障礙往生淨土世界的目標前進。有朝一日,當我們念佛者在精進用功間,人生的大夢霎時驚寤了,不再耽著、沈溺夢中的情怨恩愛,那麼未來熄滅夢中旁末枝節的人事塵境余習等問題就不困難了。換句話說,念佛者若能做佛說十二因緣法,在反省出世間生死因緣的真谛後,真的痛下決心,于日常生活中,離欲望,斷煩惱,走出人生幻夢的牢獄,長此以往,不改初衷,以此懇切至誠的心,專心念佛,發願往生,那麼在念念念佛的當下,必能萬緣放下,不問世間生死攀緣之事,將愛欲煩惱妄想之心徹底的斬除。如此清淨念佛,當然在我們每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時,便消除了一分煩惱惑業;每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時,便增添了一分清淨離塵之心;每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時,便朝向出離生死的大道跨進,將此出離生死塵垢的清淨梵行,清淨願心,回向西方極樂世界,投向阿彌陀佛的大悲接引誓願中,那麼念念必定與阿彌陀佛接引衆生往生極樂世界修持菩提解脫之道的清淨本願相。當我們成世的貪瞋癡叁毒煩惱妄心逐漸在念念念佛中轉化爲清淨的佛念時,人間的塵勞夢境,亦將隨著衆生愛欲情纏的幹枯而漸漸呈現清醒之態,不再爲世間卿卿我我,恩恩怨怨的生死根株所迷惑了。行者若能如此薄欲望,輕煩惱,耐心寂靜的念佛,對世間生死愛欲塵勞不再迷惑牽扯,才能達到「正定念佛」的效果,才能達到念一句佛號即能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的目的。于今生臨命終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有可能。
(4)現在念佛者不能到西方的原因?
當然要叫現在的念佛者,在念佛時念念發出了脫生死的決心,以清淨的菩提信願去見阿彌陀佛,並不容易。一般在家念佛者,夫唱婦隨,鹣鲽情濃,在他們的心目中,家庭第一,事業至上,念佛只不過是閑暇時的附屬品而已。這樣念念在塵境俗務上打轉,受欲情纏不斷,以散亂心念佛,怎能激發起我們厭離娑婆世界生死之苦,走向清淨解脫的菩提大道呢?而末法衆生之所以不能激勵出生死解脫之心,就是因爲我們無始以來塵欲深重,智慧淺薄,不明人生幻夢真義,生生世世尋求五欲功德,甚少以清淨解脫之心親近佛法,種下了脫生死的深厚善根,所以才會輪回至今,不能在現世中有此覺悟。
(5)如何加強往生的信心?
另有一些念佛者,雖然今生發了厭離娑婆世界生死大夢之心,修持淨土,願生西方,但因宿世熏習的淨業因行太淺,今生又沒有全心全意專心行持淨土法門,當他看了別的經論,不解祖師大德個人的見地,不知修行層次的不同,自作聰明,開始懷疑西方淨土的存在,改修別的法門,甚至對淨土世界不屑一顧,喪失了到淨土世界見佛聞法的機會,這種情形,都是由于對佛說淨土法門,對佛說整部佛法,沒有特別去用心研究的結果。念佛者爲了堅固我們往生西方的信願,應該從現在開始,研究佛說有關淨土法門的一切經論,及曆代淨宗高僧大德的寶貴法彙,參訪臺灣現在對西方淨土法門有實修研究者,對淨土法門,做更深層、更客觀的探討與思惟,再加上培養自己理路的分析能力,增加念佛、誦經、靜坐的時間,行解並重,久而久之,定有一番新的見解,不致人雲亦雲,自以爲是,像前述那些念佛者一樣,誤解經義,認爲念佛到不了西方,沒有緣起的淨土世界存在,甚至否認一切他方世界緣起的存在;認爲萬法唯心所現,淨土自在人心。如果稍微對佛說的法藏有涉入者,便會知道就是根本的經典——『阿含經』,也曾多次提到他方世界的緣起存在;其他的大乘經典,亦數數提及西方淨土及他方淨土世界的存在。關于淨土的有無問題,我以爲印順論師在『往生淨土論講記』中說得極好,他說:「……從上知淨土不但有,而且極多,且有殊勝各別。佛教界又有言唯心淨土者,認爲淨土唯在人心中,心外實無淨土。如是說法,大違佛意。須知世界唯心所現,是說固是,但既如是說,須知穢土亦是唯心所現。今承認唯心所現之穢土爲現前實有,何以又不承認唯心所現之淨土爲實有?故既信淨土,必信其實有,不可執理廢事。」
因此一論題,不是本文研討範圍,故不贅述,願好學者思之。
(6)即時把握今生往生淨土
當念佛者對淨土法門有了另一番新的評估後,便應痛下決心,在平素生活中,念念以深切的厭離娑婆世界生死之心來念佛,徹底拔除愛欲煩惱的根本種子,種下出離叁界生死大夢的因行,以清淨的佛念,投向西方極樂世界,還愁不能得到阿彌陀佛的大悲本願攝持嗎?倘若在念念念佛中,不能依十二因緣法,喚醒自己的菩提覺心,念念斬斷愛欲生死塵境,投向阿彌陀佛的大悲接引誓願中;那麼到了臨命終時,顯現在我們八識心海中的影像,便是各種善惡業力的顯報,生死愛境的束縛,自己對來世的動向做不了主,依然被多生多世的情欲塵勞糾纏住,又托著宿世的欲習種子往別處投生繼續做著屬于我們自己人生大夢中的主人,永遠沒有蘇醒的時候。今生好不容易聽聞到有出離娑婆世界生死夢境的方便法門,卻不能即時把握時機,照著淨土經典中的指示如法奉行,念佛往生淨土世界,見聞佛法,實在可悲可歎。唉!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茫茫業海,何時方能再得人身,聽聞正法,獲得善知識的提攜呢?
6、一分禅行者的正語、正業、正命
(1)截斷五蘊受報身的基礎
佛在世時,諸多弟子依佛所說十二因緣法,認真思惟,反複忖量,借著宿慧的啓迪,自然在禅修中,對夢幻人生的生滅假相,有了逐步的覺醒。他們深知形成未來業報受生的苦果,是由于自己今世的行爲、言語、意念,做出良善、惡劣及非善非惡無可記別的無記業,而招感來世的生死果報。要截斷未來五蘊身的受報,必須從現在開始根本的掃除由我們內心貪欲、瞋怒、愚癡的動念,而引發種種殺生、偷盜、邪淫、酗酒、惡口、兩舌、绮語、妄語等身業、口業、意業一切的有漏業行。因此佛弟子們,無論在乞食時,說法時,禅修時,人間遊行……時,都能夠依佛所教,以覺悟真理的智慧,觀照自己的口業——不做一切違背真理的閑談(正語),觀照自己的身行——不做一切障礙生死解脫的行爲(正業),乃至言談、意念、行爲叁業逐步洗滌清淨,一心一意爲追求真理,追求正法,追求生死解脫而存活人間(正命)。關于正語、正業、正命這叁點的實踐,我們可以從阿含經中略窺其端倪。
(2)學佛之人最難做到的事情
有一次,佛住在摩竭提國那羅聚落時,舍利弗尊者亦隨佛同住其間,那個時候,有一位外道出家人,叫做閻浮車,是舍利弗尊者的舊識,來到尊者住處,向尊者恭敬問訊,退坐一旁,請問尊者說:「在如來的賢聖教法中,有什麼事情讓學佛之人感到困難實行的?」
舍利弗回答說:「唯有出家這件事,令一般…
《淨土探究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