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探究 上冊▪P18

  ..續本文上一頁中百世、千世、萬世,甚至百劫、千劫、億劫中所經曆所做過的一切事情。

  而依經典說,能夠知道自己過去百千億劫中所經曆的一切事情,已經不是阿羅漢宿命通所能知道的境界,乃是大菩薩的宿命通境界(後文自明)。也就是說,極樂世界的天人,到最後一定能夠像了脫生死,福慧深厚的大菩薩一樣知道自己宿世千萬劫以前所經曆所做過的一切事情。

  5、阿羅漢、辟支佛宿命通最多能知多少劫內事?

  如阿含經、大智度論卷二以及大乘義章卷二十皆說:「諸阿羅漢及辟支佛宿命智通,能知自身及他人宿命,但不能遍知。有的阿羅漢知道過去一世或二世、叁世、十世、百世、千世、萬世、百劫、千劫、萬劫,乃至八萬劫之內所經曆的事情,但是超過八萬劫以外的事情,以阿羅漢、辟支佛的定慧不能得知。」(如經上曾載羅漢曾用宿命通觀看一男子幾萬劫內有無種植佛種善根,八萬劫以前不能得知。)

  6、阿羅漢不知一只鴿子的宿命前後因緣

  智論卷十一又引阿婆檀那經的經文說:「有一次,舍利弗隨佛經行時,有一只老鷹追逐一只鴿子,飛馳而來。鴿子嚇得躲到佛的身邊安住,佛經行過的影子遮覆住鴿身,鴿子即刻感到十分安穩,便不再發出怖畏的聲音。舍利弗的身影隨後跟來,亦遮覆住鴿身,鴿子隨即發出如前被老鷹追逐戰怖的聲音。

  舍利弗驚異的請問佛:『佛與我身同樣沒有貪、瞋、癡叁毒,爲何佛影覆鴿,鴿便無聲,不再恐怖,我身影覆蓋鴿身,鴿子便發出戰栗的聲音呢?』

  佛回答說:『你雖然叁毒已斷,但習氣未盡,以此因緣,你的身影覆鴿,令其恐怖不除。你現在可以用宿命通觀察這只鴿子的宿世因緣,已經有幾世投作鴿身?』

  舍利弗即時入宿命智叁昧,觀見此鴿前世亦從鴿身轉生而來,而且已經一世、二世、叁世乃至八萬大劫中常投鴿身,超過八萬大劫之前,不能得知。佛又命他觀察這只鴿子未來什麼時候能夠脫離鴿身。舍利弗隨即入願智叁昧,觀見此鴿未來經過一世、二世、叁世乃至八萬大劫不能脫離鴿身,超過八萬大劫之後,不能得知。

  于是請示佛說:『我不知道這只鴿子過去何時進入鴿身,也不知道未來劫中,這只鴿子何時脫離鴿身。請佛爲我說明。』

  佛告訴舍利弗說:『這只鴿子的宿世前後因緣,已經不是聲聞、辟支佛的宿命通所能知其原委。此鴿在未來經過像恒河中的沙粒不可數知的劫數,仍作鴿身。當其罪報命盡後,繼續輪轉五道中,而後投生爲人,經過五百世後,才能獲得智慧利根。那時有佛出世,在佛滅度後,此人才向僧團求受五戒,成爲優婆塞,並向比丘請法。當他聽到法師贊歎諸佛功德時,初發成佛願心,誓願作佛。然後經過叁大阿僧祗劫的時間,勤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六波羅蜜,終至十地具足,成就佛果;廣度無量衆生已,證入無余涅槃。』

  舍利弗聽佛宣說這只鴿子的宿世前後因緣,向佛忏悔說:『我于一只鳥的本末因緣尚不能知,何況諸法。我的智慧,不及佛智慧實在太遙遠了......。』」

  7、淨土天人不及阿羅漢宿命通

  而極樂世界的天人,在沒有獲得像大菩薩一樣的深厚福慧及未證聲聞第四果前,其宿命通,仍不及淨土中阿羅漢的宿命通。如中品中生以下的往生者(見觀無量壽佛經),在極樂世界的宿命通皆不及阿羅漢聖者。但淨土天人宿命通的深廣、細微度超過我們欲界、色界天人的宿命通。因淨土天人聞法、修定的精進度超過我們的欲界、色界天人修行的精進度。在其未證聲聞四果前,所知道的宿命之事,從一世、二世、叁世、五世、十世、百世、千世、萬世、一劫、百劫、千劫、萬劫......,皆因個人的定慧深淺而不定。

  8、阿羅漢的宿命通境界

  依舍利弗阿毗昙論卷二十九、修行道地經卷叁、增一阿含經卷六、二十六說:「什麼是聲聞聖者共同印證的宿命通?當比丘以四聖谛思惟道,獲得正定心後,便能憶念自己前一世、前二世、前十世、前百世、前千世、前萬世......,曾經有過的種種心念:自己于某世臨終時,因什麼心念現前而死亡?什麼心念現前而入母胎?入胎後依什麼心念而住胎中?......,某世在那裏出生?在那裏居住?姓什麼?叫什麼?吃過什麼東西?壽命有多長?遭受過什麼苦樂?那一世曾修外道禅,生到色界無想天上遭受果報?並且憶知上生無想夫的外道禅者,因修無想定,自以爲悟道,死後見到自己忽然來到無想天上,大都不解的自問:我從來不曾在這裏投生過,這是什麼地方?怎麼會突然出生在此處呢?而不知自己修定方法錯誤,不知有無想天的果報處所。佛弟子以四聖谛證覺的智慧獲得宿命通後,便能如實知道用什麼心態修禅,來世會得到無想天的果報。並從無漏的宿命智通中證知,若修無想、無受定,令心無住處,必獲色界天上無想天的果報。

  聲聞弟子用無漏的宿命智通,又能自憶某世曾經在無色界天上受生過,並且憶知上升無色界的外道禅者,因修空定,沒有智慧,不能以智慧道,思惟自己爲什麼會化生無色界天上,以爲自己無心無識,無因而生。聲聞弟子以四聖谛證覺的智慧,獲得宿命通後,便能正確的憶知:我前世上升無色界天上,仍然有非常細微、若存、若亡的想受存在,只是外道禅者深修空定,沒有智慧能力觀照之。

  聲聞弟子以其證覺的宿命通,又能自憶過去一生、二生、乃至百生、千生、萬生、億生、兆生......以前所出生、居住過的世界,什麼時候開始形成?什麼時候轉變、毀壞?我曾經在這個世界出生過?死後又投生在另外一個世界?我曾經在這個世界修行成就過,就在那個時候,亦曾經以宿命通憶念過前生無量世的宿命......。

  當聖弟子獲證阿羅漢果後,無論在未來行菩薩道的過程中,出生在什麼地方,都能與生俱有宿命果報神通,而且只要生生世世獲得無漏報得神通,無論入定,或不入定,只要想知道自己過去的宿命情形,便能以宿命通,憶念自己種種過去無量宿命,永不壞失......。這就是聲聞弟子依四聖谛所修證的宿命通,大概的內容,細說無量。

  9、大菩薩的宿命通境界

  淨土天人要達到大菩薩的宿命通境界,必須在淨土非常精進的修積福慧資糧,才能獲得。(關于大菩薩的修行過程,在後面諸願會有說明。)放光般若經卷二敘述大菩薩的宿命通境界說:「菩薩摩诃薩,在行般若波羅蜜時,當念即能具足五種神通......,其所證宿命通,從憶識自己及衆生過去一意至百意,一日至百日,一月至百月,一歲至百歲,一劫至百劫,乃至無數百劫,無數千劫,無數百千億劫所經曆的名姓、種族、所作、所習、壽命、長短,所受苦樂,死此、生彼,從彼、生此,所作事物、威儀、禮節,都能自識的非常清楚。雖然獲得如此廣大甚深的宿命通,但絕不會因證此無礙神通而生貢高之心......。」

  八十華嚴卷四十四則更加詳細的記述八地以上大菩薩的宿命通境界說:「菩薩摩诃薩,以其廣大的宿命智證通,只要隨念分別,便能夠知道自身及像無量微塵數一樣多的不可說不可說的諸佛世界中的一切衆生,在過去如無盡微塵劫數不可說不可說宿命所經曆、所做過的一切事情:「無論自己及衆生在某處出生,姓什麼,叫什麼名字,投生什麼種族,吃過什麼飲食,遭受過什麼苦樂。從無始以來,在叁界中以什麼因由,什麼業緣,生生世世不停的入胎、受生、長大、老病、死亡、投胎、出胎、成長......,輾轉滋長,次第相續,輪回不絕。』無論投生過什麼族類、人種、品德、行爲(種種品類),投生過什麼國度、世界(種種國土),投生過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六道輪回中的那一道(種種趣生),投生過什麼相貌、身材、高矮、胖瘦(種種形相),或者做過善行、惡行、無記業,內心有過什麼煩惱、痛苦、憂傷、悲泣......之事;曾經在某世某國某地動過貪心、瞋心、癡心、慢心、惡心......種種心念;曾經生活在什麼人事、環境因緣裏,遭遇過什麼人事環境境界,與什麼人互結惡緣,因造作種種善惡因緣,而投生無量差別的種姓、族類、膚色、美醜......。

  大菩薩修行者就是這樣知道自己及衆生從無始以來,在叁界中以什麼因由,什麼業緣,生生世世不停的入胎、受生、長大、老病、死亡、投胎、出生、成長......,吃過什麼飯食、遭受什麼苦樂、姓什麼、叫什麼名字......,都猶如明鏡般地曆曆在目,一點也不含糊。」

  定慧程度更深的,乃至知道過去像無盡微塵聚合那麼多的劫數前,有如無量微塵數那麼多的世界中,曾經有似無邊微塵那麼多的諸佛出世,每一尊佛的名號、出世弘法的興盛情形、舉辦過多少次講經法會,諸佛出生的父母,服侍過諸佛的侍者,諸佛有多少聲聞弟子,每一尊佛的聲聞弟子中那兩個弟子的定慧最殊勝,成爲輔助諸佛弘法的二大弟子。諸佛及其聲聞弟子出生在什麼城縣,什麼時候出家,在什麼地方的菩提樹下,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在什麼處所,坐什麼樣式的座位,演說過什麼經典,利益過多少衆生,施作過多少佛事,什麼時候結束當時住世的壽命,證入無余涅槃。般涅槃後,正法、像法、末法、住世時間的久近、長短。以上所說的一切,就像明鏡照人一樣的曆曆在目,一點也不會錯誤的自知自憶。

  又能憶念像無際微塵那麼多的世界中,曾經出世過的無量無數不可說不可說的諸佛,他們從什麼時候開始發成佛的大悲願行,經過多少佛出世,供養過多少諸佛,在行菩薩道的過程中,調伏過多少衆生,閱曆多少次說法次數,當時的壽命住世有多久,獲證的神通變化有多少,什麼時候證入無余涅槃,涅槃後的正法、像法、末法住世度衆時間有多長遠。遺法期間,佛弟子造立過多少塔廟,運用過多少供品、裝飾莊嚴佛塔,令多少衆生見聞佛塔,種植善根......。如上所述,均如明鏡照人一樣的曆曆…

《淨土探究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土探究 下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