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益。也希望借著這個因緣,與大家在學佛道上,互相提升,共弘淨土。
本篇在伧促之間,付梓成集,若有辭不達意之處,或謬解法義之處,尚祈法師大德,來信賜正,是所幸甚!
釋大寂 志于北縣靜居
佛曆二五叁五年(西元一九九一年)中華民國八十年一月二十九日
貳、往生與成佛
一、難行道與易行道
學佛最後的目的,就是爲了成佛。而在成佛的中間,必須經過許多修學的階段。在修學成佛之道的過程中,修行的法門,依自力與他力的差別,而形成難行道與易行道之說。什麼是難行道?什麼是易行道?
如經典上告訴我們,菩薩有兩種:一種是久修菩薩行,獲得無生法忍的大菩薩修行者;一種是尚未得證無生法忍,正在發菩薩心,行菩薩道的初發心凡夫的新學菩薩。
初發成佛心的凡夫修行者,要想如大菩薩一樣的在十方宇宙中的個個濁惡世界裏廣度衆生,而不退墮,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因爲任何一個煩惱深厚的初學佛者,雖然發菩提心,有大悲願心,想要在十方五濁惡世行菩薩道,但因其初修佛道,煩惱心強,障道心多,沒有足夠的定慧力能夠像大菩薩一樣的駕馭自己的心態,不被外境聲色所轉,不要說度衆生,不被衆生度走就已經很不錯了。尤其于現在法弱魔強,邪正不易分辨的時代,處處外道盛行,乃至相似佛法盛行,初機學佛者難似辨別什麼才是純正的佛法!?對一個初學者來說,一部經典的是真?是僞?是了義說?或是方便說? 單是從《阿含經》所說「叁法印」來辨證釋迦牟尼佛所說大、小乘佛法的「廣義內容」是不夠的!?當然要從大、小乘經典去慎思明辨釋迦牟尼佛所說大、小乘佛法的「廣義內涵」,才能徹底明辨大、小乘經典的「真實義」。但是初學者沒有智慧分辨佛經所說的廣義內容,因此如何分辨一部經典是佛說或非佛說,那就要看初機者宿世福德因緣的牽引與今生親近善知識所引導的方向,來決定自己今生學佛、辨法的方向。
從古至今,大乘佛教弘法的方向,本沒有一定的標准,就是現在,學佛者認定佛法究竟說?或方便說?也完全依與個人相應的福慧因緣及與個人能接受、理解的佛法範圍爲准繩。在這樣一個學派複雜,修行法門混淆,難以抓住「純正佛法」核心的末法時期,弘法者講錯或混淆任何一句影響學佛者分辨重要抉擇今生學佛、向法修行方向的法義,都會牽引我們到惡道去。所謂「以盲引盲,相接入火坑。」弘法者與學佛者的來世生處,是互相影響,息息相關的。我們何其不幸生在這樣一個難以抉擇、辨別「純正佛法」的時代,無論想要了脫生死,或者發大悲願心,繼續留在這個世間行菩薩道,創造人間淨土,乃至成佛,皆極其艱苦難行,隨時有墮落惡道的危險,一失人身,萬劫難複!就如大智度論所說:「具縛凡夫,若發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衆生者,無有是處。何以故?濁惡世界中,衆生煩惱力強,在尚未斷除煩惱,獲證無生法忍前,心隨境轉,爲聲色所縛,常墮叁惡道中,焉能救度衆生!?」
論中明白的告訴我們,在五濁惡世中,鼓勵未斷煩惱,未證無生法忍的凡夫學佛者,留在這個惡世裏發大悲心,度化衆生,而不退墮,那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可以說鼓勵初機者留在這個惡世裏學佛,就是爲初學者製造墮落惡道,斷送慧命的機會。
目前教界所宣導的「人間淨土」,有兩大類弘揚者,一類是悲心深重的大乘菩薩行者,願意留在這個娑婆世界推行人間淨土,直到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彌勒佛出世,人間淨土完成。一類是根本就否定「他方淨土」與「十方諸佛」的存在,只承認這個地球世界是唯一有「佛」出世的世界,以此觀點,而推行「人間淨土」的理想。
任何一個深明業力與因果真谛的學佛者,都清楚的明白,依起世經、阿含經及瑜伽師地論等多部經論記載,我們這個地球世界,現在正處于減劫之中。在減劫中,因多數衆生惡業所感,「人間淨土」不可能實現,縱然實現,也會如「海市蜃樓」「昙花一現」般地剎那生滅,轉眼成空!
而現在的佛學者,提倡「人間淨土」,有正面引導衆生向善的益處,但在「淨化社會」的同時,不要遺忘了經上爲初機衆生長期學佛利益著想,而開示的告誡:「未證無生法忍的凡夫學佛者,必須經常親近佛、不離佛,才能在佛陀的指導修行下,斷除煩惱,忍力成就,超出叁界,永不退墮,直至成佛。」所以對末法時期的凡夫學佛者來說,「求生淨土」,是最符合大乘經義所說,帶領新學菩薩最直接親近佛、不離佛,走向了脫生死與成佛之道的唯一安穩捷徑。
姑暫不說十方世界的「淨土」,就拿欲界兜率天「彌勒菩薩住處」來說,鼓勵初學者修彌勒法門,往生「彌勒內院」,親近彌勒,再隨彌勒下生人間,完成人間淨土的弘願,總比鼓勵未斷煩惱,未了生死的初學者,留在現在這個共業大染缸的劫濁中,追求如海市蜃樓、昙花一現剎那生滅的「人間淨土」要能利益初學者切實的多。
而不論往生「彌勒菩薩住處」或往生「彌陀淨土」,乃至「十方淨土」,以末法凡夫衆生的「根機」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鼓勵初機者往生「淨土」,親近諸佛,是現在唯一能長期、實際讓初學者走上安穩不退的成佛道路,是大乘經典中所說不诤的事實。
誠如智度論所說:「新發意菩薩機解軟弱,雖言發心,多願生淨土。所以者何?譬如嬰兒,若不近父母恩養,或墮坑落井、火蛇等難,或乏乳而死,要假父母摩洗養育,方可長大,紹繼家業。菩薩亦爾,若能發菩提心,多願生淨土,親近諸佛,增長法身,方能匡紹菩薩家業,十方濟運,爲斯益故,多願生淨土也。」
大集月藏經也說:「我末法時中,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者,唯依淨土法門,才是最契合惡世衆生速超生死,直至成佛的穩當修行道路。」
由此可知,求生淨土,是末法衆生踏上成佛修因的捷徑。當在淨土中獲證無生法忍後,再回入叁界中度衆生,就具備如大菩薩一樣不退轉的度生能力,能夠任意自在的救度衆生,廣施佛事,永不退墮,直至成佛。故經論稱,依仗佛力,往生淨土,在淨土中穩當修行,直至成佛,是成佛道上的「易行道」。若鼓勵初學者留在濁惡世界中修行成佛法門,容易退墮,是成佛道上的「難行道」。
二、認識自己的根器,才能選擇適合修行的法門
關于初學菩薩留在叁界中修行容易墮落的情形,有很好的實例:
西國傳記載:印度有叁位發大乘心,度化衆生的菩薩行者,一位叫做無著,一位叫做世親,一位叫做師子覺。叁人志同道合,一齊發願,願生欲界兜率天的彌勒淨土,親近彌勒菩薩。叁人相約:誰先往生兜率,見到彌勒菩薩,一定要下生人間,前來回報,證明已生彌勒內院。結果師子覺先死,一去數年不見前來回報。世親菩薩在臨終時,無著提醒他說,你見到彌勒菩薩一定要回來答複。結果世親一去叁年,才前來回報無著說:「我已見到彌勒菩薩。」
無著問說:「爲什麼你一去叁年才來回報?」
世親答說:「我到了兜率內院,一坐下來聽彌勒說法,馬上就想到你我有約,故立刻回來相報。怎知轉眼之間,人間已過叁年。」
無著又問:「師子覺今在何處?」
世親回答說:「師子覺一生兜率天,就被兜率天上的五欲快樂所迷惑,一直停留在兜率外院與天衆娛樂,不能進入內院,觐見彌勒菩薩。」
由此實例可知,往生「彌勒住處」及求生「彌陀淨土」,同爲不容易的事。不論求生「彌勒住處」或求生「彌陀淨土」,今生若不能如願,又未于今世獲證聲聞「初果」,留在叁界中修行,隨時都有墮落惡道,喪失慧命的危險。我們看以師子覺法師的修持,求生「彌勒住處」,猶不能如願,轉眼之間,已爲五欲所迷,忘失菩提道心,而不自覺,何況是世間一般的凡夫學佛者,若願求生淨土,又不在今生努力修持,豈能達到一世往生淨土的理想呢!?錯失往生良機,來世誰也不敢保證「投生之處」不會脫離墮落惡道、喪失慧命的陷阱!
是故有心往成佛道上走的學佛者,應該好好考量一下自己的「根器」,是經典上所說的「新學菩薩」?還是已了生死,已證無生法忍的「大菩薩修行者」?若是已脫生死,已證無生法忍的大菩薩修行者,自然能隨意自在的往返十方世界,利益衆生,接引初學菩薩往生淨土,親近諸佛。若觀察出自己是新學菩薩,應該從現在起,發心修學淨土,求生淨土,親近彌陀。不要人雲亦雲,已經走向最容易退失自己菩提慧命的修行道路,而不自知!
參、介紹彌陀淨土法門
一、淨土法門是大乘法門
往生論說:「二乘種不生淨土。」所謂「二乘種」,是指從過去生中,初入佛門起,就一直走自修路線,悲心「種子」薄弱,不發大乘利他心的一類聲聞行者而言。也就是說,能夠往生淨土的衆生,宿世都具有大乘根器,均在進入佛門初,曾經發過自利、利他的成佛大悲心,甚至宿世學佛時,曾經接受過彌陀的勸化,才能在今生逢遇淨土法門,並且毫無疑惑的修學淨土法門,求生西方。而且淨土佛國的衆生,從最低的下品下生往生者,一定要先在觀音菩薩的指導下,啓開宿世曾經發過的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的大悲菩提心後,才會逐步往大解脫的成佛之道前進。
我們不論從往生者的根器,或淨土裏衆生的發願、修行來看,都在在證明淨土法門是大乘法門,是帶領佛弟子走向修學自利、利他成佛法門最直接最穩當的修行道路。
「淨土」,不是中國大乘某宗所專有,而是在整體佛法的成佛法門中,最有利于「初學菩薩」直接親近佛、聽聞佛法,獲得不退轉境界的方便修行法門,是任何一個走向成佛之道的凡夫學佛者所應選擇、修學的法門,除非你不是凡夫學佛者,若是而不研讀大乘經典,修學淨土,就是不認識自己的「根器」。我們看古今有高根器的法師轉修淨土的實例,足以做爲我們應當修持淨土的借鏡。
二、一位講涅槃經的法師求生淨土
在大藏經第十二冊中,曾經記…
《淨土探究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