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探究 上冊▪P27

  ..續本文上一頁智,你無一切智。」大家見迦葉稱佛爲師,疑慮頓除。(中阿含卷十一)

  乙、度人皈依、學法

  有一次,佛令目連去降伏兩條惡龍。目連先以無量神足變化,形體大過惡龍,再化形極其微小,令龍不見首尾,最後還複比丘形像以常法(佛法),降伏二龍。令其皈佛。(增一阿含卷二十八)

  有一天,質多羅長者偶然見到一位下座比丘,在夏天悶熱的路上,顯現神通威力,令悶熱的天空掀起雲雨微風,爲諸上座比丘扇涼,感到十分神奇,于是請下座比丘慈悲,特別現神通給他看,讓他一飽眼福。這位下座比丘當即取了一堆幹草木,用一張「氈」覆蓋其上,頓入火光叁昧中,從戶鈎孔中,放出火焰,火光將積薪全都燃燒光了,但是覆蓋在幹草木上的那張「氈」卻沒有一點燃燒的痕迹。長者見後,大感奇特,對下座比丘崇拜得不得了,欲終生發心供養比丘。下座比丘摩诃迦尊者借機開示他說:「長者當知,我今天會成就如此奇妙的神通,都是隨佛出家,精進學法,依法奉行,不放逸修行的結果......。」長者受比丘教誡後,從此欲發心畢生以衣被、飲食、醫藥、房舍四事供養尊者,尊者不願因此而令供養、名利接踵而來,有礙進修,故在顯神通後,即從座起去,不再回到原地。(雜阿含卷二十一)

  由此可知,有適當的因緣,及發心正確下,佛允許阿羅漢弟子,現神通度衆(也唯有阿羅漢才有廣大神足通的本事)。但是如果在尚未獲證阿羅漢果前,就經常現「神通」度衆,會妨礙自己修行進度,就此「停頓」,不能進步。同時也要考慮前述佛所提出的「叁神足」的教誡。

  丙、涅槃前

  還有一種情形,佛允許比丘顯現神變,即任何一個阿羅漢弟子涅槃前,都會顯現無量神足變化,做最後遺教度衆,爲修證佛法的成果做見證。如目連尊者涅槃前,在身抱重患(被梵志用瓦石打殺,身肉爛盡)的情況下,猶能端身正坐而入初禅,從初禅起入第二禅,從第二禅起入第叁禅,從第叁禅起入第四禅,從第四禅起入空處定,從空處定起入識處定,從識處定起入不用處定,從不用處定起入有想無想處定,從有想無想處定起入火光叁昧,從火光叁昧起入水光叁昧,從水光叁昧起入滅盡定,從滅盡定起入水光叁昧,從水光叁昧起入火光叁昧,從火光叁昧起入有想無想定,從有想無想定起入不用處定,從不用處定起入識處、空處、四禅、叁禅、二禅、初禅,又從初禅起飛在空中坐臥經行,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身下出火,身上出水,作十八種神足變化。這時目連尊者又還複比丘身,結跏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複入初禅,從初禅起入第二禅......返複出入四禅、四空定,火光叁昧、水光叁昧及滅盡定,最後從「第四禅起」,頓時證入涅槃......。當目連滅度時,大地震動......。(增一阿含卷十八)

  十方淨土世界的大阿羅漢,在顯現神足攝衆方面,因淨土衆生個個都是利根的求道者,故大阿羅漢聖者,時時都在淨土中以神足化衆,及不斷朝向成佛道上前進,沒有像娑婆世界的阿羅漢聖者度衆時多方面的疑慮。

  3、獲得六種神通的次第

  (1)神通次第依人而異

  大智度論及大乘義章說,六種神通的開發本沒有一定的次第,依各各修行者的修因、根器不同,而呈現不同的神通開發次第。有的修行者先得天眼通,後得漏盡通。有的修行者先得天耳通,也有的先得神足通......。若依色界四禅定的證境來說,論上說,有人言:初禅中天耳易得,因在初禅中有覺觀等四心的緣故。二禅中天眼易得,因在二禅中欲界眼識已無,心念專一,攝持不散的緣故。叁禅中如意通(神足通)易得,因身受禅樂的緣故。四禅中五種神通都易證得,因四禅中苦樂俱舍,是一切安穩處之故。

  (2)佛證神通的次第

  釋迦牟尼佛在印度的菩提樹下,獲證神通的次第,依經論所載,也沒有定說。有的論上說釋迦牟尼佛將要成道時,魔來擾佛,佛欲以神力降伏之,故先證身通;魔被降伏,隱形空中,佛欲以天眼觀其所在,故第二起天眼通;再以天耳聽其所說,故第叁獲證天耳通;天耳雖聞其言,不知其心所思,故第四修證他心通;雖知其心所思不安之相,但不知天魔過去有福德多少,什麼原因,來障礙我成道,故第五起宿命通;既知天魔宿世障道因緣,不能勝佛,故能進一步斷結修證漏盡通。(大乘義章)

  有的經論上說,佛于初夜得一通一明,即身通和宿命明,中夜亦得一通一明,即天耳通、天眼明,後夜亦得一通一明,即他心通與漏盡通。(大智度論)

  有的經論上說,佛初夜時得宿命明,中夜得天眼明,後夜得漏盡明;得漏盡通後,欲化衆生,再起天耳通、神足通與他心通。(見律部中辨)

  (3)一般禅修者證神通度衆的次第

  若以一個有禅定深度的修行者度化衆生的發心來說,大體上先用所證天眼觀見衆生所在之處,再起神足通到其身居住之地。雖未交談,便可先用天耳聽其所言,再以宿命通觀察其過去根性大小,應機指導,次起他心通觀察其內心所思所念爲何,最後以漏盡通觀照其心中煩惱的有、無,起因所在,對症下藥,徹底根治衆生心病。(大乘義章)

  (4)淨土衆生修證神通的次第

  依淨土經典所述,淨土的衆生,修證六種神通的次第,其大體上,在未了脫生死前,均獲得五種神通。五種神通開啓的次第,亦因個人宿世根器深淺及現在于淨土中修行進度的不同,而形成千差萬別的神通發相,非我們地球衆生所知。如:有的先發天眼通,有的先發天耳通,有的五通齊發......,完全依個人定慧開發情形的深淺,而顯現不同的神通修證次第,沒有定論。

  4、神通抵不過業力

  由上所述可知,一個解脫聖者的神足通境界,實在不可思議。但是無論運用阿羅漢的神足通,淨土衆生的神足通,乃至運用佛菩薩的神足通來救度衆生,都抵擋不過衆生的「業力」。如何說呢?如過去在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種族,被波斯匿王的愛子琉璃太子征伐時,目連不願見兩方交戰時所發生的流血殺戮情形,于是請示佛陀說:「我可不可以運用神足通變化將琉璃王及四部兵隊舉擲起來,輸送到他方世界去?......或者將迦毗羅越城擲舉至虛空中,......或者用大鐵籠將迦毗羅衛城覆蓋起來。世尊!我有這種神通能力,能夠避免將要發生的戰爭......。」

  佛回答說:「你想想看,衆生的宿報因緣已經成熟,就像將要落地的果實,你豈能阻止琉璃王宿世被釋迦族所殺而生起的強烈殘酷報複之心?就算釋迦族今世躲過一劫,但是來世因緣聚合時,還是要報!神通抵不過衆生的宿業,除非化解雙方內心仇恨的症結點,否則再大的神通,也不能解開衆生內心彼此怨恨報複的仇恨之心。」(增一阿含卷二十六)

  這是講到神通問題,學佛者應該了解神通與業力之間的互動關系。

  阿羅漢的神足通境界,由本篇所述,即可略爲窺知。阿羅漢的神足通,尚且如此不可思議,何況淨土中大菩薩的神足通證境!?當更微妙、難測!?最後便來和讀者說明佛菩薩的神足通境界,及與二乘神足通的差別點在那裏!?

  (叁)佛菩薩神足通與二乘神足通的差別點

  1、大菩薩神足通的「變」、「化」境界

  (1)身通有十六種「變」的情形

  菩薩地持經卷二十四解釋大解脫者神足通的變化情形說:身通有兩種境界:一名變,二名化。什麼是「變」?什麼是「化」?「變」就是改換色身及外境舊有的性質,稱爲「變」。「化」就是:無事不現,稱爲「化」。

  一個大菩薩解脫者的身通有無量「變」的情形,茲舉十六種扼要內容來說明:

  [1]震動。謂大菩薩修行者修到身心不受內外四大束縛的程度,便能以其心力震動世界。

  [2]大解脫者能在活生生的身體中,自在的令身上釋放出熾烈的大火,身下湧現出洶湧的大水,而不受水、火的燃燒與溺斃。

  [3]大解脫者能令其身體大放光明,遍照、充滿整個世界。

  [4]示現。謂大解脫者能在因緣聚合的需要下,爲一切正在求道的修行者,顯現神通變化,以加強他們的求道心,或釋衆疑。

  [5]大解脫者能將地水火風等四大轉換本有的性質,變地爲水,變水爲火......。

  [6]大解脫者能夠以其神足通,在虛空中及地面上,自由自在的行、住、坐、臥,往來無礙。

  [7]大解脫者能將大的東西變成小的,或將小的東西變成大的。將一個東西變成許多東西,許多東西變成一種東西,種種諸物,皆能自在轉變。如將自己色身變出無量衆生身,又將無量衆生身,還合爲一身......。而外道的神足通,轉變之物,最久不能超過七日,七日之後,立刻還原。諸佛及大解脫弟子能將物件,轉變自在,無論久近。(大智度論卷五)

  [8]大解脫者能令一切界及一切衆生的色像變入自己的身體,沒有一點隔礙。

  [9]大解脫者隨其所到之處,皆能示現、通達與其處衆生相同的音聲、語言,而方便教化。

  [10]大解脫者能使其身體隱顯自在,現出還沒,令人摸不著邊際。

  [11]大解脫者以其神足通,能令衆生,若來、若去、若住、若臥,一切隨心自在。

  [12]大解脫者能障敝不及他神通力的修行者之神通。如佛能障敝一切菩薩及二乘聖者的神通,大菩薩解脫者能障敝阿羅漢及辟支佛神通,阿羅漢神通能障敝四果以下修行者及外道的神通,利根者能障敝鈍根者的神通......。

  [13]大解脫者能以其神足通加持、教導、啓開沒有智慧辯才的衆生,變成有分辨智慧能力的聰慧者。

  [14]大解脫者能運用種種心靈神巧的方法,加被、開導沒有正念的衆生,變成有佛法正念的信仰者。

  [15]大解脫者能讓失去幸福、快樂的衆生,在其勸化、教導下,重新點燃人生希望、快樂的火焰。

  [16]大解脫者不但能使色身大放光明,普照一個世界,乃至遍照一切世界,一切衆生。

  (2)身通又有叁…

《淨土探究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土探究 下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