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口中念『掃帚』這兩個字,就可以了。」
可憐的周利盤陀伽,他前世不知道造了什麼業,遲鈍的程度真是世間少有。連佛陀教他的,這麼簡單的兩個字都記不全,記得「掃」,忘了「帚」,記得「帚」,忘了「掃」。佛陀同情他,一直不斷地鼓勵著:「慢慢來,不要急,掃、掃、掃……,一個字一個字的記吧!」
有佛陀的鼓勵,再加上他自己的堅心,每天精進不懈地,一邊掃地,一邊用心地念,經過叁個星期,二十一天以後,一把無相的掃帚,竟然把心地的一切煩惱,掃得幹幹淨淨。他不但會念了,心竅也開了。心裏想:「掃帚是用來掃地的。地上太骯髒了,需要掃帚來清掃,地才能幹淨,才能一塵不染。我們的心也像地一樣,充滿了無明與煩惱的塵埃,把光明遮蓋了,所以我現在才會這麼愚蠢,這麼缺乏智慧,如果我每天按照佛陀所教的,這種最高的真理去修行,自然能把我們內心所有的煩惱與骯髒都掃光了,將來一定會開悟成佛!」這麼一想,他就想通了,覺悟了!周利盤陀伽成爲大阿羅漢,具足了無礙辯才,能夠把握佛法的中心思想,所以是「義持第一」的大弟子。
聽完了周利盤陀伽的故事,你們有什麼感想呢?修學佛法,雖然是件不容易的事,在座的諸位,都是非常聰明,很有智慧的,誰也不像周利盤陀伽那樣遲鈍吧!只要有心研究佛法,每次參加共修法會後,再來研究《佛說阿彌陀經》,不管是記一句也好,記一首偈也好,久而久之,多聞熏習,對佛法就能夠深入了解,然後再付諸實行,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
難陀──這是第八位尊者。
難陀,也是印度話,譯爲中文是「歡喜」。佛陀的弟子當中,一共有叁位難陀:
第一位是放牛難陀──顧名思義,這位難陀,一定跟牧牛有關系。的確沒錯,他是大藏經中一部《佛說放牛經》的當機衆。釋迦牟尼佛在這部經中,告訴我們必須具足十一個條件,才能把一頭牛養好;進一步地,佛陀再爲我們說明,做爲一個出家人,也需要具足十一個條件,才能把心地調好。放牛難陀,非常聰明,聲音也很微妙,他發揮所長,往這方面用功,證得了阿羅漢果,稱爲「聲妙笫一」。
第二位是貧女難陀──佛的弟子中,有一位少年女信徒,年紀雖小,家境又窮,可是很有善根。她常聽人家說:「欲求天上人間福,須點佛前長明燈」。了解到點燈是象征光明,會得到非常大的褔報。當她看見波斯匿王用千斛油點燈供佛(十升是一鬥,十鬥是一斛。國王用千斛油點燈供養,大家試計算一下,國王所用的油有多少!),心中非常羨慕。可是,羨慕又有什麼用呢?國王富有四海,錢隨手可得,買油點燈供佛,不管花費多少,都是輕而易舉的。一個窮少女,窮得無立錐之地,叁餐不得溫飽,連一分錢都沒有,又能怎麼辦呢?說起來也真巧,剛好有人看中她一頭柔軟的長頭發,想用一錢向她買,她如拾重寶,急忙把它剪了下來,把賣得的一錢,發心買油來點燈供養佛陀。這份供養的功德有多大呢?佛陀贊歎說:「難陀點燈,她的功德是超過波斯匿王的。」這段故事成爲千古佳話。
第叁位是孫陀羅難陀,也就是《佛說阿彌陀經》第八位尊者。孫陀羅譯爲中文是「豔」,是他妻子的名字。印度人取名很奇怪,有時把父母的名字用上去,有時把太太的名字連上去,孫陀羅難陀就是把自己跟夫人的名字連起來合稱,譯爲中文就是「豔喜」。豔就是美,以豔爲名,他太太人如其名,長得真是如花似玉,美豔不凡。孫陀羅難陀是誰呢?他是佛同父異母的親弟弟。大家都知道,佛誕生七天後,母後就去世了,是淨飯王第二夫人,也就是佛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把他扶養長大的。摩诃波阇波提後來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孫陀羅。兄弟倆有許多相似的地方:生日只差一天,佛是四月八日誕生,他是四月九日出生。出生時全身黃金色,長得不只是英俊標致,一表人才,同時也相當莊嚴,形貌與佛相仿佛,佛陀具有叁十二相,這個弟弟具有叁十種相好,比佛矮了四指,常常被不認識的人誤以爲是釋迦佛。佛的諸大弟子中,難陀的相貌最英俊,最莊嚴,所以稱他是「儀容第一」。
當時,摩竭陀國,有一位著名的,裸體外道的傳教士,有許多徒衆跟他學習,不但有學問,也非常有智慧,經常跟人辯論,每次辯論,都能辯勝,大家都稱他爲智者。有一次跟舍利弗辯論,結果輸給了舍利弗,心想:「舍利弗是佛的弟子,就已經有這麼高深的學問,佛陀一定更了不起。」仰慕佛法的奧妙,爲了體悟真理,便發心出家。有一天,偶然遇見難陀尊者,覺得他容貌莊嚴,態度慈祥,深深地爲他的儀態所吸引,並從內心發出贊歎道:「啊!那矮小的比丘──舍利弗,尚且有那樣高深的智慧;這位相貌堂堂的難陀尊者,一定更是偉大了!」于是,裸體外道懷著歡喜心,跟隨難陀出家。
講到難陀的出家,有一段很有趣味,具傳奇性的故事:孫陀羅難陀,生得是一表人才,娶的又是如花似玉的美女──孫陀羅,夫婦的感情很好,非常恩愛,真是如膠似漆,終日形影不離。釋迦佛成佛以後,許多親屬都隨他出家,唯獨難陀,舍不得離開他那恩愛的嬌妻,沒有一起出家。佛陀並沒有放棄,度他出家的決心,不停地觀察時機。有一天,也許是難陀出家的因緣成熟了。當佛陀到王宮去托缽乞食,正逢難陀與他的妻子在吃午餐,佛陀就拿了缽向他化飯,難陀看見成了佛的哥哥回來乞食,正是種褔的好機會,就趕快把缽接下來,盛飯給他,誰知佛陀把缽給了他之後,轉身就走。難陀盛好了飯,見佛陀轉身離開了,急忙追出去,喊道:「世尊呀!我把飯裝好了,您帶回去吧!」佛陀不理不睬,連頭也不回地,只是繼續往回歸居住的路上走。難陀就急急忙忙地一路追上去。
「難陀呀!你要到那裏去呢?你的飯還沒吃完,趕快回來吃啊!」他太太看到這種情形,著急地喊,想把難陀叫回來。難陀像是什麼也沒有聽見似的,仍舊跑著,追趕著佛陀。說也奇怪,不管難陀怎樣追,佛陀總是在他的前面,永遠保持著一段距離,讓他趕不上。就這樣追著追著,一直追到佛陀住的精舍去了。
「你到這裏來幹什麼,是想要出家嗎?」一回到精舍,佛陀就回頭問難陀。
「不,我不想出家!」難陀慌忙回答。
「舍利弗,你們大家快來呀!難陀要出家了,你們快來幫忙,准備剃度的儀式吧!」佛陀對難陀緊張的樣子,毫不理睬,只是對舍利弗及一般弟子們吩咐著。
難陀根本就不想出家,心裏一直挂念著,留在家裏等他回去吃飯的嬌妻孫陀羅。無意中被佛陀帶回到精舍來,被這麼多出家人包圍著,他一方面不敢違背兄長的命令,一方面爲了顧全面子,在矛盾的心情下,無可奈何,任由舍利弗及其他佛弟子的擺布,接受了佛陀爲他舉行,隆重而莊嚴的剃度儀式,正式出了家。
難陀之所以出家,並不是出于他自動自發的本意,雖然勉強地剃光了頭,內心卻一直不能平靜下來,感覺非常的煩躁。人雖然在佛陀身邊,心還是跟老婆在一起,整天愁眉苦臉的,自然不能安心修道了。
佛陀看在眼裏,笑在心裏。他深切地了解難陀不安的心情,就算是用千言萬語,也說服不了;不管用任何高深的理論來開導他,也感動不了他的。佛陀善用機巧,決定以事實來說明,好讓他一步一步覺悟回頭。
「你整天呆在精舍裏,一定會感覺到生活太單調,枯燥無味,不如我帶你到外面走走吧!」有一天,佛陀對難陀說,並帶領他到郊外去散步。走到一處森林中,見到一只既骯髒又醜陋的大母猴。佛陀就指著母猴問難陀:「難陀!你看看,那是什麼?」
「是只母猴。」
「你的妻子孫陀羅,與這只老母猴比起來,怎麼樣?」
「佛陀!請你不要跟我開玩笑!我的妻子,她有傾國傾城的美貌,我們又有難分難舍的感情,她在我的心目中,好比天上的仙女,你怎麼可以拿她跟這只老母猴相比呢?」難陀聽了滿肚子氣地回答。心中更是嘀咕著:「佛陀!你未免太侮辱我了!」
「哦!原來如此,我倒忘了,你的妻子是有名的美女,美得像天女一般,難怪你會生氣。」佛陀看他生氣的樣子,只是微笑地說:「可是,你見過天女了嗎?」
「沒有。」
「你並沒有見過天女,怎麼知道你太太像她們一樣美呢?」佛陀反問:「你想見見天女嗎?」
「當然想!世尊,您能帶我去看看嗎?」難陀爲了好奇,懇求佛陀帶他到天宮去見識一番。
釋迦佛就利用神通,把難陀帶到忉利天宮去。在天上參觀了一匝,眼睛所見到的是:七寶所成,富麗堂皇的樓閣;耳朵聽到的是:悠揚悅耳的天樂;鼻子聞到的是:芬芳馥郁的花香。這種殊勝的、非人間的聖境,讓難陀覺得心醉神怡,不想離開。
難陀走到一處別院,看見許多美豔的天女,正在婆娑起舞,難陀專心地欣賞著這班天女,感到眼花撩亂,可是仔細一看,卻發現缺少一位天子陪伴。他感到很奇怪,爲什麼其他的別院都有天子,唯獨這裏沒有?便問佛陀:「佛陀!這裏爲什麼沒有看到天子呢?」
「是嗎?你爲什麼不去問問那些天女,她們一定知道的。」佛陀回答說。
難陀聽了佛陀的指示,雖然覺得不好意思,可是爲了好奇,終于鼓起勇氣去向天女探問究竟。「有呀!時間還未到!」天女們給他的答複是:「我們院中的天子,是孫陀羅難陀。他現在還在人間,跟佛出家,以他出家修行的功德,死後就會生到天上來,成爲我們的天子,將來,我們都是他心愛的妃子,每天跳舞作樂,永不分離!」
難陀一聽,真是心花怒放,心中高興,暗暗得意,嘴裏卻沒有說出來,還裝成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天女們忽然想到什麼似的問:「你是誰,全身臭臭的,一定是凡夫俗子,怎麼可以混到天上來呢?」
「佛陀,我們回精舍去吧!」經天女一問,難陀如夢初醒。拔腿就跑,跑回佛陀身邊。
「難陀,你已經見過天女了,你太太跟天女相比如何?」回到精舍,佛問難陀。
「佛陀,我實在是井底之蛙!一向自以爲自己的…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自立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