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P14

  ..续本文上一页口中念『扫帚』这两个字,就可以了。」

  可怜的周利盘陀伽,他前世不知道造了什么业,迟钝的程度真是世间少有。连佛陀教他的,这么简单的两个字都记不全,记得「扫」,忘了「帚」,记得「帚」,忘了「扫」。佛陀同情他,一直不断地鼓励着:「慢慢来,不要急,扫、扫、扫……,一个字一个字的记吧!」

  有佛陀的鼓励,再加上他自己的坚心,每天精进不懈地,一边扫地,一边用心地念,经过三个星期,二十一天以后,一把无相的扫帚,竟然把心地的一切烦恼,扫得干干净净。他不但会念了,心窍也开了。心里想:「扫帚是用来扫地的。地上太骯脏了,需要扫帚来清扫,地才能干净,才能一尘不染。我们的心也像地一样,充满了无明与烦恼的尘埃,把光明遮盖了,所以我现在才会这么愚蠢,这么缺乏智慧,如果我每天按照佛陀所教的,这种最高的真理去修行,自然能把我们内心所有的烦恼与骯脏都扫光了,将来一定会开悟成佛!」这么一想,他就想通了,觉悟了!周利盘陀伽成为大阿罗汉,具足了无碍辩才,能够把握佛法的中心思想,所以是「义持第一」的大弟子。

  听完了周利盘陀伽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感想呢?修学佛法,虽然是件不容易的事,在座的诸位,都是非常聪明,很有智慧的,谁也不像周利盘陀伽那样迟钝吧!只要有心研究佛法,每次参加共修法会后,再来研究《佛说阿弥陀经》,不管是记一句也好,记一首偈也好,久而久之,多闻熏习,对佛法就能够深入了解,然后再付诸实行,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

  难陀──这是第八位尊者。

  难陀,也是印度话,译为中文是「欢喜」。佛陀的弟子当中,一共有三位难陀:

  第一位是放牛难陀──顾名思义,这位难陀,一定跟牧牛有关系。的确没错,他是大藏经中一部《佛说放牛经》的当机众。释迦牟尼佛在这部经中,告诉我们必须具足十一个条件,才能把一头牛养好;进一步地,佛陀再为我们说明,做为一个出家人,也需要具足十一个条件,才能把心地调好。放牛难陀,非常聪明,声音也很微妙,他发挥所长,往这方面用功,证得了阿罗汉果,称为「声妙笫一」。

  第二位是贫女难陀──佛的弟子中,有一位少年女信徒,年纪虽小,家境又穷,可是很有善根。她常听人家说:「欲求天上人间福,须点佛前长明灯」。了解到点灯是象征光明,会得到非常大的褔报。当她看见波斯匿王用千斛油点灯供佛(十升是一斗,十斗是一斛。国王用千斛油点灯供养,大家试计算一下,国王所用的油有多少!),心中非常羡慕。可是,羡慕又有什么用呢?国王富有四海,钱随手可得,买油点灯供佛,不管花费多少,都是轻而易举的。一个穷少女,穷得无立锥之地,三餐不得温饱,连一分钱都没有,又能怎么办呢?说起来也真巧,刚好有人看中她一头柔软的长头发,想用一钱向她买,她如拾重宝,急忙把它剪了下来,把卖得的一钱,发心买油来点灯供养佛陀。这份供养的功德有多大呢?佛陀赞叹说:「难陀点灯,她的功德是超过波斯匿王的。」这段故事成为千古佳话。

  第三位是孙陀罗难陀,也就是《佛说阿弥陀经》第八位尊者。孙陀罗译为中文是「艳」,是他妻子的名字。印度人取名很奇怪,有时把父母的名字用上去,有时把太太的名字连上去,孙陀罗难陀就是把自己跟夫人的名字连起来合称,译为中文就是「艳喜」。艳就是美,以艳为名,他太太人如其名,长得真是如花似玉,美艳不凡。孙陀罗难陀是谁呢?他是佛同父异母的亲弟弟。大家都知道,佛诞生七天后,母后就去世了,是净饭王第二夫人,也就是佛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把他扶养长大的。摩诃波阇波提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孙陀罗。兄弟俩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生日只差一天,佛是四月八日诞生,他是四月九日出生。出生时全身黄金色,长得不只是英俊标致,一表人才,同时也相当庄严,形貌与佛相仿佛,佛陀具有三十二相,这个弟弟具有三十种相好,比佛矮了四指,常常被不认识的人误以为是释迦佛。佛的诸大弟子中,难陀的相貌最英俊,最庄严,所以称他是「仪容第一」。

  当时,摩竭陀国,有一位著名的,裸体外道的传教士,有许多徒众跟他学习,不但有学问,也非常有智慧,经常跟人辩论,每次辩论,都能辩胜,大家都称他为智者。有一次跟舍利弗辩论,结果输给了舍利弗,心想:「舍利弗是佛的弟子,就已经有这么高深的学问,佛陀一定更了不起。」仰慕佛法的奥妙,为了体悟真理,便发心出家。有一天,偶然遇见难陀尊者,觉得他容貌庄严,态度慈祥,深深地为他的仪态所吸引,并从内心发出赞叹道:「啊!那矮小的比丘──舍利弗,尚且有那样高深的智慧;这位相貌堂堂的难陀尊者,一定更是伟大了!」于是,裸体外道怀着欢喜心,跟随难陀出家。

  讲到难陀的出家,有一段很有趣味,具传奇性的故事:孙陀罗难陀,生得是一表人才,娶的又是如花似玉的美女──孙陀罗,夫妇的感情很好,非常恩爱,真是如胶似漆,终日形影不离。释迦佛成佛以后,许多亲属都随他出家,唯独难陀,舍不得离开他那恩爱的娇妻,没有一起出家。佛陀并没有放弃,度他出家的决心,不停地观察时机。有一天,也许是难陀出家的因缘成熟了。当佛陀到王宫去托钵乞食,正逢难陀与他的妻子在吃午餐,佛陀就拿了钵向他化饭,难陀看见成了佛的哥哥回来乞食,正是种褔的好机会,就赶快把钵接下来,盛饭给他,谁知佛陀把钵给了他之后,转身就走。难陀盛好了饭,见佛陀转身离开了,急忙追出去,喊道:「世尊呀!我把饭装好了,您带回去吧!」佛陀不理不睬,连头也不回地,只是继续往回归居住的路上走。难陀就急急忙忙地一路追上去。

  「难陀呀!你要到那里去呢?你的饭还没吃完,赶快回来吃啊!」他太太看到这种情形,着急地喊,想把难陀叫回来。难陀像是什么也没有听见似的,仍旧跑着,追赶着佛陀。说也奇怪,不管难陀怎样追,佛陀总是在他的前面,永远保持着一段距离,让他赶不上。就这样追着追着,一直追到佛陀住的精舍去了。

  「你到这里来干什么,是想要出家吗?」一回到精舍,佛陀就回头问难陀。

  「不,我不想出家!」难陀慌忙回答。

  「舍利弗,你们大家快来呀!难陀要出家了,你们快来帮忙,准备剃度的仪式吧!」佛陀对难陀紧张的样子,毫不理睬,只是对舍利弗及一般弟子们吩咐着。

  难陀根本就不想出家,心里一直挂念着,留在家里等他回去吃饭的娇妻孙陀罗。无意中被佛陀带回到精舍来,被这么多出家人包围着,他一方面不敢违背兄长的命令,一方面为了顾全面子,在矛盾的心情下,无可奈何,任由舍利弗及其他佛弟子的摆布,接受了佛陀为他举行,隆重而庄严的剃度仪式,正式出了家。

  难陀之所以出家,并不是出于他自动自发的本意,虽然勉强地剃光了头,内心却一直不能平静下来,感觉非常的烦躁。人虽然在佛陀身边,心还是跟老婆在一起,整天愁眉苦脸的,自然不能安心修道了。

  佛陀看在眼里,笑在心里。他深切地了解难陀不安的心情,就算是用千言万语,也说服不了;不管用任何高深的理论来开导他,也感动不了他的。佛陀善用机巧,决定以事实来说明,好让他一步一步觉悟回头。

  「你整天呆在精舍里,一定会感觉到生活太单调,枯燥无味,不如我带你到外面走走吧!」有一天,佛陀对难陀说,并带领他到郊外去散步。走到一处森林中,见到一只既骯脏又丑陋的大母猴。佛陀就指着母猴问难陀:「难陀!你看看,那是什么?」

  「是只母猴。」

  「你的妻子孙陀罗,与这只老母猴比起来,怎么样?」

  「佛陀!请你不要跟我开玩笑!我的妻子,她有倾国倾城的美貌,我们又有难分难舍的感情,她在我的心目中,好比天上的仙女,你怎么可以拿她跟这只老母猴相比呢?」难陀听了满肚子气地回答。心中更是嘀咕着:「佛陀!你未免太侮辱我了!」

  「哦!原来如此,我倒忘了,你的妻子是有名的美女,美得像天女一般,难怪你会生气。」佛陀看他生气的样子,只是微笑地说:「可是,你见过天女了吗?」

  「没有。」

  「你并没有见过天女,怎么知道你太太像她们一样美呢?」佛陀反问:「你想见见天女吗?」

  「当然想!世尊,您能带我去看看吗?」难陀为了好奇,恳求佛陀带他到天宫去见识一番。

  释迦佛就利用神通,把难陀带到忉利天宫去。在天上参观了一匝,眼睛所见到的是:七宝所成,富丽堂皇的楼阁;耳朵听到的是:悠扬悦耳的天乐;鼻子闻到的是:芬芳馥郁的花香。这种殊胜的、非人间的圣境,让难陀觉得心醉神怡,不想离开。

  难陀走到一处别院,看见许多美艳的天女,正在婆娑起舞,难陀专心地欣赏着这班天女,感到眼花撩乱,可是仔细一看,却发现缺少一位天子陪伴。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其他的别院都有天子,唯独这里没有?便问佛陀:「佛陀!这里为什么没有看到天子呢?」

  「是吗?你为什么不去问问那些天女,她们一定知道的。」佛陀回答说。

  难陀听了佛陀的指示,虽然觉得不好意思,可是为了好奇,终于鼓起勇气去向天女探问究竟。「有呀!时间还未到!」天女们给他的答复是:「我们院中的天子,是孙陀罗难陀。他现在还在人间,跟佛出家,以他出家修行的功德,死后就会生到天上来,成为我们的天子,将来,我们都是他心爱的妃子,每天跳舞作乐,永不分离!」

  难陀一听,真是心花怒放,心中高兴,暗暗得意,嘴里却没有说出来,还装成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天女们忽然想到什么似的问:「你是谁,全身臭臭的,一定是凡夫俗子,怎么可以混到天上来呢?」

  「佛陀,我们回精舍去吧!」经天女一问,难陀如梦初醒。拔腿就跑,跑回佛陀身边。

  「难陀,你已经见过天女了,你太太跟天女相比如何?」回到精舍,佛问难陀。

  「佛陀,我实在是井底之蛙!一向自以为自己的…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