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今菲國大乘佛教十分昌隆,這其中有著自立長老付出的心力,是大家所肯定的。
當此《佛說阿彌陀經講記》即將出版,我謹撰蕪文,表達我的贊仰!
自序
這已經是十五年前的事了。
當時關心我們隱秀寺的善友經常說:本寺自從成立了太虛講堂,已經好多年了,可是,每逢講經說法的時候,大都是邀請外面的法師和居士們來開示。而師父除了有時作專題演講外,至今還沒有爲我們講過一部經。于是大家建議:從今年開始,我們要求師父要改變作風,應該親自爲我們講一部經。在大家虔誠的要求之下,這一部《佛說阿彌陀經》,便成爲我向本寺善友們宣講的第一部佛經。
我講佛法,爲了使大家都能夠聽得懂,必須要經過翻譯成閩語才行。這一份翻譯的工作,當時是由王玉霞(晴暇)居士自告奮勇地承擔起來。這部只有一千八百五十八個字的經典,我陸陸續續地共講了四十五次,雖然講得不十分詳細,總算對善友們的要求有了一個交待。我講完以後,就把所有講過的資料置之高閣,不再去理它了。
想不到在一年前,施淑好和蔡仁耐兩位居士,忽然發願要聯合記錄我講過的《佛說阿彌陀經》。于是,我就讓她們根據已塵封了多年的錄音帶和筆記,仔細地加以記錄和整理,而後再經我審閱,修改與補充,經過一年的時間,終于完成了這部二十萬字的講記。如今,我再從頭校閱一遍,深深地覺得這樣淺顯平淡的內容,有些地方連自己還感到不滿意,怎能滿足所有讀者的願望!不過,爲了適應一般善友們的要求,我還是決定把它印成單行本,以便與大家結緣,主要的是給初學佛者作爲一種參考而已!
近數年來,自從我出版了幾本通俗的佛經講記,信願寺的瑞今長老,在平常見面時,曾一再的嘉獎我:像這樣通俗的佛經講記,非常適合當前的需要,爲廣大的讀者們所歡迎。因而鼓勵我要再接再厲,繼續努力,爲弘揚佛法開辟一塊新天地!長老對我慈悲懇切的開示,常常潆洄于我的腦海,令我銘記不忘!因此,當這部《佛說阿彌陀經講記》完稿後,首先我就專誠送請長老斧正,並懇請惠撰序文。起初我總以爲他老人家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去審閱和鑒定,可是出乎我的意料,這位九七高齡目光炯炯有神的老人家,慈悲心切,在十天之內,已審定完畢,並將序文撰好賜下。我懷著歡欣的心情,朗誦那充滿溫馨愛語的激勵話,不禁使我既感恩又慚愧!我謹在此表達萬分的謝意!
其次,我應該感謝佛教史學家于淩波教授,在半年前,他就將本講記按月連載于他所主編的《弘法資訊》月刊,與海內外的讀者結法緣。當他在講學、編刊,同時積極編寫《佛教人物辭典》的百忙當中,爲我惠撰序文,增光篇幅,使我銘感不盡;除了他對我過分的誇獎感到汗顔外,對他多年修持所體驗出念佛的叁種利益,可謂「經驗之談」,至感欽佩!值得念佛的蓮友們奉爲圭臬!
爲了保持印刷與裝訂一貫的精美水准,我仍敦請經驗豐富的性滢法師偏勞爲我幫忙。她本來一直忙著弘法和教學,同時負責處理「正聞出版社」的一切法務,在繁忙中仍樂意協助我督導有關印刷及發行等辛勞的工作,真使我感激不已!
「騰飛電腦打字排版服務」的負責人──施騰輝居士,自從推出了如此輝煌響亮的「招牌」,近來業務更蒸蒸日上,「飛黃騰達」可謂「名符其實」!請他服務的顧客,真是源源而來,絡繹不絕,雖然他忙得不亦樂乎,但對我的書稿,不論打字、排版、校對、設計等等,總是特別注意,而且優先處理,他如此熱忱的服務,我怎能不向他致謝呢!
至于所有自動樂助印書的法師和居士們,大家都懷著歡喜心,踴躍參與,慷慨解囊。「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大家發心玉成佛書出版和流通,真是功德無量!讓我至誠地祝福大家:身心安頓,福慧雙增!
佛曆二五四五年十月初一日寫于菲律濱隱秀寺隨緣樓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甲、緒說
諸位法師、諸位清姑、各位善友:
今天是農曆丙寅年七月初一日,在叁寶的慈光加被下,從今天開始,我要跟諸位研究《佛說阿彌陀經》。在沒有正式講經文之前,有幾個問題,我想先提出來跟大家談談:
一、爲什麼講《佛說阿彌陀經》
今年暑期,我曾經應邀到臺灣苗栗淨覺院去講經,在那裏住了將近兩個月,回來後我已經作過簡單的報告。有些善友向我提出要求說:「師父,您既然發心不遠千裏而到寶島去講經,也應該爲我們特別講一部經才好啊!」因爲善友們學佛心切,誠懇的要求,考慮後我就決定講這部《佛說阿彌陀經》。
記得二十多年前,我剛到隱秀寺來,當時本寺的開山住持──清和姑,曾經告訴我:「當年隱秀寺剛建好的時候,大殿上本來已經塑供了釋迦牟尼佛、藥師如來和阿彌陀佛叁尊大佛。可是,不幸得很,本寺還沒有落成開光,就遭受到鄰居的火災所波及,將我們的大殿和佛像都付之一炬。幸好在護法居士們的發心護持下,道場又重建起來,也改塑了目前大殿上所供的西方叁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爲此,清和姑說:「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跟隱秀寺特別有緣。」爲了紀念清和姑,也爲了讓諸位多了解阿彌陀佛,更爲了發揚本寺所供奉的第一尊大佛──阿彌陀佛──救世度生的精神,所以這次我就決定講這部《佛說阿彌陀經》。
一般人都認爲佛經太多、太深。太深奧了,翻來翻去就是不知道講些什麼,實在看不懂;太多了,大家都沒有時間看。現在我要講的這部《佛說阿彌陀經》,內容很單純、文字很淺顯、字數又不多(總共只有一千八百五十八個字),對各位來說,比較容易接受。平常各佛寺都用這部經作爲晚課的課本,許多善友也以它作爲自修的功課,以及發心爲往生者參加助念,也都是念誦這部經。由于經常受持讀誦,有的善友甚至都會背誦了。既然出家和在家的,都對這部經很熟悉,也就更應該有所了解才對。
去年暑假,信願寺聯合大岷區各佛寺,共同主辦了一次「暑期佛學講習班」,當時我曾去講了一部《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心經》的內容是講「空」,正如經中說的:「照見五蘊皆空」。「般若真空」的道理太高深了,初學佛的人沒有基礎,對空理誤解,一聽到「空」,往往會有一種空空洞洞的感覺,無法了解「真空妙有」真正的含意。這部《佛說阿彌陀經》是講「有」的道理,對「有」的觀念,一般人普遍都比較容易接受。爲什麼說《佛說阿彌陀經》是講有呢?經中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讀了經中的內容,我們試著閉上眼睛,默念這部經,西方極樂世界的形形色色,仿佛就在眼前。就可以知道他是講「有」的。講「有」:有世界、有佛、有聖衆……,種種「有」的境界,多麼容易讓人接受啊!
學佛的目的是爲了了生脫死。怎樣才能了生脫死呢?必須研究佛法,按照佛所教的,選擇一種固定的修持法門,如法有恒地精進努力,就能達到脫離生死苦海的目的。講到佛教修持的方法,好象:參禅啦、持戒啦、持咒啦、念佛啦……真是包羅萬象,很多很多。但是,在這許許多多的法門中,「念佛」是最簡易、最方便、最穩當的了。
善友們手中經常拿著念珠,很虔誠地在念佛。到底是念什麼佛呢?一般都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啊!「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南無」,是皈依禮敬的意思。「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皈依禮敬阿彌陀佛。有些人不把「南無」念著「那摩」,而照著本音去念,便自作聰明的解釋成「南方沒有」,就說是南方沒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在西方的。這樣講法,聽來實在好笑!
過去清和姑在生時,就極力鼓勵大家念阿彌陀佛,同時更提倡采用「西方船」,每念一張圖就稱念了十五萬聲佛號。大家都經常念佛。究竟念阿彌陀佛有什麼好處?念佛的好處實在太多了。簡單的說,在生時可以得到阿彌陀佛的庇佑,事事吉祥如意;將來臨命終時,可以得到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淨土。
有人說:「念佛就好象是在儲蓄存錢,念一聲佛號就可以當作一分錢,將來死後才會有錢花,下一世也就不會太窮了。」這樣解答念佛的意義和好處,實在是一種極大的錯誤,也是對我們學佛人的一大諷剌。既然大家時常念佛,但是對阿彌陀佛的意義也不清楚,念佛的好處也不懂,豈不是笑話!我們要真正了解念佛的意義和好處、要了解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況如何,就要研究《佛說阿彌陀經》。這部經對這些問題有詳細的解說,會給我們一個圓滿的解答。說明白一點,《佛說阿彌陀經》可以說是我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指南針,所以這次我特別選這部經來講。
二、淨土宗的名稱
佛教可分大乘和小乘。如果根據佛說的經典來分,又可分爲十宗。十宗當中,禅宗、律宗、密宗、淨土宗等都是側重于修行的。淨土宗又稱「念佛宗」、或者叫做「蓮宗」。我們講的這部《佛說阿彌陀經》,就是淨土宗所根據的聖典之一。
爲什麼稱爲「淨土宗」呢?這是從我們所希求往生的目的地來立名的。《佛說阿彌陀經》中說:「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淨土宗的立名,就是根據這幾句經文而來的。我們只要誠心修持念佛法門,將來一定能夠生到西方清淨的國土去,所以稱爲「淨土宗」。
「念佛宗」──是從修持的方法來立名的。根據《佛說阿彌陀經》中說:「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這句「執持名號」,就是「念佛宗」名稱的來源。是說明念佛只要達到一心不亂,就一定能如願往生淨土。
「蓮宗」──是以蓮花而得名。蓮花生于汙泥而不染,一般都以蓮花來比喻君子。佛教采用蓮花聖潔的品格,來比喻念佛的人,雖然生在五濁惡世中,但身心卻像是在汙泥的蓮花一般,一塵不染,超世脫俗。同時念佛的…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自立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