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典中常有佛放光普照地獄,救拔地獄衆生脫離地獄苦、生天之事?這與「觀經所說」造惡者在臨命終時靠佛威神力救拔生淨土之事有何不同?
乙、無間地獄罪刑求一念間息苦暫住不得,除非業盡方得受生,佛爲何能救「無間地獄」罪苦衆生?
當知佛度化六道輪回中任何一道衆生, ,無論共業度脫、別業救拔,皆是「有因有緣」。救度地獄衆生,尤其要有「特殊因緣」。如地藏經說:「無間地獄之罪刑從初入時,至百千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求一念間暫住不得,除非業盡,方得受生。」但是在地藏經中卻有仰仗念佛之力救度無間地獄衆生生天之事(如婆羅門女救母之經文),豈不有違經上所說「無間地獄,罪苦之刑,求暫停苦,一念不得,除非業盡,方得受生」之真理?此與「觀經」所說造地獄業衆生應墮地獄,卻因臨終念佛佛力得救之事有何不同?
雖然地獄衆生,罪業深重,但是仍然有許多佛菩薩如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等大菩薩,變化千萬億化身前往無數地獄,視地獄衆生「業將盡時」,方便放光、救護。
丙、何類地獄衆生能蒙受佛光照身?
佛放光普照地獄,亦是「有因有緣」,皆是在有大法會時放光普照十方世界,地獄世界當然亦蒙佛光普照(久久劫才有一次殊勝因緣),只是「地獄衆生」皆在受刑,不知不覺,僅有「罪業將盡」又「宿有善根」及「將要從地獄出承接宿福業軌、將見外界光明」的地獄衆生,才能蒙受「佛光照身」,當佛光照身時,忏悔之心油然而生,方能因「心光發露」而仰仗「佛光加被」,投生善道或者生天界。
丁、地獄罪報未盡卻可仰仗佛力救拔那麼世人行善有何意義?
而在地藏經中卻有婆羅門女仰仗念佛功德救拔無間地獄衆生之事(其母墮在無間地獄受苦)。其母若是「無間獄報尚未受盡,如何能仰仗佛力而超脫地獄罪報,尤其是『無間地獄罪報』」?如是則世人大可在生廣造十惡業,縱然墮入無間地獄,亦可仰仗親人念佛,等待佛力救拔地獄之苦即可,如是豈不「因果錯亂、顛倒」,造地獄罪,居然仰仗念佛功德,便可輕而易舉的超脫地獄罪報,投生善道或天界,種地獄罪,反得生天報,那麼世人行善又有何意義?一定有人會有這種疑問!
戊、造惡者臨終仰仗佛力救拔與「異教」所說「信我者得永生」有何差別?
在「觀經」中更說,造惡者只要在臨終「念佛成就」,就能仰仗佛力加被,往生淨土;種地獄罪,居然臨終仰仗念佛功德,能生淨土,世人大可廣造十惡業,只要在臨終等待「佛力」救拔即可,這與基督教所說「信我者得永生」,造惡者只要信耶稣(經過忏悔),便不必墮地獄受苦,反而可以生天堂享樂有何差別?
己、爲何地藏經中說婆羅門女能救拔在無間地獄中受苦的罪母?
先回答地藏經所說「婆羅門女救母」之事。當知「婆羅門女(地藏菩薩前身)」之所以能救度正在無間地獄受苦的罪母,有幾個條件:
1.當時是在某一層次的「增劫」世界中,遠勝于「此界增劫世界」。
2.當時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已超過娑婆世界所知「增劫」、「減劫」的換算法,即此證明,十方虛空世界中尚有「此界衆生智識、業報」所不知的無量層次的「增劫」、「減劫」世界,(如華嚴經及諸大乘經典所說),可以想知,「彼世界」中衆生「福德深厚」,更勝于未來的「人間淨土」衆生的福樂果報。
3.佛涅槃後,在彼佛「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生在此「增劫」世界中,自是「宿福深厚,衆所欽敬,並且行住坐臥,諸天衛護」,證明其帶著「深厚的天福」受生。
4.婆羅門母信仰邪說,常輕叁寶,由此說明其母因爲「輕視叁寶」而造下令他人亦輕視不信叁寶之罪行,因造下斷送衆生學佛、慧命的重大罪業,才會墮入無間地獄。但是婆羅門女于母親在生時「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說明其母在生時有受到婆羅門女開導,雖然沒有完全對叁寶生信,但是猶有一絲對「叁寶」的信念,並且絕對有一絲「悔過之心」,但是「無間地獄」罪絕對不是「忏悔」能除滅的!
5.婆羅門女在母死後,發大布施心,變賣自己家宅,將賣屋所得錢財,完全買香華及諸供具,于當時已經滅度的佛所住過的佛寺(此寺中並有供養佛舍利的佛塔及必有「正道修行人居住」。),大興供養。而且全心全意瞻禮佛像,稱念佛號,對佛說出自心罣念之事。而受到「覺華定自在王佛」以本願力安慰她。並且教導說:「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請注意:婆羅門女因爲發大布施心,以身命、財産完全施舍的供養「先佛塔寺」,而受到「佛力特別加被」,在「定中念佛」,仰仗佛力去到「地獄業海之處」,承蒙「無毒鬼王」(大菩薩化身)告知,其母已經因爲「婆羅門」行大布施:設供修福,布施先佛塔寺,又「一心念佛成就」,而令其母超脫「無間地獄之苦」。由此說明,能救「其母脫離無間地獄」一定要有特殊中的特殊因緣(如以上所說),在衆善因緣和合下,才能救拔其母。
6.何謂衆善因緣合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其母若是在生沒有一點信仰叁寶之心、悔悟心,又沒有深厚的「宿福力」,如何能仰仗「佛力功德」從「無間地獄」出,投生天界?如經上說:「我母邪見,譏毀叁寶,設或暫信,旋又不敬。」由此說明其母在生猶有對叁寶暫信之力,況且能出生在「增劫中有佛出世的世界」,一定要有深厚的「宿福、善根」,才能承接此「增劫」世界的「福報業軌」,否則若是沒有種下「宿福、善根」,在生又沒有「悔過」之意,如何能仰仗「佛力加被」:依「布施先佛塔寺」功德,救拔「地獄衆生」?因爲「佛不能度未種善根之人」。若是其母宿世沒有「宿福、善根」,又在生時完全對叁寶不信,又輕視、譏毀叁寶,造下令他人不信佛教、斷送信衆慧命的事情,一定墮落無間地獄受苦無期,縱然佛出世亦不能救。
7.由此說明其母所造「無間地獄業」是「定業中的不定業」,在「定業」中猶因「宿福善根守著」,猶有一絲「心光」在,縱然墮入「無間地獄」,也很快能夠出來,而且其母所造無間地獄罪,是當時無間地獄罪報中較輕的,因爲當時是某世界的增劫時期,彼世界中衆生皆是宿福深厚,雖然猶有少數衆生造下惡業,但是遠比此減劫中的娑婆世界衆生造惡爲輕,而且是「遇緣造惡」,是特例中的特例,才能在「衆善因緣和合下」于「佛力加被中」超脫地獄苦,並且在「佛力加被當下」啓發忏悔心、向佛心、宿世善根油然而生,才能在「佛力攝持下,頓超地獄苦」,不可以「一般無間地獄業」來看其母的「無間地獄業」,因爲「無間地獄罪」依經上說:「是從初入時至百千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求一念間,暫住不得,除非業盡,方得受生。」不是一般人可以用「禮忏、誦經、禅定、咒語、念佛」的功德力救脫的!
8.更不可誤解:地藏經所說:「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愛樂,俱同生訖」的意思,是除了婆羅門母投生天上外,其余無數在無間地獄受苦的罪犯,亦仰仗婆羅門女所作廣大布施功德:布施先佛塔寺之福,同時生到天上去了。這是大大誤解「經文的意思」。因爲其余地獄衆生「無因無緣」,憑什麼能仗婆羅門女的救母「個別因緣」超脫地獄苦?
經文的意思是說,如果當時無間地獄中的罪犯有如「婆羅門」母的「宿世善根」,有如婆羅門女的「大孝心」、「大布施」、「念佛、見佛、念佛定心」等衆善因緣和合,回向其母,其余的無間地獄中的罪犯,也一定能夠像婆羅門母一樣的同時超脫地獄苦,投生天界,得到應得的殊勝生天果報。
當知已經墮入無間地獄,或其他地獄之間,正在遭受地獄果報,「定業已成,牢不可拔。」實難救度,應該說不可救度。遠比于臨命終時尚未斷氣的「造惡者」更難救拔。而且大部分造作十惡業者或者因破戒、或不淨說法而造下地獄重罪的佛弟子,不論你在生有沒有忏悔,都不能扭轉將要現前的地獄果報(但是還是要忏悔、讀誦大乘經典),並且叁惡道果報及「地獄罪報」不是在「臨命終時」才會形成「定業」現前,早于在生時即已「如影隨形」跟著你,當你犯下「重大十惡業」或破戒、斷送衆生學佛、慧命的罪行時,「地獄罪報」便已經「成形」,當知,其周身必有如鋼鐵般地黑氣環繞而旁人不見;不定業的「鬼神道業報」尚有轉變的余地,重大的定業罪報,如「畜生道報」、「地獄道報」,甚難扭轉,造惡者到了臨命終時「心識昏亂」,又有冤魂幹擾,尚難救拔,何況是已經墮入「鬼神道或者畜生道中」,甚至「地獄道中」,若欲「扭轉其正在受報的果報身」成爲「光明的人天身」,若不是「衆善因緣和合」,如何能轉?
(3)造惡者臨終能生淨土亦需「衆善因緣和合」
同理可知,「觀經」所說造惡者在臨命終時若能仰仗佛力救拔往生淨土,亦需「衆善因緣和合」才能成就。造惡者、「破戒者」如果生前沒忏悔之心,又沒有「宿世善根」,臨命終時如何能在其惡行、心態不改的情況下,單憑佛力救護就能往生淨土?因爲造惡者在臨終心態如果仍然是「瞋恨心重、不信因緣、無慚無愧、不信淨土」,縱然爲其開示「淨土法門」,勸其念佛,他能「念佛入心」嗎?縱然造惡者臨終十念現前,能夠往生淨土嗎?如前述經文說:「若一切衆生不種善根,苦不能滅,唯佛身是福田,然佛不能度脫未種善根者。」請讀者切記這段話。自可理解,造惡者臨命終時必須在「衆善因緣和合」下才能往生淨土的原因何在?
(4)淨土宗是「解、行」並重的法門
萬萬不可將「佛力」當做「萬能的神力」來看,衆生造惡不需改過、忏悔、念佛,就能仰仗「佛力救拔」投生善道或生淨土,這是「神話思想」。停留在「神話思想」中,當然你的「佛法知見」不能進步,因而誤解「淨土法門」只重「念佛」,不重「解義」…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廣釋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