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廣釋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P14

  ..續本文上一頁、不重「佛法正見」(發菩提心),若依下叁品臨終必須爲造惡者開示「佛法」的內容來看,「淨土宗」實際上是「解、行並重」的法門。縱然到了「臨命終時」亦要提攜造惡者聽聞大乘佛法,發菩提心引導念佛。這是一般弘揚淨土者忽略的地方。因爲大多「舍臨終開示」及「舍生前聽聞佛法」而直接念佛,致使一般人誤解「淨土宗」只重「念佛」(定門),不重「慧學」!有人說:臨終念佛時間都不夠,那有時間「聽聞佛法」,只需念佛,趕快度他去淨土才是。若是,「觀經」內爲何在中品下生及下叁品往生中,皆說明必須爲臨終人「開示佛法」?就是下品下生也是先「種種安慰,爲說妙法,再于彼人苦逼不遑念佛」的情況下,教其執持名號即可,絕對不是僅勸臨終人「念佛」而已(後續自明)。甚至在無量壽經中所說的正途的「下品往生」法中的下下品往生,即第十八願:「若有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經文,也是在說明「解、行並重」的道理,因爲「至心信樂、欲生我國」的經文,已經有「發菩提心、讀誦淨土經典」的深意在其中(前已說明),如果沒有「淨土正見」引導念佛(即對淨土沒有一點概念),臨終如何能有「十念正念現前」?所以蓮友千萬不可誤解「臨終十念」的意義,誤以爲臨終人「趕時間助念」,就能度他往生淨土?不僅造惡者臨終往生淨土,要衆善因緣和合,就是正途的下叁品往生,也必須在臨終時「衆善因緣合和現前下」,才能超生淨土。

  11.如何爲臨終人開示、助念

  (1)對沒有佛教信仰者在臨終不可「照本宣說」

  因爲如果你有助念經驗,便會明白對于一個生前沒有造作重大惡業,也沒有對佛法啓信的臨終人,若要直接爲他開示佛法,或者勸他念佛,大多不會接受的,因爲他有「心結」沒有打開(諸如對父母、夫妻、子女、事業…等因素的挂念),如果又是英年早逝,更是對人世挂念極深,不想就此死去,你如何爲他直接開示佛法?或者直接引導他念佛?舉一個例子來說,如多年前,有一位年輕比丘,有機緣爲一位校長做臨終開示,這位比丘照著阿含經所說,爲校長開示人生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校長聽後,竟然流出淚來,這位比丘非常欣慰,以爲校長接受他開示的道理,就高興地出去了。當時一位家屬趁法師出去後,問校長說:「剛才法師爲你開示,你爲什麼哭泣?」校長說:「我不想死呀!」這是比丘第一次爲臨終人開示,卻得到這種結果,非常難過。後來比丘將他這次的臨終開示的經驗,請示某老法師:爲什麼臨終人聽不進去人生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老法師回答說:「傻孩子,你怎麼可以『照本宣說』呢?…」。

  一般人在臨終時尚且難舍對人世的情執,對佛法當然聽不進去,何況是造作重大殺、盜、淫、妄等罪行的臨終人,「其心結更是深重」,在其思想裏就是因爲沒有「因果報應的觀念」,才會去作奸犯科,如何能直接依經上所示爲其「照本宣說」呢?

  (2)對造惡者的臨終開示

  除非他「深有悔意」,你才能善巧方便的以「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在佛前求忏悔」的四句忏悔偈,引導他忏悔、再爲他開示「人生假相」的真理,引導他對世俗的六親眷屬看破、放下,再引導他皈依叁寶,才能依「觀無量壽佛經」所說下品上生法,或者下品中生法爲其善巧方便的解說大乘經義(如前所述依白話淺釋經意),只要造惡的臨終人能對大乘經義,或者阿彌陀佛的十力威德、光明神力…『聽得進去』,不生疑慮,信心堅定,就已經啓發一分「菩提之心」,再引導他念佛、求生淨土,往生淨土才有希望。但是這必須在臨終前兩叁天或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內進行「勸化、說教」的。

  (3)一般人誤解「助念」的意義

  否則以「五濁惡世」的造惡者根器來說,以及一般沒有造惡又沒有宗教信仰者而言,甚至雖然信佛教而不知念佛乃至雖然平素有念佛而情執、散亂心深重者來說,若是一直等到斷氣前數小時,才請善知識爲其方便勸導、開示,他的「心結」沒有打開,聽得進去嗎?一般人皆誤解「臨命終時」的意義,以爲斷氣前數分鍾,或者數小時,才叫做「臨命終時」,而且一直等到「親人」「大喘時」,或者斷氣後,才請善友來助念,若是亡者「心結沒有打開」,加上重病纏身,神識不清,開示當然聽不進去,「念佛不能入心」,如何能依「善友助念」,往生淨土?

  (4)斷氣後「助念」的重要性

  縱然在臨終人斷氣前一天,請人來開示、助念,大多「念佛猶不能入心」,何況是斷氣後才來助念?以亡者這顆散亂、昏沈及情執深重的陰暗心念佛,尤其是意外事故(車禍、火災、自殺…),若是沒有在生時對佛法、對淨土、對念佛強而有力的「信願力」,甚難在「斷氣後」的一兩天內因「超渡、助念」而完全扭轉剛死之際及意外死亡間所呈現的驚慌、雜亂、無助的陰暗磁場成爲清淨、光明的顯相。雖然一般人托到「斷氣後」才請善友(助念團)前去助念,因緣如此,還是要去助念,至少能仰仗「助念功德」減少臨終人或者「亡者」身旁鬼魂的幹擾,當其「神識離體」時便會清清楚楚聽到「念佛、誦經」聲,潛移默化下,有善根的「亡者」一定會跟著念佛,仗此「回向力、自心念佛力」,當然可以脫離中陰身,往生善道。

  (5)若欲度化「臨終人」更應將「臨命終前」的時間延長

  然而家屬若欲引度「親人」往生淨土,便不可誤解「臨命終時」如何有利「臨終人」往生淨土的正確意義。在此「末法時期」應該將『臨命終前』的釋意延長爲「親人或者朋友」在重病時至死亡前一、兩年前,就要開始製造令其聞法,念佛的善因緣,才能助其臨命終時能逢遇善知識爲其開示、念佛,往生淨土,才有希望。

  (6)一般造作鬼業之人臨終尚受鬼魂幹擾何況犯下重大戒法者?

  尤其對受戒又犯下重大戒法,或者「不淨說法」(前已說明)的臨終人,若是自己在生沒有慚愧、忏悔、改過、誓不再犯之心,臨命終時,縱然有善知識現前爲其開導,很可能因爲罪障太重,招感死去家屬或者其他鬼魂在旁幹擾,或有鬼卒(獄卒)在旁勾勒,欲托去審判甚至托至地獄,令其聞法不能入心,念佛不能入心,何能往生善道,何況淨土?一般造作鬼業的臨終人,尚且在臨終時遭到鬼魂擾亂…,令其對「善知識」視而不見,聞如耳聾,障礙其「念佛」信念,何況已經造作「地獄重罪」的臨終人?

  若是造惡者只要在臨命終時依「觀經」所示「照本宣說」就能往生淨土,那麼一般佛弟子一定會誤解:反正佛可以在造惡者臨命終時用「佛的威神力」救他,超生淨土,那麼佛教徒爲什麼又要努力行善,念佛修行呢?世間人大可以在生時盡情享樂,等到臨終時靠「佛力」來救即可!而大大誤解「觀經」所說「造惡者」臨終爲何能生淨土的真義,更大大誤解「臨終十念」爲何能往生淨土的原義!

  12.臨終人聽聞大乘經典一句一偈及一句佛號不墮叁惡道的原因

  這個道理,就好比地藏經所說:「臨終人若是聽聞大乘經典一句一偈及聽聞一句佛號,就能不墮叁惡道」的原理一樣。

  問題是臨終人若是「情執難舍」,「又有造作叁惡道的業因」,雖然臨終之前聽聞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或者聽聞一句佛號,乃至稱念一句佛號,若是不能因此對大乘佛法的一句偈頌啓信、入心,不能「淨念生起」,如何能「舍離情愛的執心」?「扭轉叁惡道的黑暗業果」?如何能不墮叁惡道?相對的,若是臨終人在聽聞大乘佛經一句一偈及聽聞佛號時,能夠因此聞法啓信、念佛、心不慌亂,仗此聞法、念佛功德,當然不墮叁惡道。

  13.長阿含經說去印度朝聖不墮叁惡道的原理

  長阿含經也說:「若是後世佛弟子能到印度四個地方朝聖,便不墮叁惡道,命終生天。此四個地點,即是1.佛成佛處(印度菩提迦葉),2.佛涅槃處,3.佛誕生處(尼泊爾境界藍毗尼園),4.佛初轉*輪處(印度鹿野苑)。」

  問題是:雖然發虔誠心去印度朝聖,但是回家後沒有經常保持及延續這顆虔誠朝聖的純善心、禮忏心、供佛心、憶佛心、學佛心、學法心至日常生活中不退,若是依然我行我素,不守五戒、十善,甚至因惡增上的「差別因緣」際會,用「陰心害人」(即用嫉妒心或瞋恚心製造人事之間的混亂、離間…),如何能因「朝聖」而不墮叁惡道?何況生天?

  14.造惡者臨終「心光現前」的證明

  同理可知,造惡的臨終人能否往生淨土,當然要看他「臨終之前」聽聞大乘經典「首題名字」的內涵要義,能不能入心、生信、啓發一分菩提心念佛(指下品上生),或者犯戒者(不淨說法者)在臨終聽聞阿彌陀佛十力威德與阿彌陀佛光明神力等內容時,是否能對阿彌陀佛曆劫由修學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成就的「大悲本願」有強而有力的信心,堅定不疑,由深信阿彌陀佛的「悲願威神力用」能救我脫離「地獄苦」而努力念佛?但是雖然念佛,是否有念佛入心而心不散亂?雖然念佛入心,是否有「淨念相繼」?若是淨念相繼,絕對「佛光照身」,令其覺知:自己內心呈現不驚、不懼、祥和、安穩、莊嚴、清淨的心量,此即「心光現前」的明證,只要他在「此刻」求生淨土的心願強烈,信、願、行具足,佛必然不違本願,前來接引,他一定會親見「化佛」現相接引,縱然口不能言,還來不及對旁人述說,便已斷氣,但是「亡者身心」絕對呈現祥和、安穩、柔軟、莊嚴的顯相,因爲「佛光觸身」扭轉其屍身「陰暗的磁場」而致「身心柔軟」。從亡者面貌、四肢、全身呈現祥和、安穩、莊嚴的顯相來看,證明他的「心念已經轉爲祥和、安穩、清淨」的能量,才能使「身相磁場」轉變,這即是說明「相由心生」、「心能轉物」的實證(一般念佛人臨終因念佛至「心光現前」而轉變其「屍身陰暗磁場」,呈現「身心柔軟」的…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廣釋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