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廣釋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P27

  ..續本文上一頁臨終之際」及「散亂心深重的中陰身期間」所能完全掌控的!

  

  所以生前「精進念佛」是臨終「超生淨土」的保障,若是淪入「中陰身間」才想要念佛求生淨土,大部分已經太遲了!縱然不能因在「中陰身間」念佛轉生淨土,亦可仗著在「中陰身間」的「用功念佛淨業」及大衆「誦念、念佛」回向之功德力投生人道或天道,或者他方「善性世界」,再轉生一世至多世,亦可輾轉超生淨土,亦可謂善也!

  (九)死後「因超薦得力」往生淨土的實例

  雖然本書有一篇說「超渡是引渡者與亡者雙方面的知見、心態問題」,並不容易,但是在近世之中,依然有宿世善根深厚及今世種下念佛因緣者,于突然重病死後在「有正知見者有力拔薦下」,並且亡者(中陰身間)願意配合忏悔、發菩提心、精進念佛的各種因緣和合下,頓轉「中陰身」的陰暗磁場,成爲「光明的淨業」,親見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淨土的實例。

  如「淨土聖賢錄易解(六)」說:民國、陸敏君居士。名婷瑛,原籍江蘇寶山,生長于上海。生性端莊賢淑,從來不曾生氣發怒,待人接物,一片慈祥。民國五十一年,與湖南張劍芬居士結婚于臺北市,丈夫即勸以信佛、念佛,陸敏君雖然嘴裏答應而心中未信。等到民國五十六年,忏雲法師在蓮友念佛團主持佛七,丈夫送她去住在念佛園內,而獲皈依。于是發勇猛心,努力念佛,以大悲咒、〈普門品〉爲平常的功課。每年十二月的佛七,無不參加精進念佛。平日有說法講經,也常常與丈夫一同前往參加,從無間斷。

  民國六十一年(西元一九七二年),右眼患病,開刀四次,最後在榮民總醫院動手術,因視神經受震導致牽動腦血管破裂,昏迷五日而逝世。時爲農曆十一月十二日亥時(晚上九至十一點),年五十七歲。張劍芬因思念痛苦,無法自己超越,家中有扶乩的沙盤和乩筆,因此有一天試用,即降乩書寫一個『婷』字。很高興是妻子陸敏君來,即問曰:「不是誤死的嗎?」答曰:「命也。」問:「如今住在哪裏?」答曰:「住在公墓旁所焚燒的紙屋。」問:「此後何往?」答曰:「將生人道。」問:「何地?」答曰:「海南島,仍爲女衆身而貧窮,只是還可以出家修行!」張劍芬于是趕緊請忏雲法師到家中,爲念佛開示,勸她發願往生西方,不要投生人天道。隨召請念佛團,放大蒙山,並爲念往生咒一萬遍,以助往生西方淨土。

  隔日,再扶乩,則雲:「已獲見阿彌陀佛,告知于叁日後將來接引,大勢至菩薩持銀臺,觀世音菩薩灑甘露,清涼潤澤,一如經中所說。」問:「是否真的往生西方?」答曰:「當然是真的。」問:「往生西方後,是否可以托土地神來告知?」答曰:「可以。」並囑咐家中不可設乩,以防鬼魂作怪。念咒圓滿後,恰爲第叁日,即十二月初七日晚上,再扶乩,土地神到,說:「陸敏君托我來告訴你,她已往生,希望你用功念佛。」(張齡撰先室生西記)

  (十)在中陰身間必須在「衆善因緣和合下」才能超生淨土

  按此人在中陰身間經過二十五日才因超薦得宜及自己念佛得力,超生淨土,可說是特例中的特例,足以證明此人在生念佛並未成就一心不亂,乃是「散心念佛」者,才會令其在「中陰身間」飄忽了二十日左右,亦不知「自己用功念佛」,求生淨土,或有其他差別因緣現前亦未可知,亦足以證明在中陰身間「未來生緣尚未成熟之際」,均屬「不定業期間」,皆有轉生淨土的機緣,但是這必須是「宿世善根深厚」又今世在生曾經用功念佛一段期間,如其人在生時,生性端莊賢淑,從來不曾生氣發怒,待人接物一片慈祥,並且曾經于五、六年間多次參加精進佛七而且勤快聽經聞法(已啓發菩提心念佛)所致,乃至于中陰身間超薦得力及念佛至一心不亂,才能在「衆善因緣和合下」,形成「生西淨業純熟之兆」,頓轉「中陰境界」,超生淨土,可謂因緣殊勝,稀有、難得,不可思議!一般生前沒有用功念佛,「散心念佛者」,甚至生前不知念佛者,大多是不能「往生淨土」的,若欲于死去七日後至二十五日間才超生淨土,是令人質疑的,若是不能因此證明其人是否真的轉生淨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其人必因「念佛因緣」而令身心有光明顯相,超脫「中陰身」間善惡浮沈不定的過渡境界,投生天界或善道,亦可謂善也!

  (十ㄧ) 分辨「中陰身間」往生淨土的品位

  按若是在斷氣後、中陰身初現之際,所獲得的品位不一,不是一概而論,然通下叁品蓮位,甚至中品下生(如觀無量壽佛經所說中品下生是特例中的特例(見中冊「中品往生願」)。必須視其宿世善根與生前以何知見引導念佛及是否有廣修福德資糧,以及在生「念佛功力如何」而定,乃至于臨終至斷氣後的「念佛心力」是否因某種因素現前而令「心識驚嚇、不安、昏沈、間斷念佛」?間斷多久?何時持續念佛?乃至何時念佛至一心專注、求生淨土……等種種因素,皆會影響「中陰身間」往生的品位。

  有人問:中陰身間往生淨土,爲何不能獲得中品或上品果位?當知若是在生「念佛正定力成就」,便已「形成純善定業」之果報,絕對不會「淪入中陰身間」,按大多數大善之人(生天者)及大多數大惡之人(墮地獄者),皆不會有中陰身,何況勝于天界果報的淨土?試問:一位在生「念佛正定已成就」者,會有「中陰身現前」嗎?

  當知縱然是「下品上生」者在生念佛便已證入「一心不亂」,何況「中品行者」?見「中冊」所說,非以「觀無量壽佛經所說中品往生爲基准」。上品往生更須在生以六度波羅蜜自利利人,並且以般若正見引導念佛,乃至念佛定力與「空性相應」,更不會經過「中陰身」才超生淨土,故蓮友若是落入「中陰身間」,就證明你「在生念佛心力」猶處于『散心念佛』階段,才會有「中陰身」的境界出現,焉能獲得中品或上品往生?故知「中陰身間」能超生淨土者,皆是特例中的特例。

  若是生前曾經用功念佛,而于臨終前忽然遭遇意外身亡或者突然因重病而猝死,如果在「斷氣之際」因此「突發事件而影響你的『念佛正念』」,令「念佛心念」間斷而「淪入中陰身間」,就證明你尚有障礙今世往生淨土的「宿障」應當在今世現受,猶因「業障現前」而障礙「臨終的心念」,不能在「命終當下往生淨土」,並證明你在生「念佛功力」尚未至「一心不亂」,才會受「突發事故」影響,而淪入「中陰身間」,可以說只要「淪入中陰身間」,便會影響「往生的品位」,若能在死後當日至七日間,因善知識開示、善友助念及自心經提醒而自動念佛,因此「超薦因緣」而轉生淨土,其「往生品位」亦通下叁品及中品下生果位(觀經所說中品下生),此亦是特例中的特例。若是在生已經成就念佛叁昧者,如「般舟叁昧經所說」,在臨終因「宿障現前」突發重症死亡或者突然遭遇意外事故死去,在「斷氣後」,就能因「自心念佛相續下」上品往生,不會經過「中陰身」才超生淨土(包括殊勝的中品上生及中品中生者)。

  如果「散心念佛者」在死去七日後才超生淨土者,品位應當在「下品下生」(而且是下品下生中較差的品位),甚至「淨土邊地中。」因爲下品上生者,是在生「發菩提心」,畢生精進念佛,從來沒有懈怠過,並且在今生念佛間便能成就「一心不亂」者所獲得的品位。就是下品中生者亦必須平日經常專心念佛,累積無數個日月「慈心精進」,如經文說:「十日十夜間發菩提心念佛,而且成就『念佛定心』的真實義」(見前所述),非一般散心念佛者在一生中只有在一次「十日十夜間用功念佛」所能承辦,如「本書于前述『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中所舉下品上生及『下品中生』者往生實例可資證明」。就是下品下生中的最下下品果位者亦須具備「以至心信樂淨土之心念佛至臨終之際成就「一心不亂」,才能因命終之際「十正念念佛之心現前」,超生淨土,縱然是「淨土邊地受生」,均屬「今世生西因緣定業成熟」範圍(見前所述)。尤其墮入「中陰身間」,與「中陰境界相應的陰暗、雜亂的業識、業場已經現前」,欲念佛或修定至一心不亂,實屬不易,非如「中陰經」所說每一個亡者在「中陰身間皆具備靈敏的神識,易于聞法、修行、超渡」(僅限于具有福德、定慧修因的正道修行人),因爲現世衆生大多因宿世業障深重才會承接到「五濁惡世」的業軌、業網、業緣、業果、業報,並且在現世之中,有許多「度亡實例可資證明」。

  地藏經更說:「死後七七日內如癡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于諸惡趣等。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隨業受報。」

  故「散心念佛者」淪落「中陰身間」,大多因「業識昏暗飄飄渺渺」,更由于對「世間的牽挂」、「親情的眷戀」及在不可預知的于各種差別因緣接觸中,不能自主念佛,隨業而轉。若是能因「開示得宜、拔薦得力」,因而提醒念佛至「念佛得力」而扭轉「中陰境界」超生淨土,而能獲得「下品下生」或往生「淨土邊地」,均是宿世善根深厚者及在生曾經多年用功念佛者,實屬稀有、難得,令人贊歎,但是這種在「中陰身間往生淨土的例子」萬人之中難得其一!故現世蓮友不可見在死後的二十五日猶有「超生淨土」的機會,便放下心來,在生抱著「有參加念佛會念佛就好」,而平日少念佛,或者每日在家中多少有念佛就好的想法,依然對「世間俗事、情愛看不破、放不下」,而期待「死後有善知識開示、超度、助念、提攜念佛」的因緣,致使廣大蓮友皆在平素「散心念佛」,而誤解「下品修行之法」的「正確經義」(見前所述)。奉勸「有心成就下品果位的蓮友」,甚至只求「往生淨土邊地」的蓮友,一定要在平素,「發菩提心,讀誦淨土經典、用功念佛」才是臨終「往生淨土」的保障,因爲今生能「超生淨土者」絕對是「生西的定業純熟」,才能在臨終因「念佛至一心不亂」而往生淨土,絕對不是一般人在死後于「善惡業緣浮沈不定的過渡期間」的「中陰身的散亂心念及業識」所能完全掌控的。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廣釋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