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平常人以散亂心聽聞佛法的功德力量!因爲未來投生何處!決定于「臨終時念念串連的「心念」是光明的?還是是黑暗的?如果臨終人念念引生的心念,是正直的,是純潔的,是善良的,是沒有牽挂的,甚至是清淨的、光明的,當然能投生到善道或者天上去。進一步說,如果臨終人念念串連的心念,是在聽聞、思惟大乘佛法的經題意義,是對大乘佛法啓信的向學者,是啓發「佛道悲願心」的,是聲聲稱念佛號不斷的,是念念求生淨土沒有間斷的,當然其功德力量更是「強而有力」,會有光明顯相,一剎那間,破除造惡之人臨終時的「陰暗、黑氣」之相,轉移、遮蔽將要墮落叁惡道的顯相,其當下承接的業軌,未來果報生處,當然能因「臨終人向法、學法」的功德力量所感,而當下與某處清淨光明的共業果報生處相應,「轉生其間」。所以經上說:除卻千劫極重惡業。即是說除去將要遭受千劫的極重惡業,就是指地獄罪報。證明這位下品上生者造作了墮落地獄的極重罪報。而因「聞法因緣」所感,頓時將本要現前的「千劫地獄業」,轉現爲清淨、莊嚴的淨業心風現前,未來必然投生有「善法因緣」的殊勝之處。﹙按並不是說下品上生者皆是造作「千劫地獄業」的極惡之人,而是說「聞法功德」能消「千劫地獄業」。只要是造下「十惡業中的數種」,皆通「地獄業報」,均應依「觀經」所說「下叁品往生法」忏悔、皈依、聞法、發菩提心、念佛。﹚
(2)臨終念佛爲何能消「五十億劫生死重罪」?
並且去除五十億劫生死重罪,即是去除未來有五十億劫之多的生死重罪。因爲在臨命終時,念念串連的心念是光明的,是與佛力相應的,而當下淨化造惡者潛藏在心識田中無數貪、瞋、癡、殺、盜、淫、妄等惡習,這些潛藏在其心識田中的無數「積習」,足以牽引他未來繼續承接無盡「五濁惡世」的業軌,與「宿習造惡」的六親債主聚會,不由自主,再造惡業,再積惡習,又牽引他往地獄的業軌走,足足有五十億劫中令其在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六道輪回中與無數「惡增上」的「差別因緣」業軌接上,不斷與無量「冤親債主」聚會,再造重大罪業,再積惡習,不由自主…,故名「五十億劫生死重罪」。也就是說,當「臨終人聞法入心」後,若是進一步引導其恭敬合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回向淨土,念念不絕,當然能生淨土,而進一步遠離未來「五十億劫生死重罪」的業軌。
(3)造惡者雖然往生淨土並不代表「所造惡業」未來不必受報
因爲強而有力的今生所造「重大惡業」已經消除,才能往生淨土。但是並不是今生所造殺、盜、淫、妄等未來「重大業緣」不必受報,而是「重報轉輕報」,先消除墮落叁惡道的黑業,然而來世﹙當從淨土留學出來﹚,逢遇今生重大冤親債主現前還是要報。再則造惡者臨命終時,逢遇善知識開示大乘佛法又能聞法、啓信,念佛,求生淨土的實例,現世之中少之又少,稀有、難得!所以若是造惡者生平不知忏悔罪業,皈依、學佛,臨命終時,才想要碰運氣,希望有善緣出現,那就太遲了!
(4)臨終「聞法」爲何能消「千劫極重惡業」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而在臨終之時爲造惡者開示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的內涵要義,能令其消除「千劫極重惡業」,能轉地獄重罪,足以證明一個人在「臨命終時」聽聞「大乘佛法」的功德力量,是多麼的不可思議!因爲在臨命終時,依「大乘十二部經」中的一段義理,一段偈頌,救了一個人的「叁世慧命」,令其在往生淨土後,見佛聞法,精進修行,了脫生死,再發「佛心悲願」回入十方世界,廣度衆生,續佛慧命。因爲此臨命終人,已經種下未來能「乘願度衆生」、「續佛慧命」的正因,令其未來「佛道菩提資糧不斷增長」,所以說臨命終人聽聞「大乘佛經」啓信的功德力量,不可稱量,不可思議,無有窮盡,能消「千劫極重地獄罪業」!
9.如何爲臨終人開示「大乘十二部經?
(1)何謂「大乘十二部經」?
而什麼是大乘佛經十二部經「首題名字」?十二部經,並不是指大乘佛法有十二部經典,而是說大乘佛經的整體內容,是由十二部類(十二分類)架構而成。按十二部經的「經」意,是契經之謂。契經的意思,就是說契于理、契于機的經典,就是契經之意。而契于理,謂契于「佛道之理」,契于機,謂運用佛所說八萬四千法門,應衆生根機說法,是名契于機。
先照本宣說十二分類的經題名字:即1長行2重頌3孤起4因緣5本事6本生7未曾有8譬喻9論議10自說11方廣12授記。(如果爲造惡的臨終人「照本宣說」以上所述十二部經的首題名字,是沒有意義的,因爲不能令臨終人啓發「菩提心」?故應省思「觀經」所說爲「臨終人」贊說:「十二部經首題名字」的意義,絕對不是「照本宣說」而已,一定是在爲臨終人開示「十二部經首題名字」的內涵要義下進行的。)
(2)造惡者的下下品往生最遲要在臨終啓發菩提心念佛
有人會說:「臨終時才爲造惡者解說『大乘佛法』已經來不及了,因爲大多『非常痛苦,無心聽聞』。」相對的,若是這位臨終人在「極度煩躁、不安、痛苦」下引導他念佛,亦絕對無法令其提起正念之心念佛,何況聽聞「大乘法義」?換句話說,若是造惡的臨終人不能在聽聞「淨土法義」下啓發對「彌陀的信願心」、「淨土的深信心」(即啓發一分「菩提心」念佛之意),也絕對不能因不知所以然的念佛而超生淨土。因爲依「無量壽經」說無論上品、中品、下品往生皆要在生前啓發菩提心念佛才能超生淨土,最遲也要在臨終時啓發一分菩提心念佛,才能往生淨土,造惡者亦然。故不可忽視「觀無量壽佛經」上說必須爲造惡的臨終人贊說:十二部經首題名字內涵要義的重要性。
(3)先爲臨終人開示爲何要爲他講解「十二部經」的首題名字?(必須發心者在其人臨終前叁日至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叁個月、半年……,亦即「見聞」其人已經接近臨終快要死了,就要依經文進行勸化,反複令臨終人稱念十二部經的片段經文,目的實際利益臨終人啓發菩提心念佛。)
⊙善友稱念
某某,你今生造了殺、盜、淫、妄等十惡業(依其所造何種惡業而勸說,本篇通一般造惡者而言,如以「瞋恚心、嫉妒心」造十惡業中的數種,墮入畜生道,以「瞋怒心、惡毒心」造十惡業中之數種隨入地獄道。不僅爲造十惡業人說)。本來應該墮入地獄(或者畜生道)受苦無窮,現在有此善因緣,爲你說「開示」。依「大乘經典中」的一部叫做「觀無量壽佛經」的「淨土經典」裏爲「造惡的臨終人」慈悲勸化說:「只要造惡者在臨命終時(指下品上生),聽聞善知識爲其贊說「十二部經的首題名字」的內涵要義,令你啓發「菩提心」念佛,就能消除你所造地獄罪業,蒙佛接引,超生淨土。所以你一定要有信心,相信「佛力」能夠救拔你的地獄業,而且你現在能夠「看到這本書」,並且「看得下去」,願意接受「書中所寫」「依經奉行」,或者正在聽聞善知識爲你解說大乘佛經的十二部經「首題名字」的「內涵要義」,就證明你「宿世善根深厚」,才能「逢此善因緣」,所以你現在要「萬緣放下」,一心恭聽「善友」(本書)爲你解說「十二部經首題名字的內涵釋意」。
(4)再引導臨終人依第一「長行」經文忏悔業障
首先你必須明白,大乘經典中第一分類是「長行」。什麼是長行?乃是指用散文講述的法義,不限定字句,因文章較長,故稱佛所說文句內容,爲「長行類」,一般大乘佛經的經文皆是。如金剛經、地藏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等。每一部大乘經典,皆是契于佛道之理,契于衆生之機,以八萬四千法門,應機說法,引導衆生從忏悔罪障,皈依叁寶起步,進而受學五戒、十善,修持戒、定、慧,帶領衆生逐步往成佛之道前進。
如佛名經說:「若善男子善女人爲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當先忏悔一切諸罪。」
又說:「西方無垢清淨土,名爲安樂妙世界,彼自在無量壽佛,菩薩弟子現圍繞…,凡欲禮佛忏悔者,皆應敬禮安樂世界中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二菩薩以及無量壽佛國中無邊無盡菩薩衆。」
⊙善友開示
某某,依大乘經典說,皈依佛、法、僧叁寶,學佛的目的,是爲了成佛。而成就佛道,一定要有廣大利益衆生的菩提心(悲願心)才能達成。雖然經典中開示我們要學諸佛發出「菩提心」來學佛,但是你今生造下「十惡業」即已經造下地獄重罪,便障礙你啓發「菩提心」。所以你現在要先發出大悔悟心,忏悔罪業,尤其現在正在「臨命終前」,如果真能發出大慚愧心,忏悔罪障的「功德力量」最爲強烈,因爲任何一位衆生未來投生何道,皆決定于臨命終前至命終之際的「現前心念」的「念念之間」是善良的?還是罪惡的?如果臨命終前你的心念是「發大慚愧心、發大悔悟心」與啓發「菩提心」、「念佛心」的,就在你「臨終心念爲善友引導念念啓發念佛心」時,一定能蒙佛接引,往生淨土。至少也能「轉地獄罪業成輕報受」,乃至縮短在地獄中受苦的時間。所以現在你要提起正念,全神專注在「悔過心」的「心念上」,恭敬合掌,向阿彌陀佛忏悔今生所造惡業,即自稱:「弟子某某,現在向阿彌陀佛忏悔今生所造一切罪業,誓不再犯,求佛慈悲,接受我的忏悔。」能一句一拜最好,拜越多越好,若是不能禮拜,亦可對著佛像恭敬合掌一稱一問訊,一百零八遍最好。
(5)再依「重頌」經文引導臨終人合掌贊歎阿彌陀佛「因地」所發「成佛大願」偈頌
如第二「重頌」經文,遍及大乘經典中。即大乘佛經裏…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廣釋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