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因緣。因爲亡者仍然在「中陰身」間尚未投生,如果「中陰身」的這段期間,不能把握努力念佛、禮忏的善因緣,不能早一點令「投生善緣出現」,七七四十九日一過,投生之處,便會較差。越早投生對亡者越好,越晚投生對亡者越不利,因爲越晚投生(超過頭七),亡者的未來「生緣」越成熟,當其「業感」越轉向未來投生之緣,接收人間「功德回向力的頻率接收力」就愈弱,因爲將要形成未來「生緣」的「定業」。若是未來投生的「定業已經成熟」,再做的「回向功德力用」,只能成爲亡者在「來世生處」的福德增上緣。
6.在中陰身間往生淨土的修行條件
若是在中陰身內往生淨土,絕對不會超過叁日(嚴格來說,不會超過一日一夜,所以注重二十四小時的「助念」),因爲往生淨土是「定業純熟」。尤其自在往生者,于臨命終前,就是因爲「定業成熟」,所以能「預知時至」,事先于「定中親見」或「夢見彌陀及淨土景象」,即是未來生緣先「成熟」,令其「預見」的征兆,這才是「預知時至」的本意。對于生平斷斷續續念佛,卻在晚年用功念佛或者重病後才知用功念佛的蓮友,「臨終助念」至死後二十四小時的持續「助念」,是求生淨土最重要的「黃金時間」。但是也有在中陰身間經過多日才超生淨土的特例(後續自明)。亡者的「中陰身」若是想要「超生淨土」,也要如「淨土經典」所說:「以至心信樂之誠,求生淨土」,念佛至「一心不亂」,才能突破中陰身間散亂、陰暗的心識,突破善惡業緣浮沈不定的過渡「業識」時期,在佛力攝持下,轉變爲「清淨、光明的心識」,才能因爲在「中陰身間」「信、願、行」具足而往生淨土。然而現在所說的亡者已經經過十日,尚停留在大殿不走,對「中陰身」的拔薦,不是好事。
7.如何勸導亡者舍離「留戀佛殿」、舍不得離去的「情執心」?
于是乙師父又到大殿開導亡者說:「………你如果想要早日投生到清淨世界去,務必要全心全意觀想阿彌陀經所說淨土景像,最好把「阿彌陀經」背起來,極樂世界的景像,就如阿彌陀經所說,都是用七寶裝飾成的,樹木、鮮花都會閃閃發光,又有用七寶綴飾成的蓮花池,充滿在淨土的各各角落,淨土世界自然環境的景致,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自然環境能夠相比的,蓮社的自然環境,雖然四處皆有香花、扁柏及蒼翠的樹木,景觀幽雅,但是究竟是生滅無常的,你如果想要早日在淨土看到、享受莊嚴、快樂的淨土美景,就不可以再留戀這個無常、生滅的『蓮社』,更不可留戀『大殿』,一定要舍一取一,才能往生淨土。我們不是趕你走,而是你已經在佛前發下『一定要超生淨土、乘願度衆生的成佛大願』(兩位師父經常用『七種忏悔心』引導他發『成佛大願』)。若是不能超生淨土,就不能實現你的『成佛大願』。所以你從現在開始,要更加緊用功念佛、禮忏,一心依阿彌陀佛經所說觀想極樂世界清淨,光明的景象,而且唯有你舍棄留戀大殿的心,舍棄留戀娑婆世界的心,才能全心全意投入極樂世界的光明景象中,才能全心全意投入阿彌陀佛的大悲接引誓願中………。」
當乙師父對亡者開導後,再過數日,甲師父便夢到亡者已經投生到一處,變成一張嬰兒的臉,(應該是尚未出生,只是預示罷了。按甲師父以持念觀音聖號爲常課,祈求觀音夢示所致。)乙師父再去大殿時,已經感受不到「骨灰」的氣味。自從「夢示後」,甲師父感覺亡父已經走了,不在蓮社。
8.亡者「心結」若是打不開甚難引渡
由此度亡實例,說明了一個事實,亡者在生如果沒有學佛,單憑「臨終助念」與「死後的助念」,是甚難引渡亡者超生淨土的,因爲亡者「心結」沒有打開。縱然亡者生前患有重病,或者臨終呈現昏迷現象,但是斷氣後,「神識會立刻蘇醒」,當然聽得到旁人「念佛聲音」,問題是他聽不聽得進去?縱然亡者聽不進去,將此「念佛、誦經」功德回向亡者,也可以承受此功德,消除業障,增添他投生「善緣」之處的資糧,有善根者,更能依此「助念、誦經」回向功德,令亡者神識靈敏起來,更容易接受「佛法」教化,往生善道,甚至超生淨土。但是「亡魂習性」千差萬別,尤其生在「五濁惡世」,「習氣深重」、「情執深重」,甚難引渡,若是七七四十九日內,沒有「人道生緣出現」,就會墮入「鬼道之中」,甚至「畜生道中」;當「鬼道定業已成」,更是難度。故若欲真正利益「親屬」,生前之時就要製造其「親近善知識」、聽聞「講經」、「念佛」的善因緣,否則到了「臨終」或是「死後」才度,大多太慢了!尤其「意外死亡」更是難度,原因是一般亡者不願意接受突然死亡的事實。
9.對于意外死亡者善意念佛有大助益的實例
如今年(九十叁年)五月在電視上報導一則一位騎摩托車的小姐,被一名開車司機撞死的意外事件。筆者認識一位有陰眼通的女居士在看到這則報導時,用「眼通」親見這位小姐的魂魄(神識)待在車禍現場痛哭,肇事的司機愧疚的在這位小姐喪生地點長跪合掌,雙眼緊閉著,異常虔誠、專心的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回向這位亡者。然而這位亡者尚不能接受突然死亡的事實,在當處掩面痛哭,不接受司機的念佛善意。當時又有一群孤魂野鬼在旁張望,企圖靠近亡者,但是由于那位司機「念佛至心無旁骛」的境界,自然「令心念在佛力攝持下散發祥和、莊嚴」的磁場,在當處環繞,致使那群孤魂野鬼退得遠遠的,不敢靠近。這就說明了縱然車禍死亡,亡者本人不願接受死亡的事實,拒絕念佛者的善意,但是猶能因爲「有人在旁念佛」而減少孤魂野鬼及已經死去的冤親債主的幹擾。故若是蓮友遇到家屬有這種「意外死亡」之事還是要在當處念佛及請人助念,對亡者有大助益。但是必須注意:一定要「心無旁骛」的專意念佛,才有這種「效果」。
(四)死後超渡牽涉引渡者與亡者雙方面的心態問題
1.度亡實例
這是發生在民國八十四年的度亡實例,是筆者認識的出家師父親身經曆的事情。這是一樁女居士臨終前念佛未生淨土,又在死後尋求生前曾經親近的師父超渡的實例。由此實例,說明了死後超渡的問題,不是度亡者單方面的開示與功德回向問題,尚牽涉到亡者是否願意接受開示、引渡的善根問題。
有一位住在北部的女居士,在生之時重病纏身,又在一次車禍中頭部重傷,送到醫院後,因爲不僅頭殼有裂縫,腿部也骨折,醫生不敢立刻在頭部開刀,讓這位女居士在痛苦中念佛叁日叁夜(痛到不能睡覺),念到不能出聲後,最後因爲喉嚨卡痰沒有即時抽出,導致不能喘氣,嘴唇、臉色紫黑、窒息死亡。死後並沒有往生淨土,而且爲了超渡,去找一位她生前親近的師父度亡,但是亡者已經很久沒有與師父聯絡,怕師父拒絕引渡,不敢貿然去見師父,于是附在日夜思念她的女兒身上,企圖引這位師父過去。(按她女兒因此精神異常,住在松山療養院。)
當丙師父(以下用丙師父代稱)得知此事,便與亡者生前最好的四位女居士一起去療養院探視…。當大家看到她女兒時,直覺她異于常人,眼神怪異,目露凶煞,而且她居然說出在生時被四個男人欺負,她懷恨在心永遠忘不了。(這是感情上的問題,而且這件事只有其中一位女居士知道,她的女兒並不知情。)並且她的一舉一動及講話的神情、聲音及哭泣聲皆與亡母一模一樣!
她看著丙師父,摸著師父的手說:「某某師,我好痛苦,你一定要救我。」丙師父心中一陣酸楚,對她說:「我會度你,你不要難過,但是不可再附在你女兒身上害了她。」自從丙師父答應引渡亡者後,大家都感覺到她女兒身上已經沒有亡者的舉動與聲音,于是亡者便一路跟著丙師父回去。
第二天丙師父又去探視她女兒,結果她居然再度附在女兒身上說:「我就是故意附在我女兒身上,目的是引你過來超渡我。」
事實上她已經死亡一年,淪爲鬼類,壽命又短,即將舍報,非常驚慌、害怕,不擇手段,尋求超渡,結果丙師父一念悲愍,答應爲她度亡。于是在一位師父指引下,每日禮誦慈悲叁昧水忏一部、金剛經十二部、大悲咒二十一遍、觀音聖號數百聲、阿彌陀經叁部,回向亡者,並引導亡者也在佛前跟著跪誦所有經咒。經過十二天左右,亡者得到禮忏、誦經、念佛的功德利益後,不再感到身心痛苦,當時丙師父感受到鬼魂身上出現薄薄的白光,將要投生之相,並且在亡者前方虛空中出現一圈白光,只要亡者投入白光,便會轉生人道。
亡者因爲感謝丙師父引渡她脫離痛苦,又想到生前師父非常照顧她,而不願離去,想要留在此處照顧師父,結果因爲她的一念留戀心、貪執心生起,才浮現的一圈白光倏然消失,她又心生驚怖,待在丙師父住處不走。(請注意:這就是引渡情執深重又「初學佛」的亡魂的困難處,所以「慈悲要有智慧」,如何才能引渡已經淪爲「定業」的鬼類脫離鬼身?尤其沒有宗教信仰或者是「初學佛」者?這個問題,值得省思!
)
有一天夜裏,丙師父正在誦「金剛經」,亡者對身旁的女居士釋放電波讓她知道丙師父與亡者前世有情緣,要留在此地照顧丙師父不走,企圖幹擾師父誦經,使丙師父懷疑難道「至誠誦持金剛經沒有護法神守護嗎?」結果誦「金剛經」誦到一半,忽然間丙師父感覺有一尊戴著天冠、魁梧高大的護法神現身,充塞整個屋子,身旁的女居士也感受到,不令鬼魂幹擾丙師父誦經,就在此時丙師父對護法神發願說:「從現在開始要一心專修,並且發願未來將度化許多人專修淨土,往生淨土,廣度衆生,共證佛道。若是這位女居士投生因緣已到,而不願意離去,請護法神引她出去………。」
發完此大願後,丙師父繼續誦經,結果在誦「金剛經」的當下,感覺有一股非常莊嚴、安穩、回響的振波與丙師父一起恭誦「金剛經」,而且這股異常莊嚴的振波與丙師父恭誦經文的每一句每…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廣釋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