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廣釋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廣釋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造惡者的下叁品往生

  釋大寂 著(大寂比丘尼)

  目錄

  二、觀無量壽佛經所說如何爲「臨命終人」助念的問題

  叁、《觀無量壽佛經》所說的下品往生與臨終十念的關系

  (一)下品上生(二)下品中生(叁)下品下生

  四、與下品往生有關的淨土胎生業報

  五、生前用功念佛臨終突遭重病死去或意外身亡能夠往生淨土嗎?

  

  二、觀無量壽佛經所說如何爲「臨命終人」助念的問題

  (一)臨命終時助念緣起

  時下淨土宗非常重視「臨命終時」的「助念」。爲什麼現代的蓮友會相當重視「臨命終時」的助念?究其原因,是源自于觀無量壽佛經中對「中品下生」與「下叁品」往生在「臨命終時」的引渡「經文」而來。除了「觀經」以外的其他淨土諸經,皆沒有明顯地談到如何爲臨終人在「命欲終時」的開示與助念問題。

  而在「觀經」中所提及的爲臨終人開示的內容,是著重對「造惡者」的「臨終開示」與引導其念佛,因此對于生平沒有爲非作歹者不能照本宣說。(後續自明,其中包括「臨終十念」問題。)而對在生「孝養父母、行世仁慈之人,又平生沒有宗教信仰者」(中品下生者),于臨命終時,在其對淨土沒有一點概念時不可直接引導其念佛,必須先建立其對「淨土的信心」,如經文說,要先爲其廣說「極樂世界國土樂事」及法藏比丘「四十八願」,(指中品下生者),當他對「淨土」與彌陀悲願力深信後,才能引導其念佛。

  (二)應該如何介定「臨命終時」的時間?

  于此先提出一個疑問:即是應該如何介定「臨命終時」的時間?「臨命終時」是否是指臨終人將要斷氣前的那一段時間?(如數天前?或者數個鍾頭內?還是指將死之前的那一口氣提不起來的一瞬間前?抑是指已經進入肺部大喘吹氣的那一段時間?慢則一天一夜,快則半天,視臨終人體力、吃藥而定。)

  通常人皆會認爲「臨命終時」,是指家屬察覺出病者臉色陰黑,氣若遊絲,恐怕快要斷氣了;或者病者自知再過幾天,或者再過幾個鍾頭、數分鍾就要走了;或者醫生依症狀告知家屬病者沒有救了,發出病危通知;或者遭遇橫禍,傷害太重,自知不久人世;或者醫師告知家屬受傷太重,已經不行了;或者沒有病苦,壽終正寢,預知將要辭世…,但是也有人快要死了也沒有預知能力(如「意外事故」或者情執太重不想就此死去之故)。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總而言之,這是一般人對「臨命終前」時間的介定,然不是一概而論。

  但是淨土經典(觀經)所說對「臨命終時」的介定,絕對不是局限于前述任何一種死亡前的數分鍾,或者將死之前的數小時喘氣至肺部的範圍內。如果「臨命終時」局限于死亡前的數分鍾或者數小時的範圍內,依生前不知念佛,又重病在身,或者生平散心念佛、心思雜亂的「末法衆生的根器而言」,是不夠時間提攜其往生淨土的「正行資糧」的。

  因爲不是「臨終人」只要念佛就能往生淨土!因爲只是「念佛而不入心」;只是念佛而不具備「信、願、行」的「念佛正行資糧」;只是念佛而不能念至「一心不亂」,是不能往生淨土的。

  尤其現代人「臨命終時」,有幾個人能夠壽終正寢?無疾而終?死前不生重病?死前不陷入昏迷?更應該對淨土經典所說「臨命終時」的時間介定,深切省思!否則到了臨終人將要斷氣前,才去「助念」,對于一個已經「陷入病痛」之中,或者意識昏沈沒有正信的臨終人而言,若想提攜其往生淨土,是相當困難的!

  (叁)淨土經典所說爲「臨終人開示」針對兩種人而言

  在「觀經」中是有提及爲「臨終人」開示、引導其念佛的問題,但是主要對象有兩種人,一是針對「在生孝養父母、行世仁慈」的純善之人,于臨終之時「意識清晰」而言(如中品下生),二是針對「造惡者」臨命終時「方便救拔」而說。如「觀經」中先對「中品下生之人」在「臨命終時」廣說開示。但是先決的條件,是此人必須生平是一個「善良、正直、純潔、孝順父母、奉養父母並且以仁愛、慈悲之義行處世者」。因爲生平具備「觀經」所說的「純善、正直、孝養父母、行世仁慈」之人,必然是一個有「善惡因果觀念」、尊敬「宗教信仰」,並且「生平對任何事情提得起、放得下的良善之人」,到了「臨命終時」逢遇善知識,爲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及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才能聽得進去,否則縱然是「良善之人」,若是死前「情執難舍」,對親情的「心結」沒有打開,或者尚有其他挂心之事,縱然開示或念佛,皆無效用,因爲他聽不進去!

  由經文得知,對中品下生者「臨命終時」開示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不是只是「照本宣說」不經解釋而已,若是「雖然開示」(如「照本宣說」),但是並不應機,不能令臨終人「心開意解」,豈能因爲你的開示,而往生淨土?

  故知單就「觀經」所說中品下生者「臨命終時」的「開示內容」,絕對不能拖到「臨終人」死前數小時,甚至數分鍾才前去爲其勸導!因爲大都陷入昏沈之間,或者因爲業障現前,爲鬼魂所幹擾,驚懼、害怕、溢于言表,已經太慢了!應該在「患者」死前一個星期內、一個月內、半年內,甚至一、兩年內就要先依「觀經內容」做前導,才能在「臨終助念」時,確實利益「臨命終人」。所以現代蓮友對「臨命終時」的時間介定,要重新省思!

  (四)彌陀經所說「臨命終時」往生淨土的修行條件

  若是依「彌陀經」所說「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淨土的「正行資糧」而言,更是嚴格,至少在「臨終前熟讀彌陀經」,以「彌陀經」的正知見,引導念佛,並且七日之中「精進念佛」,成就「一心不亂」,才能因「臨命終時」心不顛倒,蒙佛接引,超生淨土,絕對不是「臨終前」數小時才去助念所能承辦的!

  (五)無量壽經所說「臨終十念」往生淨土的修行條件

  再看無量壽經所說「十念往生願」,亦必須至少在臨命終前「發出至心信樂淨土之信願,念佛至一心不亂」,才能因臨終「十念正念念佛」成就而超生淨土,絕非一般人「命終之前」重病在身、心智昏迷、不信叁寶者所能承辦!而于「臨命終前」如何令「行人」發出「至心信樂」、「欲生淨土」之誠的「時間之介定」,必須視「其人」根器、身心健康情形而定,非一概而論!

  

  (六)觀無量壽佛經對下叁品在臨命終時重視「佛法開示」  

  1.「觀經」所說「臨終開示」是在此人意志自主、能接受勸化下進行的

  再看「觀經」中對下品上生者、下品中生者、下品下生者「臨命終時」的「開示內容」,皆是「非常廣泛」的。若是要依「觀經」所說爲「下叁品」開示的內容,確實利益「臨終人」,一定要在「臨終人」尚是「神識清醒、能聽、能言、能接受開導」的時候,多花一點時間(如據判斷已在人世不久,將死之前一個星期、一個月、二個月…甚至半年、一年…的時間),請「善知識」發「慈悲心」依「觀經」所說,爲「造惡者」或者「一般重病患者」依「彌陀經所說」,事先爲其「勸化」,否則托到「造惡者」「臨命終前」數天才去見他(如在監獄、或在假釋外),已經來不及了!

  因爲依「觀經」告誡後世佛弟子,如何爲造惡者「臨終開示」的內容來看,便知一定是在「臨命終人」事先意志自主、能聽、能言、能接受谏言之下進行開導的:

  如經文引導善知識爲下品上生者開示說:「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爲贊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後續自明),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智者複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後有詳解)。

  如經文引導善知識爲下品中生者開示說:「命欲終時…,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爲贊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贊彼佛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後有詳解)

  如經文引導善知識爲下品下生者開示說:「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爲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歸命無量壽佛,如是至心,念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後有詳解)

  2.現代蓮友誤解下品下生的「經文」

  其中下品下生爲「臨終人開示的經文」,是最令一般蓮友誤解的,以爲只要在「臨終人」斷氣前引導其以至誠心稱念佛號十聲就能往生淨土。所以一般蓮友皆著重在「臨命終時」的「助念」而忽略「觀經」所說爲「下品下生者」臨命終時「開示原文的連貫性」(後續自明),應該反複思惟爲「下品下生者」臨命終時開示的『經文原意』,不可斷章取義,只取「十聲念佛」,而不重視「正知見」的開導,遺誤衆生!

  (七)爲何要爲造惡的「臨終人」廣說開示?

  問:爲什麼要對造惡的臨終人廣說開示?耽誤臨終人念佛的時間,不是臨終人只要至誠念佛,就能往生淨土嗎?何不直接引導造惡之人在臨命終時直接念佛,求生淨土?

  答:依無量壽經說:無論上品往生、中品往生、下品往生,皆要「發菩提心」念佛,才能往生淨土,造惡者的下下品往生者亦然。「觀經」爲什麼會爲中品下生者與下叁品行者在「臨命終時」做「大乘經義」的開示,目的就是啓發其發出一分「菩提心」,再引導他念佛。

  所以「觀經」中對中品往生與下品往生,雖然沒有明文說明要「發菩提心」念佛,事實上由「經義」推知,啓發「菩提心」的內函已在其間,試問:中品下生者最遲在「臨命終前」尚要因聽聞大乘經義的開示而啓發「菩提心」念佛(中冊自明),何況中品中生與中品上生?

  至于爲什麼不直接引導造惡者在「臨命終時」直接念佛、求生淨土?原因有叁:一是他…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廣釋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