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造惡之人?如果他願意發悔過心忏悔今生所造一切罪行,他的心靈一定會慢慢平複下來。因爲造惡多端者,在生命將要終結前,通常其色身會有某種臭味出現(這種臭味旁人不一定聞得到)。如有一位法師經常在監獄弘法,曾經與一位殺人犯交談,一見到此人就感覺他身上有一股惡臭(不是沒有洗澡的臭味),說也奇怪,在此罪犯願意接受法師開導每天忏悔今生所作罪行後,當法師再去看他,這位罪犯身上的惡臭已經消失了,但是並不代表他因爲忏悔而罪業完全消除,然而若不在生前行大忏悔,墮入地獄受苦時間更長。
(2)爲說妙法
當造惡者在臨終前,接受善知識的開導,忏悔所造罪業,心靈獲得平靜後,再引導他皈依佛、法、僧叁寶,並且扼要解釋佛、法、僧叁寶的意義。再導引他求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五戒。接著依「阿彌陀經」所說爲其開示:地球往西,經過十萬億個佛土,有一個極樂世界,現在有佛正在淨土說法,引導他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追隨彌陀,聽佛說法,隨佛修行。只要造惡者在臨終,有此「往生淨土,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的發心,便已啓發一分「菩提心」。
(3)教令念佛
甲、先說「觀想念佛」
在「稱念佛號」前,據「觀經之意」是先依「觀無量壽佛經」所說:西方叁聖莊嚴身相的內容,爲他不斷白話解釋,重複說明,令他觀想、明白「阿彌陀佛的身相有如何光明、如何莊嚴,而啓發他對阿彌陀佛光明神力的信心」(如前下品中生所說「彌陀光明神力釋義」),依「觀想佛身法」即「觀想念佛法」求生淨土。如果造惡者果真能依此「觀想念佛法」生出堅定信心,不雜余念,在念念想著阿彌陀佛的光明身相中成就「一心不亂」,一直到斷氣,一定可以往生淨土,而且在淨土中見佛的時間,不致于會拖到淨土的「十二大劫」後才見佛。
乙、在何種情況下才能直接引導他稱念佛號?
請注意:「觀經」接著說:若是這位造惡者在臨命終時,逢遇善知識經過前述:種種安慰、爲說妙法的過程時,他都能夠接受、學習,但是于正在爲他解釋阿彌陀佛的種種莊嚴、光明身相的情形時,他因爲重病在身或已經因爲「地獄業感」關系,表現得十分痛苦,聽不下去(憶念不出阿彌陀佛的光明身相時,善知識此時便可以引導他至誠皈依阿彌陀佛,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
如經文說:「彼人苦逼(爲地獄業火所逼或者重病在身,令身心皆感到十分痛苦),不遑念佛(來不及觀想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歸命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一般講到下品下生的經文,皆會「斷章取義」的只取「彼人苦逼(身心皆感到萬分痛苦),不遑念佛(來不及觀想念佛或者沒有心思「觀想念佛」),不需經過「種種安慰,爲說妙法,教令念佛的曆程,只要臨終人至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聖號,具足十念,就能往生淨土。」而大大誤解「觀經」所說下品下生者臨終爲何能生淨土的原意!
「觀經」並沒有直接說下品下生者只要「具足十念」念佛就能往生淨土!而是在經文開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爲說妙法,正在進入指導他『觀想念佛』時」,即經文說:「教令念佛」時,『因爲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才開導他說:「汝若不能念彼佛時(即依『觀經』所說:觀想佛的莊嚴身相),應當稱念『皈命無量壽佛』(即發至誠心,一心一意皈依阿彌陀佛之意)。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聖號。」然而造惡者的「十念念佛」亦必須具備「正念念佛的光明心念現前」,才能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這是非常稀有、難得的!
丙、造惡者臨終念佛能生正念的基礎在于善友「開示內容」的啓信上
由經文得知,下品下生者所以能發出至誠心一心一意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基礎,是奠定于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爲說妙法,教令念佛『開示內容』的『啓信上』。如果沒有善知識建立造惡者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六道輪回的因果報應的正確觀念及啓迪造惡者發大悔悟心忏悔所造罪業,進而皈依「佛、法、僧」叁寶,如何能令造惡者將「罪惡心結」打開?如果造惡者「內心沒有我做錯事情的醒悟」,在沒有對叁寶啓信下,就直接指導他稱念佛號,如是懵懂念佛,能夠入心嗎?如果念佛不能入心,求生淨土的信願會堅固嗎?「淨土不是難民招待所,也不是造惡者心靈的避護所」,因爲在第十八願說:「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意思是說,除了造作五逆重罪及造下誹謗正法(誹謗大乘佛法)罪重之人難生淨土外,任何人只要在平素發「至心信樂淨土」之心(即讀誦淨土經典,發菩提心念佛),求生淨土,臨命終時,只要在「助念中」令這顆「至心信樂,求生淨土」的清淨信願,具足現前,引導念佛,念到斷氣之前的念念念佛間,皆是啓發「至心信樂、求生淨土」的清淨信願之心,相續不斷,「臨終十念」自然是「正念現前」,如是才能往生淨土。
丁、五逆十惡之人不能因「臨終十念」而生淨土
此即說明了造作「五逆」、「十惡」、「誹謗正法」者其罪甚重,不可以在「臨終時」直接依「十念法」生淨土,否則經文就不必說:「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外,任何人皆可以在發出「至心信樂,欲生我國」的信願下超生淨土。相對的,「造作五逆、十惡、誹謗正法者」,一定要在臨命終前(一年、半年、數個月前),發大慚愧、大悔悟心,痛徹心扉的忏悔所造罪業,「打開罪惡的心結」,如此念佛,往生淨土,才有希望。
5.造惡者臨終不發菩提心念佛僅能爲來世做學法的「善因緣」
當然如果造惡者將要斷氣時,才請到善知識爲他說法、開示,時間上當然來不及,只能引導他念佛,但是沒有建立其對「淨土法門的信心」,就直接引導他念佛,在其沒有「六道輪回」的正確觀念及在沒有大悔悟心、沒有啓發菩提心下念佛,僅能爲他來世做「修學淨土法門的『善因緣』」。如果造惡者的家屬希望他能在「臨命終時」種下往生淨土的『近因』,就要將「觀經」所說:「下品下生者,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爲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才教令『至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經文原意」好好省思了。
就是因爲臨命終人以具備「佛法正見」之心(即發菩提心)至誠念佛,才能因爲在念念念佛中,于彌陀悲願力攝持下,令「臨終人」心念轉爲祥和、清淨,致使心光乍現,扭轉「地獄業報」,承接「淨業果報」,才能于每一念每一念的念佛間,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因爲障礙往生淨土的「生死重罪」消除了,才能蒙受「佛力接引」,往生淨土。
6.如何念佛才能消除「生死重罪」?
請注意:不是只要每一個人「念佛」,都能消除「生死罪業」?問題是:你必須明白什麼是「生死罪業」?如何念佛才能消「生死罪業」?
假使一個不明白念佛意義的人念佛,每念一句佛號,就能消除八十億劫生死罪業嗎?這是不可能的。
同樣的,如果一個臨終人,不明白什麼是淨土?對念佛意義不了解,如是在臨命終時,才稱念「十聲佛號」,能夠消除「八十億劫生死罪業」嗎?當然也是不可能的。
(1)什麼是生死重罪?
什麼是「生死罪業」?首先必須明白令有情衆生沈淪「生死」輪回的主因是什麼?就是「貪、瞋、癡」。因貪、瞋、癡,能令我們造作「障道」的無量業行,所以說是「生死罪業」。念佛者在念佛之間爲何能在念念之間消除「生死罪業」,就要看這位念佛人,在念念念佛間能否不起貪、瞋、癡等煩惱雜念,如果在每一念每一念的念佛間,能夠不起貪、瞋、癡等煩惱雜念,自然每一念每一念的念佛間轉現「清淨、祥和、莊嚴」的「淨念」,就在念念轉現「清淨、祥和、安穩」的「光明心念」的當下,自然消除能令衆生造作貪、瞋、癡承接未來無盡業報的一分一分的「生死罪業」。不要以爲在念念念佛間消除的「生死罪業」我們看不到,事實上在「淨念相繼」的當下正在一點一滴地彙聚成通往淨土的「清淨業力」。任何人在臨命終時,尤其是一個具有大忏悔心的念佛人,于每一念每一念的「念佛心光所感」下,更能強而有力的形成消除「生死罪業」的「淨業力量」,足以將臨終人往淨土的共業業軌提升……。
(2)五逆十惡者在淨土「十二大劫」後才能見佛
造惡者在臨終時因爲「念佛入心」,致使念念間呈現「清淨、祥和」的心念,才能親見化佛執持一朵放射金色的蓮花,出現在他的心眼間。(按「觀經」中的下品下生往生經文,在臨終僅記述其見「金蓮花來接」的經文,但是只見「蓮花」來接,並不足以證明「其人」絕對往生淨土,一定要親見化佛手執金色蓮花來接,才是往生淨土的保證。當臨終人看到放射像太陽般地金黃色光芒的蓮花(佛光明亮而柔和不會有耀目刺眼之感),出現在他的心眼間的一剎那,便已生在淨土的蓮花池中,包裹在「蓮花內」靜待蓮花開敷。因爲生前造下「五逆、十惡」者在臨終時,不能像下品上生與下品中生者有「聽聞大乘法義」,令其「聞法、生信、啓發一分深遠菩提心」的善因緣,所以在淨土的蓮花中必須包裹「十二大劫」不能見到西方叁聖。但是在包裹的「蓮花中,享受淨土天福之樂,並且每天忏悔所造罪業」,一直忏悔到「身、口、意叁業漸漸清淨」,才能見佛,這個中間,已經經過淨土的十二大劫。當他見到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時,便聽聞大菩薩們爲他廣泛的演說「實相忏悔」的滅罪方法。這位行者立刻力行「實相忏悔法」,當他力行「實相忏悔法」得到廣大受用後(其間不知經過多少時間),便啓發禅悅法喜之心,立即與…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廣釋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