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廣釋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P9

  ..續本文上一頁太遲,是「因緣不具足」,才不爲其開示大乘經義,直接引導其念佛,是不得已中的不得已,尤其現在是「五濁惡世」,因爲造惡者罪業深重,現代蓮友對「臨命終時」的時間應該重新介定,不可拖到「將死之時」才請善知識爲其引導念佛,已經太慢了。所以要及早爲造惡者開示,令其「臨終念佛」能生淨土,那麼不論以「下品中何種品位」往生淨土,雖然不能及早見佛、聞法,但是在淨土不能見佛、聞法的「十二大劫更長的多劫之中」自然有菩薩聖衆善巧方便的教化,或令反省忏悔,或令善法熏習,或享受天福之樂,時間雖然久長,但自有見佛、聞法的一天!

  (4)造惡者必須在平素發露忏悔

  甲、發七種心忏悔業障

  從造惡者下品往生的經文中,得到一個啓示:就是造惡之人若是在犯下大錯後(如用邪思心、毒害心、瞋惡心、貪婪心、嫉妒心··········),造下殺、盜、淫、妄等重大罪業(包括墮胎、倒會··········對畜生的殺害、殘害),如假釋出獄後,一定要有忏悔之心,才會有因緣聽聞淨土法門,若欲求生淨土,就要終生依大乘經典所說發七種心忏悔業障:一、發慚愧心;二、發恐怖心;叁、發出離生死心;四、發成佛心;五、發怨親平等心;六、發感懷諸佛說法心;七、發罪性本空心來忏悔所造罪業。而此七種忏悔心,就已經含攝一分「菩提心」的深意在其中。綜合來說,就是造惡者要日日發七種心忏悔業障:(此七種忏悔心通上品、中品、下品所發願文)不要以爲只是念念而已,只要你「有心忏悔」,「有心發菩提心」稱念「此七種忏悔心」,久而久之,必然會産生「潛移默化」的效果。

  如日日稱念:

  我要從現在開始

  時時刻刻發出慚愧做錯事情的悔悟心

  時時刻刻發出恐怖墮落惡道的警惕心

  時時刻刻發出出離生死苦海的向道心

  時時刻刻發出成就無上佛道的菩提心

  時時刻刻發出啓開怨親平等的普渡衆生心

  時時刻刻發出感懷諸佛說法之恩的報恩心

  時時刻刻發出罪性本空的滅除罪相心

  來忏悔無始以來的一切業障

  願我生生世世皆能像今生一樣,保持這顆忏悔發願,隨佛修行的心,愛水就此幹枯,瞋火從此淡化,貪慢積習減輕……,誓願學諸佛一樣,廣度衆生修學聖人所行八聖道、叁十七助道品,誓願斷盡無明根源,精進不息地向涅槃聖道前進,誓修菩薩行願,誓修菩薩十波羅蜜……,誓成無上佛道,誓度無盡衆生……。

  願以禮忏所得善根……,常得宿命智,常親近諸佛,常聞佛說法……,遠離一切不善因,恒得修行真妙法……,一切世界諸衆生,悉皆離苦得快樂……,願得常生富貴家,勇健聰明多智慧……,諸根清淨身圓滿,殊勝功德皆成就……,願此勝業常增長,速證無上大菩提……。並將此禮忏所發清淨大願,回施一切衆生,願一切衆生,均能和我一樣,生生世世,力行忏悔、滅罪、發菩薩成佛行願之法,未成佛道,永不休止……。」(叁稱叁拜)

  或雲:並將此禮忏所發清淨大願,回向西方極樂世界,願承此功德,令弟子于此身之中(或雲:令弟子于臨命終時),預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禅定。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手執金臺來迎接我,于剎那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花開見佛,聞佛說法,了脫生死,承佛威神力,供養十方無量諸佛,廣修諸佛成佛行願,回入娑婆,分身無數,遍十方剎,普度衆生,共證佛道。(叁稱叁拜)

  乙、造惡者平常就要發心聞法、念佛

  造惡者必須在猛然醒悟今生所造殺、盜、淫、妄等重大罪業爲害人、害己的錯誤行爲後,天天在佛前忏悔所造罪業,誓不再犯。並且日日讀誦、思惟、憶念、受持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依經文所說:發菩提心,終生念佛,至死不辍,必能往生淨土,但是仍然是「下品蓮位」,然而在淨土中不用等到「多劫後」才能見佛,在七七四十九日內,或者更快便能見佛、聞法、深發菩提心,速往成佛之道前進。若是造惡之人,在生不知忏悔、改過,等到臨命終時,冀望有人開示、助念,提起正念?其機率是千萬分之一,已經太遲了!豈能因「臨終十聲念佛」而能生淨土!

  丙、造惡者忏悔、念佛實例

  如淨土聖賢錄易解(五)說:「民國 張居士,不清楚他的名字,湖南人。以前從事屠宰行業,每天早晨宰殺豬只,以聽到鄰寺晨鍾的聲音而起來屠殺。有一天,忽然沒有聽到鍾聲,因此前往寺院詢問此事,僧人說:「昨夜夢見十一人請求救命,說只要不鳴鍾即可免死。」張居士想到自己要宰殺的豬只,正好有十一只,于是立即感悟,放棄屠宰行業,皈依佛法,一心精進念佛。經過十余年,已得神通,能知過去未來之事。有一天,忽然預先告知命終之日期,端身正坐而往生。(弘一大師講演續錄四五頁)。

  (二)下品中生

  1.對犯戒的四衆弟子而言

  按經文說,下品上生者,是針對「世俗造惡之人而言」,下品中生者,是針對「受戒又犯戒、造惡的男、女在家居士及出家僧尼等四衆弟子救拔而言。」

  如經文說:「下品中生者,或有衆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法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衆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爲贊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贊彼佛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爲清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花之內,經于六劫,蓮花乃敷。當華敷時,觀世音、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爲說大乘甚深經典,聞此法已,應時即發無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由此可知,下品中生者,是犯下五戒「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與八戒(一、不殺生戒,二、不偷盜戒,叁、不淫欲戒(不僅不邪淫),四、不妄語戒,五、不飲酒戒,六、不著香華、不歌舞戲樂戒,七、不臥好床戒,八、過午不食戒),與犯下出家具足戒的僧尼,甚至犯下偷盜出家僧衆的物品及搶劫出家僧衆的物品(盜現前僧物,指在家、出家犯戒者而言),乃至以貪求名聞利養、攀緣信施的不清淨心(雜亂心)爲信衆說法,令衆生心念亦攀緣名利,向外馳求,不入正道,以及以邪思、邪見錯解大乘佛經的法義,爲信衆說法,也是不淨說法的一種。按「不淨說法」,包括:一、以不清淨心(追求名、聞、利、養的心)爲衆生說法。二、以正法爲非法,非法爲正法爲衆生說法(如以種種言論、著述否定大乘佛法是佛說,斷人「佛種善根」,亦爲不淨說法的一種。)而有關「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說的課題,在『中冊』有略說」。做了以上所說毀犯五戒、八戒、出家具足戒、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的重大罪行(或毀犯大部分,或完全俱犯),而終生沒有一點慚愧、忏悔之心,當然要墮地獄。

  2.下品中生者臨終亦因「聞法」而成就往生資糧

  這位臨終人,在命終之時,地獄業火,一時顯現,可以想見其周身必是「黑氣磁場」充滿,陰暗異常,而常人不知、不見。其人若是逢遇具有佛道正見的善知識爲他贊歎、開示:阿彌陀佛十力威德的內容,爲他廣泛的贊歎、開示阿彌陀佛光明神力的內容,並且爲他贊歎、開示阿彌陀佛所得證的無上戒德、無上定學、無上大智慧、無上大解脫、無上大解脫知見等內容。只要此人能如「下品上生者」一樣的「聞法、生信、入心」、「啓發一分菩提心」,當下便能因爲對「佛果位上」的「信力成就」,而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地獄猛火,頓時轉化爲清涼風,清涼風吹拂著飄溢出天香的蓮華,一朵朵香氣四溢的蓮華,飄散到他的面前,朵朵蓮華上皆有化佛菩薩站著,迎接此人往生淨土。(按經文只提及下品中生者臨終因爲「聞法」因緣信力成就,而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並沒有述及「聞法」啓信後「教令念佛」之事。然而在下品上生及下品下生經文皆有「聞法、啓信」後「教令念佛」之經文,爲何下品中生獨漏「引導念佛」之經文?應是經文「遺漏」,因五逆十惡的「下品下生者」尚有「導引念佛」之事,下品中生當然亦更有「善根」及「時間」令善知識勸其念佛,而令其于「念念念佛中」消除「無數億劫生死重罪」。故不僅要對犯下重戒不淨說法的臨終人「依經開示」,更要在「聞法、啓信」後,引導其「念佛」。)

  3.阿彌陀佛十力威德略釋

  什麼是阿彌陀佛的十力威德?

  (1)如來是處、非處智力,(2)如來業報智力,(3)如來種種解智力,(4)如來種種界智力,(5)如來種種根智力,(6)如來一切遍趣行智力,(7)如來靜慮解脫叁摩地叁摩缽底雜染清淨智力,(8)如來隨念前世宿住作證智力,(9)如來死生作證智力,(10)如來漏盡作證智力(大寶積經卷叁十八、雜阿含經卷二十六)

  也就是說,必須爲下品中生的臨終人開示彌陀具足十種智慧力用,只要臨終人對「彌陀十力威德」深信不疑,必能得到「佛力加被」,在正念「彌陀威德力」有所啓發下,稱念佛名,往生淨土。

  而如何爲臨終人方便開示彌陀的「十力威德」?(善友引導臨終人恭敬、合掌,一心傾聽開示。)

  (1)如來是處非處智力

  某某,阿彌陀佛對那一類衆生種下何種善因,投生何處;那一類衆生種下何種惡因,投生何處;那一類衆生種下何種禅定因,投生何處;那一類衆生種下念佛因,投生何處,清清楚楚;種善因必得善果,種惡因必得惡果,種解脫因必得解脫果,種十惡業必得十惡果(是處義)。種持戒因而感不安定報,沒有這個道理(無有是處),種念佛因不生淨土,無有是處,造十惡業而生善處,無有是處(非處義),是爲第一如來是處,非處智。某某,佛有本願,你現在聽聞如來第一種威德力,必然蒙受(如來)阿彌陀佛智慧之光所…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廣釋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