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字同步共振、回蕩(只有一陣子),翌晨再誦金剛經時也是如此,讓丙師父在安祥、莊嚴的氣氛中恭誦金剛經,不再遭受幹擾。而且在丙師父入睡時,感覺出現一層金黃色的光圈將其保護起來,令鬼魂不能靠近。並且當護法神出現時一直瞪著亡者,令亡魂嚇得縮在一處角落不敢再放電波表達意思!再過一日,丙師父繼續拜忏、誦經、念佛,回向亡者,亡魂仍然不願意走,結果被護法神硬托出去,致使亡魂起了很大的瞋恨心………。這件事結束後,丙師父爲了證明這件事的真實性,去見當初幫助她、勸她必須引渡的另一位師父(此位師父是天生的天眼通),他並不知道這件事的經過情形。當見到這位師父時,還未開口問:「你知不知道這件事最後是如何解決的?」他就直接說:「這件事是護法神硬把她拖出去的,被托出去的時候,起了很大的瞋恚心…。」經過這件事後,丙師父猛然醒悟實修的重要性!
2.在病痛中念佛是十分不容易的
這個度亡實例,說明了一件事實…如果一個生前不知念佛的人,在臨命終時縱然有人提醒念佛,但是因爲在痛苦中念佛,不容易提起正念,仍然在痛苦中死去。
一個人要在病痛中念佛而心念不受病苦影響,是相當不容易的。這位女居士雖然念佛叁日叁夜,但是並不沒有在病痛中做得了主,事實上雖然痛苦萬分,但是她的求生意志,仍然非常強烈,甚至在死後,托夢給她的好友說:「她尚未死時聽到旁人對其先生說,應該盡速轉院等語,雖然口不能言,但是意識依然清醒。」她埋怨丈夫沒有替她轉院,以至延誤病情,她是冤枉死的。後經她先生證明,「這樁有人勸他轉院之事」是真實的,沒有料到他的妻子在昏迷中居然聽得到。由此可知,一般人一定要平常「念佛得力」,才能在病苦中做得了主。否則在臨死前一邊念佛,一面求生,希望有奇迹出現,臨終前雖然有念佛因緣,也因爲心念隨著「病痛而轉」及求生意志而做不了主,仍然墮入中陰身間,隨業而轉。
3.若是冤魂不願意化解冤業就是佛出世也不能救你
談到中陰身的超渡(若是亡者不守五戒),不只是誦經、回向,就能引渡,尚牽涉到亡者的善根與心態問題。
在生之人的個性、習慣、心態有千萬種差別。「中陰身」的心念、品性也有千萬種差別,若是淪入鬼類,已成定業,習性更重,又有他們的鬼類朋友、眷屬等「差別因緣現前」,再造惡業或者善業,不可測知,也有夭壽或延壽的現世報,因此不只是誦幾部經、念千百句佛號,就能引渡亡者超升善道的(當然也有特例,後有實例)。問題是亡者有沒有善根?願不願意接受佛法的熏陶?願不願意接受師父的開導?以及願不願意接收所回向的誦經功德?若是亡者「情結深重」、「瞋恨心強」或者「冤氣很重」、「排斥引渡者」,縱然誦經、念佛,也不能令其「心開意解」。我們看前述實例及迦諾迦尊者化解悟達國師與人面瘡之間的仇恨故事即知(見「慈悲叁昧水忏」序文所述)。如果人面瘡(鬼魂),沒有善心,就不願意接受尊者慈悲叁昧法水的勸化,也就不會領受到「慈悲法水」的滋潤,當然便沒有與悟達國師和解的意願。若是冤魂沒有善根也沒有善心,執意報複,就是佛出世化解也沒有用。(按筆者有遇過數次有發心的居士及出家師父,用大悲水或者念佛功德,度化有冤魂纏身的熟識之人或陌生人,其間有和解者,亦有遇上不願和解的「冤魂」,才知道這種度亡之事,不能隨便發心去做,否則有時會因「度亡不如法時及引渡者力量不足時」而發生「鬼魂附身」的情形,如附在重病者身上,或者附身在體弱多病者身上,或者附身在「神經質嚴重之人」身上,而發生擾亂情形,時有所聞。而一類「異教徒」,卻是用大鬼壓小鬼的方式(如驅趕、鎮壓)方式,處理類似事情,與佛教處理方式不同,「異道」雖然可以暫時「壓製類似事件」,但是又與「冤魂結下瞋結」,牽涉到來世「冤冤相報,無有了期」的「惡增上」的業果問題。任何人皆在過去無量世中造下無數「冤親債主」之因緣,什麼時候會受「冤魂」跟蹤,遭受「報應」,不得而知,尤其現在人類被「冤親債主幹擾的情形或者因墮胎身旁有『嬰魂』跟著的情形,或者因多管閑事或者因造作罪業而犯下大錯,因而磁場相應被鬼魂、邪魔外道跟著的情況很普遍」,所以稱爲「五濁惡世」。所以佛弟子要在平素就注重「實修」,才不會在「突然碰到『遭受鬼魂幹擾』的情況時,才臨時抱佛腳,要佛菩薩現身救你。」然而我們不能怪「佛菩薩不現身救你」,因爲若是在今世沒有「用功誦經、念佛」一段很長的時間,又在宿世沒有深厚的善根,更在今世沒有重大利益衆生的弘法因緣時,佛菩薩及「護法善神」、「護法菩薩」是不會隨便顯現給衆生看的,更不會在你「臨時抱佛腳時」,現身救你的!
4.中陰身間往生淨土是特例
所以任何宗派,均是著重生前的學佛與修行(念佛),不可存有僥幸的心理,冀望「臨終助念」便能超生淨土。就是臨終助念,也必須是生前「用功念佛」者才有特殊效用。若是臨終助念無效,進而淪入中陰身間,更需「超渡得宜」,才能確實利益亡者,令其投生善道,或者種下未來往生淨土的善因緣。更不可奢望到了中陰身間才希望有人助念,助其超生淨土。當知往生淨土是「定業純熟」,臨終一定預知時至,在「夢中先見佛」,而于斷氣之前,在念佛至一心不亂中,超生淨土。當知「中陰身間」能夠往生淨土者是「特例」,雖然爲亡者助念後,或許會有「亡者身體柔軟、臉色紅潤、微笑、甚至頭頂猶溫、香氣四溢」等「瑞相」出現,但是不能因此而絕對證明其往生淨土,因爲「頂門猶溫」是通「升天法」的,異香、天樂等亦是通「升天法」。如果淪落鬼道,才想要求生淨土,當知鬼道「定業已成」,必須至「鬼壽命盡」,才能「依其當生所造善惡業力而投生他處」,不可能在「鬼壽未盡時」而轉生淨土。所以蓮友必須在生時便「用功念佛」,不可不求勝解,誤會「往生淨土」很簡單,大都散心念佛,期待「臨終助念」,到了「臨命終時」重病現前,陷入昏迷,身心磁場皆呈現幽暗之境,很容易招感鬼魅擾亂…,令你驚慌失措,此時你念佛的正念之心還提得起來嗎?
(五)現代念佛有成就的實例
臨西妙境、卻爲<地藏經>而滯留
雖然現世蓮友,多停留在「散心念佛」間,但是在現世之中,依然有少許宿世善根深厚的念佛人,轉在此娑婆世界,其中不乏有「念佛成就」者,如「地藏菩薩靈感記」中記述有一位「林慈超」居士就屬一位宿世念佛善根深厚的「特例」。
臨西妙境、卻爲地藏經而滯留 作者 林慈超
如書內說,一般人若遇惡劣環境便尋找死路,認爲一死了之,痛苦也就解決了。殊不知死後的苦痛比活于世間還增千萬倍,因人身正如一間房屋,心靈好比主人,寄居于屋,如果一旦失去人身,心靈等于無家可歸,便流落到空蕪荒廢之地,也就是雲聚惡鬼的汙濁地方。一般人如死後流落到這種地方,就易受厲鬼的要脅壓迫,那時想再得回人身已不可能了。世尊所謂:「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可知做人的機會是如此渺小,我人又怎能隨意輕生?所以,我認爲如果不是爲了真正偉大、高超的理想,我們絕不能妄求死路。
過去我屢經患難,就如已經面臨死亡之境;每次也自覺死了一般,對這世界亦不再有所眷戀。但既而一想,死後到底去何處?每念及此,心情頓時迷惘,如飄忽于茫茫大海,不能握得上岸線索。回憶星雲大師所著「十大弟子傳」中有一段事迹:「當時佛和大弟子們,一到涅槃(入滅)時候,便能隨時進入涅槃。」我想如果能到此境界,豈不就是最美好的時候?所以我決心求得涅槃妙法,民國五十七年七月我請會性法師開示。
其大意爲:
「這種功夫就是依據真功德而自成的,一有足夠的真功真德便能自得,不是用教導得來的。」
聽完法師的指導我亦無法了解,只好自發誓願:「自此願實踐地藏菩薩樣之菩薩道。如做佛事,一不顧犧牲自己,盡力而爲。祈望諸佛菩薩助我達成願望。」
一年後,高雄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院長星雲大師,初次莅嘉義佛教會宣講「佛說阿彌陀經」,大師在這段期間闡述「淨土法門乃是最簡易成道之法」。我即深信不疑,自此開始實行念佛。過去我雖知道淨土法門最好,但因平時繁忙,未能深入此微妙法門。而且過于自信「自力妙智」,不曾精誠念佛。現在開始至誠勤念,過了兩叁天便夢見這樣的情景-我的念珠忽然飄至天空中,而我居然能奇妙地飛上天把它取回。又過幾天,我夢見當我念佛的時候,忽然念珠變成一串燦美的寶珠。再經數天,我獨坐房內念佛,朦胧中飄來一陣陣濃烈的異香,當時我還不自覺得流下淚來。還有一次在失眠的夜晚,我起床念佛,僅過數分鍾便安然入睡。
回想幾天以來的奇妙瑞相,使我更加深信念佛法門。但我所受的感應並不只限于此。有一天,家人責備我忙碌佛事實在毫無裨益,一死算了。我不敢爭辯,只默念阿彌陀佛的聖號,當時心情有如在火坑被火煎熬似的,痛苦至極;而我對這世界的一切欲望也一掃而空,僅想依賴阿彌陀佛的大慈力來救我跳出可怕的火坑。果然,我的願望實現了,一小時後,我聞到濃烈的異香,心地也不自覺地開朗舒適起來,猶如飄忽在虛空之中。如此妙境維持了一天,最後,終于拜見了阿彌陀佛的尊容。我隨即明白一定是阿彌陀佛來接我到西方了,一時感到心髒逐漸無力,差不多在將斷氣時,猛然一想:
「我募款的『地藏經』尚未出版,此願未了,怎能生西?」
奇妙得很,這個念頭一生,我立刻墮落下來,瑞相也消失了。過了幾天,心髒仍未複元。
五個月後(民國五十九年正月二十叁日)我再度遭受家人無理的責備,無路可走;又開始默念阿彌陀佛聖號。不到一小時又再聞到濃烈的異香,…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廣釋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