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因缘。因为亡者仍然在「中阴身」间尚未投生,如果「中阴身」的这段期间,不能把握努力念佛、礼忏的善因缘,不能早一点令「投生善缘出现」,七七四十九日一过,投生之处,便会较差。越早投生对亡者越好,越晚投生对亡者越不利,因为越晚投生(超过头七),亡者的未来「生缘」越成熟,当其「业感」越转向未来投生之缘,接收人间「功德回向力的频率接收力」就愈弱,因为将要形成未来「生缘」的「定业」。若是未来投生的「定业已经成熟」,再做的「回向功德力用」,只能成为亡者在「来世生处」的福德增上缘。
6.在中阴身间往生净土的修行条件
若是在中阴身内往生净土,绝对不会超过三日(严格来说,不会超过一日一夜,所以注重二十四小时的「助念」),因为往生净土是「定业纯熟」。尤其自在往生者,于临命终前,就是因为「定业成熟」,所以能「预知时至」,事先于「定中亲见」或「梦见弥陀及净土景象」,即是未来生缘先「成熟」,令其「预见」的征兆,这才是「预知时至」的本意。对于生平断断续续念佛,却在晚年用功念佛或者重病后才知用功念佛的莲友,「临终助念」至死后二十四小时的持续「助念」,是求生净土最重要的「黄金时间」。但是也有在中阴身间经过多日才超生净土的特例(后续自明)。亡者的「中阴身」若是想要「超生净土」,也要如「净土经典」所说:「以至心信乐之诚,求生净土」,念佛至「一心不乱」,才能突破中阴身间散乱、阴暗的心识,突破善恶业缘浮沉不定的过渡「业识」时期,在佛力摄持下,转变为「清净、光明的心识」,才能因为在「中阴身间」「信、愿、行」具足而往生净土。然而现在所说的亡者已经经过十日,尚停留在大殿不走,对「中阴身」的拔荐,不是好事。
7.如何劝导亡者舍离「留恋佛殿」、舍不得离去的「情执心」?
于是乙师父又到大殿开导亡者说:「………你如果想要早日投生到清净世界去,务必要全心全意观想阿弥陀经所说净土景像,最好把「阿弥陀经」背起来,极乐世界的景像,就如阿弥陀经所说,都是用七宝装饰成的,树木、鲜花都会闪闪发光,又有用七宝缀饰成的莲花池,充满在净土的各各角落,净土世界自然环境的景致,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自然环境能够相比的,莲社的自然环境,虽然四处皆有香花、扁柏及苍翠的树木,景观幽雅,但是究竟是生灭无常的,你如果想要早日在净土看到、享受庄严、快乐的净土美景,就不可以再留恋这个无常、生灭的『莲社』,更不可留恋『大殿』,一定要舍一取一,才能往生净土。我们不是赶你走,而是你已经在佛前发下『一定要超生净土、乘愿度众生的成佛大愿』(两位师父经常用『七种忏悔心』引导他发『成佛大愿』)。若是不能超生净土,就不能实现你的『成佛大愿』。所以你从现在开始,要更加紧用功念佛、礼忏,一心依阿弥陀佛经所说观想极乐世界清净,光明的景象,而且唯有你舍弃留恋大殿的心,舍弃留恋娑婆世界的心,才能全心全意投入极乐世界的光明景象中,才能全心全意投入阿弥陀佛的大悲接引誓愿中………。」
当乙师父对亡者开导后,再过数日,甲师父便梦到亡者已经投生到一处,变成一张婴儿的脸,(应该是尚未出生,只是预示罢了。按甲师父以持念观音圣号为常课,祈求观音梦示所致。)乙师父再去大殿时,已经感受不到「骨灰」的气味。自从「梦示后」,甲师父感觉亡父已经走了,不在莲社。
8.亡者「心结」若是打不开甚难引渡
由此度亡实例,说明了一个事实,亡者在生如果没有学佛,单凭「临终助念」与「死后的助念」,是甚难引渡亡者超生净土的,因为亡者「心结」没有打开。纵然亡者生前患有重病,或者临终呈现昏迷现象,但是断气后,「神识会立刻苏醒」,当然听得到旁人「念佛声音」,问题是他听不听得进去?纵然亡者听不进去,将此「念佛、诵经」功德回向亡者,也可以承受此功德,消除业障,增添他投生「善缘」之处的资粮,有善根者,更能依此「助念、诵经」回向功德,令亡者神识灵敏起来,更容易接受「佛法」教化,往生善道,甚至超生净土。但是「亡魂习性」千差万别,尤其生在「五浊恶世」,「习气深重」、「情执深重」,甚难引渡,若是七七四十九日内,没有「人道生缘出现」,就会堕入「鬼道之中」,甚至「畜生道中」;当「鬼道定业已成」,更是难度。故若欲真正利益「亲属」,生前之时就要制造其「亲近善知识」、听闻「讲经」、「念佛」的善因缘,否则到了「临终」或是「死后」才度,大多太慢了!尤其「意外死亡」更是难度,原因是一般亡者不愿意接受突然死亡的事实。
9.对于意外死亡者善意念佛有大助益的实例
如今年(九十三年)五月在电视上报导一则一位骑摩托车的小姐,被一名开车司机撞死的意外事件。笔者认识一位有阴眼通的女居士在看到这则报导时,用「眼通」亲见这位小姐的魂魄(神识)待在车祸现场痛哭,肇事的司机愧疚的在这位小姐丧生地点长跪合掌,双眼紧闭着,异常虔诚、专心的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回向这位亡者。然而这位亡者尚不能接受突然死亡的事实,在当处掩面痛哭,不接受司机的念佛善意。当时又有一群孤魂野鬼在旁张望,企图靠近亡者,但是由于那位司机「念佛至心无旁骛」的境界,自然「令心念在佛力摄持下散发祥和、庄严」的磁场,在当处环绕,致使那群孤魂野鬼退得远远的,不敢靠近。这就说明了纵然车祸死亡,亡者本人不愿接受死亡的事实,拒绝念佛者的善意,但是犹能因为「有人在旁念佛」而减少孤魂野鬼及已经死去的冤亲债主的干扰。故若是莲友遇到家属有这种「意外死亡」之事还是要在当处念佛及请人助念,对亡者有大助益。但是必须注意:一定要「心无旁骛」的专意念佛,才有这种「效果」。
(四)死后超渡牵涉引渡者与亡者双方面的心态问题
1.度亡实例
这是发生在民国八十四年的度亡实例,是笔者认识的出家师父亲身经历的事情。这是一桩女居士临终前念佛未生净土,又在死后寻求生前曾经亲近的师父超渡的实例。由此实例,说明了死后超渡的问题,不是度亡者单方面的开示与功德回向问题,尚牵涉到亡者是否愿意接受开示、引渡的善根问题。
有一位住在北部的女居士,在生之时重病缠身,又在一次车祸中头部重伤,送到医院后,因为不仅头壳有裂缝,腿部也骨折,医生不敢立刻在头部开刀,让这位女居士在痛苦中念佛三日三夜(痛到不能睡觉),念到不能出声后,最后因为喉咙卡痰没有即时抽出,导致不能喘气,嘴唇、脸色紫黑、窒息死亡。死后并没有往生净土,而且为了超渡,去找一位她生前亲近的师父度亡,但是亡者已经很久没有与师父联络,怕师父拒绝引渡,不敢贸然去见师父,于是附在日夜思念她的女儿身上,企图引这位师父过去。(按她女儿因此精神异常,住在松山疗养院。)
当丙师父(以下用丙师父代称)得知此事,便与亡者生前最好的四位女居士一起去疗养院探视…。当大家看到她女儿时,直觉她异于常人,眼神怪异,目露凶煞,而且她居然说出在生时被四个男人欺负,她怀恨在心永远忘不了。(这是感情上的问题,而且这件事只有其中一位女居士知道,她的女儿并不知情。)并且她的一举一动及讲话的神情、声音及哭泣声皆与亡母一模一样!
她看着丙师父,摸着师父的手说:「某某师,我好痛苦,你一定要救我。」丙师父心中一阵酸楚,对她说:「我会度你,你不要难过,但是不可再附在你女儿身上害了她。」自从丙师父答应引渡亡者后,大家都感觉到她女儿身上已经没有亡者的举动与声音,于是亡者便一路跟着丙师父回去。
第二天丙师父又去探视她女儿,结果她居然再度附在女儿身上说:「我就是故意附在我女儿身上,目的是引你过来超渡我。」
事实上她已经死亡一年,沦为鬼类,寿命又短,即将舍报,非常惊慌、害怕,不择手段,寻求超渡,结果丙师父一念悲愍,答应为她度亡。于是在一位师父指引下,每日礼诵慈悲三昧水忏一部、金刚经十二部、大悲咒二十一遍、观音圣号数百声、阿弥陀经三部,回向亡者,并引导亡者也在佛前跟着跪诵所有经咒。经过十二天左右,亡者得到礼忏、诵经、念佛的功德利益后,不再感到身心痛苦,当时丙师父感受到鬼魂身上出现薄薄的白光,将要投生之相,并且在亡者前方虚空中出现一圈白光,只要亡者投入白光,便会转生人道。
亡者因为感谢丙师父引渡她脱离痛苦,又想到生前师父非常照顾她,而不愿离去,想要留在此处照顾师父,结果因为她的一念留恋心、贪执心生起,才浮现的一圈白光倏然消失,她又心生惊怖,待在丙师父住处不走。(请注意:这就是引渡情执深重又「初学佛」的亡魂的困难处,所以「慈悲要有智慧」,如何才能引渡已经沦为「定业」的鬼类脱离鬼身?尤其没有宗教信仰或者是「初学佛」者?这个问题,值得省思!
)
有一天夜里,丙师父正在诵「金刚经」,亡者对身旁的女居士释放电波让她知道丙师父与亡者前世有情缘,要留在此地照顾丙师父不走,企图干扰师父诵经,使丙师父怀疑难道「至诚诵持金刚经没有护法神守护吗?」结果诵「金刚经」诵到一半,忽然间丙师父感觉有一尊戴着天冠、魁梧高大的护法神现身,充塞整个屋子,身旁的女居士也感受到,不令鬼魂干扰丙师父诵经,就在此时丙师父对护法神发愿说:「从现在开始要一心专修,并且发愿未来将度化许多人专修净土,往生净土,广度众生,共证佛道。若是这位女居士投生因缘已到,而不愿意离去,请护法神引她出去………。」
发完此大愿后,丙师父继续诵经,结果在诵「金刚经」的当下,感觉有一股非常庄严、安稳、回响的振波与丙师父一起恭诵「金刚经」,而且这股异常庄严的振波与丙师父恭诵经文的每一句每…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