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種情形(因爲人情因素,非去不可時,譬如是你的親朋好友請你去帶他們誦經、念佛,或者是某位蓮友的父母親或夫妻,或子女過世了,請你去帶他們誦經、念佛),請注意:不要采用以下所述「引導亡者(臨終人)看破人生假象的開示文」及不要采用以下所述「爲亡者(臨終人)開示忏悔法門全文。」
因爲亡者(臨終人)不能接受世間的親情兒女是「無常假相」的啓示,你引導亡者(臨終人)看破人生假相,他正在和親朋好友難舍難分,不願意死,他會當下對你起反感,不但不能度他,反而與他「結怨」(這是助念的經驗),只要引導亡者(臨終人)「求受叁皈五戒」及方便爲他開示「淨土法門」,誦經、念佛,勸其求生淨土即可,若是時間不允許,只要爲其誦經、念佛、回向即可。
(四)初學、理性之人適用何種開示文?
相對的,若是亡者(臨終人),已經皈依叁寶,生前偶而念佛,或不知念佛,但是對佛法已有概念,理性處世,又是初學之人,對親情、世間雖然有所挂念,但不會難舍、難分,或者亡者(臨終人)沒有信仰佛教,但是對叁寶有恭敬心,處世理性,對恩愛之親情提得起、放得下,便可采用以下所述「(一)爲初學之人臨終(中陰身)開示內容」;這種人雖然生前對人事有所挂心,但是只要一經開導,一點即通,然而由于生前沒有熏習佛法,一定要在臨終或已故的七七四十九天內,每天爲其「開示」,不斷地爲其提醒認清人生的假相、看破、放下,才能進入「佛法的熏陶中」─忏悔業障,皈依叁寶,受持五戒,修學淨土法門,求生淨土。
若是只爲其開示一次,或作簡短開示,是不能打開其一生中,對人事眷戀的「心結」。何以證之?大家想想,如果生前都沒有熏習過佛法,自然不能引渡其看破假象的人生,皈依叁寶,何況是只憑死後簡短的開示,或誦經、念佛,就能令其「心開意解」,超脫「昏沈不定的陰暗之身心」(中陰身)嗎?故萬萬不可忽視爲亡者(中陰身)不斷地開示的重要性。
(五)以下開示文不適用對象
相對的,若是亡者(臨終人)不但沒有宗教信仰(或者是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而且不信六道輪回,或者雖然相信善惡因果的道理,但是對僧寶沒有恭敬心,就不要請師父開示。如果因爲人情因素,你自己非去不可時(若是亡者是基督徒或天主教徒等,就不要去。)萬萬不可采用以下所述「臨終(中陰身)開示全文」,因爲一開示,就會引起他的大反感,與他「結大怨」。只要爲其誦經、念佛、回向即可。
(六)自殺、橫死之人適用的開示文
再則,若是遇到自殺(如用刀、用槍自殺、跳海、跳樓、上吊……,或橫禍(如車禍、飛機失事、海難、山難、槍殺、刀殺……)情形,切記:千萬不要在亡者面前挑起他自殺或橫死的痛苦回憶,因爲他的業識已經被他自殺或橫死時所産生強烈的苦痛、驚慌影相所羁絆或束縛,掙脫不出來,只能善巧方便地在七七四十九日的每一天不斷重複地開示說:「亡者○○○,你已經離開了這個充滿災難、病苦、煩惱的世界,不會再遭受疾病、煩惱、痛苦的折磨。
現在你只要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聖號(如果是念觀世音菩薩,就改稱南無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以下皆同),很快的就能獲得另外一種清淨、快樂、自在的輕盈身體。你現在應該爲你自己脫離了這個世界裏有病苦、有災難、有生命的身體,不再受到固體色身的禁锢與束縛,將要得到另外一種清淨、快樂、自在,沒有憂愁,煩惱的晶瑩身心而感到高興。
不要再對這個有戰爭、有災難、有悲歡離合的苦惱世界依依不舍,不要再對這個有病痛、有死亡的腐朽身體眷戀不舍。
從現在開始,要專心一意的想念阿彌陀佛,想念極樂世界,祈求阿彌陀佛接引你到沒有災難、沒有戰爭、沒有病苦、沒有憂愁、沒有煩惱、沒有生死的清淨世界去。
現在我們要爲你誦阿彌陀經和稱念阿彌陀佛聖號,你要隨著我們一齊誦阿彌陀經和稱念阿彌陀佛聖號。當我們沒有誦經、念佛的時候,你一定要自己勤快念佛,不管你念佛念了多久,一直要稱念到你投生爲止,阿彌陀佛一定會接引你到清淨的世界去。到了極樂世界,你就能獲得另外一種清淨、光明、快樂、自在的晶瑩化身,永遠不會再墮落到這個充滿災難、戰爭、病苦、煩惱的世界受苦。
記住:當我們沒有誦經、念佛時,你一定要自己勤快念佛,不管你念佛的時間有多久,一直要稱念到你投生爲止,阿彌陀佛一定會接引你到清淨的世界去,永遠脫離這個充滿痛苦、煩惱的色身。」(按亡者可能在剛開始聽到「開示文」時,不能全部接受,但是在不斷重複「開導」後,必能産生「潛移默化的效果」。歐巴桑、阿婆、阿伯等亡者亦可采用此段開示文。
若是觀察出亡者生平觀念能夠進一步接受「人生假相」的啓示下,更要重複地爲其開示以下所說「看破人生假相」一文,引導其忏悔業障,受持叁皈依,安定他自殺後所産生的「後悔、驚慌、散亂的心念」,指引他一個心靈依靠的方向─爲他開示「淨土法門」(如下文所說),令其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才能救拔他在自殺或橫禍後,所産生「黑暗、濁亂」的業識,投生到善道去。
若是觀察出亡者生平觀念不能接受以上所說開示內容,則不要爲其開示,倘若勉強爲之會産生強烈的反效果。
(七)二十歲以下小孩及歐巴桑、阿婆、阿伯等亡者適用開示文
再者若是二十歲以下小孩死了(或是沒有皈依佛教的歐巴桑、阿伯等)死了,就要善巧方便地安慰他,令其一心思念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思念極樂世界,在七七四十九日的每一天不斷重複地開示說:「 亡者○○○,這個世界有災難、有戰爭、有病苦、有生死,有一個世界沒有災難,沒有戰爭,沒有病苦,沒有生死,而且很快樂、很幸福、很清淨,那個世界現在有很多佛菩薩都在歡迎你去那個世界享受幸福、安詳、清淨的快樂。
你現在已經脫離了這個有病痛、有災難、有生死的身體,只要你從現在開始一心稱念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聖號,阿彌陀佛就會大放光明,接引你到那個清淨、快樂、幸福的世界去。
你現在先去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爸媽(或兄弟姊妹、或女兒等,以下皆同),以後也一定會去極樂世界與你團聚在一起的,阿彌陀佛比爸媽(或稱我們,以下皆同。)還要慈祥,比爸媽更會關心你、照顧你(對小孩,或歐巴桑、阿婆而言)。
爸媽(或稱我們)都是阿彌陀佛的弟子,現在每天都在念阿彌陀佛,以後一定會去親近阿彌陀佛。你現在一定要隨著我們一齊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阿彌陀佛神通廣大,一定會接引你到極樂世界去。
你現在應該爲你自己將要得到另外一個清淨、快樂、自在的輕盈身心而感到高興,不要再對這個有戰爭、有災難的世界依依不舍,不要再對這個有病苦、有死亡的腐朽身軀留戀不舍。
從現在開始,應該快快樂樂的想念阿彌陀佛,想念極樂世界。我們誦經、念佛的時候,你就要跟著一起誦經、念佛,我們沒有誦經、念佛的時候,你就要自己勤快念佛,阿彌陀佛一定會接引你到那個幸福,快樂的清淨世界去。
記住:我們沒有誦經、念佛的時候,你一定要自己勤快念佛,不管你念佛念了多久,一直要念到你投生爲止。
記住:不管你念佛念了多久,一直要念到你投生爲止,阿彌陀佛一定會接引你到那個幸福、快樂的世界去,我們以後也一定會到那個幸福、快樂的世界去與你永遠團聚在一起。(自殺或橫死之人,也可爲其作以上方便開示,視需要情形而定,不可勉強爲之)。
(八)不可妄教臨終人觀空
更要注意一點,就是一類修禅者,注重于平時及臨終「觀空、入空、當下即空的心念」,而不注重日常心性、習氣的反省及修持,尤其在臨終時教導初學者或不懂佛法之人觀空,或觀淨土本空、念佛本空的道理,而不知一般臨終人,臨終心念的恐慌、無主、無助!有相都觀不起來,何況是觀空?(臨終人會誤觀爲什麼都沒有空的)。一個「意識迷茫」的臨終之人,豈可教他觀空呢?
(九)以下開示內容要家屬全力配合
可以說,以下開示內容,無論適用于叁寶弟子或有念佛基礎的蓮友,或者是一般的善男信女,都一定還要家屬願意全力配合,才能去做。尤其是沒有什麼佛法概念,念佛又不精進的佛教徒,雖然法師(或善知識)在旁邊對亡者開示,但是法師走後,家屬在旁邊哭泣,或偷哭,或者不相信佛教,排斥叁寶,或者不用純正對亡者超渡有益的佛事,都會形成幹擾作用,影響亡者的心念,及阻礙亡者投生到好的地方去。
所以如果你希望亡者蒙受佛力加被,投生到善道或清淨世界去,一定要「生者─家屬」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內,全力引導亡者配合「開示內容」去做。只要任何一位法師或善知識,或者亡者的家屬,用以下「開示儀軌」,令亡者「心智啓開」、「心開意解」生起向善、向道、向光明的清淨心念,投生到善道,或者清淨世界去,就是度化了一位衆生,脫離生死苦海,功德無量。也是爲人子女對父母等(亡者)盡了最大的孝道。
六、臨終開示儀軌(或中陰身)
(一)對初學之人臨終(中陰身)開示內容
1、楊枝淨水贊(爐香贊)
2、大悲咒叁遍(灑淨)
◎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南無喝羅怛那哆啰夜耶 南無阿唎耶 婆盧羯帝爍缽啰耶 菩提薩埵婆耶 摩诃薩埵婆耶 摩诃迦盧尼迦耶 唵 薩皤啰罰曳 數怛那怛寫 南無悉吉嘌埵伊蒙阿唎耶 婆盧吉帝室佛啰楞馱婆 南無那啰謹墀 醯唎摩诃皤哆沙咩 薩婆阿他豆輸朋 阿逝孕 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多 那摩婆伽 摩罰特豆 怛侄他 唵 阿婆盧醯 盧迦帝 迦羅帝 夷醯唎 摩诃菩提薩埵 薩婆薩婆 摩啰摩啰 摩醯摩醯唎馱孕 俱盧俱盧羯蒙 度盧度盧罰阇耶帝 摩诃…
《臨終、中陰身、作七、度亡開示(如何對往生的親友臨終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