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我自幼至長因「觀音菩薩」慈悲引渡而念佛、學佛,出家…(蓮舍法師)▪P4

  ..續本文上一頁

  有一天夢見自己的頭發掉光了,我嚇得不知如何是好,趕快求菩薩幫忙,菩薩即時在夢中出現,我告訴菩薩: 「我要等畢業才出家,現在頭發掉光了怎麼辦?」

  

  菩薩說: 「 你出家的因緣到了,你不是想受廣欽老和尚主辦的叁壇大戒嗎?今年妙通寺傳戒,得戒和尚是廣欽老和尚。」

  

  我告訴菩薩: 「我與父母有約要等畢業才剃度,如今應如何向父母說呢?」

  

  菩薩教我寫信,內容主要是從小發願要出家,一直到今日從沒改變。

  

  又指導我說: 「今年廣欽老和尚是傳叁壇大戒的戒和尚,今年不出家,明年再出家就不能受廣欽老和尚的戒,而且我在寺院也住了近一年,一切都能適應,請父母成全….。」

  

  我依照菩薩的指導寫信回家,叁天後我打電話回去,大妹接的,我問: 「父母見信後反應如何? 」

  

  大妹告訴我: 「爸媽已經同意了。」我就請母親聽電話,母親問我: 「你要出家有沒有衣服?」

  

  我說: 「臨時決定還沒做衣服。小妹讀家政會做衣服,可否請她來寺院住幾天幫我做出家服。」母親答應了,即刻叫小妹來寺院幫我做出家服。

  

  14.菩薩令父母完全接受我出家

  

  剃度日選在 六月十九日,當天有好幾位家人及朋友來觀禮,二姊請姊夫幫我照相留念,我寄了一張個人的出家相回去,大妹來電說: 「母親交代我不可回去,因爲我讓祖先及父母蒙羞。」所以寄回去的相片,不可入客廳,只好放在外面鞋櫃的抽屜裏。

  

  過了幾天大妹又打電話來說: 「母親說我隨時可回家,而且也將我的相片拿到裏面。放在佛龛的抽屜。」

  

  我好奇地問: 「才幾天怎麼轉變這麼大?」

  

  大妹說: 「鄰居知道你出家,大家相約一起到家裏向父母親恭喜。」並且說: 「一子出家,九玄七祖盡超升。」還說: 「生個出家兒比生個狀元兒還不容易。」種種的贊美,最後說你回來要到他們家普照普照。爸媽聽了非常高興,才知以前的觀念是錯誤的,不但不會使家人蒙羞,還如此的光榮。

  

  我問: 「他們怎麼知道的?」

  

  大妹說: 「有位陌生人告訴斜對面的佛教徒你出家的事,然後大家相約來家裏證實。」

  

  我想這位陌生人一定是觀世音菩薩的示現;因爲我去讀佛學院除了家人,鄰居沒有人知道,又我臨時決定出家,更不可能有人知道。以上是我二十多年來稱念觀世音菩薩與菩薩相應的事與出家過程。然而以上所舉數例僅是我在這二十幾年來菩薩爲我示夢教導的千萬分之一而已…。

  

  15.我與師公見面的因緣

  

  (1)菩薩夢示,我因宿緣牽引到千佛山讀佛學院

  

  記得我要讀佛學院時,經朋友介紹了叁個地方,我去拜訪了曉雲法師創辦的蓮華佛學園、圓光佛學院,這兩處都覺得不錯,我就不想去第叁處,想從這兩處選擇。有一天,菩薩又在夢中出現。我問菩薩: 「我應選擇那一個?」菩薩微笑。

  

  我又問: 「難道這兩處都不是?」

  

  菩薩說: 「過幾天你就會知道了。」

  

  過了幾天,我接到萬佛寺地藏法會七天的邀請函,我邀了住在萬佛寺附近的 張太太一起參加,最後一天是朝山。 張先生說: 「朝山在深夜要有伴才讓太太參加。」因此我去了她家,而認識了她的女兒, 張小姐拿了一本「佛印月刊」,翻到「千佛山女子佛學院」的「招生啓事」。問我: 「我要不要參考看看。」

  

  我答: 「好啊!可以多一個選擇。」

  

  于是 張太太馬上打電話找老和尚。老和尚說: 「他最近與人有約都再在古嚴寺,佛學院那邊有教務主任,會幫我介紹。」

  

  張太太問我: 「老和尚不在,你要不要去?」

  

  我答: 「那就不去了。」

  

  第二天晚上十點多 張太太打電話來說: 「老和尚剛打電話給她,他約的人臨時有事取消了,如果我還要去菩提寺,他就回去。」

  

  我說: 「好,我們明天(星期六)下午去。」

  

  老和尚星期六晚上才回到菩提寺。隔天早上老和尚打對講機到知客室找我們, 張太太陪我去見老和尚。

  

  老和尚第一句話就問我: 「來看佛學院的人,都是由教務主任介紹即可,爲什麼你一定要見我呢?」

  

  我答: 「選擇佛學院不是我的目的,選擇善知識才是我的目的,這是我的終身大事,所以我要慎重。」

  

  老和尚說: 「你很特殊。」

  

  然後老和尚很詳細的介紹自己:從在母親的腹中談起,一直到目前,

  

  他一生所經曆的點點滴滴,老和尚從早上到下午爲我們講了約六小時。我很專心在聽,也感受到老和尚的誠懇。最後老和尚說: 「他剛好有事要到高雄,順路載我們到車站。」

  

  在這段路程中,老和尚很細心的一遍又一遍的爲開 車的小姐,講解一些事情,那份耐心很像夢中的觀世音菩薩,老和尚送我們到了臺南車站。

  

  我們回臺中的途中, 張太太問我: 「你選擇到那裏讀佛學院?」

  

  我說: 「我聽老和尚的經曆那麼豐富,又有耐性,又參訪過那麼多的善知識,我覺得跟他學一定沒錯。」這是我對老和尚的第一印象。

  

  入學後,我們課程一半以上是老 和尚親自教授,他上課分析講解的很清楚,重點部份會不斷地重複、提醒,這個佛學院很特殊不用考試,老和尚是佛學院的院長,他說: 「我們日常生活的表現就是成績單,但有研討,研討的紀錄是院長用來了解我們上課理解的情形,有時教難懂的經文,研討的結果完全不相應老和尚所說的。老和尚則改用不同的方式或舉例來诠釋,才使我們了解一點點。老和尚很有耐心的說:我學佛六十幾年,將心得整理成重點,告訴你們,你們只要用心學,六年就可以學到我花了六十年所學的精華,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到佛學院不久,就聽到老和尚獅子吼,有幾位同學覺得老和尚脾氣不好,罵人那麼凶,很害怕,想要辦休學,因爲我是班長,就先來告訴我他們的想法。

  

  我說: 「我們要先了解老和尚爲什麼獅子吼,內容是什麼?」

  

  當同學了解內容,才體會老和尚的苦心,不但沒被吼聲嚇跑了,反而越來越覺得老和尚真是位善知識,隨時提醒我們沒覺察而可能會犯的缺失,結果他們都比我早出家。

  

  (1)老和尚對我的開示,我銘記在心

  

  我出家那個時期,老和尚很少對外,可以說專心培育憎人,在客堂上老和尚是位嚴師,叫我們聽不懂有疑問要問,問錯了又說:你們連問題都不會問,到最後課堂上沒有人敢問問題。還好到晚上藥食後,老和尚會到大殿前的廣場,大家看到老和尚趕快搬椅子讓老和尚坐,而常住大衆也都去搬椅子自己坐,此時是大家最喜歡的時刻,因爲這時候問問題都不會挨罵,而且什麼問題都可以問,課堂上、生活上、修行上的種種問題,老和尚都很和藹的像位慈父,爲我們解答問題,如果沒人提問題時,老和尚也會講些修行上的道理與方法。

  

  例如:學佛方程式: 「當分別心生起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計較、執著;必須去認識去了解,進而有所發現,久而久之,一定會有所突破。」

  

  當心念生起分別的時候,不要忘了自己是個學佛的人,切忌只是計較、執著,應該深入地研究、分析、認識,並對自我有所察覺,返照于自我;如此不斷地修養自我,久而久之,必能漸趨于「覺」的圓滿。

  

  又如「計較」往往是發生于自我意識強烈之時,所謂得失、利害、無非是私欲的作祟,如果不爲煩惱所惑,不爲所知障礙,必然擁有的全是菩提與般若。

  

  因此「珍惜」的結果是饒益的道。「計較」的後遺症是感報的業;學佛主旨是道的修養,業的清淨;把握住了,受用無窮,錯過去了,輪回不息!

  

  所以,當問題的時刻來臨;如果能夠面對問題,從中著實的能認識、能了解,必定會發現忽略的許許多多。

  

  什麼是忽略了的?一味的計較,從不曾珍惜。

  

  假若,認識了計較,了解了珍惜;那末,凡所有的問題,隨即迎刃而解了;人與事的內涵,將會是慈悲的生命流程!

  

  分別止于計較,是業我。認識即是珍惜,是道我。

  

  在機緣際遇裏,能夠經得起幾許考驗?!

  

  五蘊變化的過程之中「想」、「行」之間如何建立起間隔,加大其距離,去思惟、去認識,在此間隔中發現轉化的機會。

  

  這些是老和尚常提醒我們的。

  

  有時白天信衆問的問題,老和尚也會在此時拿來問我們,大家靜靜地沒人回答,老和尚會說: 「那我來說給你們聽好了。」

  

  這時刻是老和尚教大家待人、處事、修行等種種的方法。

  

  我很感恩有此殊勝因緣在菩提寺,蒙受老和尚的教導。

  

  老和尚獅子吼,從不對人,而是針對我們疏忽的地方來提醒,防止犯錯,造成傷害或損失。個人犯錯,知道爲什麼,老和尚不會罵人;但會將此事,分析讓大家知道,而不提是誰犯的錯,因爲不告訴大家,可能還會有人犯同樣的錯。如果有人犯了錯,自己還沒察覺,此時就會集合大衆做獅子吼,還是對事不對人。老和尚說: 「不要去計較這事是誰犯的錯害大家被罵,有時也沒人犯錯,是我發現這事不注意會造成傷害,所以用獅子吼來提醒大家。」

  

  我心目中的師公是位外表嚴肅,內心柔軟、善良、慈祥的長者。

  

  16. 我與剃度恩師的因緣(待續)

  

《我自幼至長因「觀音菩薩」慈悲引渡而念佛、學佛,出家…(蓮舍法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