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意識下的潛藏

  佛學講座98 :意識下的潛藏

  

  名稱:佛學講座98/ 主講:普獻法師

  地點:士林公民會館/ 日期:98 年11 月21 日

  

  心地法門:「潛藏在意識下的思想,比攤在陽光下的更具殺傷力。」

  

  我們人類的生理、心理,尤其是心理這個領域,因爲非常抽象,卻是影響我們生命的全部內涵。在佛法裏面,有唯識宗特別強調如何認識自己的內在心理,從認識自己內在心理當中,來淨化自己的生命,這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唯識學講到我們的心理作用,就是說我們有思想、有行爲,這些思想、行爲的背後潛藏著非常大的一個寶庫,這個寶庫看不到,摸不著,而我們時時又把許許多多好的、壞的種子往裏面貯存起來。它的過程是這樣子的:

  

  透過我們的眼、耳、鼻、舌、身這五根,我們已經很習慣的利用這個生理五官向外去探索,探索我們觸對的世界,也就是色塵、身塵、香塵、味塵、觸塵。譬如我們眼能見到形形色色的世界;耳朵能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鼻子能聞到味道;舌頭能品嘗甜酸苦辣;身體可以感觸到許許多多的境界,像是木板很滑、衣服很柔軟,這個是觸覺。

  

  當(眼耳鼻舌身)五根觸對(色聲香味觸)五塵時,在根、塵相接的當下,我們産生了了別、認知的作用,我們很自然的就會起一個念頭:我看到什麼、我吃到什麼、我聞到什麼味道,這就是第六意識的分別,産生了認知作用。在認知的過程當中,我們會憑著過去的經驗,我們會去想象、分別、猜測,譬如說我們現在聽到外面的聲音,我們就會想是牛在叫呢?還是羊在叫?還是人在叫?這是猜測。

  

  在認知、了別、想象的過程當中,我們産生了感受——吃到好吃的,想多吃一點;看到好看的東西,收起來紀念欣賞。因爲好的感受讓我們産生貪愛執著的心理;如果是不合我的意,我的感受就是不舒服,看到仇人分外眼紅,一肚子氣。好的感受産生貪愛,不好的感受産生瞋恨,這個就是我們衆生養成的習性。

  

  從根、塵相接,到了別、認知、想象、産生感受,我們講了一大堆,但是從佛經來講,只是百分之零點幾秒的時間,就從認知、了別、想象、分別、到産生感受了,然後從感受當中産生貪愛執著的心理。接著就心動不如行動,這個時候好的感受讓我們貪戀執著,不好的感受我們就産生瞋恨排斥,這是我們千載萬年來養成的習性。這種習性非常難以察覺,而且認爲是理所當然,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愛恨分明,這是我們衆生相,是必然的現象。

  

  我們的感受不只是有好的感受産生貪愛,有壞的感受産生瞋恨,還有一種感受是不好不壞,但是感受産生了,我們沒有察覺,這就叫做無明。感受來了,不知道;感受變化了,不知道;感受消滅了,也不知道;我們的心很粗,粗心大意,這個是無明。

  

  我們就是不斷的受無明、貪愛、瞋恨這種心理,讓我們的心海不得安甯,波濤萬丈。

  

  ☆修行就是當下覺知感受

  

  一旦我們的六根觸對了色身香味觸法六塵,産生了認知、分別、想象,然後産生感受,接著貪愛、瞋恨、無明的種子就深深的隱藏在我們內心裏面,現在的心理學就稱爲「潛意識」,佛法有一個特殊的名詞,叫作「種子」。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有許許多多的種子,那個種子從哪裏來的呢?從現行來的;從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觸對(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不斷的接觸當中,産生了感受,然後就種下了貪愛、瞋恨、無明的種子,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佛法認爲我們談修行,就是要在感受當中來切斷它産生貪愛、瞋恨、無明的種子。因爲我們對感受的忽略,還會起惑、造業、受苦,所以佛法的修行要點並不是說我閉著眼睛誦經、念佛就解決問題了,而是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往內來觀察自己的感受,對感受的産生、變化、消滅這個過程如果是清清楚楚的,就不會種下貪愛、瞋恨、無明的種子。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假如說一個人到外面去把*瓦斯汽油搬回到床鋪底下放,危險不危險?很可怕喔,因爲隨時都有引爆的可能。而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卻是時時刻刻、隨時隨地不斷的往外探索,從探索當中我們産生感受,被這感受左右了,又産生貪愛瞋很的種子,深深隱藏在我們生命的內心深處。這個種子一旦種下去以後,種子生現行。就像一顆種子丟在泥土裏面,遇到陽光、澆點水、加上空氣,它會發芽抽枝、長葉子、開花結果;這個叫種子生現行。

  

  現行生種子,種子生現行,我們修行困難就是我們不斷的從認知的過程當中,産生貪愛瞋恨的種子,然後我們又被這些種子引發出貪愛瞋恨的行爲。就是說我們每時每刻不斷的把瓦斯汽油毒藥*搬到床鋪底下,然後我們睡到*的床上,那是非常危險。

  

  所以古人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起心動念無非是業;在我們起心動念當中,我們已經種下了惡業。在我們內心深處,隨時都有引爆的可能。

  

  舉個例子來講,在美國一個十叁四歲的年輕人,那是一個模範生,有一天他跟同學吵架了,這個模範生回到家裏面把他老父的槍拿到學校來,對老師、同學掃射。你會說一個模範生爲什麼做這種行爲?因爲我們每一個人的潛意識裏面潛藏著許許多多的種子,貪愛、瞋恨、無明的種子,這個種子一旦引爆起來,不管你過去表現多麼好,在我們還沒有把種子裏面的頑劣分子去除以前,隨時都有引爆的可能。所以社會上有些人看起來是一個大好人,可是他一發脾氣的時候失手殺人。

  

  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內心裏面有許許多多惡劣的分子,有的時候莫名奇妙的發脾氣,有的時候莫名奇妙的惡言惡語,我們明知這些行爲不好,可是我們控製不了。這個就是隱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種子,它遇到境界的時候自然會現行。就像那個*,你丟一把火進去,馬上爆炸,道理就是這樣子。所以這個地方說「潛藏在意識下的思想,比攤在陽光下的更具殺傷力。」

  

  日常生活當中,譬如說我們看到某一個人,一見面好象很有緣,就很喜歡跟他講話,這是在我們內心深處跟這個人過去有一面之緣,或者是他幫助過我,在我的印象當中他是一個好人,是我的恩人,所以就很自然的表現出那種友善的態度。可是有時候看到某一個人,他的長相、行爲都很不錯,但是一看到他就討厭,這就涉及到我們多生多劫來所結的一種緣了,我們種下對某人惡劣的印象,那個種子一直隱藏在內心深處。

  

  ☆一切非命定,是自造的

  所以現實的人生當中,某人跟某人會結合在一起,某人會生這個孩子,某人會有這個孝子賢孫,有些人會爲兒女花掉一切的財富、傷心流淚、或者白發送黑發,這一切一切都是我們的業力,我們的身業、口業、意業所結來的一種果。

  

  現象界人生的一切,當我們不了解的時候,就會認爲這是有一個什麼主宰著我們,創造我們。依佛法來講,一切生命現象的背後,不是另外有一個什麼主宰,其實就是我們自己。因爲我們不了解,所以我們去想象有一個創造主來安排我們。依佛法來說,命自己造,福自己修,一切一切是凡走過的必有痕迹。今天我的家庭、我的事業、我的父母、我的妻子、我的兒女、我的丈夫,這一切一切不是命定的,是我自己日常生活當中,我的習性反應去招感來的,所以才說命自己造,福自己修。

  

  話說有一個太太自從懷孕以後,就聽說懷孕的時候最重要就是要誦經念佛。中國古書上有這麼講,佛法裏面也有胎教的思想,尤其是懷孕叁個月內,這是最重要的時刻,媽媽不可以過勞,不可以激烈運動。這次去巴西的時候,有一個信徒她懷孕叁個月內做激烈運動,結果流産了。所以古書上說,父精母血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最初這兩叁個月內,胎兒生命在飄,很危險。六七個月以後,他就慢慢比較穩定了。

  

  這個太太信佛很虔誠,懷孕後就每天誦經迥向給自己的孩子。按照佛經裏面說,懷孕的時候眼睛不要看那些可怕、恐怖的鏡頭,耳朵不要聽那些可怕的音聲,心裏不可以發怒,這樣養的孩子就會很好。然後營養要充足。她懷孕已經七八個月了,平安無事。

  

  有一天,她要誦金剛經。誦一部金剛經要一個多小時。大熱天,很累,她突然間動了一個念頭,開冰箱就想喝冰水。冰箱一打開的時候,就聽到一個聲音:「媽媽,不可以吃,我會冷。」她想,是不是錯覺?就關上冰箱。她就想:「等我誦經念完以後,我再來吃吧。」誦完經,她又去打開冰箱。一打開,又聽到一個聲音說:「媽媽,我會凍死啊!你再吃,我會凍死。」她就關起冰箱,不敢吃了。後來懷孕十個月,孩子生下來了,小孩子長得很可愛,真的是掌上明珠。

  

  然後她的親戚朋友就說:「你生這個孩子,她要吃母奶,你就要多補一點。」所以親戚朋友就用雞蛋啊、一些營養的東西給她吃。她吃了以後,奶水不但沒有增加,這個小孩子好象不喜歡吃奶水,慢慢就瘦下來了。小孩瘦下來以後,有一天她看不對勁,抱去給醫生看。醫生說:「你孩子沒病啊,多吃一點肉類啊、蛋類啊,營養才夠。」她就拼命吃了。

  

  可是這孩子勉強吃了奶以後,就瀉肚子,她愈看愈急了,想到沒辦法,就求佛菩薩,佛菩薩又不會講話,她就把自己的臉貼在小孩子的臉,抱得緊緊的,「孩子啊,媽媽做錯什麼事呢?媽媽應該誦什麼經,你才會平安呢?」突然間,母子連心,她就聽到小孩子說:「媽媽,你幫我誦地藏經,回向給那些冤親債主。」

  

  「奇怪?我有什麼冤親債主?」她心裏這麼想,這孩子就說:「你吃的那些,都是要我們還的。」所以這個媽媽就開始幫她小孩誦地藏經。誦啊誦啊,人都是懈怠的,有一天她看到孩子慢慢長大後,就抱孩子臉貼臉的問:「孩子,我要幫你誦到幾歲,我才不必誦地藏經?地藏經太長太長了。」她說:「…

《意識下的潛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心影響環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