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讲座98 :意识下的潜藏
名称:佛学讲座98/ 主讲:普献法师
地点:士林公民会馆/ 日期:98 年11 月21 日
心地法门:「潜藏在意识下的思想,比摊在阳光下的更具杀伤力。」
我们人类的生理、心理,尤其是心理这个领域,因为非常抽象,却是影响我们生命的全部内涵。在佛法里面,有唯识宗特别强调如何认识自己的内在心理,从认识自己内在心理当中,来净化自己的生命,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唯识学讲到我们的心理作用,就是说我们有思想、有行为,这些思想、行为的背后潜藏着非常大的一个宝库,这个宝库看不到,摸不着,而我们时时又把许许多多好的、坏的种子往里面贮存起来。它的过程是这样子的:
透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我们已经很习惯的利用这个生理五官向外去探索,探索我们触对的世界,也就是色尘、身尘、香尘、味尘、触尘。譬如我们眼能见到形形色色的世界;耳朵能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鼻子能闻到味道;舌头能品尝甜酸苦辣;身体可以感触到许许多多的境界,像是木板很滑、衣服很柔软,这个是触觉。
当(眼耳鼻舌身)五根触对(色声香味触)五尘时,在根、尘相接的当下,我们产生了了别、认知的作用,我们很自然的就会起一个念头:我看到什么、我吃到什么、我闻到什么味道,这就是第六意识的分别,产生了认知作用。在认知的过程当中,我们会凭着过去的经验,我们会去想象、分别、猜测,譬如说我们现在听到外面的声音,我们就会想是牛在叫呢?还是羊在叫?还是人在叫?这是猜测。
在认知、了别、想象的过程当中,我们产生了感受——吃到好吃的,想多吃一点;看到好看的东西,收起来纪念欣赏。因为好的感受让我们产生贪爱执着的心理;如果是不合我的意,我的感受就是不舒服,看到仇人分外眼红,一肚子气。好的感受产生贪爱,不好的感受产生瞋恨,这个就是我们众生养成的习性。
从根、尘相接,到了别、认知、想象、产生感受,我们讲了一大堆,但是从佛经来讲,只是百分之零点几秒的时间,就从认知、了别、想象、分别、到产生感受了,然后从感受当中产生贪爱执着的心理。接着就心动不如行动,这个时候好的感受让我们贪恋执着,不好的感受我们就产生瞋恨排斥,这是我们千载万年来养成的习性。这种习性非常难以察觉,而且认为是理所当然,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爱恨分明,这是我们众生相,是必然的现象。
我们的感受不只是有好的感受产生贪爱,有坏的感受产生瞋恨,还有一种感受是不好不坏,但是感受产生了,我们没有察觉,这就叫做无明。感受来了,不知道;感受变化了,不知道;感受消灭了,也不知道;我们的心很粗,粗心大意,这个是无明。
我们就是不断的受无明、贪爱、瞋恨这种心理,让我们的心海不得安宁,波涛万丈。
☆修行就是当下觉知感受
一旦我们的六根触对了色身香味触法六尘,产生了认知、分别、想象,然后产生感受,接着贪爱、瞋恨、无明的种子就深深的隐藏在我们内心里面,现在的心理学就称为「潜意识」,佛法有一个特殊的名词,叫作「种子」。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许许多多的种子,那个种子从哪里来的呢?从现行来的;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触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不断的接触当中,产生了感受,然后就种下了贪爱、瞋恨、无明的种子,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佛法认为我们谈修行,就是要在感受当中来切断它产生贪爱、瞋恨、无明的种子。因为我们对感受的忽略,还会起惑、造业、受苦,所以佛法的修行要点并不是说我闭着眼睛诵经、念佛就解决问题了,而是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往内来观察自己的感受,对感受的产生、变化、消灭这个过程如果是清清楚楚的,就不会种下贪爱、瞋恨、无明的种子。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说一个人到外面去把*瓦斯汽油搬回到床铺底下放,危险不危险?很可怕喔,因为随时都有引爆的可能。而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却是时时刻刻、随时随地不断的往外探索,从探索当中我们产生感受,被这感受左右了,又产生贪爱瞋很的种子,深深隐藏在我们生命的内心深处。这个种子一旦种下去以后,种子生现行。就像一颗种子丢在泥土里面,遇到阳光、浇点水、加上空气,它会发芽抽枝、长叶子、开花结果;这个叫种子生现行。
现行生种子,种子生现行,我们修行困难就是我们不断的从认知的过程当中,产生贪爱瞋恨的种子,然后我们又被这些种子引发出贪爱瞋恨的行为。就是说我们每时每刻不断的把瓦斯汽油毒药*搬到床铺底下,然后我们睡到*的床上,那是非常危险。
所以古人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起心动念无非是业;在我们起心动念当中,我们已经种下了恶业。在我们内心深处,随时都有引爆的可能。
举个例子来讲,在美国一个十三四岁的年轻人,那是一个模范生,有一天他跟同学吵架了,这个模范生回到家里面把他老父的枪拿到学校来,对老师、同学扫射。你会说一个模范生为什么做这种行为?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面潜藏着许许多多的种子,贪爱、瞋恨、无明的种子,这个种子一旦引爆起来,不管你过去表现多么好,在我们还没有把种子里面的顽劣分子去除以前,随时都有引爆的可能。所以社会上有些人看起来是一个大好人,可是他一发脾气的时候失手杀人。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内心里面有许许多多恶劣的分子,有的时候莫名奇妙的发脾气,有的时候莫名奇妙的恶言恶语,我们明知这些行为不好,可是我们控制不了。这个就是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种子,它遇到境界的时候自然会现行。就像那个*,你丢一把火进去,马上爆炸,道理就是这样子。所以这个地方说「潜藏在意识下的思想,比摊在阳光下的更具杀伤力。」
日常生活当中,譬如说我们看到某一个人,一见面好象很有缘,就很喜欢跟他讲话,这是在我们内心深处跟这个人过去有一面之缘,或者是他帮助过我,在我的印象当中他是一个好人,是我的恩人,所以就很自然的表现出那种友善的态度。可是有时候看到某一个人,他的长相、行为都很不错,但是一看到他就讨厌,这就涉及到我们多生多劫来所结的一种缘了,我们种下对某人恶劣的印象,那个种子一直隐藏在内心深处。
☆一切非命定,是自造的
所以现实的人生当中,某人跟某人会结合在一起,某人会生这个孩子,某人会有这个孝子贤孙,有些人会为儿女花掉一切的财富、伤心流泪、或者白发送黑发,这一切一切都是我们的业力,我们的身业、口业、意业所结来的一种果。
现象界人生的一切,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就会认为这是有一个什么主宰着我们,创造我们。依佛法来讲,一切生命现象的背后,不是另外有一个什么主宰,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不了解,所以我们去想象有一个创造主来安排我们。依佛法来说,命自己造,福自己修,一切一切是凡走过的必有痕迹。今天我的家庭、我的事业、我的父母、我的妻子、我的儿女、我的丈夫,这一切一切不是命定的,是我自己日常生活当中,我的习性反应去招感来的,所以才说命自己造,福自己修。
话说有一个太太自从怀孕以后,就听说怀孕的时候最重要就是要诵经念佛。中国古书上有这么讲,佛法里面也有胎教的思想,尤其是怀孕三个月内,这是最重要的时刻,妈妈不可以过劳,不可以激烈运动。这次去巴西的时候,有一个信徒她怀孕三个月内做激烈运动,结果流产了。所以古书上说,父精母血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最初这两三个月内,胎儿生命在飘,很危险。六七个月以后,他就慢慢比较稳定了。
这个太太信佛很虔诚,怀孕后就每天诵经迥向给自己的孩子。按照佛经里面说,怀孕的时候眼睛不要看那些可怕、恐怖的镜头,耳朵不要听那些可怕的音声,心里不可以发怒,这样养的孩子就会很好。然后营养要充足。她怀孕已经七八个月了,平安无事。
有一天,她要诵金刚经。诵一部金刚经要一个多小时。大热天,很累,她突然间动了一个念头,开冰箱就想喝冰水。冰箱一打开的时候,就听到一个声音:「妈妈,不可以吃,我会冷。」她想,是不是错觉?就关上冰箱。她就想:「等我诵经念完以后,我再来吃吧。」诵完经,她又去打开冰箱。一打开,又听到一个声音说:「妈妈,我会冻死啊!你再吃,我会冻死。」她就关起冰箱,不敢吃了。后来怀孕十个月,孩子生下来了,小孩子长得很可爱,真的是掌上明珠。
然后她的亲戚朋友就说:「你生这个孩子,她要吃母奶,你就要多补一点。」所以亲戚朋友就用鸡蛋啊、一些营养的东西给她吃。她吃了以后,奶水不但没有增加,这个小孩子好象不喜欢吃奶水,慢慢就瘦下来了。小孩瘦下来以后,有一天她看不对劲,抱去给医生看。医生说:「你孩子没病啊,多吃一点肉类啊、蛋类啊,营养才够。」她就拼命吃了。
可是这孩子勉强吃了奶以后,就泻肚子,她愈看愈急了,想到没办法,就求佛菩萨,佛菩萨又不会讲话,她就把自己的脸贴在小孩子的脸,抱得紧紧的,「孩子啊,妈妈做错什么事呢?妈妈应该诵什么经,你才会平安呢?」突然间,母子连心,她就听到小孩子说:「妈妈,你帮我诵地藏经,回向给那些冤亲债主。」
「奇怪?我有什么冤亲债主?」她心里这么想,这孩子就说:「你吃的那些,都是要我们还的。」所以这个妈妈就开始帮她小孩诵地藏经。诵啊诵啊,人都是懈怠的,有一天她看到孩子慢慢长大后,就抱孩子脸贴脸的问:「孩子,我要帮你诵到几岁,我才不必诵地藏经?地藏经太长太长了。」她说:「…
《意识下的潜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