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講座90:追求快樂
名稱:佛學講座一90 主講:普獻法師
地點:佛音寺 日期:98年8 月29 日
在我們還沒有講到「心地法門」的時候,我想請問各位,家裏有開公司的人請舉手。好象很少數。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開了兩家公司,各位想知道嗎?每一個人的內心經營著兩家公司,一家叫煩惱有限公司,一家是快樂無限公司。
爲什麼叫煩惱有限公司?因爲煩惱人人討厭,自作自受。當你哭的時候,你一個人哭;當你笑的時候,全世界的人都跟著我們笑。所以我們開的煩惱公司叫「有限公司」 ,人人討厭,自作自受。快樂爲什麼是無限公司呢?因爲快樂人人歡喜,快樂可以跟別人分享,所以是「無限公司」。
接著我們來研究的是什麼「煩惱有限公司」 ?煩惱有限公司是以貪瞋癡爲原料,以無明爲本,製造出來的産品就是身煩心惱。這種産品人人都很討厭,所以銷路不好啊,銷路奇差,幾乎都是全打回票。因爲外銷不成,只好內銷,讓自己受用,所以這個公司老是賠本。但是因爲無明不斷,這個本也賠個不完。
各位有沒有開過煩惱有限公司?到現在還在開喔。我們了解我們開的這個公司不行,那我們必須開另外一個公司,叫做「快樂無限公司」。它是以利他奉獻作爲經營的宗旨;智慧是它的生産動力;它的原料是慈悲,智慧加上慈悲就製造出快樂的産品。它的推銷員叫做樂善好施。因爲這種産品人見人愛,有益身心,不用推銷自然是銷路奇佳,供不應求,分公司如雨後春筍,一家一家的成立。只要推銷如法的話,每一個人都將成爲自己的分公司,彼此可以互相支援回饋,是注定永遠皆大歡喜的公司。
我們經營兩個公司,一個賠本,一個是賺錢的。當我們哭泣的時候,我們孤家寡人,一個人哭泣;當我們高興歡笑的時候,我們會影響到別人,跟我們分享我們的快樂喜悅。
所以要記得我們這次講的心地法門,最重要的是就是要讓各位了解,我們信佛學佛就是時時刻刻要用智慧、要用慈悲來讓我們的生命光上加彩,叫做光彩亮麗的人生。而不是因爲我們信佛學佛了,我們消極厭世、放棄家庭、放棄子女、放棄一切;那不叫放棄,那是逃避。
你有家庭、你有事業、你有幾千萬的財産,可是你的內心是空空如也,你不會說我擁有很多、我很驕傲、我地位很高;口袋是滿滿的,內心是空空的,這個叫做提得起放得下。那你如果說我萬緣放下,我把我的妻子兒女丟在一旁,把我的事業棄之不顧,這個叫做不負責任,提不起放不下。我們學佛的人要有提起的功夫、要有放下的功夫,這樣子的話,自己快樂,也帶給家人、身邊的人快樂,那麼我們就開了一間快樂無限公司了。
心地法門:「停止希望快樂的心理,試圖了解不快樂的原因。」
人活在世界上都是追求快樂。「追求快樂」這句話沒有錯,但是我們進一步去了解的話,那表示我們沒有快樂才來追求快樂啊。譬如說你現在幾千萬幾億萬,那你不想賺錢了;你現在沒有錢才想賺錢。所以「追求快樂」,依世俗來講是對的、正確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的話,這表示我們的快樂是別人給我們的,是外在的人事物給我快樂。世俗有一句話:「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依佛法來研究,真正的快樂不是別人給你,而是我們的內心甯靜、心安理得、法喜充滿。
快樂是發自內心裏面的,從甯靜當中所産生的法喜,透過讀書、誦經、禮佛、忏悔、布施的那種心安理得的狀況,而不是外邊的人事物給我們快樂。
我常常講,人生常常面對兩個問題,一個是方向,一個是方法。如果我們想追求快樂,想從外在的人事物上面得快樂的話,那永遠都被外在的一切控製,沒完沒了;方向錯了,方法也錯了,你就是永遠不能快樂。
佛經裏面說我們每一個人內心裏面有一塊寶:如意的寶珠,就是我們的心,或是說佛心、佛性、本心、本性。我們有這麼一顆明珠,但是我們忘記去找回這顆明珠,而一直往外追尋,往外尋尋尋覓覓,找得好辛苦,最後焦頭爛額。因爲希望愈大,失望就愈大。
所以我們試圖來了解不快樂的原因。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爲我們把方向跟方法弄錯了。現在我們來受八關齋戒,來找回我們的本心、本性。找回這顆明珠的人,他不向外去追求了,他能夠自得其樂,也可以跟別人分享生命的喜悅。
☆
在座有沒有會吹笛子、洞箫?你們知道笛子、洞箫爲什麼聲音這麼好聽?因爲笛子、洞箫是中空的,吹起來的聲音很美妙。當我們內心能夠放空了,我們把向外追尋的念頭停止了,放空一切了,這個時候我們就能夠吹出漂亮的人生音樂。我們就是因爲不能放空,所以晚上睡不著,白天胡思亂想,白日夢,晚上也是夢一大堆的,吃安眠藥才能睡覺。這就是不能放空,放不下,所以尋尋覓覓,起起伏伏的,這一生都是在上坡下坡、上坡下坡當中,在迷惘中過日子。
我們要學習不去回想那些沒有意義的、回想那些不堪回味的,最重要是把握此時此刻我的心是否安下來了,我的心是否定下來了。
各位,我們白天到SOGO、家樂福、大潤發買一大堆東西,你蠻喜歡的,請問我們晚上可不可以抱著這些東西睡覺?千萬不可抱一大堆東西睡覺。白天工作累了,我們必須回到家裏面洗個澡,好好睡覺。可是各位有沒有想到這個問題,我們的心牽挂太多了,過去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家庭人事上種種不如意的事情,一大堆的放在我們內心裏面,不空,所以我們幾乎是快樂的時刻不多。各位有沒有這種感覺?
現在你來到這個地方(佛音寺),起碼一日一夜沒有人我是非,有沒有輕松一點啊?要鼓掌;不是爲我鼓掌,是爲你自己的生命鼓掌。你這麼一鼓掌,你的眼睛就睜開了。有些人眯著眼睛在聽,讓我講的人也提不起勁。所以你的快樂會製造我快樂,因爲快樂是無限公司。
所以,我們要設法去找出不快樂的原因:就是我們放不下,我們追求的方向、方法錯了。如果你追求的方向、方法對的話,你應當是時時快樂。
☆
有些人說:「師父啊!你在寺廟裏面沒看電視,你不是無聊過日子嗎?」師父會不會無聊啊?不會。爲什麼呢?師父拿起經書,一讀經的時候,跟佛菩薩溝通了,了解佛菩薩的心地。佛菩薩沒有煩惱,我們讀這個經也沒有煩惱。要不然眼睛一閉,腿子一盤,心如止水,心回家睡覺了。
各位,你白天忙,晚上睡覺會很痛苦嗎?不痛苦啊,睡覺是很快樂的。出家人過著單純的生活,誦經、拜佛、打坐入定,他的生命時時在充電,生命在養息。就像我們一個人叁餐固定的時間,吃那些有營養的東西,然後工作累了就睡覺,生命得到養息。一個人能吃能睡,他會生病嗎?不會。我們吃錯東西會生病;晚上睡不著,吃安眠藥,這叫病人。
一個人能夠把心安下來、定下來,跟古今中外的聖賢做心靈上溝通,了解先聖先賢的真理,這個時候法喜充滿。如果是一肚子氣,想到丈夫妻子兒女那些不如意的事情,你想的愈多,煩惱就愈多了。
☆
有些人說:「我生病了,我還能很快樂嗎?」請問各位有沒有人生病很快樂的?這個就講到修養的問題了。
幸好世間有這個病,因爲你有病,你會定下心來想一想,過去這麼沖沖沖,沖到現在、忙到現在生病了。所以,病就像是一部車子的剎車。請問一部車子如果沒有剎車,你敢坐嗎?人生也是如此,有的時候要剎車,停下來想一想生命的本質、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價值是什麼。透過生病,才靜下心來檢討:過去我吃錯東西、我不懂得保養,現在我生病了,要檢討我的吃、我的作息;過去我喜歡發脾氣,肝火很旺,無明火很大,現在生病了,讓我檢討我的情緒管控。
一個身體好好的人如果不上班,人家會罵我們懶,現在你生病了,你不上班,人家說那是正常,讓他休息。因爲病而得到休息的機會,也算是不錯,所以還是要歡喜。如果我們不懂得歡喜,這個病會對我們惡化,會愈來愈嚴重;當我們想通了,歡喜心來了,免疫系統會增強,我們的病慢慢就會好。
☆
還有什麼不快樂的原因嗎?在座的頭發白的,你們說:「師父,我老了,我又病。」誰沒有老?所有的人都會老。你要想:「我活到老真的是很幸運,有些人兩叁歲走了,叁五歲一個病就走了,或是十幾歲車禍死了。」
前幾天一對夫妻來,眼睛都哭紅了。爲什麼呢?一個寶貝兒子走了。這麼乖巧的兒子,十幾歲走了。所以在座的各位,我們白發蒼蒼的銀發族,應當很慶幸哦,能活到現在發蒼蒼視茫茫,真的是很幸運。而且還可以領叁千塊養老金,有沒有很快樂?有些人還沒有領到就走了。所以世間的事情你要往好的去想,你如果往不好的去想,身體會愈來愈嚴重,老病死會愈快速的降臨。
☆
我們要知道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迹,我們起心動念、舉手投足、我們的思想行爲,一切一切全部都記錄在我們細胞當中。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如果我們不了解的話,我們會隨便動惡念,隨便講話,隨便做事,那都全部記錄在我們細胞裏邊,變成我們生命的基因,變成我們的業力。我們這生當中,有些人長得高,有些長得胖,有些長得瘦,有些五官齊全,種種的一切一切都是我們身、口、意留下來的痕迹。
我們之所以不快樂,不是誰給我們的,都是我們自己的思想、我們的語言、我們的行爲所造成的。所以一切的不快樂不是命定,都是我們錯誤的行爲、錯誤的追求所導致的痛苦。
心地法門:「一切困擾皆是來自錯誤的追求。」
我們方向對、方法對的話,一定會達到我們的目的。譬如說我們想往臺北,我們只好往北走…
《追求快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