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六十幾億的人,你選中他,他選中你,這就是一種因緣。善待這個因緣,想辦法來改善就好了。
所以,如果我們不能過簡樸的生活,就會被我們的妄念、被我們的欲望整得心神焦悴。其實,一個人真正需要的東西不多,生命當中的必需品是不多的;兩百塊就把你肚子撐飽了,幾件衣服就可以溫飽了。你追求越多的話,那就越操神了。
☆下面說「儉于言可以養氣」。
世俗有一句話:「言多必失」。言多傷氣。你知道很多演說家最後都高血壓、中風嗎?我看醫學上的報導,當我們講話的時候,血壓會升高;當我們靜下來、坐下來聆聽的時候,血壓會降低。
醫學上是怎麼研究的?他把一個小孩子套上量血壓的儀器,然後觀察發現:他睡覺的時候,血壓降低了;等他醒過來看不到媽媽的時候,一緊張就哭啊鬧啊,血壓就上升了。然後成人演講者他也套上這儀器,他心平氣和的演講下來,他的血壓就升高了。
我遇到幾個老和尚晚年的時候高血壓、中風了,起初我不曉得,後來看到醫學上的報導,一個人整天講話會耗掉真氣。你每一句話都是經過腦筋思考講出來的,所以容易造成血壓升高。那我還好,我是低血壓,所以一場演講下來,我的血壓就正常了,這個也是很幸運的事情。
當然言多會傷氣,所以就必須調氣。那就靠靜坐,一靜坐下來,這個氣就慢慢調好了。各位有沒有感覺我們一打坐的時候這個手就發熱?最近我有發現,本來是很冰冷的手,你要是坐下來不動,這個手馬上就熱起來。有些人一靜坐會流汗。所以我很建議各位,在這個時代必修的一個課程:每天有一段時間靜坐下來,生命歸零,讓生命充電。你看我們的手機充電以後,聽起來很清楚;生命也是需要充電的。
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讓我們了解到,人生要過簡樸的生活,聽那些有意義的言論,然後不必過份的鋪張,我們的語言簡單明了就好了。
有一次到大陸去,我發現有些地方講話很簡單,比如說在我們這邊說事情可以,我們說:「可以」,但是在大陸他們就講一個字:「行」,所以我發現他們有一個特色:連講話他都省,這是有意思的。
心地法門:「越有境界折磨,反而是修行最佳環境。逆因緣會啓發出我們的智慧與知識,成就我們的忍辱行。」
各位,如果刀子鈍了,怎麼辦?磨,找一個磨刀石磨一磨就利了。
話說有一個有錢人非常非常有錢,所以他的孩子就是保護得很好,穿襪子衣服隨時有人來伺候,還有傭人幫他洗澡、幫他添飯,什麼事都不用做。結果小孩一天到晚生病。這個有錢人就請中醫師開藥給他吃,越吃越面黃肌瘦。最後想到一個辦法——誰能夠讓我兒子又堅強又壯的,我用所有的黃金來報酬。
有一個練武的就來應征了。他說:「你這孩子啊,我必須用叁年的時間,而且不能跟你見面,叁年後我可以把他像一條牛這樣子的牽回來。」
有錢人說:「你要立下保證書喔。如果你不能讓我孩子壯如牛的話,你要賠我多少錢。那如果是我的孩子被你訓練成像小牛一樣強壯的話,我多少黃金給你。我們打一個契約,再找一個保證人、一個連帶保證人好了。」
這孩子流著眼淚,就跟著這個練武的人走了。他們到深山裏面去,然後叫這個小孩子不准穿鞋子,然後挑水、挑柴火,慢慢的就在這個環境當中磨練,然後也練拳。結果經過叁年以後,孩子真的像一條牛很壯的回來了。
修行也是一樣的,不是說在一個很好的環境中,我們道業就會有進步,不是這樣子的。以前松山寺的道安長老說:「現代的出家人哪,生活在太好的環境當中了,不能修道,非得在深山裏面吃吃樹葉,才知道信徒的布施是多麼難得。」
我說:「講給我聽好嗎?」他在湖南的某一座山上,自己閉關在山裏面,有沒有帶糧食去啊?沒有。
我說:「那你沒有帶糧食,你到山上不是餓死了?」「不會。」深山裏面有松樹,他就把松樹葉摘下來就這麼咬啊,咀嚼著的時候,剩下的渣渣吐掉,就吃這個松樹葉的汁,跟唾液混在一起。每天肚子餓的時候,他就摘那個松樹葉來咀嚼,吞下那個松葉汁。
然後深山裏面有一種山藥,找上一顆,不要整顆吃完,把它削了一點,皮弄幹淨,就這麼吃生的。然後這山藥你把它切一塊一塊的種,它很容易長。就吃這個山藥、吃這個松樹葉,他說這樣過了叁年,在深山裏面不必爲了吃而忙碌。他說就是那叁年的歲月是他一生當中的精華時段,很多道理就在那個地方領會出來。這是我親近道安老和尚的時候,他講給我聽的,深山裏面苦修的一個經驗。
所以,越有這個境界來折磨的話,反而是我們修行的一個增上緣。我們在順境當中往往很容易懈怠放逸,久而久之,道業就退步了。我們看到大叢林當中容易成就道業,如果我們一個人住在精舍裏面,單單一個人很容易退道。
古代的人有一句話說:「不破初關不朝山」,古人去朝山、去尋訪善知識,起碼自己有一點見地之後,才去求人家印證印證,指點指點的。「初關」,也就是對我執我見得到些消息啦。你如果是在這方面沒有消息的話,你去朝山,遊山玩水,結果就被漂亮的風景迷惑了,而不是在境界當中啓發智慧。所以古代就有名言:「不破初關不朝山,不破重關不住山,不破牢關不閉關。」這是有道理的。
所以境界的好壞不是絕對會傷害的,如果我們的內心能夠轉境的話,那壞的境界就是我們修道的增上緣。就像一把刀子必須有石頭來磨才會利,如果你怕痛,這刀子不敢磨,就不利了。我們有些境界來折磨,很容易培養我們的耐性。
我常常講,我們現在的父母要誰來磨?也被子女磨,來顯出你的耐性。你看看,你對你的子女這麼好,可是他就是這麼調皮搗蛋的,你就想方法,善巧方便的。
有一個信徒說:「昨天晚上聽了演講後,很高興的回去了。」他說我講到他的心事了。我怎麼知道他的心事,可是他聽起來很高興的。爲什麼呢?孩子不聽話,氣得要命。我說孩子不聽話,這是我們不懂得方法,我們要懂得方法,要研究兒童心理、研究青少年的心理,研究怎麼樣去輔導他。如果你只會講:「不准看電視」、「不准開電腦」,這句話對他是很大的傷害。我們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引導他另外一種遊戲,把他導向喜歡讀書、安靜下來。這個是必須研究心理的。
所以做父母的管教子女要有智慧,一定要講究方法,又不動怒,這才是高明。如果你氣得要命,兒女也氣得要命,家庭就是一個火爆的場景,常常會爆炸;孩子好象跟我是仇人一樣,他見到我生氣,我見到他也火大。我說:這個問題不在孩子,在于我們大人不懂得方法。
你看到他就討厭,覺得他不爭氣;收到導師的通知單,都是不好的;考試成績單也很糟糕;你就覺得這個孩子沒救了,你對他沒指望,你總覺得他不成材、沒有用、不可救。你用這個心來看他的話,他就永遠都是這樣糟糕的。你要用你的愛心,用你的智慧,總有一天我會把他改變過來,扭轉過來。他的本質是不壞的,我要研究怎麼樣去鼓勵他、引導他、誘導他。
現在做父母的真的非常非常辛苦。我常常講,父母因子女而成長,子女也是因父母而成長,彼此是互相成長的。所以,在座的各位,生男育女這個功課對各位來講,是一個很好進德修道的機會。爲什麼?佛陀告訴我們轉煩惱爲菩提,轉苦爲樂,轉凡成聖,轉迷爲悟。你就是不會轉,你的死腦筋轉不過來,所以孩子也就跟著轉不過來。
「轉不過來」,臺語怎麼講?「青仔叢」。青仔叢就是槟榔樹。你看那個槟榔樹能不能轉身?不會喔,它就是直直的一枝,它不會轉頭過來。但是我們要會轉,山不轉路轉,路不轉就人轉。也就是說,我們要用方法、想方法去轉這個境界,對自己有信心,對兒女有信心。
而且,我們要相信所有的境界都是幫助我們修道,都是我們進德修業的一個最好環境。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室,就是在我們身邊周遭的一切一切;父母、妻子、兒女天天相處在一起,住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教育。
在阿根廷,有一個師大畢業、已退休的老師,我問他:「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爲君子。這句話做何解釋?」他說:「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是很難做人的。」「不知命」,就是說我們身邊周遭的人,他的情緒、他的想法、他的看法、他的作法,你都不了解的話,你都不跟他溝通的話,那生活在一起是很痛苦。還有這個社會未來的趨勢,這個世界未來的趨勢,你都不知道的話,將來你會很難生存的。
所以這個「命」就是包括身邊周遭人的情緒、想法、態度、感受。如果這些你都不能了解,也不懂得去關心、體貼、包容,整個家庭氣氛就沒有了。然後我們不了解這個社會未來的趨勢,整個世界未來的趨勢,盲目的投資,你會虧得血本無歸。這個就是不知命。
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命」——我們身邊周遭環境的一切一切,從這個地方得到知識、得到智慧,這個就是轉境。轉境的時候,我們才能夠輕松生活;如果被境所轉,我們生活是很累。
世界存在的東西有叁種:一種是心靈的,一種是物理的,一種是生理的,而心理是占主導的樞紐地位。就像電燈開關,不論你的燈具多漂亮,開關是最重要的;該亮的時候會亮,該切的時候我切掉它;如果開關壞掉,你開它不亮,你關了它又不熄滅,那麼再漂亮的燈也只是耗掉電源電力。所以,心理作用是大于生理、物理的作用。
但是,一般人來講的話,是心理受生理、環境、物理的影響比較大。真正修行的人他是心理來轉變生理、改變物理。到某一個層次的時候,心理可以改變物理作用。當然我們修學的目的不是在此,是說聖者的一個境界是這樣的。我們的心是居一個主導的地位,如果善用我們的心,可以隨遇而安,行所當行,受所當受。隨遇而安,就能夠隨時隨地都自在安祥。學佛的人就是能夠隨遇而安,才有法喜充滿。
《逆增上緣》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