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別管我怎麼辦,你願不願意給我,他就跟你沒關系了,是不是?那我願意啊,他很願意。給我吧。那你怎麼辦啊,我說怎麼辦,我告訴你,我把它撕了,扔了。我說是張紙條啊,它什麼事都沒有啊。那你說怎麼辦啊,他也傻了,你不覺得是嗎,他是啊,他走了。我覺得我很欣慰,因爲我希望每個人都做這樣有抵抗力的人,作個堅強的人。爲什麼堅強?我們往往被沒有什麼事,就像那個人,那個法師,折騰一宿,第二天一看,原來是茄子。那你說是不是這樣?很簡單,所以你現在生命的質量之所以不行,就是因爲你跟垃圾在一起。所以你需要去改變,你別不服氣,我曾經也脆弱過,別人說死揚言,我心裏一天都沮喪。別人說我好,我一天都高興,我也脆弱過,曾經跟你一樣過。我今天爲什麼堅強,是因爲佛法改變了我,我希望,我也相信佛法能改變你。一定能,不能的話,咱們就不是學佛的了。所以這就是佛教的因果論。
你別怪自己輪回,是因爲你自己的抵抗力不夠,所以你有了種子,你拼命給他加緣,你自己能不長大嗎?好事也是因果論。無論好壞,他們都會無常,所以有句話,好事不如無事。什麼叫沒事心裏不挂礙。有人說好事不如無事,那我啥也不幹了,家裏躺著,越躺越發傻,越躺越煩惱,那還是有事。心裏沒事才是沒沒事,我告訴你真話,別犯傻,極端,誤解。當年一位禅師在橋上躺著,過來了個守衛,擡著轎子過來了,前面有個和尚在那躺著,這守衛也很奇怪,就下來了,大師,你在幹什麼?他說沒事。沒事你幹什麼?躺躺,我就躺躺嘛,我啥事也沒有。別人就事多了,別人就折騰了,胡思亂想,其實法師就躺躺嘛,就跟當年釋迦牟尼 拿著一朵花,示現大衆優缽羅花,大家在那看,誰也不明白,迦葉尊者一看就笑了。爲啥,它不就是朵花嗎?它很平常的事啊,這朵花就代表空性。如果這朵花代表空性,如果這朵花代表空性,那麼宇宙萬物不都是空嗎?不一下就解脫了嗎?可你現在不能,因爲你看著,這咋回事?這不就傳法嗎?禅宗傳法不就這麼來的嗎?“吾有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咐囑摩诃迦葉”,于是第一代祖師。傳到我們中國,我們現在所有的漢傳的出家弟子全是禅宗傳人。請你記住,誰說漢傳佛教沒有傳法?有,你忘了,我們忘了,我們沒負責,負責一樣是最好的。誰說沒有傳法,有啊。就是沒有珍惜,只是弄個法卷,那有啥意義啊。沒啥意義,那法卷可以複印一百份。但是心裏感受沒有,那有什麼用,身外之物,所以這是佛教的因果論。
第二,佛教的輪回論。佛教圓圈式的生命觀,我剛才說了,你可能成爲天人,升天,你可能變成人,你可能變成阿修羅,你可能下地獄,你可能變成惡鬼,你可能變成畜生。幾種可能性,不是絕對性。你今天殺過生啊,害過命啊,整天狼狽不堪地活著,整天提心吊膽的,那是可能性,你現在還可以改變啊。如果你不學佛,你就按著那個規律去轉了。殺生害命你就償吧。你現在學佛了,你就可以轉化了,改變了。你老是燒大寶還債,那才叫瞎胡鬧。因爲你是佛教徒,我就告訴你實話,如果你不是佛教徒,你愛燒啥燒啥,燒啥跟我有啥關系,那沒有關系嘛。咱們一家人,我不能告訴你兩家話啊,所以別再還了。是你改變你的心啊,這是關鍵。如果你不改變,你就非常危險。別再舍本逐末了。沒有始,沒有終,這個圓圈啊,沒有一個開始,沒有一個結束,任何一點都可以是開始,任何一點都可以是結束。
就像我們今天從出生那一點開始,從死那一點開始是結束。這是我們定的,沒有一個結束。我們可以從這點開始,到那一點結束。我們可以從任何一點開始,所以學佛永遠不晚。有人說我年齡大了,年齡大了,你很幸運啊,你聞到佛法了,你年齡大也沒有關系啊。年齡小,還有別的事,也沒關系,慢慢來,熏習一下,將來對你的生命産生非常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肯定是良性的。所以可以任何一點是開始,任何一點是結束。那麼其他的宗教是直線式的,我們剛才已經說了,可以升天,可以做人,可以下地獄,沒有辦法,只能是這樣的。佛教是圓圈,可能是這樣,可能是那樣,也可能是,可能不是固定的。不是你必須這樣那樣,沒有必須。你可能,僅僅是可能。但是如果變成必然的話,就需要你的努力,需要你增加你的因緣,首先你的種子要發生改變,這是重要的。任何一種形式稱之爲有,也就是存在,存在什麼,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各種各樣的感受。而且這種存在,在十二因緣裏就是有。這種有是什麼?是不斷在變化。我告訴你,你說這種東西有,它存在了,但是有是在變化的,所以你必須看到它的變化性,如果你不看到它的變化性,那是沒有用的。那你學佛還不能受益,所以在英文裏叫becoming,是變化,不斷地變化,不是在這變化,在那不變化。一直在變化,你也變化,我也變化,都在變化。現在不是剛才的,未來不是現在的,所以你爲什麼還活在過去呢?那就說明你很傻,你很笨。那麼你需要改變,改變起來很難,所以你必須明白這種存在,有,它本身就是一種變化。你承認變化了,你就有希望了,你不承認就沒希望。所以說變化是你要一直牢記的。
變化,變化,不斷地變化。無常,無常,其實就是這樣的。所以你應該明白,只是它不斷的在變化,于是我們在英文裏翻譯成becoming.就是變化的意思。有變化,有轉變的意思,我們的身心都在不停的變化,你的身體在變化,你的心態在變化,你的心在動,你的血液在流動,請問你變沒變啊?變了,如果你承認你變了,你就沒有理由煩惱了,你就沒有理由再去挂礙,再去執著了。所以你要清醒了,這是什麼?這是輪回,就是這樣延續下來的,因爲它變化才延續,不變化,怎麼樣?人永遠叁歲,人永遠六十,但是我沒有發現人永遠,沒有。所以一直在變化,你知道變化,輪回就是按著這個軌迹走的,同時你也沒有理由去執著它了。如果你不執著它,本身就是改變,不計較,不計較就好。計較就是煩惱。就是這樣啊,沒事就是極樂世界,有事,有事就是六道輪回。說的簡單明了,你信,你就得解脫,佛法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它也符合叁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如果你不執著,涅槃寂靜。符合叁法印,它就是佛法了。
第叁點有情衆生輪回轉生的四個階段。我們是在回顧,因爲很久沒和大家說了。本來應該直接把它講完,要不然我從頭就開始說了四個階段。如果從第叁個開始說,你前面的不知道,所以回味一下。生命存在的現象有可以分爲兩種,剛才說了,生命存在的現象就是有,這種有不是固定的,它是個過程,是個現象,但是它可以分爲兩種。第一,身有與心有。身體存在,拍拍身體有沒有?有。你說沒有,衆生更茫然了。有沒有,有,但是它是假的。心,有沒有,有,它有分別,有喜怒哀樂的感受,受各種各樣的感想,有沒有?有。生命是身心一直合作的過程,也就是你的心和你的身體,精神和物質,一直在合作著,而且這種合作是一直在改變的過程。一直在改變,你願意不願意這種現象?你說我不願意,它也在改變,你說我願意,它也在改變,它不是因爲你同意不同意,沒有經過你同意不同意。就像我們說個例子,說你來到這個世界,有人征求你意見嗎?沒有。你要離開這個世界,有人征求你的意見嗎?沒有。不得不來,不得不走,你想不走,不行。你想不來,不行。因爲業力牽引,只有你業力現前了,你後悔了,那個時候沒辦法了,認也改變了,不認更加煩惱。就像那手铐越锃越緊,越緊越锃,最後呲牙咧嘴,痛苦難堪。別锃了,沒事。所以本身也是一種解脫。
活著是身和心在一起的現象,死也是身和心分離的現象。合作的現象,分離的現象,身體和心裏狀態分開了。現象生命的生老病死的變化過程則可以是有情輪回,可以把它分爲有情輪回的四種階段。這個變化過程,從有情生命結合到一起,身心結合到一起,到離刹這這樣的過程,我們可以把它分爲四個階段,第一,生有階段。什麼是生有階段?身心結合的現象。什麼結合的現象啊?也就是心進入了身體,。。。。什麼是界羅蘭啊?就是身和心結合的狀態,就是我們的父母親和阿賴耶識結合的一刹那。沒有緣,你是不能遇到的。就是我們的父母親和阿賴耶識。這個阿賴耶識就是心,父精母血就是身。所以你要知道這種狀態,這就是生有。這種存在的現象生命由此完成了。沒有這個緣,你就不可能完成,你有父親,沒母親,你試試,有母親,沒父親,你試試,有父母親,沒有阿賴耶識也不行。所以生命具足的緣起需要父母親,需要阿賴耶識,也就是身體的,精神和物質的,這叁種狀態的合和。所以才是生有的一種狀態。不然的話,你說生命從哪裏來,不是單純地從父親,單純地從母親,還有你的阿賴耶識種子,你要知道那就是藏識,那就是你曾經的播種,那個就是你生命中的基因。就是從那來的。
所以你不要簡單的認爲,就是父親母親,還有你原來的種子。你忽略了這一點,人是上帝造的,我們這不相信,但我們也不否定別人相信。因爲我們是在佛教的圈子裏探討佛教的生命觀。那就是按著我們的標准來探討。那麼這是第一點,生有,生有完成了。父親,母親,阿賴耶識,經書上講像漿糊的狀態,乳酪的一種狀態,完成了,這是生有。接下來的是本有。本有的意思是父經母血,阿賴耶識合和階段是生有,此後這個身體受始終業習的激蕩,它需要長大,一點點長大了。所以你看十二因緣裏說,無名,輪回的根是無名,貪嗔癡見慢疑,見十二惑,形,就是界羅蘭形成的那個階段,就是形,造作,就是我們生前造作的,然後識,就識阿賴耶識,也就是界羅蘭行識,界羅蘭完成生有的階段。明色,就是一點點的,識乳狀的,六根還沒有出具的狀態。所以叫明色,受液體所激蕩,人形就是這樣的,其他有情衆生是另一個形狀。我們的狀態是這樣的。當然我們的狀態即使都是人,也有千差萬別的關系,是不同的。所以說在母胎中,每時每刻,每分每秒,都在不停地改變。而在母腹當中的胎兒,也會受到母親的習氣啊,飲食啊,生活習慣的影響,真的影響。我在北京的時候,前幾天聽到,說這個年輕的時候跟著夫人結婚之後,他老愛看妖魔鬼怪的書,最後孩子就不正常。據說古人婦女懷孕了,在屋裏挂張非常漂亮的好畫,天天看著她,心情很舒暢。如果你天天煩煩惱惱,那這個孩子將來業力很重。天天高高興興的,這個孩子將來運氣也很好。你吃的東西也影響他,你喜歡吃辣的啊,酸的啊,也影響他的個性。這就是胎教。因爲一個生命需要很多緣來完成的。而這個很多緣都會來影響。
我們知道吃肉的動物,狼啊,獅子,老虎啊,脾氣非常不好。事實上是不是這樣啊,是這樣啊。你看吃雜食的,那個熊啊,相對來講比較溫順。但是它的壽命隨之延長。草食動物對人類沒有威脅,沒有致命的威脅。所以飲食啊,決定了你的性格,同時潛移默化地決定了你的性格。你不是好鬥啊,脾氣不是很躁啊,雖然你表面上看起來很躁,如果你吃了肉了,整天喝酒,恐怕你會更躁。相對它是溫和的。它不是絕對的。所以說它影響你,它只能是影響你一部分,不是絕對。條件它影響你。但不是絕對主宰你。因爲你還有種子呢。在母胎中,界羅蘭,也就是父經母血阿賴耶識形成了一段之後,直到出生,甚至臨終滅亡的那一刹那,也就是這一段時間,父經母血阿賴耶識形成那一段,到生命的終結,這一段時間叫本有。生有就是那一刹那完成了,但是這個本有卻是很長的時間。所以本有應該是現在有的情況,現在就是本有。修行不夠,就是在母親身內的胎兒也會受到母親的影響,身心相互影響,身體會影響心態,心態也會影響身體,所以精神影響物質,物質也影響精神。你吃的好點,影響你的身體,你的身體強壯了,你的身體會好。你的精神不好,委靡不振,身體也隨之,互相影響。如果有信仰的人,他會活的很自信,活的很堅強。沒有信仰的人整天唉聲歎氣,抱怨牢騷,沒有用啊。越抱怨啊,越惡性循環,越惡性循環,你的身體越完。確實是這樣的。修行不夠,也會執著外境。外在的冷熱疾病,乃至身體變老啊,你都會特別敏感,特別在意。照照鏡子,叁十了,有皺紋了,四十歲了,皺紋更深了。五十歲了,臉上的斑點都會出現,沒有辦法,然後情緒會很沮喪憂慮,那他會影響你更加的衰老,沒有辦法啊。所以真正有信仰的人,能夠解脫,無所謂了,已經很不幸了。所以你修行夠了,就不會執著外境,修行不夠,你就會執著外境。
《佛法的生命觀 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