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七講話▪P3

  ..續本文上一頁他世界,其他衆生,且置勿論。單說我們這個地球上的人類吧:地球上的人們,大多數不信因果的道理;不信做善事得善報做惡事得惡報。這類撥無因果的人,佛教中稱之爲“一闡提”。他們連因果報應都不相信,那裏還能相信念佛法門呢?

  又有多數的人,雖然信仰“作善上升,作惡下墮”的道理,但是他們信仰的是其他的宗教,而不信仰佛教;這種人,佛教中稱之爲“外道”。這些外道,連佛教都不相信,那裏還能相信念佛法門呢?

  我們再看看我們佛教以內的人吧:有一般人,類似僧尼,雖然住在佛教廟裏,但是他們卻不學佛法;挂的是佛教的“招牌”,賣的是外道的“雜貨”;又有一般人,類似居士,秘密傳道,勸人“吃雞蛋菜”,說是“釋迦已經退了位,彌勒佛現在正掌盤”;這般類似佛教的人,佛教中稱之爲“附佛法外道”。他們連佛法僧叁寶都不相信,那裏還能相信念佛法門呢?

  在佛教之內,除了“附佛法外道”以外,則都是真正信仰佛教的了,然而不一定都信仰念佛法門,因爲他們學的是其他宗派。其他宗派的人,既不學淨土宗,因此起了門戶之見,心生執著;不但不信淨土宗,而且常對淨土宗加以毀謗,這真是不應該的。

  例如學禅宗的人,剛剛學了幾天禅,就反對念佛,殊不知曆代大禅師,修念佛行的多得很!許多參禅的高僧大德,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以後,率多歸向淨土。如過去的永明禅師,徹悟禅師等,都是淨土宗的祖師。然而既是淨土宗的祖師,爲甚麼還要稱他們爲“禅師”呢?因爲他們起先學禅,開悟見性之後,能以興隆禅宗,是禅宗的大善知識,“禅師”的大名,已傳揚于諸方;雖然後來歸向淨土宗,專修念佛法門;但是稱他“禅師”已成習慣了,所以仍然稱他們爲“禅師”。由此可以證明淨土宗與禅宗並無障礙,何必加以毀謗呢?又如現在的禅宗大德虛雲禅師,今年已一百一十九歲了,大家公認他是大徹大悟的禅師。他老人家若在禅堂開示時,就講參禅的道理;若在念佛堂開示時,就教人念佛;不但不反對淨土,而且贊揚淨土哩。現在剛剛學了幾天禅的人,就反對淨土,不知他們的學識與工夫,是否已超過前面所舉的永明、徹悟、虛雲諸大禅師?相信不會超過吧!

  又如學唯識宗的人,剛剛學了幾天唯識,就反對念佛!殊不知唯識宗的開宗第一代祖師玄奘大師,並不反對念佛;他老人家由印度求取佛經回來,親自翻譯“稱贊淨土攝授經”。(阿彌陀經之新譯)如果玄奘大師反對念佛,一定不會把阿彌陀經之梵文本帶到中國來;亦一定不翻譯此經。可見玄奘大師不但不反對念佛,而且是提倡念佛的。再看唯識宗的第二代祖師窺基大師,著有“阿彌陀經通贊疏”叁卷,“阿彌陀經疏”一卷。可見窺基大師不但不反對念佛,而且是盡力弘揚念佛的。又如民國以來,大家公認爲中興唯識宗的太虛大師,若有念佛的人請他老人家開示時,他老亦講念佛的道理;在他的講演集裏,關于講淨土的有七篇之多!(臺北市善導寺曾印單行本流通)故知太虛大師亦是不反對念佛,而且是兼弘淨土的。現在剛剛學了幾天唯識的人,就反對淨土宗,他們的學問修持,能超過玄奘、窺基、太虛叁大師嗎?相信不會超過吧!

  以上所講不信念佛法門的人:一類是撥無因果斷善根的一闡提,一類是信仰其他宗教的外道,一類是混入佛門的外道,一類是信仰佛教其他宗派的人。這四大類的人,在今天的念佛堂裏,或者是沒有,故今天所講的話,不是專對他們講的。

  今天是爲“信而有疑”的人講的。疑是疑惑,昧于事理,不能決定是非,謂之疑惑;疑與信是對待的,疑則不信,信則不疑。爲什麼說“信而有疑”呢?因我們前生前世種了念佛的“善根”,所以今生今世遇著念佛的機緣,就發生信心了。可是我們的“八識田”中,潛伏著很多的疑惑“種子”,一經遇著外緣的觸動,它就發生“現行”了。于是在信心之中,就生起了疑念。現在分叁段來講:

  第一、疑教權說:“教”是佛所說的言教;有一般人疑惑淨土法門的言教,是釋迦佛爲引誘衆生入于佛道方便權巧說的,西方極樂世界並不是真實有的。讀“阿彌陀經”,見到裏面所說的種種莊嚴,種種妙事,都生起疑念!讀到“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讀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讀到“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爲地”;竟會引起疑惑。說是:那裏來的這麼多的寶貝可以造路建房呢?盡大地都是黃金,尤其令人難以相信。因爲在娑婆世界沒有見過,便認爲這是絕對沒有的事,他們說:這一定是釋迦佛爲引誘衆生說的。所謂“先以欲鈎牽,後令作佛事”。西方極樂世界,只是一個“化城”罷了;這是以凡夫的境界來疑聖人的境界。正等于以貧賤人的境界來疑富貴人的境界,未免幼稚可笑。

  爲解釋此疑,先說一個眼前的譬喻:比方有一“山頂人”,他所見的廟宇,都是數尺見方,高不及丈的土地廟。有人向他說:臺中市靈山寺新建一座大講堂,如何的高大,如何的莊嚴,樓上樓下可以容納八百人聽講!這位足不出戶的山頂人,一定不相信有這樣高的廟宇。然而我們並沒有騙他,靈山寺的大講堂實實在在是有的。不過我們應知道:這座大講堂不是憑空生出來的;是由于靈山寺的住持、監院、以及信徒們,化費了很多的精神,很多的財物,才建築成功的。西方極樂世界也不是憑空有的;是由于阿彌陀佛在無量阿僧祇劫中,所修的無量功德所成就的。以如是不可思議之清淨妙因,方得結成如是不可思議之清淨妙果。極樂世界是實實在在有的,並不是釋迦世尊方便權說的。

  第二、疑法太易:“法”是修行的方法。又有一般人疑惑淨土宗的修行方法太容易了。他們讀阿彌陀經,讀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竟會引起疑惑,說是,一個薄地凡夫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而且只念七日,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未免太容易了吧?他們說:佛教通途的修行方法,即是“止觀”。下手修行時,必先修“止”。待“止”修成了,再來修“觀”。“觀”修成了,然後再修“止中帶觀,觀中帶止”的工夫。直至修到“止觀不二”的境界,工夫才算“上了路”。談到修行之事,真是難之又難!怎麼說只念一句佛號,就算是修行呢?他們又說:修行原爲斷“業”,但是斷業並非易事,須要經過叁大阿僧祇劫才能斷盡;怎麼說只須七日的短時,就可以帶業往生呢?

  我們須知:念佛法門有二種力量,一是心力,二是佛力。修其他的法門,完全靠自己的心力,所以很難。修念佛法門,有了自己的心力,再加上佛力,所以很易。喻如一位老人,意欲上樓聽講,但以身體衰弱,上不去樓梯;設若這時候,有一位年富力強的人,攙扶他一下,這位老人,不是很快的就上樓去了嗎?老人喻如薄地凡夫。意欲上樓,喻如願生西方的心力。身體衰弱,喻如業障深重。力強的人攙扶,喻如佛力接引。老人上樓,喻如帶業往生。業力固然不可思議,但是心力與佛力亦複不可思議!在我們發心念佛之時,即是發展心力之時;念到一心不亂之時,即是心力充分顯露之時。這在一心不亂的時候,業力亦被降伏,無能爲其障礙之力了。再加上佛力接引,帶業往生實是輕而易舉的事了;又何用懷疑呢!

  第叁、疑自根淺:“根”是前世修行的善根。前面所說的二種疑惑,是疑惑佛法。此是疑惑自己。疑惑自己的善根太淺,縱令念佛,恐怕也生不到西方去。這是說:另有一般人,聽說極樂世界有無量無邊的莊嚴,阿彌陀佛正在那裏講經說法,我們只要念佛,即得往生。生彼國以後,即得見佛聞法,獲證“無生法忍”;就有了大智慧、大神通,能夠飛行自在,能分身到他方世界廣度衆生。他們聽了這些話,信是相信了,但是認爲那是有大善根的人才能辦到的;自己的善根太淺,怎樣能夠辦得到呢?

  奉勸諸位:千萬不可疑惑自己的善根太淺,因之恐怕不能往生淨土;須知你我都是善根深厚的人!怎樣可以證明你我的善根深厚呢?請看現在全世界上的人,終日忙忙,所爲何事?豈不都是忙看准備互相殘殺的事嗎?再看現在社會上許多的人,終日忙忙,所爲何事?豈不都是忙著爭名奪利,以及忙著造殺盜淫妄無邊惡業的事嗎?那麼,我們既不忙著互相殘殺,又不忙著廣造惡業,爲何忙著來到這裏念佛呢?如果沒有大善根,能肯這樣做嗎?何必自暴自棄對于自己的善根有所懷疑呢?

  總之,從今以後,把一切疑念打消,相信釋迦佛絕對沒有妄語,相信我們自己都有大善根,相信念佛法門一定可靠!但能笃信不疑,一心念佛,決定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話說多了“打閑岔”,大家發起清淨信心來,好好地念佛吧!

  四、念佛決定願往生

  諸上善人:光陰真是快的很呀!我們的念佛七已經打了四天了,在這定期七天之中,已經過去了一大半了!諸位的功夫,究竟用的如何?是需要各人自己反省一下的。若是上根利智的人,念佛一日,即能得到“一心不亂”。但上根利智的人,大概很少,中下根機的人,總是占多數。我們既然尚未證得“一心不亂”,即可自知根機不太深厚。然而正因爲我們的根機淺薄,才需要急起直追,努力精進!才需要時時反省,見賢思齊!果能如是,方克有濟。否則,時光不住,再過叁天,佛七就圓滿了;結果一無所得,豈不太可惜這七天的寶貴光陰嗎?切不可把光陰看得太輕;古德雲:“一寸時光,一寸命光”!真是警策人的忠言實語。光陰即是我們的生命,過了一天光陰,即減少了一天生命!若是悠悠泛泛,不肯真實用功,須知空過了七天光陰,即是犧牲了七天生命!那真…

《佛七講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