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力挽狂瀾 問世間情是何物之二▪P3

  ..續本文上一頁的。

  

  所以在曆史上有一本書,即達爾文的《進化論》,聽說于出版的當天,即被搶購一空。但仔細思考進化論的內容,其實矛盾還很多。若說人是由猿猴演化出來的,那爲何猿猴之中,有的已演化成人,有的還停留于猴子呢?既說地球的生物,是從最低等的生物慢慢演化成較高等的動物;則當今的地球上,應唯有高等動物才是。但事實上卻不然!又從魚而變成兩棲類,從兩棲類而變成鳥類及哺乳類。但魚能在水中遊,鳥能在天上飛,那人呢?既不會遊,也不會飛,這算是進化,還是退化呢?前一陣子,我看過一本書,名乃《科學否定進化論》,便列舉了很多科學證據,以否定《進化論》的觀點。

  

  但是何以《進化論》,雖言而無當,卻普遍受到大衆的尊重和贊歎呢?因爲在「進化」的論證中,人們更肯定了生命的價值。所以只要得到進化的結論,就已迫不及待去頂戴受持了。至于什麼過程,如何論證,又何關緊要。

  

  人類其實並不在乎,他的祖先是不是猴子。因爲即使如進化論所說:祖先是猴子,也是幾億年前的事。而不會是你爸爸就是猴子,或你公公就是猴子。所以雖承認:人類的祖先是猴子,但跟我還是了不相幹哩!然因于生命是進化的,所以能給大家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這才是最受人歡欣鼓舞者。簡言之,大衆之所以信受進化論,緣于感性的成分,其實比理性更濃。

  

  廣義的進化

  以上達爾文的進化論,雖已能肯定生命的意義。但廣義的進化論,其不只是達爾文這一套而已。比如說在政治上,過去稱爲君權時代;故君王皆很霸道,要殺就殺,要奪就奪,全不管民生疾苦。而今天已演變成民權時代,事事尋求公意,甚至全民投票。但是你真覺得進步了嗎?至少臺灣全民選舉後,政治品質也沒有提高。可是我們還得給自己催眠,進化多多也。

  

  事實上,人類最初也非君權社會。而是因爲統合、甚至消滅了許多部落之後,才形成中央集權。由是人類既曾從民權到君權,也曾從君權向民權,所以何爲進?何爲退?便沒有那麼單向也。至于以後呢?不知道。也許有一天,還會從民權到君權,你相信嗎?至少目前我們可看到一點迹象。

  

  以民主政治太無效率,一件小小的決議,都得在議會琢磨老半天。而等定案時,可能已緩不濟急了。像我就聽過如此的笑話:有單位申購某型號電腦。于是申請者經過層層關卡,終于批淮了。可是那型號的電腦,卻早被市場淘汰出局了。所以雖在民權時代,還將有很多人期待有個具公信力的中央政府。因此從君權到民權,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呢?其實沒有人真知道!可是我們還必說服自己,是在進化中。

  

  同樣在經濟上,我們也一天到晚自吹自擂,說經濟成長、國民所得大幅提高。但國民所得提高到最後,又怎樣了呢?卻來個「東南亞經濟風暴」。有人稱東南亞的經濟,爲「泡沫經濟」。對何以爲泡沫經濟?我雖不很清楚,但可想而知,那是非常脆弱而經不得摧殘的。所以經濟的成長,其實也只是自我催眠而已。尤其若進一步去審視環保的問題,那更明顯矣!我們只是爲製造假相而透支下一代的資源爾。

  

  或者說:至少在科技上的進步,應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許吧!如以電腦而言,目前視窗九八已經上市了,你升級不升級?至少我還不急著升級:實用的功能,沒增加多少!卻得麻煩,重新學習、適應。甚至若硬體不跟著升級,效率倒反下降了。

  

  或者像冷氣機之類,初發明時必定認爲:又對人類文明,作了一樁偉大的貢獻。但冷氣用多的結果,卻也加速了地球的「溫室效應」─地球的溫度普遍提高。于是乃形成:既不能不用冷氣機,也不能再用冷氣機的困境。

  

  所以雖人類,總力從各方面來說服自己:說人類是在進化之中。但是就我看來,那都只是人類爲了肯定生命的意義,而需不斷製造出來的幻相而已!

  

  五行生克

  因爲在中國,有一套學說,被稱爲五行生克。五行者,乃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生者: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之克者: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總之任何一行,既皆有能生、所生,也有能克、所克。反正沒有一樣十全十美者。這種情況又像生物學上所謂的食物鏈,任何生物在鏈中,都既有所取,也有所舍。既沒有絕對的優勢,也沒有絕對的劣勢。生命只是在不斷緣起的梵網中,求其平衡而已!怎可能單向、直線似地「好求更好,多求更多」呢?

  

  今昔之間

  既生命本是在不斷交錯生克的梵網中,而求其平衡點;則何能謂今必優勝于往昔呢?在此且以飲食爲例,今天我們已在飲食上,得到很大的便利,像聽說唐朝的楊貴妃喜歡吃荔枝,而荔枝卻只有廣東一帶才有生産。所以荔枝若采收時,必派人快馬加鞭連夜趕送到長安。這才使楊貴妃能吃到新鮮的荔枝。而今天我們不只能吃到新鮮的荔枝、水蜜桃,甚至日本的富士蘋果,美國的香吉士等,反正各地出産的都可以吃得到。或以前有所謂「季節性的蔬菜、水果」,而今天卻隨時可吃到香蕉、蘋果等。以前我們每到一個地方,便忙著打聽:此處有什麼名産?而今天你從臺北到臺南,甚至從東京到紐約,食譜、味道可能都差不多。

  

  但事實上「有所得,必有所失」。雖能吃到各地的名産,可是並不新鮮。尤其很多水果,皆五六分熟就采收,所以味道差矣!甚至爲了保鮮、防腐,故食物皆有了汙染的問題。所以飲食進化了嗎?不!只是在不同的因緣中作取舍而已。

  

  其次,又以住宅爲例。今天有的一蓋就是二、叁十樓,甚至四、五十樓。比之從前的茅屋、土窯,豈不進步多矣!然何以需蓋這麼高?我說其實是被逼上去的。因爲如果有更寬廣的空間,你是選擇住庭院,還是住高樓?當然是選擇住庭院!可是現在沒辦法,因爲繁殖過剩,人口衆多,故只有往上發展。所以單從建築技術來看,是進步了;可是就住的品質而言,乃退得太多矣!

  

  既諸行無常,因緣不斷在變化;故生命的過程,只是不斷在調整它的平衡點而已。即使這個平衡點,就當時而言,乃是最適宜的。可是,挪于過去或移諸未來,卻可能根本行不通。但是世人還得不斷暗示自己:時代在進步之中。

  

  輪回之本

  所謂調整「平衡點」者,即在「得、失」之間而取舍也。故我們不可能:只取而不舍,只得而不失。以上乃就客觀而論。

  

  但在現實中,人總是先看到好處,而急于去占有。這既是人類的本性,也是輪回的設計。科技何以能發明出這麼多産品呢?都是因爲先看到它的好處,而急于使用它。然而在發明、生産,甚至使用二、叁十年後,它潛藏的壞處才逐漸顯露出來,而世人爲知已晚也。

  

  現有一種病,被稱爲「大樓症候群」,便是長期使用中央空調的結果。最初認爲有機肥料不衛生,而改用化學肥料;但化學肥料用久了,卻破壞了土壤。酸雨的形成、臭氧層的破壞,這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是當發現之後,卻已回天乏術也。

  

  在壞處慢慢顯現出來時,最初我們還能辜念它曾帶來的好處而忍受一點,但到最後忍無可忍時,又當如何呢?放棄它,且再去發明一種更新的産品,對不對?但這就是終結嗎?不!用了一段時間後,它的壞處又逐漸顯現出來了。

  

  從寫真到抽象畫

  所以人類的曆史上,總是這樣不斷地新陳代謝。不管是物品的發明,或者製度的更新。但進步了嗎?我還是說:只是在不同的因緣間,作調整而已。我們且再以繪畫爲例,最初我看十五世紀、十六世紀如米開蘭基羅等的畫,真是氣派莊嚴。可是到了十九世紀,卻變成印象派,如莫內的畫。而至二十世紀後,乃更演變成如畢卡索的抽象畫。

  

  這從寫真畫到抽象畫,是怎麼進化的呢?聽說原因很簡單,因爲發明了照相機。以從前畫家最重要的資生來源,就是替人家畫肖像。而照相機既發明出來,還有誰請你去畫肖像呢?用照相機卡擦一下,就比你畫叁天叁夜還逼真哩!所以最初的西洋畫家,還得帶著畫板到處去寫生,而現在光憑印象、意念,便可入室操戈了。抽象畫算進化嗎?西洋畫家當還這麼認爲,否則他就畫不下去了。可是就我們旁觀者而言,卻只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絕處逢生

  人類的曆史,揭穿了也不過如此。所以西洋裏流傳有一個故事說─好象是聖經說的。人所有的家當,即使都掉光了,但有一種還將存在,那就是「希望」。于是因于希望故,乃能絕處逢生。

  

  人類總是有希望的,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生而複生,這便是輪回的根本。

  

  懷古與戀舊

  以下順便檢討懷古和戀舊之情。我曾一直疑惑:爲什麼我們還得花這麼多時間、心力,去保存照顧那些過時的老古董。想了很久,後來才領悟道:也是從順生的習性,而發揮成好生之德。且不奢言故宮的國寶,就像每個人家裏的家俱,即使已破舊無用了,還是有很多人舍不得丟掉!留著有什麼意義呢?其實,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但至少還未被小偷偷走前,未被火燒掉前,留著總是好事。所以說白一點,一個人有沒有修行?看看他家裏堆了多少古董,就能估量出來。如果爛東西一大堆,老丟不掉;則修行說當放下,他能放下什麼?你就不用再加相信了。

  

  這種懷古戀舊之情,在愈文明的國度,愈表現得誇張。所以有一種專門的學問,曰「考古學」。然到今天爲止,我還是蠻疑惑考古真正的價值。前陣子我看過一本書《來往成古今》,是描述大陸考古的重大成果。大陸的考古學,最近非常進步─因爲他們很熱衷于挖墳墓,以前別人不敢挖的墳墓,現在全給挖出來了。于是也連帶挖出了很多問題:唐朝人吃什麼飲食?宋朝人穿什麼服裝?漢代時用何種貨幣?我看了半天,總覺得風馬牛不相幹爾。但是世間還總有人,認爲它有重大的意義。它的重大意義是什麼呢?唯順生之欲─既存在過,則當延續之。

  

  保護稀有動物

  其次,對于保護稀有動物者。如我們從古生物學來看,則在地球曆史上曾被滅絕的動物,何止百千萬種。但即使已有那麼多種動物絕迹了,對目前的地球有影響嗎?既不知道,也感受不出來。然現代爲什麼還需忙著去保護稀有動物呢?我想:這也是好生之德吧!因爲既存在過,則當延續之。

  

  其實,跳開以人類爲自我中心的觀點,在生物界中本就有它平衡之道。故即使有某一種動物被滅絕了,我相信在過一段時間後,一定又演化出新的品種來,以維持生態的再平衡。故即使于短期間內不太協調,但在長時間裏還將是平衡的。

  

  由于生物界中,自有其平衡之道,故人只要不過份幹擾就可矣。而現在,反道是因爲人才破壞了自然界的平衡。所以從佛教的立場而言,我當不主張殺生,但也不主張「護生與放生」。當然這觀點在佛教界,還是很唐突的;可是乃更與「逆天行道」的原則相應。

  

  修學的進步

  從前面講到這裏,我乃再叁強調:爲了肯定生命的意義,人類且不斷自我催眠,既我個人是在進步中,也人類的文明都在進化中。而其實這些都只幻相而已!

  

  問:既一切進步,都是幻相;那學佛修行能否進步呢?

  

  答:能進步。但這不是從順生的心態,去估量的。所以很多人打坐,坐了好幾年,卻覺得自己沒有進步。我說:「你准備進步到那裏去呢?」如以爲練得神通或能入四禅八定,才算進步的話,那你還在生死邊打轉哩!故唯有真看破、放下,才是進步。而既已看破、放下,則誰謂其「進步」呢?

  

  生死的由來

  對于生命的意義,我很久很久來,都一直在參究著。而大概在兩年前,我乃得到一種覺悟:生命的意義,只是順生死、續輪回爾。于是乃對《四十二章經》的這句話:『譬如刃上有蜜,小兒舔之,遂有割舌之患。』感受非常深刻。

  

  以大部份人的生命型態,基本上都是從肯定意義、追求歡樂去塑造的,包括當今的佛學講座,都得用「歡喜人生」「幸福人生」的講題,才能吸引信衆前往觀聽。故『刃上有蜜』,乃喻指我們在生命的過程裏,且尋得一些甜頭、一點歡樂。『小兒舔之,遂有割舌之患』但其實歡樂,只是表相;而內在裏,乃含藏著更深的陷阱。于是無知的人類,就被歡樂的表相所蒙蔽;故皆被陷阱套牢、驅使,而不得不繼續輪回生死。簡言之,不管用何種方式,來肯定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其乃無始無明而已!

  

  小結

  所以有關「生之貪著」者,既源于個人的無始無明故,也順于曆史的傳承共業故。以文明愈發展,愈需肯定生命的意義;而既愈肯定生命的意義,乃對生愈貪著爾。

  

  所以愈文明的人類,其實無明業障也愈重。何以在世尊時代,能夠言下就開悟,可以幾天就證阿羅漢果。而我們今天,苦練了好久,仍只無影無蹤。可是我們還得相信:今天乃比過去進化!這是爲什麼呢?乃爲無明而已!

  

  這無始無明的羅網,不知道是誰設計的?但設計得這麼巧妙!所以一個人要覺悟生命的本質,已很困難了。更何況要經嚴謹的修行過程,以求出離?但是如果我們不學佛,也就算了;而要學佛,我相信沒有一條比這更正確、更了當的路。

  

  以上所講是「對生的貪染」。其實「對我的執迷」,也可包括在對生的貪染裏面。可是因「對我的執迷」,我們還可再講得細膩些。所以下次,如我已把這個問題整理了當,再向各位報告也。阿彌陀佛!

  

《力挽狂瀾 問世間情是何物之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