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底是谁有意义,谁无意义呢?以每个人都认定自己有意义,而别人无意义。但总加起来,我觉得:都无意义也,都是哄慰自己而已!因为既活着,总得为自己找出一些理由。这正如《华严经》所说:心如工巧画师,能画世间诸相。故生命的意义,也是你要画什么,就有什么。相虽满目琳琅,但本质上却不过是「捏目生花,无中生有」而已。
其实这问题,在我学佛之前,学佛之中,总撩绕不清。我一直想着:生命的真谛是什么?像有的人为了在奥运会中为国争光,于是整天苦练乒乓球─抽球、旋球、杀球。即使最后终赢得金牌而为国争光,我也觉得无啥意义!或成为世界第一流的飞毛腿,百米能从十秒,跑到九秒半、九秒,又何关民生大计呢?
我一向偏爱作个旁观者,旁观别人所认定有意义的,到底是什么?看来看去,却只觉得都无意义。甚至出家后,成为一代大师到处演讲作秀,也觉得徒累死人,对法门真有什么贡献吗?我一直想:生命竟有何意义?最后终从生物学上了悟:生命的意义,就是继续繁殖造业、生死轮回而已!
有些昆虫很奇怪,在某种植物初发芽时,它们也开始孵卵。故植物长得最茂密时,它们也是繁殖得最硕壮。然因为此昆虫,乃以这植物为唯一的粮食。于是它们就渐把这类植物啃光。而植物既被啃光了,它们也就跟着死了。然而在死之前,它们还来得及产卵。故等明年,这植物又长出来时,卵也跟着孵化。年复一年,就是因循着这过程。你说:荒唐不荒唐?
我们也知道:沙漠的生命非常严苛。因为沙漠既很少下雨,就算下一次大雨,也只能维持二、三个月的湿润,就会再枯干。于是在此湿润的季节里,植物得完成从种子、发芽、成长、开花、再结种子的生命过程。抢着在湿润的季节里,完成生命一次的循环,或者一次的轮回。
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多一次或少一次的生命循环,竟有何差别呢?如果『都不要、都没有』又当如何呢?然这可是没有人敢这么想─有求更有、多而更好,这才符合命定的生命模式。所以这问题,我一直想。想到最后,终不得不谓然叹曰:生命的形式虽千差万别,但本质上却都只继续繁殖造业、生死轮回而已!
参究的意义
可是自古以来,都没有圣哲曾为我们点破。因为太残忍了,既点破之后,大家或将都活不下去了─人生即使再苦,至少还应保留一点幻想的空间;而点破后,便皆赤裸面对也!所以古今的圣哲,还皆站在肯定生命意义的立场,而劝大众积极有为、奋勉向上。但是既从「顺生」的前提,而肯定生命的意义;则劝勉积极有为者,乃顺生死尔!
记得在大学时代,有一天几个室友就在寝室瞎掰,说生命有什么意义。有人举孔子怎么说,有人示庄子怎么道。说得兴高采烈、淋漓尽致,以至于更觉得生命很有意义。而我不讲话(那时候,我可还未学佛)。于是他们问道:「你何以不发表意见呢?」我说:「既已被生下来之后,再来探讨这个问题,不是已太晚了吗?」这情况,就像我们已上了贼船,才问:我们准备到那里去呢?既上了贼船,就只能跟着贼跑,你还能问:到那里去吗?各位想想,是否如此呢?
在学佛已久,甚至出家的今天,我再省思这个问题:还觉得应去探讨生命的意义。因为即使这一生已上了贼船,而无法回首。至少下一生,我们仍可决定要不要再上这条船。如果终觉得生命没有意义,我们就当发愿:不受后有。当然这不是只想一想,发发愿,就能成办的。因为想得到这样的果,就必须去修那样的因。以佛法而言,不想受生就得消业─唯业消尽,才能不受后有。
或者有些人还觉得生命有意义,而决定下次再来。但下次你要来到什么地方?或意愿做什么事?既确定之后,乃要去修跟它相应的因。所以参究生命的意义,还是有必要的。因为这不只是这生立身处世的指标,也将成为下生升堕或还灭的枢杻。
至少对我个人而言,我希望下辈子从此不要再来受生。生命很苦,唯惑业牵系不断。我不是那种发愿「生生世世再来人间」的菩萨行者。因为在我看来,发愿行菩萨道,其实也只是为自己的恋世赖活而瞠塞理由而已。
天之大德曰生
各位听到这里,一定想:你好残忍啊!何不为我们保留一点生存的空间。如此说来,岂不叫大家活无张罗之地。君不见世间所有善法,都是鼓励众人要积极上进。比如「张老师」这种机构好了,不是皆为消除迷惑、鼓励上进,才为世人所尊重吗?像我这种话,简直是大逆不道。何以中国人说:天之大德曰生。上天就是有「好生之德」,而好生之德者,即既肯定生命的存在,更也发挥生命的价值。作好人、行好事、说好话。连连的好,才合乎「天有好生之德」。
无生法忍
那我只好告诉你:佛的证悟,乃无生也。因为真正的佛法,必不出空、无我、无生。有生为方便,无生为究竟。就像净土宗,虽最初再三强调:要往生极乐世界。但往生极乐世界后,却也只是为「花开见佛悟无生」。故往生极乐世界,只道是方便的初阶;而唯有悟无生法忍,才得究竟的归宿。同样修般舟三昧中,证念佛三昧,还只是三百由旬;也必悟无生法忍,才得究竟。至于禅宗或密宗,当更以见空性、悟无生,才能印证。
所以虽世间都是从「有生」的观点来说:上天有好生之德。而佛法却反谓:唯有从无生的理论、无生的体验,才能解脱生死。由是世间芸芸诸说中,只有佛法最直接暴露、揭示:生命的本质,乃虚妄罪苦也。像「四圣谛」开宗明义就讲到苦,而修到最后证得阿罗汉果已,乃能不受后有。
以生命为负担而期勉不受后有,这在希腊哲学中也略说到:最幸福的,是根本不来人间;至于其次者,则既来之,早求出离也。但如何才能出离呢?唯有悟得无生之理,才能真得出离。故在世间,只有佛法把无生的道理,讲得淋漓尽致。于是反很多人认为佛法,最消极、最不人道。
然即使在原始佛教中对无生之理讲得直接露骨,但真证得阿罗汉果者,其实也不很多。而后期的大乘经典虽也有无生之旨,但大众最相应的,还是消灾延寿与往生净土也。那消灾延寿与往生净土,是顺生,还是逆生呢?当然是顺生。同样发愿生生世世行菩萨道,也是从顺生的情结而说的。所以大乘佛法反多杂烩,祂不是不明无生之理;可是因为方便讲得太多了,反把无生之旨给冲淡了。故大乘愈学,愈迷失掉真正的佛法。
所以我们乃从原始佛教去省思:释迦牟尼竟发什么心而出家的呢?发了生死的心而出家的!最后他终在菩提树下,以逆观十二因缘而觉悟成佛。为什么有老死?因为有生;为什么有生?因为爱取有。爱取有从何而起?但为无明、行、识。所以他既从生的问题出发,最后也以了生为究竟圆满。顿悟之后很快在鹿野苑说法,故跟随的五比丘也都很快证得阿罗汉果。但这以了生为究竟圆满的说法,在目前已成为绝响。
因为一般人还是习惯从有、从生的情结,来肯定生命的价值,来意会学佛的意义,来认取修行的归宿。所以何足怪虽学佛多年,还与解脱道南辕北辙。既世间的问题,都是从生而有。故如能证得无生,岂不一了百了!所以我主张逆天行道。
逆天行道
天有好生之德,而佛教乃无好生之德。因为真正的佛法,唯以证得无生为究竟。故佛教的修行,乃必逆天行道也─要逆天,才能跟道相应。但天究竟是什么呢?中国人一向讲「天人合一」,如都还搞不清楚「天是什么?」,则动口辄言天人合一,岂非胡说八道?
天,有人说是「造物主」,如中国人所谓的天公或玉皇大帝。或如西方人认为的耶和华、阿拉等。以上是宗教里所谓的天。在哲学里,或谓天即自然也;但自然者,是否包括众生的无始无明呢?而现在人也许干脆直说:天就是基因、本能或原子之类。
天到底是什么呢?佛法当不承认有造物主,佛法也不奢言本能或基因之类。因为一切生命现象,归根就底只是「业感缘起」而已!从过去的业,而牵引今天的业;从当下的缘,而推就不同的报。所以众生生命,乃是共业和别业所牵引出的幻相。业是可以改变的,但还得透过严谨的修行,才可能有大转变。
众生共业
那世间的共业,是什么呢?就是以贪生为本性,以顺生为美德。我们虽也取笑他人:贪生怕死。但其实那个人不贪生怕死呢?君不见蚂蚁尚且偷生,更何况万物之灵的人类。所以一切的生物,都是以贪生为本性。这我在生物学中,已再三言明:一切生物乃以延续生命的存在,为最根本的动机。
其次在世间,不管古代或现在,不管东方或西方,都以顺生延寿为美德。我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重宝塔。所以能直接救命,是世间公认最高尚的福德。其次,如能用医疗技术或种种偏方,而帮助他人延长寿命者,也是功德无量。这以顺生延寿为福善者?不是定理而是共业,而众生从无始来就有这样的共业。
解脱的关键
所以如何才能解脱呢?唯有超脱、出离众生的共业,才有办法解脱。因此能否解脱的关键,倒不是已持多少戒,能入什么定,甚至曾讲经弘法、著书立说,这些都不切要。因为如从顺生的心结而去造作有为,则只与共业、生死相应尔。故只有从无生的体认,而放下、出离、断灭,这才是解脱的关键。
从前面讲到这里,我的重点很明确:世间人以延续生命的动机作前提,而寻求肯定生命的意义者,其实早错也。因为延续生命动机的前提,只是共业而非真理。而唯有从佛法里悟得空、无我之理,以体证到无生之旨,才是解脱的关键。
价值取向
在「生的贪着」中,以上已解析维持生命的延续;其次,再阐明肯定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价值当如何衡量肯定呢?都是从「好求更好,有成更多」的增上心去肯定…
《力挽狂澜 问世间情是何物之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