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
所以在历史上有一本书,即达尔文的《进化论》,听说于出版的当天,即被抢购一空。但仔细思考进化论的内容,其实矛盾还很多。若说人是由猿猴演化出来的,那为何猿猴之中,有的已演化成人,有的还停留于猴子呢?既说地球的生物,是从最低等的生物慢慢演化成较高等的动物;则当今的地球上,应唯有高等动物才是。但事实上却不然!又从鱼而变成两栖类,从两栖类而变成鸟类及哺乳类。但鱼能在水中游,鸟能在天上飞,那人呢?既不会游,也不会飞,这算是进化,还是退化呢?前一阵子,我看过一本书,名乃《科学否定进化论》,便列举了很多科学证据,以否定《进化论》的观点。
但是何以《进化论》,虽言而无当,却普遍受到大众的尊重和赞叹呢?因为在「进化」的论证中,人们更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所以只要得到进化的结论,就已迫不及待去顶戴受持了。至于什么过程,如何论证,又何关紧要。
人类其实并不在乎,他的祖先是不是猴子。因为即使如进化论所说:祖先是猴子,也是几亿年前的事。而不会是你爸爸就是猴子,或你公公就是猴子。所以虽承认:人类的祖先是猴子,但跟我还是了不相干哩!然因于生命是进化的,所以能给大家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这才是最受人欢欣鼓舞者。简言之,大众之所以信受进化论,缘于感性的成分,其实比理性更浓。
广义的进化
以上达尔文的进化论,虽已能肯定生命的意义。但广义的进化论,其不只是达尔文这一套而已。比如说在政治上,过去称为君权时代;故君王皆很霸道,要杀就杀,要夺就夺,全不管民生疾苦。而今天已演变成民权时代,事事寻求公意,甚至全民投票。但是你真觉得进步了吗?至少台湾全民选举后,政治品质也没有提高。可是我们还得给自己催眠,进化多多也。
事实上,人类最初也非君权社会。而是因为统合、甚至消灭了许多部落之后,才形成中央集权。由是人类既曾从民权到君权,也曾从君权向民权,所以何为进?何为退?便没有那么单向也。至于以后呢?不知道。也许有一天,还会从民权到君权,你相信吗?至少目前我们可看到一点迹象。
以民主政治太无效率,一件小小的决议,都得在议会琢磨老半天。而等定案时,可能已缓不济急了。像我就听过如此的笑话:有单位申购某型号电脑。于是申请者经过层层关卡,终于批淮了。可是那型号的电脑,却早被市场淘汰出局了。所以虽在民权时代,还将有很多人期待有个具公信力的中央政府。因此从君权到民权,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呢?其实没有人真知道!可是我们还必说服自己,是在进化中。
同样在经济上,我们也一天到晚自吹自擂,说经济成长、国民所得大幅提高。但国民所得提高到最后,又怎样了呢?却来个「东南亚经济风暴」。有人称东南亚的经济,为「泡沫经济」。对何以为泡沫经济?我虽不很清楚,但可想而知,那是非常脆弱而经不得摧残的。所以经济的成长,其实也只是自我催眠而已。尤其若进一步去审视环保的问题,那更明显矣!我们只是为制造假相而透支下一代的资源尔。
或者说:至少在科技上的进步,应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许吧!如以电脑而言,目前视窗九八已经上市了,你升级不升级?至少我还不急着升级:实用的功能,没增加多少!却得麻烦,重新学习、适应。甚至若硬体不跟着升级,效率倒反下降了。
或者像冷气机之类,初发明时必定认为:又对人类文明,作了一桩伟大的贡献。但冷气用多的结果,却也加速了地球的「温室效应」─地球的温度普遍提高。于是乃形成:既不能不用冷气机,也不能再用冷气机的困境。
所以虽人类,总力从各方面来说服自己:说人类是在进化之中。但是就我看来,那都只是人类为了肯定生命的意义,而需不断制造出来的幻相而已!
五行生克
因为在中国,有一套学说,被称为五行生克。五行者,乃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生者: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之克者: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总之任何一行,既皆有能生、所生,也有能克、所克。反正没有一样十全十美者。这种情况又像生物学上所谓的食物链,任何生物在链中,都既有所取,也有所舍。既没有绝对的优势,也没有绝对的劣势。生命只是在不断缘起的梵网中,求其平衡而已!怎可能单向、直线似地「好求更好,多求更多」呢?
今昔之间
既生命本是在不断交错生克的梵网中,而求其平衡点;则何能谓今必优胜于往昔呢?在此且以饮食为例,今天我们已在饮食上,得到很大的便利,像听说唐朝的杨贵妃喜欢吃荔枝,而荔枝却只有广东一带才有生产。所以荔枝若采收时,必派人快马加鞭连夜赶送到长安。这才使杨贵妃能吃到新鲜的荔枝。而今天我们不只能吃到新鲜的荔枝、水蜜桃,甚至日本的富士苹果,美国的香吉士等,反正各地出产的都可以吃得到。或以前有所谓「季节性的蔬菜、水果」,而今天却随时可吃到香蕉、苹果等。以前我们每到一个地方,便忙着打听:此处有什么名产?而今天你从台北到台南,甚至从东京到纽约,食谱、味道可能都差不多。
但事实上「有所得,必有所失」。虽能吃到各地的名产,可是并不新鲜。尤其很多水果,皆五六分熟就采收,所以味道差矣!甚至为了保鲜、防腐,故食物皆有了污染的问题。所以饮食进化了吗?不!只是在不同的因缘中作取舍而已。
其次,又以住宅为例。今天有的一盖就是二、三十楼,甚至四、五十楼。比之从前的茅屋、土窑,岂不进步多矣!然何以需盖这么高?我说其实是被逼上去的。因为如果有更宽广的空间,你是选择住庭院,还是住高楼?当然是选择住庭院!可是现在没办法,因为繁殖过剩,人口众多,故只有往上发展。所以单从建筑技术来看,是进步了;可是就住的品质而言,乃退得太多矣!
既诸行无常,因缘不断在变化;故生命的过程,只是不断在调整它的平衡点而已。即使这个平衡点,就当时而言,乃是最适宜的。可是,挪于过去或移诸未来,却可能根本行不通。但是世人还得不断暗示自己:时代在进步之中。
轮回之本
所谓调整「平衡点」者,即在「得、失」之间而取舍也。故我们不可能:只取而不舍,只得而不失。以上乃就客观而论。
但在现实中,人总是先看到好处,而急于去占有。这既是人类的本性,也是轮回的设计。科技何以能发明出这么多产品呢?都是因为先看到它的好处,而急于使用它。然而在发明、生产,甚至使用二、三十年后,它潜藏的坏处才逐渐显露出来,而世人为知已晚也。
现有一种病,被称为「大楼症候群」,便是长期使用中央空调的结果。最初认为有机肥料不卫生,而改用化学肥料;但化学肥料用久了,却破坏了土壤。酸雨的形成、臭氧层的破坏,这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是当发现之后,却已回天乏术也。
在坏处慢慢显现出来时,最初我们还能辜念它曾带来的好处而忍受一点,但到最后忍无可忍时,又当如何呢?放弃它,且再去发明一种更新的产品,对不对?但这就是终结吗?不!用了一段时间后,它的坏处又逐渐显现出来了。
从写真到抽象画
所以人类的历史上,总是这样不断地新陈代谢。不管是物品的发明,或者制度的更新。但进步了吗?我还是说:只是在不同的因缘间,作调整而已。我们且再以绘画为例,最初我看十五世纪、十六世纪如米开兰基罗等的画,真是气派庄严。可是到了十九世纪,却变成印象派,如莫内的画。而至二十世纪后,乃更演变成如毕卡索的抽象画。
这从写真画到抽象画,是怎么进化的呢?听说原因很简单,因为发明了照相机。以从前画家最重要的资生来源,就是替人家画肖像。而照相机既发明出来,还有谁请你去画肖像呢?用照相机卡擦一下,就比你画三天三夜还逼真哩!所以最初的西洋画家,还得带着画板到处去写生,而现在光凭印象、意念,便可入室操戈了。抽象画算进化吗?西洋画家当还这么认为,否则他就画不下去了。可是就我们旁观者而言,却只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绝处逢生
人类的历史,揭穿了也不过如此。所以西洋里流传有一个故事说─好象是圣经说的。人所有的家当,即使都掉光了,但有一种还将存在,那就是「希望」。于是因于希望故,乃能绝处逢生。
人类总是有希望的,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生而复生,这便是轮回的根本。
怀古与恋旧
以下顺便检讨怀古和恋旧之情。我曾一直疑惑:为什么我们还得花这么多时间、心力,去保存照顾那些过时的老古董。想了很久,后来才领悟道:也是从顺生的习性,而发挥成好生之德。且不奢言故宫的国宝,就像每个人家里的家俱,即使已破旧无用了,还是有很多人舍不得丢掉!留着有什么意义呢?其实,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但至少还未被小偷偷走前,未被火烧掉前,留着总是好事。所以说白一点,一个人有没有修行?看看他家里堆了多少古董,就能估量出来。如果烂东西一大堆,老丢不掉;则修行说当放下,他能放下什么?你就不用再加相信了。
这种怀古恋旧之情,在愈文明的国度,愈表现得夸张。所以有一种专门的学问,曰「考古学」。然到今天为止,我还是蛮疑惑考古真正的价值。前阵子我看过一本书《来往成古今》,是描述大陆考古的重大成果。大陆的考古学,最近非常进步─因为他们很热衷于挖坟墓,以前别人不敢挖的坟墓,现在全给挖出来了。于是也连带挖出了很多问题:唐朝人吃什么饮食?宋朝人穿什么服装?汉代时用何种货币?我看了半天,总觉得风马牛不相干尔。但是世间还总有人,认为它有重大的意义。它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呢?唯顺生之欲─既存在过,则当延续之。
保护稀有动物
其次,对于保护稀有动物者。如我们从古生物学来看,则在地球历史上曾被灭绝的动物,何止百千万种。但即使已有那么多种动物绝迹了,对目前的地球有影响吗?既不知道,也感受不出来。然现代为什么还需忙着去保护稀有动物呢?我想:这也是好生之德吧!因为既存在过,则当延续之。
其实,跳开以人类为自我中心的观点,在生物界中本就有它平衡之道。故即使有某一种动物被灭绝了,我相信在过一段时间后,一定又演化出新的品种来,以维持生态的再平衡。故即使于短期间内不太协调,但在长时间里还将是平衡的。
由于生物界中,自有其平衡之道,故人只要不过份干扰就可矣。而现在,反道是因为人才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所以从佛教的立场而言,我当不主张杀生,但也不主张「护生与放生」。当然这观点在佛教界,还是很唐突的;可是乃更与「逆天行道」的原则相应。
修学的进步
从前面讲到这里,我乃再三强调:为了肯定生命的意义,人类且不断自我催眠,既我个人是在进步中,也人类的文明都在进化中。而其实这些都只幻相而已!
问:既一切进步,都是幻相;那学佛修行能否进步呢?
答:能进步。但这不是从顺生的心态,去估量的。所以很多人打坐,坐了好几年,却觉得自己没有进步。我说:「你准备进步到那里去呢?」如以为练得神通或能入四禅八定,才算进步的话,那你还在生死边打转哩!故唯有真看破、放下,才是进步。而既已看破、放下,则谁谓其「进步」呢?
生死的由来
对于生命的意义,我很久很久来,都一直在参究着。而大概在两年前,我乃得到一种觉悟:生命的意义,只是顺生死、续轮回尔。于是乃对《四十二章经》的这句话:『譬如刃上有蜜,小儿舔之,遂有割舌之患。』感受非常深刻。
以大部份人的生命型态,基本上都是从肯定意义、追求欢乐去塑造的,包括当今的佛学讲座,都得用「欢喜人生」「幸福人生」的讲题,才能吸引信众前往观听。故『刃上有蜜』,乃喻指我们在生命的过程里,且寻得一些甜头、一点欢乐。『小儿舔之,遂有割舌之患』但其实欢乐,只是表相;而内在里,乃含藏着更深的陷阱。于是无知的人类,就被欢乐的表相所蒙蔽;故皆被陷阱套牢、驱使,而不得不继续轮回生死。简言之,不管用何种方式,来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其乃无始无明而已!
小结
所以有关「生之贪着」者,既源于个人的无始无明故,也顺于历史的传承共业故。以文明愈发展,愈需肯定生命的意义;而既愈肯定生命的意义,乃对生愈贪着尔。
所以愈文明的人类,其实无明业障也愈重。何以在世尊时代,能够言下就开悟,可以几天就证阿罗汉果。而我们今天,苦练了好久,仍只无影无踪。可是我们还得相信:今天乃比过去进化!这是为什么呢?乃为无明而已!
这无始无明的罗网,不知道是谁设计的?但设计得这么巧妙!所以一个人要觉悟生命的本质,已很困难了。更何况要经严谨的修行过程,以求出离?但是如果我们不学佛,也就算了;而要学佛,我相信没有一条比这更正确、更了当的路。
以上所讲是「对生的贪染」。其实「对我的执迷」,也可包括在对生的贪染里面。可是因「对我的执迷」,我们还可再讲得细腻些。所以下次,如我已把这个问题整理了当,再向各位报告也。阿弥陀佛!
《力挽狂澜 问世间情是何物之二》全文阅读结束。